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四个线粒体基因片段的银鱼科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鱼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但其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与属、种的界定尚存争议。研究使用线粒体12S/16S核糖体R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以及NADH脱氢酶亚基1全长序列重建银鱼科属间的系统发育。结果显示银鱼科鱼类是单系群,白肌银鱼属在银鱼系统发育的基部,"大银鱼属+新银鱼属"、"间银鱼属+银鱼属"形成两个单系亚群,但日本银鱼属的位置没有很好解决。基于COI基因序列计算的"短吻-陈氏-太湖-近太湖新银鱼复合群"种间遗传距离为0—0.19%、"乔氏-寡齿新银鱼复合群"种间遗传距离为0%。整合研究结果与前人形态、分子证据,详细地讨论了银鱼的属、种分类。  相似文献   

2.
秦伟 《生物学通报》1994,29(11):17-17
我国的大银鱼秦伟(江苏省苏州蚕桑专科学校215151)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nius(Abbott)隶属鲑形目、银鱼科、大银鱼属。是我国的名贵食用经济鱼类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渔业产品。大银鱼分布很广,见于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沿岸以及...  相似文献   

3.
安氏新银鱼的拉丁种本名anderssoni为有效名称。中文名称安氏新银鱼为学名译音,简而易记。该种为沿岸上层小型海产鱼类,从不进入淡水生活和繁殖。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达杭州湾)和朝鲜的西岸和南岸。为北方沿岸春季重要经济鱼类。目前产量明显下降。应注意防止捕捞过度,加强治理沿岸环境污染。建议在沿岸和成水或半成水湖泊进行驯化和试养。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银鱼属NEOSALANX的初步整理及其一新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玉玲 《动物学研究》1987,8(3):277-286
中国的新银鱼属至今尚无全面的总结。本文根据近年野外和室内工作所得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结果表明中国新银鱼属有效种共8个,其中包括1新种及1中国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湖北黄梅太白湖银鱼氨基酸研究戴建华,郝广勤,殷文莉,孔晓荣,杨代淑,熊全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30072)关键词寡齿新银鱼,太湖新银鱼,氨基酸,太白湖STUDIESONAMINOACIDOFNEOSALANXINTAIBEILAKEOFHUAN...  相似文献   

6.
共获得49个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全序列和控制区(D-loop)部分序列。所测线粒体D-loop部分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648~680bp,识别到位于前端的一个串联重复序列、一个终止相关序列(ETAS),3个中央保守区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及一个保守序列区保守序列(CSB-1),结构与其他鱼类的研究结果类似。太湖新银鱼线粒体Cyt b和D-loop片段的相对进化速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D-loop总的序列多态性位点的比例为0.83%,低于线粒体Cyt b部分总的序列多态性位点的比例(1.31%)。假设太湖新银鱼Cyt b基因平均进化速率相对值为1,贝叶斯(Bayes)MCMC模拟给出Cyt b基因的相对速率区间估计为1.000±0.131,而D-loop基因的相对速率为0.859±0.261,表明太湖新银鱼D-loop基因的进化速率低于Cyt b基因,同时,后验概率分布的变异方差也比较大。说明Cyt b基因比D-loop基因具有相对较高的进化速率,也相对更接近分子钟假设。因此,可以认为Cyt b基因比D-loop基因更适于太湖新银鱼种内及近缘种间相关分子生态及系统地理格局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太湖新银鱼线粒体DNA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材料太湖新银鱼(NeosalanxtaihuensisChen)1995年11月取自湖北省广水市徐家河水库,起网后液氮冷冻,一37oC保存备用。1.2试剂DNasel、RNase和Sffi均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SDS用时重结晶;其它试剂为国产分析纯。1.3mtDNA的制备参照文献[‘]小量太湖新银鱼mtDNA常规分离方法进行。1.4电镜观察参照文献[2]进行。2结果与讨论经多次电镜制样观察,发现太湖新银鱼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分子难以展开,mtDNA分子间似乎有着某种联系,且mtDNA分子绝大多数【域以超螺旋形式存在,超螺旋结…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银鱼的移殖驯化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笔者根据各种银鱼的不同生物学特性,从中挑选了一种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作为向北方地区移殖的研究对象,它的繁殖期温度为2—6℃,有一定的耐盐性能,生长迅速,生命周期为一年,繁殖快且生长后期吞食小型鱼类,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在改造鱼类区系中,它是一种难得的耐寒、名贵小型经济鱼类。将它向北方移殖驯化,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在具体移殖工作中为克服北方冰冻季节的自然障碍,对大银鱼胚胎作了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9.
太湖所产银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银鱼是太湖的名产,以夏季的产量为最高,除一部分在附近市场鲜售外,大部分就在船上晒制成为银鱼乾,再销售各地。到了冬季,渔民以价值较银鱼为高的鱼类为捕捞对象,所以专捕银鱼的船大大地减少,捕捞所得的大部分供市场鲜售。  相似文献   

