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刚  容丽 《广西植物》2022,42(Z1):99-104
自2017年参加“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植物子平台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除了数字化植物标本以外,还挖掘、整理了贵州师范大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的建设和发展历程。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最后向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提供了10 044份信息齐全的植物标本。通过此次植物标本数字化工作,彻底摸清了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标本的家底,盘活了标本室的库存,使得老一辈植物地理学家黄威廉等老先生60余年的科研成果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植物标本的数字化工作,挖掘整理出老一辈精彩的植物标本采集史和学术故事。在标本数字化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对植物标本以及植物标本背后的故事有了新的认识,对植物标本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植物标本数字化的标本馆,其标本数字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尝试的标本文字信息数字化的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的标本图像数字化和文字信息数字化规范阶段; 2004年以后的标本批量数字化与信息网络共享快速发展阶段; 2018年后的标本数字化信息维护与优化阶段。这一过程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植物标本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此外,近年来开始了发掘和利用江苏植物标本的数字化信息工作,包括建设江苏省级数字植物标本馆、开发江苏省维管植物标本时空分布可视化系统、开展标本采集-入库过程数字化等。今后,将不断深化标本数字化的工作,以期形成有NAS特色的数字化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3.
植物标本是植物分类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了正确地鉴定和利用植物,必须要具备有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的植物标本。但由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不同,往往有很多植物难以制作出完整的腊叶标本,铁杉类植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类植物采集后,一经干燥叶便纷纷脱落(见图1),制作出来的标本既不美观,更无科学价值。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经过多年来的反复实践不断探索,终于摸索出一套采集和制作的有效方法。制作出了便于鉴定和分析,以及具有保存价值的铁杉类植物标本。一、铁杉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多年的实践表明,采集铁杉类植物标本的…  相似文献   

4.
植物展示标本制作与保存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方法制作标本过程繁琐,制成的标本用、于实验展示时易折损,在储藏的过程中又易吸潮,导致标本发霉,腐烂,标本也易遭虫蛀,这给中小学小型植物标本室的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一些研究者电探究出一些植物标本制作的改进方法,但对于一些标本用量很小的小型实验室来说,这些方法是不合适的,经过多次摸索作者探究出一条方便快速、经济节约、适用性强且能制作出精美的植物标本的方法。尤其适合中小学生物学教学中使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乃是植物学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工作之一:而标本的制作则是这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植物标本的制作无疑是以保形、保色、保质、保鲜为理想目标的。其中尤以保持原有的形状(特别是细微结构)和色泽为重要目标。古往今来,许多植物工作者为了标本的保存,研究出了不少的方法,如浸制、压制、喷塑等等,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浸制标本难于保色,且不易携带;压制标本则常常由于受潮而发霉,或因枯干而变形变色,且极易碎折、虫蛀;喷塑标本则需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保存条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多年来在努力探索一些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保色保形效果较好的植物标本的保存方法。经过三年的试验,初步认为用胶纸粘贴法对小型植物和一般植物的花、叶标本的保存具有这些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韦发南   《广西植物》1988,(4):301-308
<正> 作者近年来在编写《广西植物志》工作中,对本所收藏的樟科植物标本作了清理,同时也把编写《中国植物志》时搁下的一些疑难标本作了进一步研究,现将结果在本文中报道。所引用的标本,均存本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杨永 《生物多样性》2012,20(4):512-516
植物标本是物种存在的永久凭证,模式标本在保障命名体系稳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标本馆藏量和模式标本数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积累。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标本馆藏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模式标本馆藏量也相对较少,历史积累不足。在数字化本土馆藏模式标本基础上,标本数字化平台项目应将国外馆藏的中国植物种类的模式标本"引渡"回国。今后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加强空白地区和国外标本采集,提高馆藏标本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植物学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每年的4-8月,是绿色开花植物生长最繁盛的时期,应抓紧这一时机进行标本的采集制作工作,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的植物标本辅助教学。 (一)采集前的准备: 1根据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订出采集计划。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标本及文献数据对神农架国家公园高等植物标本采集史进行简要概述。该地区有着近140年的标本采集历史, 最早对神农架地区进行植物标本采集的是爱尔兰植物学家Augustine Henry。