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白檀果实形态变化与油脂积累的相关性,对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的大小、重量、含水率及含油率等指标进行定期观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白檀果实形态发育大致可划分为3个时期:果实快速生长期、果实缓慢生长期和果实颜色变化期。果实含水率随果实发育成熟逐渐下降,而果实含油率随果实生长成熟逐渐上升,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含油率在果实缓慢生长期显著增加,与鲜重干重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成熟果实最高含水率51.2%,果实最高含油率可达到36.6%。  相似文献   

2.
套袋黄冠梨果实花斑病发生与其组织结构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在调查套袋处理果实花斑病发生的基础上,研究了套袋及未套袋黄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并分析了发病果实的病部与正常果实组织结构差异。结果显示:(1)套3层袋果实花斑病的发病率为22.5%,而不套袋果实的发生率仅为1.5%。(2)未套袋果实角质层厚,而且呈波纹状分布,并渗入到表皮细胞间隙中,果实发育过程中厚度变化幅度不明显;套袋果实表面的角质层均匀一致,随果实迅速膨大,角质层变薄,且显著薄于未套袋果实,尤其是套3层袋与未套袋果实差异更大;套袋果实表皮细胞呈长方形,且较未套袋果实排列致密;不同套袋处理果实单宁细胞层数随果实发育逐渐减少,在花后90 d后,套袋处理与未套袋处理的厚度无显著差异。(3)套袋果实果肉薄壁细胞排列紧密,胞间隙小,其石细胞大小和密度均较未套袋果实小。(4)套袋果实花斑病发病部位角质层模糊,发病果实正常部位的角质层、表皮层厚度和单宁层均低于正常果实。研究表明,套袋黄冠梨果实表面组织结构发生较明显变化,它对梨果实花斑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究蓝莓果实不同发育期果实维管束解剖结构和水分运输变化,并结合果实生长动态与糖酸积累规律,揭示蓝莓果实不同发育期果实水分运输变化与果实生长和结构的关系。以‘蓝丰’蓝莓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染料示踪法、品质分析和动态观察法,研究蓝莓果实不同发育期果实维管束水分运输规律。结果表明蓝莓果实横径呈双S曲线生长,在果实第1次快速生长期(Stage Ⅰ),果实维管束染色范围最大,水分运输速率也最大,但从果实进入生长停滞期(Stage Ⅱ)后,果实维管束水分运输速率下降,果实染色范围下降,在果实进入第2次快速生长期后(Stage Ⅲ),果实中央维管束水分运输速率比生长滞后期稍有增加,但心皮主维管束运输速率下降,在果实发育成熟期(Stage Ⅳ),果实维管束染色范围最小,果实维管束水分运输速率也最低。从果实解剖结构来看,在蓝莓果实整个生长过程中,维管束结构都保持完整,但中央维管束和心皮主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和果肉细胞在进入到第2次快速生长期(Stage Ⅱ)后发生破裂,同时该时期果实内糖分积累增加,有机酸含量下降。综上所述,在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管束结构虽然保持完整,但周围薄壁细胞和果肉细胞的破裂能够引起果实水分运输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遮光灵武长枣果实糖积累和代谢相关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灵武长枣盛花期对果实进行遮光处理,以自然照光为对照,通过测定果实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蔗糖代谢糖分含量等,研究果实光合作用在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及对果实多糖和总糖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光处理后,果实单粒重、单粒体积以及果实中叶绿素含量均降低。(2)遮光处理不同程度增加了果实中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酶的活性,而降低了其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酶的活性。(3)遮光处理主要影响果实着色期和成熟期的糖含量,对果实发育初期糖含量影响较小;果实多糖的形成与果实所受光照状况具有一定的关系,而果实中总糖的积累与外界光照具有密切关系。可见,果实遮光处理影响了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果实糖分的代谢和积累。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中植物的结实情况和特性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植物开花后形成的果实含有种子(有籽果实),有些植物开花后形成的果实不含种子(无籽果实),有些植物既能形成有籽果实,又能形成无籽果实。有籽果实 (一)受精结实与有籽果实自然界中大多数植物要经过受精才能形成果实。受精后,胚珠发育为种子,子房发育为果实,如小麦、大豆、桃、杏等。有些植物,除子房外,花被、花托也参与果实的形成,如苹果、梨、瓜类等。 (二)无融合生殖与有籽果实  相似文献   

