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花茶的繁殖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宗享  黄启斌   《广西植物》1984,(1):65-70
<正> 有关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的繁殖试验,曾有过报导,本文着重将嫁接繁殖及栽培的试验的结果整理报导,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嫁接繁殖试验 我们对金花茶作了一些摸索性的嫁接试验,结果如下: 1.嫁接方法与金花茶成活率的关系。接穗4月采自防城县防城公社野生母树隔年秋梢顶枝,留1—2片1/4叶及1—2个顶芽,砧木为本所6年生普通油茶实生苗,径粗0.5—1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外源GA_3、6-BA对"富士"苹果大小年现象调控机理及其在成花成枝中的作用,试验以4年生"富士"苹果树为材料,分别在不同生长时期、相同浓度GA_3、6-BA喷施处理树体和以不同喷施次数、不同浓度的GA_3、6-BA处理树体,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枝条顶芽中内源激素(GA_3、IAA、ABA、ZT)含量,同时考察不同类型枝条成花率、成枝率和枝条长度。结果显示:(1)在不同生长时期喷施GA_3促进了顶芽中内源GA_3和ABA含量的积累,抑制了ZT和短枝IAA的合成,同时降低了不同类型枝条的成花率、促进了生理分化前期短枝的成枝率;6-BA处理增加了所有枝条顶芽中GA_3、ABA以及短枝顶芽中IAA和中长枝顶芽中ZT的合成,从而促进了花芽生理分化前期不同类型枝条的成花率、短枝的成枝率以及中长枝的伸长,但对短枝的伸长有抑制作用。(2)单次喷施GA_3抑制了所有枝条顶芽中IAA的合成,促进了所有枝条顶芽中GA_3、ABA以及短枝顶芽ZT含量的积累,使得成花率降低、成枝率增加、枝条伸长减小,GA_3浓度越大对顶芽中ZT合成的抑制越明显。多次喷施GA_3增加了所有枝条顶芽中GA_3和IAA的积累,短枝中ABA含量减小而中长枝增加,并使得成花率降低,成枝率减小,但对ZT含量和枝条伸长无显著影响。(3)单次喷施6-BA增加了短枝顶芽中GA_3和ABA含量以及所有枝条中ZT的含量,但抑制了中长枝GA_3和ABA的合成以及所有枝条顶芽中IAA的合成;使得成花率降低,成枝率增加,抑制了短枝枝条伸长而促进了中长枝伸长;多次喷施6-BA使得所有枝条顶芽中GA_3和IAA含量增加,短枝ABA含量减小,短枝ZT含量增加而中长枝ZT含量减小,并抑制了所有枝条成花率和短枝的伸长,但对成枝率和中长枝的伸长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外源激素可以促进顶芽中GA_3和ABA的合成,但对IAA、ZT的含量以及成花率、成枝率、枝条长度影响随处理时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喷施次数和浓度对内源激素的合成、成枝率以及枝条的伸长有不同的调节作用,但都抑制了花芽的分化,使成花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对日本落叶松幼苗顶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Larix japonicus)为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在次年春季幼苗移栽后,幼苗出现干尖现象,即顶芽和一些侧芽干枯,干尖长1~4厘米,严重的仅剩下基部几个侧芽,群众称之为“干梢”。顶芽死亡率达90%,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和上山育林。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抚顺矿务局林场后腰分场苗圃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本文是关于赤霉素试验(1969~1972)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芽萌发、叶展开、枝梢及叶生长、开花及幼果生长与果实成熟等定期观测结果,探索了其规律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热带植物物候观测资料和气候资料,通过对热带植物株高生长偏差、生长抽梢期和气候因子的分析,探讨了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植物生长抽梢期变长不一定影响株高生长,而且与株高生长偏差的关系也小于气候因子与株高生长偏差的关系。同时,热带植物生长抽梢期对气候因子和株高生长偏差之间关系的贡献很小。因此,可以认为热带植物的生长期对植被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滇南热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迁地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滇南热带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区的建设与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进行了种子贮藏与萌发、幼苗生长条件和不同栽培条件等试验以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等。雨季成熟的大粒型种子一般不耐贮藏,中、小粒型种子较耐贮藏,细小种子耐贮藏。育苗中幼苗除强阳性树种不需遮荫外,大多数热带雨林树种幼苗和幼树期都需要一定的荫蔽条件才能生长良好。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的发芽、抽梢、开花高峰期都集中在日平均温达20℃左右的3月。大量开始落叶是在1~2月,3月为多数植物的落叶盛期。果实在干凉季(11~2月)成熟的占23.9%,干热季(3~5月)成熟的占36.4%,湿热季(6~10月)成熟的占40%。  相似文献   

7.
