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胡颓子属5种植物果实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华东地区常见的胡颓子属(Elaeagnus) 4种生态型的胡颓子(E. pungens)、2个变种的大叶胡颓子(E. macrophylla)、蔓胡颓子(E. glabra)、银果胡颓子(E. magna)和佘山胡颓子(E. argyi) 9个样品成熟果实所含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5种胡颓子属植物成熟果实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为番茄红素, 且在不同种间含量差异显著, 含量最高的是浙江嵊州的胡颓子, 其值为(259.89±26.22) µg·g-1FW, 最低的是佘山胡颓子, 其含量为(91.19±7.74) µg·g-1FW; 其中4种生态型的胡颓子的番茄红素含量都较高。研究表明这5种胡颓子属植物果实富含番茄红素, 是一类珍贵的天然番茄红素资源, 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揭示果实高积累番茄红素的机理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产于陕西的卫矛属植物1新种2新变种, 11个新异名。新种新变种是:Euonymus pashanensis S.Z.Qu et Y.H.He, E.hamiltonianus Wall.var.pubinervius S.Z.Qu et Y.H.He, E.sanguineus Loes.var.lanceolatus S.Z.Qu et Y.H.He。  相似文献   

3.
森林田鼠族(Myodini)是䶄亚科(Arvicolinae)的重要类群,广泛分布于整个全北区及东洋区部分区域,该族目前存在的分类学问题是缺乏化石标本、短时间的物种分化、有限分子样本和部分类群采样困难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近年中国森林田鼠族的系统分类研究成果主要有:(1)绒鼠属(Eothenomys)的采样和系统发育研究基本涵盖了全部类群,发现1新亚属和4新种,分别为川西绒鼠亚属(Ermites)和石棉绒鼠(Eothenomys shimianensis)、金阳绒鼠(E.jinyangensis)、美姑绒鼠(E.meiguensis)、螺髻山绒鼠(E.luojishanensis),原来被普遍接受的黑腹绒鼠福建亚种(E.melanogaster colurnus)、中华绒鼠康定亚种(E.chinensis tarquinius)、西南绒鼠康定亚种(E.custos hintoni)被证实为3个独立有效种,滇绒鼠(E.eleusis)、丽江绒鼠(E.fidelis)的种级分类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大绒鼠贡山亚种(E.miletus confinii)和黑腹绒鼠滇西亚种(E.melanogaster libonotus)实为克钦绒鼠(E.cachinus)的同物异名。(2)基于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支持恢复东亚䶄属(Craseomys)的属级分类地位,同时解决了䶄属(Myodes)的非单系起源问题;研究进一步证实山西䶄(Craseomys shanseius)应为棕背䶄的山西亚种(Craseomys rufocanus shanseius)。(3)高山䶄属(Alticola)的平颅高山䶄亚属(Platycranius)分类地位受到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质疑,该亚属的唯一物种平颅高山䶄(Alticola strelzowi)与高山䶄属指名亚属物种聚在同一枝;库蒙高山䶄(A.stracheyi)实为斯氏高山䶄(A.stoliczkanus)的同物异名。基于近年系统分类研究结果,目前中国森林田鼠族分布有5属共30种。  相似文献   

