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SISPH)中糖原、G-6-Pase和RNA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 4种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为材料 ,分析了连续部分肝切除 (succesivepartialhepatectomy ,SPH)次数和方式对肝糖原和RNA含量和分布及葡萄糖 6 磷酸酶 (G 6 Pase)活性和分布的影响 ,发现 :( 1)上述因素均可显著影响它们的活性或含量和分布 ;( 2 )肝糖原含量变化与G 6 Pase活性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团头鲂消化道各部位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非特异性酯酶(NSE)、琥珀酸脱氢酶(SDH)、腺苷三磷酸酶(ATPase)的分布与定位。方法运用冰冻切片、酶的组织化学技术和光密度定量分析。结果 ACP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后肠酶活性最高,其次为前肠,食道和中肠酶活性最低;ALP在前肠和中肠酶活性最高,后肠酶活性较低,食道中未检测出酶活性;NSE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前肠酶活性最高,其次为中肠和后肠,食道酶活性最低;SDH在前肠酶活性最高,中肠酶活性较低,食道和后肠未检测出酶活性;ATPase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中肠酶活性最高,其次为前肠和后肠,食道酶活性最低。结论不同酶在消化道各部位的活力不同,与消化道各部位的生理功能相适应。团头鲂消化道5种酶的分布表明其前肠是脂类的主要消化部位,中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后肠有较强的吸收蛋白质和细胞内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POX)、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及非特异性酯酶(NSE)等6种酶在泥鳅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分布和组织定位。方法在泥鳅食道、胃贲门、胃体、胃幽门、前肠、中肠和后肠等7个部位取样,采用冷冻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光密度定量分析等技术。结果POX在食道黏膜上皮细胞中酶活性最高,在胃、前肠、中肠和后肠中酶活性均较低;SDH、ALP和ATPase在食道中酶活性最低,在消化道其他部位酶活性均较高,主要分布于胃黏膜上皮细胞顶部和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ACP在食道、胃贲门、胃体、前肠、中肠和后肠上皮细胞中酶活性均较高,胃幽门中酶活性显著较低;NSE在食道、胃贲门、胃幽门、前肠和中肠上皮细胞中酶活性均较高,在胃体和后肠中酶活性显著较低。结论泥鳅消化道黏膜6种酶的分布表明,泥鳅的胃分化程度低,胃和肠道都具有吸收功能;胃贲门、胃体和前肠是蛋白质的主要消化部位;胃贲门、胃幽门、前肠和中肠是脂质的主要消化部位。  相似文献   