白雪  赵成章  康满萍 《生态学报》2021,41(5):1878-1884
根系构型影响根系空间分布和营养吸收效率,反映了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生存策略。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的方法,分析了甘肃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3年生和6年生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根系分叉数与分支角度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湿地群落盖度、高度逐渐增加,多枝柽柳种群的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根系深度、分叉数、比根长、比表面积、各级根系直径随之增加,根系分支角度和根冠比逐渐减小;多枝柽柳根系分叉数与分支角度回归方程的标准主轴斜率逐渐增大(P<0.05),随着林龄的增长,多枝柽柳根系分叉数的增加速度逐渐大于根系分支角度的生长速度,二者在林龄间呈现出差异化的异速生长关系。随着林龄的增长,多枝柽柳根系构型模式由"扩散型"转变为"紧缩型",体现了种群应对生境胁迫和竞争的生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陕北丘陵沟壑区大扁杏生长习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北丘陵沟壑区龙王帽大扁杏根系集中分布于30~80cm的土层和距树干50~180cm的范围内,1a内有3个生长高峰,其中7月生长量最大。成龄树延长枝有2个生长高峰,结果枝有1个生长高峰。花期及幼果期不遇霜冻时的坐果率为15.49%,遭遇霜冻时为0.63%。果实发育呈“慢-快-慢-快”的“双S”曲线,无采前落果。果实出核率12.6%,出仁率为3.6%。不同海拔、坡向地块的花期差异较大,阳坡的早于阴坡,低海拔早于高海拔。花期及幼果期频繁出现的霜冻,对大扁杏的坐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在地上组织破坏后进行补偿性生长,这是重复利用柠条资源的基础,但对 柠条不同刈割方式下营养生长补偿的模式有待探讨。该文通过5种刈割方式:去除主枝长的30%(30%RSL) 、去除主枝长的60%(60%RSL)、去除分枝数的25%(25%RSN)、去除分枝数的50%(50%RSN)和去除分枝 数的100%(100%RSN)来研究柠条的营养生长补偿。结果表明:刈割处理的柠条生物量当年发生了超补偿 ,当年生枝数/枝、当年生枝长、当年生枝生物量/枝、当年生枝生物量/株比对照高。对照、30%RSL和 60%RSL 处理未长出基梢。 100%RSN处理的基梢数/刈割枝、基梢长、单个基梢平均生物量显著高于25%RSN 和50%RSN处理,基梢生物量/株随刈割去除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100%RSN 处理未结果,其它处理果实产量 表现出超补偿或精确补偿。对照处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低,其它处理当年生枝生物量与果实产量成显 著负相关。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果实成熟之前。我们认为,100%RSN处理是柠条地上 组织破坏后尽快恢复的合理方式,其当年生生物量远高于其它处理。顶端优势的破坏促使休眠芽的萌发, 根冠比的改变使地上组织获得较多养分和水分,根系储存的碳水化合物的供应是促使刈割柠条营养生长超 补偿的的可能机制,而减少生殖生长对资源的消耗,是100%RSN处理地上生物量尽快恢复的另一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10.
气温被普遍认为是春季物候期最主要的控制因子之一,然而低温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效应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西双版纳由于地处热带地区的北缘,其气温相对于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较低。自1959年以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入了来自世界各个热带地区的4万余种植物进行保护,之前的研究证明西双版纳的低温对这些引种植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因此,1974年西双版纳出现的极端低温势必对引种植物造成极大威胁,同时也是对这些植物低温适应能力的一个考验。通过对比43种引种植物物候期(生长抽梢期与开花期)在1974年与常年的差异情况,分析不同来源(热带亚洲、热带美洲与热带非洲)引种植物对西双版纳低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经历西双版纳1974年初的极端低温之后,使81%的引种植物生长抽梢期提前,同时也造成35%的引种植物在该年没有开花;而植物生长抽梢提前的主要原因则是极端低温以及低温过后气温迅速回升。引种植物均能顺利度过1974年的最冷时期,并出现生长抽梢物候,这意味着引种植物在经历极端低温之后都能够进行正常的生长活动,但极端低温对引种植物繁殖活动的不利影响大于其对生长活动的影响;引种植物对西双版纳极端低温的适应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亚洲来源植物〉美洲来源植物〉非洲来源植物。因此在迁地保护植物的选择过程中,应多选择亚洲热带植物,其次为美洲热带植物,而对非洲热带植物的引入则需谨慎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为害荔枝的茶黄蓟马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黄蓟马是近年来发现的危害四川荔枝秋梢的重要害虫 ,在四川 1年发生 1 0~ 1 5代 ,以成虫在荔枝、龙眼树皮裂缝及茶花中越冬 ,1年 4季均可发现 ,危害新梢叶片、顶芽 ,使抽花枝头减少 ,树势衰弱 ,减产甚至失收。用 7 5 %虫霸乳油防治效果达 95 %,其当地优势天敌有草蛉、瓢虫、小花蝽和跳蛛等  相似文献   

12.