4.
两种杂交杨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能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研究了伊犁地区两种杂交杨伊犁杨1号(Populus deltaids‘cv-64’ (P64))和伊犁杨小叶杨(P. simonii canaden×P. russkii-9(Jia))对太阳辐射光能的利用和耗散特性。两种杂交杨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 高光量子通量密度(PFD)阶段Pn达到20.1%的差距; 实际最大光化学猝灭ΦPSII日变化均呈“U”型, 于16:30时, P64的ΦPSII达到最低值, 而Jia的值于14:30时达到最低(Jia>P64); 光合系统的闭合程度(L)在14:30时均出现一个短暂回落, 全天平均闭合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6:30同时达到最大值(Jia>P64), 两者NPQ全天相差31.7%。叶片转化吸收太阳能热能耗散(E.D)和光化学反应转化的光能量(E.P)进行估算表明: 在PFD较低的环境条件下, 两种杂交杨将吸收的光能50%以上用于光化学猝灭; 在PFD较高的环境条件下, P64的E.P值比例大于Jia, 两者全天的E.P值没有太大的差异, P64的E.D值显著大于Jia的E.D值(p>0.01), 而P64的E.D值占全天转化能量的比例小于Jia。P64和Jia的E.P达到最大的估算值时, 其E.D也达到了最大。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杂交杨对高光能形成不同的适应机制, P64利用更多的太阳能进行光化学猝灭反应, 而Jia利用更多的太阳能进行非光化学猝灭反应, 减缓强太阳辐射伤害; 两种杂交杨用于光化学能量分配的比例P64大于Jia, 而Pn值在强辐射阶段和全天平均值、累积值均出现Jia>P64。结果证明, 仅通过杂交杨本身叶绿体对光的荧光特性反应计算接收到的光能中有多少能量被利用与实际植物光合速率的转化的干物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两种杂交杨光化学实际固定碳和转化光能的多少的内在关系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悦  杨国亭 《植物研究》1991,11(2):9-16
本文论述了采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尚志县帽儿山附近污水沟和水塘内的裸藻,发现 8个新种、2新变种。新种为哈尔滨裸藻Euglena harbinica sp.nov,帽儿山裸藻E.maorshanica sp.nov,美丽裸藻E.pulchera sp.nov,匍匐裸藻E.repens sp.nov,点纹裸藻E.punctulata sp.nov,变形裸藻E.amoeboides sp.nov,龙江裸藻E.lonjianica sp.nov,梨形裸藻E.pyriformis sp.nov.;2新变种均为三棱裸藻E.tripteris(Duj.)Klebs的变种,即复合三棱裸藻var.complexa var.nov.和单粒三棱裸藻vnr.simplexa var.nov.。  相似文献   

6.
唐亚  徐永椿 《植物研究》1988,8(3):95-98
本文发表了云南杜英科2新种, 3新变种:龙陵杜英Elaeocarpus longlingensis Hsu et Y.Tang, 富宁杜英E.duclouxii var.funingensis Hsu et Y.Tang, 贡山杜英E.brachystachyus var.fengii C.Chen et Y.Tang, 腺叶杜英E.japonicus var.yunnanensis C.Chen et Y.Tang, 西畴猴欢喜Sloanea xichouensis Feng.  相似文献   

7.
新疆披碱草属的新分类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崔大方 《植物研究》1990,10(3):25-38
本文发表了禾本科披碱草属的四个新种及四个新变种:大丛披碱草Elymus magnicaespes D.F.Cui,sp.nov.;新疆披碱草E.sinkiangensis D.F.Cui,sp.nov.;喀什披碱草E.kaschgaricus D.F.Cui,sp.nov.;阿尔泰披碱草E.altaicus D.F.Cui,sp.nov.;短芒光穗披碱草E.glaberrimus (Keng et S.L.Chen)S.L.Chen var.breviaristus S.L.Chen ex D.F.Cui,var.nov.;林缘狭颖披碱草E.mutabilis (Drob.)Tzvel.var.nemoralis S.L.Chen ex D.F.Cui,var.nov.;多花大穗披碱草E.abolinii (Drob.)Tzvel.var.pluriflorus D.F.Cui,vat.nov.;光穗曲芒披碱草E.tschimganicus (Drob.)Tzvel.var.glabrispiculus D.F.Cui,var.nov.  相似文献   