10.
滇池产太湖新银鱼食性与摄食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正文  朱松泉 《动物学报》1994,40(3):253-261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于1979年移植滇池,现已成为滇池鱼类的优势种和渔业主体,据1990年10月至1991年8月的标本(全长24-85mm)分析结果表明,该银鱼为典型的浮游动物食性鱼类,食物组成不随个体大小而变化。同时表明,太湖新银鱼的摄食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依浮注入动物的个体大小选食,而浮游动物的逃跑能力,运动方式和可见度等则对太湖新银鱼的摄食行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有明银鱼耳石显微结构和微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从鸭绿江捕取有明银鱼成鱼 ,生物学测量后剖出耳石。每尾鱼 1对矢耳石中的 1个用于制片 ,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结构 ,另 1个制片镀碳膜后 ,用扫描电子微探针测定Sr和Ca的浓度比率。Sr和Ca分析的标准样用SrSO4 和CaSO4 。 31尾鱼 (体长 116~ 15 7mm)耳石长半径 (Y)与鱼体长 (X)成线性关系 ,其方程式为Y =2 72 16X +9 2 2 92 ,r =0 9178,P <0 0 1。耳石中心和耳石原基的平均直径分别为 2 2 5 5± 2 88μm和6 95± 1 30 μm。 13尾鱼耳石上的日轮数为 30 5~ 35 4,大约在 45~ 70日轮处出现过渡轮。日轮间距 0 94~ 1 14μm ,最大间距在 190~ 2 2 0日轮处 ,最小间距出现在 2 80日轮之后。耳石中Sr、Ca浓度比例在第 5至第 7测点出现第 1个高峰 ,这与稚鱼为了越冬洄游到海中时间相吻合。第 2个高峰出现在 2 8~ 32测点 ,这与鱼产卵上溯洄游时间相符。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理和生态条件的变化 ,可引起耳石中Sr、Ca比率的改变 ,但栖息水域盐度的突然改变是导致Sr、Ca比率显著增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寡齿新银鱼同工酶及其与幼态持续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信伟  熊全沫 《遗传学报》1991,18(3):214-218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状连续电泳方法,对幼态持续(neoteny)的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 Chen)13种同工酶的18个位点进行研究,并进行乳酸脱氢酶热变性实验。结果表明ADH、GOT、α-GPDH、LDH、MDH、ME、POX和SOD表现出一定的幼态持续的特征,其中LDH由A、B两个位点编码,C位点不表达,是因为个体发育早期C基因尚未表达时发生幼态持续的结果。ES和IDH无幼态持续特征。α-AMY、FUM和CAT因数据不足,未进行分析。寡齿新银鱼同工酶基因表达中幼态特征的表现为研究鱼类幼态持续的产生机制和遗传基础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滇池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特性与资源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瑛  陈银瑞 《动物学研究》1998,19(4):289-295
为了滇池中太源新银鱼(NeosalanxtaihuensisChen)达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管理部门急需寻求一个合理的资源平衡点,经31个月的连续采样调查,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得到太湖新银鱼1989年和1990年生长方程分别为:L=6.70(1-e^-0.198(t-0.225),W=1.78(1-e^-0.198(t-0.225))^3和L=7.48(1-e^-  相似文献   

14.
银鱼的产量能预报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离散Logistic模型应用于银鱼种群数量变动研究,通过对滇池等4个典型湖泊或水库的银鱼年产量变动的初步分析和模拟,发现现的有的湖泊或水库银鱼产量的参数值都落入了混沌区间,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找到了混沌行为的证据。同时指出:(1)混沌行为使银鱼产量长期预报不可能实现,只有短期预报才能保证必要的精度。(2)严格控制捕劳对尚未繁殖的亲鱼的影响,保留足够的繁殖亲鱼,才能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另一方面,如谷获得相对稳定的产量,可能控制捕捞死亡率F来改变增增长率参数μ,防止银鱼产量剧烈波动。(3)水域污染和其他破坏水域饵料生物种群结构的因素能导致银鱼的内禀自然增长率γ值和最大种群数量Nmax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种群的数量变动。  相似文献   