气温被普遍认为是春季物候期最主要的控制因子之一, 然而低温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效应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西双版纳由于地处热带地区的北缘, 其气温相对于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较低。自1959年以来,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入了来自世界各个热带地区的4万余种植物进行保护, 之前的研究证明西双版纳的低温对这些引种植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因此,1974年西双版纳出现的极端低温势必对引种植物造成极大威胁, 同时也是对这些植物低温适应能力的一个考验。通过对比43种引种植物物候期(生长抽梢期与开花期)在1974年与常年的差异情况, 分析不同来源(热带亚洲、热带美洲与热带非洲)引种植物对西双版纳低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经历西双版纳1974年初的极端低温之后, 使81%的引种植物生长抽梢期提前, 同时也造成35%的引种植物在该年没有开花; 而植物生长抽梢提前的主要原因则是极端低温以及低温过后气温迅速回升。引种植物均能顺利度过1974年的最冷时期, 并出现生长抽梢物候, 这意味着引种植物在经历极端低温之后都能够进行正常的生长活动, 但极端低温对引种植物繁殖活动的不利影响大于其对生长活动的影响; 引种植物对西双版纳极端低温的适应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 亚洲来源植物>美洲来源植物>非洲来源植物。因此在迁地保护植物的选择过程中, 应多选择亚洲热带植物, 其次为美洲热带植物, 而对非洲热带植物的引入则需谨慎考察。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和磷营养对小麦根系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采用小偃6号小麦品种,在模拟田间原状土容重的条件下土培,研究了土壤水分和磷营养对小麦根系生长生理特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70%范围内,土壤水分亏缺,小麦根系生长受到限制,根系比表面积(RA)、根呼吸速率(Rp)、根水势(Rψw)和叶片蒸腾强度(EI)明显降低,根系干物重(RDW)减少;轻度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延伸生长;在土壤干旱条件下,磷营养可以提高根系RA,降低根系Rp,提高Rψw、增加叶面EI,促进根系延伸生长,扩大小麦根系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而促进地下部生长,提高RDW。磷除作为一种营养物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外,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磷营养可明显改善植株体内的水分关系,增强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作物抗旱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水分利用的有效方法是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调节磷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以顶端优势为例,说明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典型体现在植物的"顶端优势"上。顶芽产生生长素由于极性运输从而造成侧芽生长素积累,结果导致顶芽生长快,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这在农业生产上对一些农作  相似文献   

15.
对单性结实的龟井温州蜜柑和自花结实的鄂柑1号花期前后子房(幼果)和春梢叶的果胶酸钙、草酸钙、水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两品种子房(幼果)和春梢叶中果胶酸钙含量变化均相类似且变幅小,但鄂柑1号的含量相对较高;两品种草酸钙的含量变化则因器官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春梢叶中,两者呈类似的上升趋势,而于子房(幼果)中两者却相反,龟井蜜柑花后趋下降,鄂柑1号却明显上升;鄂柑1号子房(幼果)的草酸钙含量较龟井蜜柑高。(2)两品种子房(幼果)和春梢叶原果胶含量动态相似,均于花后出现明显上升;而水溶性果胶动态差异明显,龟井蜜柑子房(幼果)和春梢叶在花后6d均出现上升峰值;鄂柑1号的水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在地上组织破坏后进行补偿性生长,这是重复利用柠条资源的基础,但对 柠条不同刈割方式下营养生长补偿的模式有待探讨。该文通过5种刈割方式:去除主枝长的30%(30%RSL) 、去除主枝长的60%(60%RSL)、去除分枝数的25%(25%RSN)、去除分枝数的50%(50%RSN)和去除分枝 数的100%(100%RSN)来研究柠条的营养生长补偿。结果表明:刈割处理的柠条生物量当年发生了超补偿 ,当年生枝数/枝、当年生枝长、当年生枝生物量/枝、当年生枝生物量/株比对照高。对照、30%RSL和 60%RSL 处理未长出基梢。 100%RSN处理的基梢数/刈割枝、基梢长、单个基梢平均生物量显著高于25%RSN 和50%RSN处理,基梢生物量/株随刈割去除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100%RSN 处理未结果,其它处理果实产量 表现出超补偿或精确补偿。对照处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低,其它处理当年生枝生物量与果实产量成显 著负相关。