8.
Epichloë内生真菌能够影响宿主植物的抗病性, 但目前关于内生真菌感染对宿主邻生植物抗病性影响的研究很少。该研究首先调查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天然草地中植物病害发生情况, 发现在常见牧草中禾本科植物病害最为严重, 其中感染内生真菌的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的总病情指数最低。进一步比较了与羽茅邻生及非邻生植物的病害差异, 结果显示羽茅显著降低了邻生羊草(Leymus chinensis)、狼针草(Stipa baicalensi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的褐斑病病情指数。为探究羽茅对邻生植物病害的影响是否与其内生真菌有关, 分别从内生真菌发酵液、离体叶片和植株层面进行了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羽茅的2种内生真菌Epichloë gansuensisEpichloë sibiricum发酵液显著抑制了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和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的生长; 对于离体叶片, E. gansuensisE. sibiricum显著减小了宿主叶片受4种病原真菌侵染后的病斑长度。在新月弯孢和根腐离蠕孢的植株接种条件下, 内生真菌显著降低了宿主羽茅及邻生植物羊草的病害程度。该研究首次发现并验证了羽茅内生真菌对邻生禾草抵御褐斑病有一定的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金  杨小艳  邓洪平 《植物学报》2017,52(2):202-209
已有的资料将柃木属(Eurya)描述为严格的雌雄异株植物, 性别变异现象极为少见。目前仅在柃木(E. japonica)和钝叶柃(E. obtusifolia)等少数种类中报道过两性花的存在。近几年笔者发现细枝柃(E. loquaiana)存在性别变异现象, 性别变异株上具有不同性别类型的花。该文从单花和植株水平分析了细枝柃的性别表达特性, 并对不同类型花的花部构件生物量分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细枝柃具有6种类型的花, 从单花水平上看, 细枝柃性别有雌性、雄性及两性3种类型; 细枝柃性别在植株水平上体现较为复杂, 有雌株, 雄株, 雌花和两性花同株, 雄花和两性花同株, 雌雄异花同株及雌花、雄花、两性花同株6种类型; 在细枝柃花部构件生物量分配中, 雄花(包括雄株花和变异株雄花)花部构件生物量分配中雄蕊生物量的分配低于雌花(包括雌株花和变异株雌花)中雌蕊生物量的分配; 两性花中, 雄蕊生物量分配低于雌蕊, 这是其优化资源分配的手段, 进而获取最大适合度收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种类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抗病性的影响, 以感染不同内生真菌的天然禾草羽茅为实验材料, 进行了体外纯培养的内生真菌、感染内生真菌的离体叶片和在体叶片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实验。结果表明: 体外纯培养条件下, 分离自羽茅的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ibiricum、Neotyphodium gansuensisEpichloë gansuensis对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枝孢霉(Cladosporium sp.)等3种病原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其中N. sibiricum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新月弯孢霉、根腐离蠕孢和枝孢霉的抑菌率分别为47.8%、40.1%、39.4%; 内生真菌培养滤液也可以有效抑制这3种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 其中N. gansuensis的抑制作用最强, 新月弯孢、根腐离蠕孢和枝孢霉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8%、8.7%、8.5%。对于离体叶片, N. sibiricumN. gansuensis感染可以有效降低叶片受3种病原真菌侵染后的病斑数和孢子浓度, 其中N. sibiricum对根腐离蠕孢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N. gansuensis,E. gansuensis只降低新月弯孢和枝孢霉侵染的病斑数以及枝孢霉侵染的孢子浓度。在体条件下, 内生真菌均可以显著降低病原真菌侵染羽茅后的病斑数、病斑长度和孢子浓度, 其中E. gansuensis的抑菌作用趋于最弱, 而N. sibiricum的抑菌作用趋于最强。  相似文献   