6.
在宁夏枸杞盛花期对果实进行遮光处理,以自然照光为对照,通过测定枸杞果实生长指标、果实叶绿素含量、蔗糖代谢糖分含量及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以研究枸杞果实光合作用在枸杞果实糖积累中的效应及对枸杞果实多糖和总糖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光后,果实单粒重和果实中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体积却有所增加,遮光处理主要影响果实着色期和成熟期的糖含量,对果实发育初期影响不大;(2)遮光处理不同程度增加了果实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枸杞果实多糖的形成与果实光照具有一定的关系,而总糖含量的积累与光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果实采收前套袋对湖景蜜露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对湖景蜜露桃果实成熟的影响。用1层、2层和3层橘黄色果袋(透光率分别为27.0%、13.9%和8.2%)为完全花后(DAFB)50d的果实套袋。分别在111、114、117、120DAFB(果实硬熟期)和124DAFB(果实完熟期)测定乙烯、呼吸速率和果实品质。套1层和3层袋的果实乙烯生成速率高于其他处理。111和114DAFB时,未套袋果实呼吸速率最高,其余测定期1层套袋果实最低。完熟期未套袋果实£值较高,而色角ho值较低。果实硬熟期前未套袋果实硬度高于套袋果实,完熟期则是套3层袋果实较高。完熟期套1层袋果实TSS高于其他果实。套1层袋果实分别在硬熟期和完熟期生成了最高量的内脂类物质和γ-癸内酯。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完全花后50d左右,用一层橘黄色果袋为果实套袋,可以生产具有丰富桃香气的高品质桃果实。适当的光照强度明显增加了桃果实果香型香气物质,尤其是γ-癸内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Los.)是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环境的特有种,其果实为不开裂而周围有椭圆形刺毛的瘦果,以果实为单元进行扩散和萌发。本文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沙拐枣刺毛在果实扩散、吸水、脱水及萌发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果实颜色、大小、重量及刺毛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完整果实在水面漂浮时间及水媒扩散能力比去除刺毛的果实更强。完整果实在1 m/s和4 m/s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比无刺毛果实的扩散距离长。10 mmol/L赤霉素(AG3)及不同干藏时间处理的完整果实与无刺毛果实在20℃/30℃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要高于完整果实的萌发率。室外盆栽实验显示,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比完整果实高,说明果实刺毛对果实萌发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刺毛对塔里木沙拐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环境中的扩散、萌发及种群更新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 Los.)是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环境的特有种,其果实为不开裂而周围有椭圆形刺毛的瘦果,以果实为单元进行扩散和萌发。本文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沙拐枣刺毛在果实扩散、吸水、脱水及萌发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果实颜色、大小、重量及刺毛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完整果实在水面漂浮时间及水媒扩散能力比去除刺毛的果实更强。完整果实在1 m/s和4 m/s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比无刺毛果实的扩散距离长。10 mmol/L赤霉素(AG3)及不同干藏时间处理的完整果实与无刺毛果实在20℃/30℃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要高于完整果实的萌发率。室外盆栽实验显示,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比完整果实高,说明果实刺毛对果实萌发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刺毛对塔里木沙拐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环境中的扩散、萌发及种群更新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常见植物果实的种类很多,每种植物的果实究竟食用其果皮,还是果实中的哪一部分,这是学习植物学时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同科不同种的植物,果实种类不同,不同种果实,食用部分不同;同种果实,不同植物的食用部  相似文献   

11.
果实成熟及其基因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实成熟是指果实停止生长后在果实内部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而导致果实成为可食性状态的过程。从外观上看,果实成熟表现为绿色消失,表征果实特点的色素显现,质地变软,芳香味散发。过分成熟的果实其表皮和内部常出现生理病变(如褐变等),易为真菌或细菌感染,不宜...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果实大小有明显差异的26个白及果序共87枚果实为材料,分析了果实形态(包括果实重量、长度及直径)与种子结实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果实重量与结实率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相关系数为0.786,达到中等正相关;其次是果实直径,相关系数为0.634;最后是果实长度,相关系数为0.553。对10枚果实及种胚大小测量结果显示,果实形态与种胚大小相关性为弱相关,不同果实种胚大小相差较大,种胚直径和种胚长度平均分别为177.9μm和359.0μm,最大分别为241.9μm和528.6μm,最小分别为64.5μm和114.3μm;单粒白及种子平均重3.90μg,87枚果实中,单枚果实平均种子数量为10 436粒,最大为39 488粒。该研究结果表明果实重量及饱满程度(直径),可以作为评价白及果实质量(种子结实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宁夏枸杞为材料,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淀粉含量、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内质体超微结构和淀粉组织化学定位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枸杞果实内淀粉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果实花后14d其含量达到最高(13.85mg·g-1)。(2)果实内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果实发育成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且α淀粉酶活性始终明显高于β淀粉酶活性。(3)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果实转色(花后24d)以前果实的造粉体内有大量淀粉粒的存在,但在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内的淀粉粒分解、消失,而叶绿体内没有观察到淀粉粒。研究认为,淀粉是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暂时贮存形式,对维持果实早期的库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库强的增加,淀粉体内的淀粉被淀粉酶分解转化为还原糖贮藏在果肉细胞中。  相似文献   