4.
该实验旨在研究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作为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通路的下游信号分子对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利用体外培养的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观察不同浓度c AMP(0、1×10–5、1×10–4、1×10–3 mol/L)及其抑制剂、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抑制剂对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c AMP的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c AMP均极显著提高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TYR活性(P0.01),10–4 mol/L组提高的幅度最大。不同浓度的c AMP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的合成,1×10–5 mol/L和1×10–4 mol/L组黑色素含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不添加c AMP的对照组。c AMP抑制剂Rp-c AMPS预处理黑色素细胞显著抑制c AMP(1×10–4 mol/L)作用下酪氨酸酶活性(P0.01)和黑色素含量的升高(P0.05)。Rpc AMPS和AC抑制剂NKY80预处理黑色素细胞均显著抑制α-MSH(2.5μg/m L)引起的TYR活性、c AMP含量和黑色素含量的升高(P0.01或P0.05)。c AMP作为α-MSH-MC1R信号通路中的第二信使或下游信号分子在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的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浓度的升高可提高泰和乌骨鸡皮肤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泰和鸡肾小球旁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志平  宗书东 《动物学报》1992,38(3):239-243
本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泰和鸡(乌骨鸡)的肾小球旁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泰和鸡的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过渡型致密斑、球外间膜细胞和极周细胞所组成。极周细胞在鸟类还属首次报道,它位于肾小囊脏层与壁层上皮移行处,环绕着肾小体的血管极,其结构与哺乳动物的相似。本文还就泰和鸡肾小球旁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辜清  曾小鲁 《动物学报》1993,39(3):292-297
大鼠连续4天腹腔注射1%台盼蓝后,观察隔天、隔周、隔二周后肝和肾的组织结构及PAS、AlP、AcP、G-6-Pase、Mg~(2+)-ATPase和SDH的活性变化。结果发现:肝细胞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中有台盼蓝颗粒;肝PAS反应阴性;隔天后肝AlP、AcP、G-6-Pase和SDH活性增强,Mg~(2+)-ATPase活性减弱;肾的上述组化反应活性都减弱;隔二周后肝和肾的上述组化反应接近对照。实验结果提示:活体注射台盼蓝对肝和肾未构成实质性损伤,隔天后的组化变化可能是一种生理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7、8.7、7.6、7.6和8.4、8.7、8.0、8.4。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比肠的高;鲢和鳙的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却比肠的低;尼罗罗非鱼胃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肝胰脏和肠的。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鲢和鳙的;5种鱼的肠蛋白酶活性,鲤最高,尼罗罗非鱼最低,草鱼、鲢、鳙和尼罗罗非鱼间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草鱼、鲤、鲢和尼罗罗非鱼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向后递减,而鳙的则以中肠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从海栖热袍菌中克隆出编码热稳定性的纤维素酶基因,以热激载体pHsh为表达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hsh—Ceff4,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基因表达产物通过热处理和离子交换层析,重组酶纯度达电泳纯。对纯化的重组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最适反应温度85℃,最适反应pH4.6,pH4.5—6.0之间酶的相对酶活在80%以上。Co^2+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Ca^2+、Mg^2+、Zn^2+不影响酶活性,而Cu^2+、Ni^2+、Mn^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胡子鲶(Clarias fuscus)消化道黏膜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腺苷三磷酸酶(ATPase)、非特异性酯酶(NSE)、过氧化物酶(POX)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等6种重要酶的分布与组织定位。方法在胡子鲶消化道7个部位取样,采用冰冻切片和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酶活性。结果 ACP在胃贲门和前肠活力最高,食道、中肠和后肠次之,胃体和胃幽门酶活力显著较低。ALP在肠道各部位活力较高,在食道和胃中酶活力显著较低。ATPase除在食道酶活力显著较低外,在消化道其他部位均有较高的活力。NSE在胃幽门和后肠酶活力显著较高,胃贲门和胃体次之,在食道、前肠和中肠酶活力显著较低。POX主要分布于后肠、胃体和幽门,在胃贲门和前肠酶活力显著较低。SDH在胃和前肠酶活力较高,中肠和后肠次之,食道中酶的活力微弱。结论根据6种酶的主要功能和各自的分布特点可推断,胡子鲶前肠和中肠有较强的吸收蛋白质和细胞内消化功能,胃幽门是脂类的主要消化部位,前肠和中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0.
桦木酸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桦木酸对H22、S180小鼠肿瘤细胞药效学作用及对肿瘤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限量实验确定桦木酸的给药剂量。动物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桦木酸500、250、125m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20mg/kg),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和配药溶剂,灌胃给药。观察生命延长时间与瘤重抑制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a^2+、Mg^2+-ATP酶活性,结果桦木酸使S180荷瘤小鼠肿瘤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提高(P〈0.05)。结论桦木酸抗肿瘤作用机制与其上调肿瘤细胞膜p53蛋白的表达,改变肿瘤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医院分支杆菌菌库和基因库的建立 ,应用了计算机管理 ,不仅使各类菌及其相关资料得到系统管理 ,也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了可靠信息 ,是医院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别从生物资源,药理学,化学合成和组织培养方面对红豆杉植物中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从中可以了解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The gametophyte, old embryo, and sporophyte of Schizaea pseudodichotoma sp. nov., sporophyte and female parental gametophyte of S. diversispora hybr. nov. (S. pseudodicholoma X probably S. dichotoma), sporophyte of S. rhacoindusiata sp. nov., and gametophyte, old embryo, and sporophyte of Actinostachys macrofunda sp. nov. are described. The taxonomy of Schizaea is discussed and the system of Diels is strongly supported. The two sectional names used by Diels, Euschizaea Hook, and Lophidium Rich, are replaced by Pectinatae Prantl and Schizaea respectively. The prime morp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Schizaea pseudodicholoma lies in its leafless embryo and its simple leaf differing from other species in its section, and that of Actinostachys macrofunda lies in its reduction to nearly complete heterotrophic existence and its frequent multiple annulus. Fungal hyphae have been traced from Schizaea and Actinostachys through the substratum and into root nodules of Casuarina and into roots of two other angiosperms.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糖密草(MelinisminutifloraBeauv.)的幼穗分化发育及花和果实的形态作了研究,将幼穗分化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九个时期:第一苞原基形成期;第一次枝梗原基形成期;第二、三次枝梗原基形成期;小穗及颖花原基形成期;雌、雄蕊原基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充实期;花粉成熟期。全过程历时约需42d.从抽穗到颖果成熟约需50d。糖蜜草的花序为圆锥花序。每花序有可育花2000—3000朵.小穗是由小穗轴、内外颖片、不育花外稃和小花构成。小花包括有内外稃各一片、一鳞被、雄蕊三枚和一枚雌蕊,颖果千粒重为91mg。  相似文献   

17.
18.
四种鹭类繁殖生态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本文对夜鹭,白鹭,黄鹭白鹭,池鹭混群在同一巢区的繁殖,种间协高及雏鸟生长进行进行了观察研究,其中黄嘴白路豫南大别山类新纪录,在此繁殖亦为首次发现。几种路在巢位,食性,取食活动和习性方面都表现出其混居同一巢地繁殖的种间协调性,符合高期假说。比较4种鹭鸟雏鸟生长过程中各生长参数。其中池鹭虽个体最小,但体重和各部位生长却对较快。  相似文献   

19.
多子小瓜虫的形态发生及其寄生导致翘嘴鳃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小瓜虫的形态发生及其对鳃组织的危害过程,本文开展了多子小瓜虫的光镜观察和翘嘴鲌鳃组织病理切片方面的研究。光镜形态研究发现小瓜虫运动时呈球形,直径500-800 m;前端具有耳廓状胞口和内陷的袋状胞咽;环境温度为18℃时,滋养体经1h左右发育成包囊,体表形成一层透明胶膜,并以虫体中央的分裂沟为界进行二分裂;子代虫体从8细胞期进入16细胞期时,包囊内部形成内胞膜将子代虫体等分为两个集团。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虫体呈卵圆形,挤压了周围的包裹细胞,导致组织变形;鳃小片黏连,鳃丝上皮细胞受到破坏,严重区域鳃丝结构被完全破坏。本研究解析了小瓜虫的形态发生与发育过程以及对宿主危害的组织病理结构与机制,为揭示小瓜虫的侵染、发育和成熟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小瓜虫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