11.
茶卡- 共和盆地及其毗邻地区位于青海省的东部, 约处于北纬34°45′~ 37°00′, 东经98°45′~ 101°30′。海拔2 800~5 305 m, 面积约38 300 km2 , 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类型。本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59 科、277 属、854 种。分别占青海省总科数的65 . 56%、总属数的54 .53%、总种数的37 . 37%。区系特征如下:1、种类相对较贫乏, 木本更贫乏。2、就属的层面而言, 本区属于以北温带成分, 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 兼具旱生温性、耐寒温性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3、许多种、属和热带类型均以本区为边缘分布区, 因而区系的边缘性质明显。4、为青藏高原高寒区系、黄土高原温性( 草原)植物区系和亚洲东部荒漠区系在我国的交汇过渡区, 区系的过渡性质明显。5、是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的一部分。6、是青海植物区系或“唐古特植物地区”划分植物亚地区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2.
王献溥  杨继盛   《广西植物》1988,(3):209-214
王献溥教授为一生态地植物学家,晚近对自然保护区问题的研究不遗余力,苦心探索此项事业发展的途径,撰写了不少文章发表于国内若干学术刊物,本刊亦曾登载过多篇,尤以本刊第五卷(1985)第四期所载的“关于联营保护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一文的意义至为重大。读了此文,令人觉得保护区已找到了出路,其前途已露曙光,料想在产业界和科技界关心保护区事业的人士中已普遍激起了共鸣。现贵州省威宁县草海保护区的建立,实际上无异是响应联营保护区思想的实施行动。今特在本刊发表王献溥、杨继盛两同志的文章,冀能博得社会上对保护区事业更大的关注和研讨,推动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把自然保护区事业一步一步地建成对我国四化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新兴事业。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乐昌县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华谷  张桂才  邹滨   《广西植物》1992,12(4):372-380
本文通过对乐昌县维管束植物科属的分析研究,试图探讨本区系的基本组成、特征与分布,为研究广东植物区系,乃至中国植物区系提供基本资料。 乐昌县地处广东的最北部,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4°57′—25°31′,东经112°51′—113°34′之间,面积达239100 ha。 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603种(包括变种及变型),分隶205科,781属。其中蕨类植物37科,75属,147种;裸子植物8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60科,692属,1438种。 从科的分析表明,本区系的表征科由猕猴桃科、安息香科、山矾科、茶科、木兰科、壳斗科、冬青科、水龙骨科等组成。 根据属的现代地理分布,本区与世界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以泛热带、北温带、东亚、热带亚州的成分最多,而地中海、温带亚洲、旧世界则很少联系。 与邻近地区比较,与湘南联系最高,其次是广西大瑶山,黑石顶低一些。  相似文献   