15.
邵晓阳  黎道峰  潭路  蔡庆华 《生态学报》2011,31(17):4858-4865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三峡库区香溪河太湖新银鱼、短吻间银鱼资源以及水体的主要理化因子进行调查,对太湖新银鱼、短吻间银鱼的生长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香溪河1-3月多年平均气温为8.4℃,2月份多年平均最低10.8℃,适宜银鱼孵化的最佳温度时间为12月至翌年3月。(2)香溪河pH值全年在7.5-9.0之间变动,大多季节稳定在8.5左右,有利银鱼的繁殖生长。(3)太湖新银鱼5-6 cm规格的个体数量占优势,占总数96.2%;太湖新银鱼、短吻间银鱼的肥满度指数分别为(0.004±0.0004)g/cm3、(0.002±0.0003) g/cm3,两种银鱼的肥满度指数差异显著(P<0.001)。分析探讨了银鱼的时空分布格局、捕捞强度和渔产量对银鱼种群形成与衰退的影响。结果显示:(1)太湖新银鱼、短吻间银鱼在三峡水库湖北库区的各支流河道均有分布,沿江而上,种群规模逐渐减小,渔获量组成以太湖新银鱼为优势类群。(2)以灯光诱捕为主的扳罾网(网片规格为14.7 m × 14.7 m,网目0.3 cm × 0.3 cm)引入库区,使银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规格组成也发生巨大变化。2006年10月,太湖新银鱼种群主要由体长为50-60、60-70 mm的个体组成,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3%和20.6%,大于70 mm的个体也占14.7%;2007年10月,种群主要由体长为40-50、50-60、60-70 mm的个体组成,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2%、61.7%、15.8%,大于70 mm的个体极少见。(3)太湖新银鱼垂直活动范围在10 m以上的水层,受河岸底质的影响,山坡陡峭、浸水坡面主要由岩石构成的河岸水质清澈,银鱼数量较大。  相似文献   

16.
寡齿新银鱼胚胎发育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平均水温分别为14.2、15.6、16.5、23.4和24.5℃时,寡齿新银鱼胚胎孵化时数依次为142、119、108、68和61h.胚胎发育时序可分为10期.温度与胚胎孵化时间呈幂函数关系,H=6861.1988×T-1.4717;积温与胚胎孵化时间亦呈幂函数关系,H=1.6081×10-8×A3.0151.  相似文献   

17.
淤泥湖寡齿新银鱼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寡齿新银鱼的繁殖期为春夏季的3月初至5月末,产卵盛期为3月下旬和4月下旬。性成熟年龄为1上,属分批产卵类型。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生长1年平均全长为44.2mm,平均体重为0.252g。产卵后不久便死亡,寿命只有1年。  相似文献   

18.
银鱼科鱼类及其物种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鱼科鱼类为东亚所特有的一年生小型鱼类,在我国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其中的一些种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结合银鱼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银鱼的分类与系统、分布范围和栖息地特点,并对资源变化及保护措施进行了论述,强调有必要针对不同银鱼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和遗传学背景,制定更为合理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兴凯湖大银鱼食物组成与食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于2010年6月—2011年1月逐月分析中俄界湖兴凯湖外来种大银鱼食性,结果发现,大银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虾类和鱼类。6月份大银鱼体长<60 mm,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7月份体长>60 mm群组、8月份体长>80 mm群组、9月份体长>100 mm群组与10月及之后体长>120 mm群组等的食谱中均出现鱼类,且优势种类为大银鱼和属鱼类。该摄食鱼类的大银鱼最小体长随季节而增加的现象,与饵料鱼类生长导致的食物资源可得性变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1992年5月至1996年8月对徐家河水库近太湖新银鱼的形态学,繁殖特性,生长以及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徐家河水库近太湖新银鱼主要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繁殖季节为3-6月,其中4月中旬为繁殖高峰期,与太湖新银鱼不同只有春季产卵群体,生命周期为一年。体重与体长关系为:W=2.014×10-6L3.170(r=0.999)。其von Ben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65.071-e-0.2394(t+0.5066)forbody length and Wt=1.1281-e-0.2394(t+0.5066)3.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