14.
番茄果实糖酸类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直接影响其风味品质,前期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并提高其芳香品质。该试验为探究外源ALA对番茄果实发育及其糖酸品质的影响,以番茄‘原味1号’(Solanum lycopersicum cv.Yuanwei No.1)品种为试材,于第4穗果授粉后10 d果实表面喷施0、100和200 mg·L^(-1)的ALA溶液,分析ALA对番茄果实形态、果皮色泽及果实不同部位组织中糖、酸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ALA溶液能显著促进番茄果实横径、纵径的增加,提高果实单果重,还显著降低果实硬度,促进果实软化,提升果实口感,并提高了果实V_(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果实不同部位组织(包括果肉、小柱和隔膜)糖类物质组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外源AL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包括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并有利于糖类物质向果肉中积累。(3)在有机酸类物质中,除酒石酸含量增加外,外源ALA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果实各部位组织中酸类物质含量,从而显著提高番茄果实果肉部位糖酸比,提升果实糖酸品质。研究发现,在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外源施用200 mg·L^(-1) ALA不仅能够促进果实发育及着色,提高单果重,提升果实的外观品质,还有利于果实糖酸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蛋白质组学已开始应用于果实成熟衰老研究,以明确蛋白差异表达与成熟衰老的关系和深入揭示果实成熟衰老过程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在果实成熟衰老研究中的重要性、果实样品蛋白的提取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在果实成熟衰老机制、果实抗病性机制、冷害机制以及采后处理对果实成熟调控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蛋白质组学在果实成熟衰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珍珠番石榴果实发育及其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秋季开花的珍珠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及其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秋花春果的番石榴果实生长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幼果较快生长期、生长停滞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生长曲线呈双S型。随着果实生长发育,果实N、P、K、Ca、Mg相对含量降低,但其吸收总量逐渐增多,尤其在果实生长后期,对N、K养分需求剧增。  相似文献   

17.
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是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具有激活果实抗性防卫反应的能力。本文综述SA对多种果实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及其诱导果实采后抗病性机制(如诱导果实抗氧化反应、诱导果实防御反应、调控果实呼吸代谢、诱导果实抗病基因表达和抗性相关蛋白表达),并展望该领域SA未来研究趋势与方向,对推动果实采后抗病理论的发展和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套袋对番石榴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新世纪番石榴品种为试材,研究套袋对番石榴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可加速番石榴果实发育,明显增加果实大小和重量;透明和红色套袋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黑色套袋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套袋使果皮光滑,病虫害显著减少,并改善了果实着色。  相似文献   

19.
番茄是一类比较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长期以来番茄一直是研究肉质果实生长和成熟的模式生物。近年来,许多番茄果实成熟突变体的发现为研究果实成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材料,综述了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因素、番茄果实成熟相关的突变体及基于突变体对果实成熟的相关研究,为今后突变体及果实成熟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琼霞  文礼章  周华建  吴倩  肖治术 《昆虫学报》2011,54(10):1133-1139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因果实含油量高, 被作为生物能源树种在我国进行大面积栽培推广和能源开发利用。然而, 专性寄生害虫(主要为黄连木广肩小蜂Eurytoma plotnikovi Nikolskaya)的危害及由单性结实和败育所造成的空壳果实可能影响黄连木的果实产量和质量。为了评价种子害虫和空壳果实对黄连木果实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我们测定了河南省济源市3个黄连木种群40株结果雌树的果实产量和油产量, 同时测定了完好果实、 空壳果实和虫蛀果实等3类果实的干重和含油量。结果表明:(1)虫害率和空壳率分别达22.6%和53.0%, 且不同个体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空壳果实(30.7 mg/果)和虫蛀果实(33.1 mg/果)的干重均不到完好果实(67.4 mg/果)的一半; 空壳果实(3.9%)和虫蛀果实(3.8%)的含油量均显著低于完好果实(39.9%)。(3)实测的果实产量(2.9 kg/树)和油产量(0.6 kg/树)分别仅为期望产量的50%(4.7 kg/树)和33%(1.9 kg/树), 但在3个种群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显示小蜂危害和空壳果实对黄连木果实产量和质量能造成严重影响, 在将其作为生物能源树种利用时对此应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