14.
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2010~2011年考察队分3个阶段调查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采用直接计数法,结合路线调查法,记录野鸟123种。汇集以往资料,共统计到鸟类197种。涉及到19目46科109属,约占新疆鸟类种数的43%。其中的北鹨(Anthus gustavi)、红胸鸲(Erithacus rubecula)、黄雀(...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复杂的地貌类型及青海湖的存在对植被有重要影响。本区植物种类贫乏,现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高原河谷灌丛、高寒灌丛、沙生灌丛、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高寒流石坡植被等。植被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草原分布于湖盆及河谷地带,由东而西植被类型有更加适应寒旱趋势。温性草原以青海湖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而高寒草原的分布则与生境寒冷干旱相一致。山地垂直带谱表现为草原带、高寒灌丛与高寒草甸带以及高寒流石坡植被带。本区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异受到青海湖的影响,其植被组合及特征表现出与青藏高原植被的明显相似性。作为祁连山南麓中部地区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其东西方向界于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植被东西方向的水平地带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根据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本区植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与青藏高原隆升之后气候寒冷干旱相一致。因此,青海湖地区就整体而言应属祁连山地区植被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境内 (1 1 1°2 1′2 9″~ 1 1 1°3 6′0 3″E ,2 1°5 0′3 6″~ 2 1°5 8′40″N) ,为北热带地区。计有维管植物 2 1 0科 75 4属 1 5 80种 (包括亚种与变型 ) ,其中种子植物有 1 72科 681属 1 44 8种。研究分析和讨论了本区主要植被类型、种子植物区系及珍稀濒危植物 ,其种子植物区系特征是 :种类组成比较丰富 ,地理成分复杂 ,联系广泛 ,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是典型的热带北缘区系性质 ;植被类型以山地雨林为主 ;区系起源古老 ,原始类群丰富 ;特有性比较高 ,珍稀濒危植物明显。建议对一些濒危物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薛万琦 《昆虫学报》1997,40(1):75-78
东昆仑──阿尔金山地区,地处我国新疆东南隅,在该地区4000m以上地带采得的蝇科标本中,多数类群特殊;经厘订我国阳蝇属已达120余种,现对新疆的阳蝇属二新种进行记述。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1揭阳蝇Helbomoschodactyla新种(图l~3)体长:巳8~6·Zmm。雄性:复眼探;额约为触角宽(等于后单眼外缘间距)的1.5倍,间额黑色,具极少数灰色粉被,在最狭处约等于前单眼宽,下眶鬃《对(少数为5对),无上眶鬃;侧颜稍狭于额宽,约为触角宽的1.3倍,触角黑色,第三节为第二节的2.5倍长,芒呈羽状,最长的芒毛稍…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an updated worldwide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Poaceae with 11 783 species in 12 subfamilies, 7 supertribes, 54 tribes, 5 super subtribes, 109 subtribes, and 789 accepted genera. The subfamilies (in descending order based on the number of species) are Pooideae with 4126 species in 219 genera, 15 tribes, and 34 subtribes; Panicoideae with 3325 species in 242 genera, 14 tribes, and 24 subtribes; Bambusoideae with 1698 species in 136 genera, 3 tribes, and 19 subtribes; Chloridoideae with 1603 species in 121 genera, 5 tribes, and 30 subtribes; Aristidoideae with 367 species in three generaand one tribe; Danthonioideae with 292 species in 19 generaand 1 tribe; Micrairoideae with 192 species in nine generaand three tribes; Oryzoideae with 117 species in 19 genera, 4 tribes, and 2 subtribes; Arundinoideae with 36 species in 14 genera and 3 tribes; Pharoideae with 12 species in three generaand one tribe; Puelioideae with 11 species in two generaand two tribes; and the Anomochlooideae with four species in two generaand two tribes. Two new tribes and 22 new or resurrected subtribes are recognized. Forty-five new (28) and resurrected (17) genera are accepted, and 24 previously accepted genera are placed in synonymy. We also provide an updated list of all accepted genera including common synonyms, genus authors, number of species in each accepted genus, and subfamily affiliation. We propose Locajonoa, a new name and rank with a new combination, L. coerulescens. The following seven new combinations are made in Lorenzochloa: L. bomanii, L. henrardiana, L. mucronata, L. obtusa, L. orurensis, L. rigidiseta, and L. venusta.  相似文献   

19.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 1 1 8科 ,3 85属 ,860种 ,其中裸子植物 5科 ,1 6属 ,1 9种 ;被子植物 1 1 3科 ,3 69属 ,841种。种子植物属、种的区系成分共有 1 3个类型 ;在所有成分中 ,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 ,达 1 81属 ,占总属数的 5 1 .5 8%。中国特有分布属共 1 1属 ,占总属数的 3 .1 3 % ;中国特有分布种共41 0种 ,占总种数的 48.41 %。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 1 8种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4种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6种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8种。  相似文献   

20.
张志英  郭友好 《植物研究》1983,3(1):129-140
菊科千里光族植物我国有16属,400种以上,广布于南北各地,但以西南各省、区分布较为集中。秦岭产13属,占全国总属数的81.2%,计有50种,1亚种及4变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13%。作者在编写《秦岭植物志》的工作中,对秦岭地区本族植物进行了研究,本文报导该族下列4属:毛冠菊属(Nannoglotlis Maxim.)、蟹甲草属(Cacalia Linn.)、华蟹甲草属(Sinacalia B.Nord)及千里光属(Senecio Linn.),其中有2个新种,1个新组合,1个我国特有属,2个秦岭特有种,6个新分布及一些种类的修订与讨论。本文引证标本存西北植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