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果实成熟之前。我们认为,100%RSN处理是柠条地上 组织破坏后尽快恢复的合理方式,其当年生生物量远高于其它处理。顶端优势的破坏促使休眠芽的萌发, 根冠比的改变使地上组织获得较多养分和水分,根系储存的碳水化合物的供应是促使刈割柠条营养生长超 补偿的的可能机制,而减少生殖生长对资源的消耗,是100%RSN处理地上生物量尽快恢复的另一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的离子分布、吸收和运输规律,探讨胡杨适应盐渍环境的生理机制,以不同展叶物候期(萌芽期、展叶期、叶片快速发育期、叶片成熟期)的胡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根、主干、老枝、幼枝和叶片中的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并对各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特征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林下土壤盐分特征,探讨胡杨离子分布与土壤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展叶物候的变化,胡杨通过对离子吸收、运输和分布规律的差异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及对环境的适应。(1)根系选择性吸收K+、Ca2+和Mg2+的能力随展叶物候变化而呈先升后降趋势,多以叶片快速发育期为最高,恰与土壤中总盐及Na+、Cl-含量变化趋势相反。(2)离子从根系-主干及幼枝-叶片的运输能力随展叶物候的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的相反趋势,且多以叶片快速发育期为最低。(3)各器官中Na+和K+含量在展叶过程中变化不大,而在叶片成熟期有显著升高,且此期Na+以根中含量最高,K+以叶片中含量最高;叶片和根系中Ca2+、Mg2+含量随展叶物候变化整体呈升高趋势。(4)展叶物候期胡杨器官离子与土壤离子相关性表现为:萌芽期,各器官离子含量受土壤盐分影响较小,指标间相关性多不显著;展叶期,根中Na+与土壤离子成正相关,幼枝和主干K+与土壤多呈负相关;叶片快速发育期,幼枝Mg2+、根中Na+均与土壤离子呈正相关;叶片成熟期,各器官离子含量受土壤离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空间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叶辉  李隆术 《昆虫学报》1994,37(3):311-316
在昆明地区,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成虫蛀梢多集中在蛀干木附近。 种群密度以蛀干木为中心向周围呈指数递减,散布半径约30m。在蛀梢过程中,该种群逐渐向新区扩张。在树冠内,纵坑切梢小蠹主要分布在4-10轮枝上。第7轮枝虫口百分率最高。6-7轮枝受害率最大。 树冠上层受害较其下层严重。从树冠水平层次考察,树冠外层虫量相对集中,约为树冠中、内层虫量之和。 树冠内层虫量最少。纵坑切梢小蠹在树冠内的种群分布系由梢径、种群密度、蛀梢行为、降落方式、光照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卡西亚松(Pinus kesiya)生长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对17个卡西亚松家系幼林的周年生长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个卡西亚松家系的胸径、树高和抽梢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分为速生型(Ⅰ)和慢生型(Ⅱ),其中7、25、61、104、41家系属于速生型,其胸径和树高年均生长量分别为2.03 cm和1.46 m。两类型家系的生长趋势一致,胸径一年内出现2次生长高峰(2和8月),树高出现3次生长高峰(2-3、6和8-10月)。有3次抽梢高峰,分别在5月(春梢)、8-9月(夏梢)和11月(秋梢),一年抽1~4次新梢,以抽2次新梢的植株最多(47%),且在春(71.78%)夏(77.33%)两季抽梢的比例较高。月平均气温对卡西亚松树高的生长影响最大,在1月出现短暂的生长停滞。因此,卡西亚松幼林抚育管理宜在胸径和树高生长高峰之前进行,即5-6和12-翌年1月,1月进行幼林修枝抚育。  相似文献   

20.
光照条件对蒙古栎幼苗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生长于不同光照环境(林内和林外)下的蒙古栎幼苗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蒙古栎幼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具有明显影响,林外幼苗单株生物量为林外的4.48倍,其中以根系生物量的差别为最大,林外为林内的6.23倍;林外与林内幼苗根冠比分别为2.70和1.11.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蒙古栎幼苗的叶片形态表现出明显不同,林外叶片比叶面积明显低于林内,分别为139.55cm2/g 和284.94cm2/g,林内约为林外的2.04倍;一次生长叶面积林外明显低于林内,总叶面积则高于林内.二次生长使蒙古栎幼苗的叶面积有明显增加,但是经过二次生长后,幼苗的单株生物量没有明显增加,说明二次生长叶片对于蒙古栎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没有明显贡献;光照对于蒙古栎主干及根系的形态具有明显影响,林外幼苗高(包括二次生长)明显低于林内幼苗,而地径则相反,林外幼苗根系的长度和直径则明显高于林内幼苗;林外幼苗顶芽体积明显大于林内幼苗.同时,林外幼苗的二次生长导致顶芽体积明显下降,从而对翌年的高生长量和未来干型产生影响.认为,蒙古栎幼苗通过形态上的一系列可塑性变化来适应不同的光环境以获取最大的碳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