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HIB)收藏了采自该地区的21,402份标本, 居首位; 其次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 16,483份、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CCAU) 1,851份。标本采集年份主要集中在1956-1959、1976-1981、1985-1987三个时间段, 其中以1976年采集数量为最多。标本采集月份主要集中在4-11月, 8月采集量最大。不同植物的标本数量两极分化严重, 标本量多的如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 高达295份, 然而有612种植物的标本量仅1份, 约2/3的植物标本量少于10份。因而, 在今后的采集工作中我们应该将重心置于标本数量不足的物种和类群, 而标本数量过剩的类群则应减少或停止采集; 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应尽可能全覆盖, 突出对高海拔、峡谷、石壁、无人区等特殊生境的调查。采集时间上应该注重春、冬二季。此外, 我们对该地区的维管植物模式标本进行了考证, 编制了《神农架国家公园维管植物模式标本名录》。该地区共有维管植物模式标本39种2变种3变型, 隶属24科34属。对神农架国家公园维管植物模式标本的整理为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及进一步开展神农架遗产的管理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标本是自然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基础。标本虫害是标本受损的重要原因,标本虫害防治也因此成为自然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天津自然博物馆现有标本共计40万余件,这些标本极具科学研究价值,其中动物标本和植物标本极易遭受虫害。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危害标本的害虫,并提出自然博物馆标本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防标本治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谢丹  刘慧圆  覃海宁 《广西植物》2022,42(Z1):46-51
命名模式是分类群名称永久依附的成分,在分类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国复杂的植物采集历史以及对中国植物标本开展研究的单位各异,导致我国植物模式标本零散分布于全球各大标本馆,给分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标本数字化的开展为模式标本数据整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人名和地名标准化以及模式类型确认等方面的挑战。我国于2006年开始对模式标本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迄今已完成国内外20余家标本馆9万余条标本数据的收集。模式考证和模式类型清理是我们下一步亟须开展的工作,同时我们应将地名变更资料、人名考证资料进行整合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推动模式标本数据的标准化。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摸清中国模式标本的家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1840-20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标本采集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与植物引种密切相关。自19世纪以来, 美国植物采集者在全球尤其是中国进行了广泛的植物采集。在众多的植物类群中, 中国的竹类植物引起了美国采集者的极大关注, 并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和标本采集工作。研究美国植物采集者在中国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 对了解竹类植物从中国引种到美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美国在华采集的竹类植物标本数据, 对其学名、采集地、采集人以及采集时间进行整理校对, 分析了美国采集者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结果表明: 1840-2010年, 美国在华共采集竹类植物标本960号2,238份, 隶属于25属120种(含变种和变型), 分别占中国竹类属和种数的73.5%和22.5%; 有45位(支)采集者(采集队), 在这些采集者中莫古礼最为重要; 采集地涉及20个省级行政区; 采集时间前后跨度约170年, 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3.
构建准确、有效的物种遗传信息库并运用其作为主要的物种鉴定检索数据库,是新一代植物志(iFlora)与传统植物志的本质区别。采集并准确鉴定数以万计的植物样品用于建立遗传信息库存在一定困难,随着遗传信息获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馆藏植物标本成为获取遗传信息的重要补充,并具有提升遗传信息库建设速度和可靠性的较大潜能。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和实验室多年工作实践,论述了植物标本作为iFlora物种遗传信息提取材料的可行性和不可替代性;总结了标本遗传信息提取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阐述了使用馆藏标本特别是利用模式标本材料构建遗传信息标准库对iFlora构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伟 《生物学通报》2003,38(12):54-54
植物实验室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植物标本的正确处理和保存.以前,我们处理标本一般都是在密闭的房间里用毛笔沾氯化汞液体一张一张的涂标本,涂好后把标本分类摆放在标本柜里,柜子里放些樟脑片或放一小瓶氯化汞液体来保存标本.现在我们把标本放在-30℃以下的低温冷冻柜里,放置3~4d,取出晾干即可.有以下两种方法可用:  相似文献   

15.
上海辰山植物园于2005年开始筹建,与此同时启动了的植物收集工作。本文就辰山植物园基本情况、植物收集中长远规划、进展及技术策略进行了论述。活植物收集和标本收集是辰山植物园植物收集工作的两个方面。活植物收集包括以华东植物区系植物为主的物种收集和以上海适生的观赏植物为主的园艺品种收集,如鸢尾属、绣球属、荚蒾属、锦带属和绣线菊属的观赏园艺品种。截止到2010年,辰山植物园共收集了9000种和园艺品种。其中,华东植物区系物种有1700种,来自世界范围专业苗圃的园艺品种有2800个,另有4500种和品种是种植于温室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目前共收集了近10000份标本,多数为研究和活植物收集的凭证标本,全部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6.
横断山区树线以上区域种子植物的标本分布与物种丰富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标本是植物空间分布信息的重要来源, 也是估算物种丰富度的主要数据资料。本文收集了有关数据库和标本馆的标本资料, 以分析横断山区树线以上区域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现状和物种丰富度。将树线以上区域(4,100–5,500 m)划分成14个100 m海拔带, 将每号标本的海拔信息记录到相应的海拔带内。共收集8,316号标本信息, 记载种子植物1,820种, 其中横断山区特有种655种。这些标本在物种间的分布极不均匀, 仅有1–2号标本的物种最多, 共974种, 占53.5%。各海拔带内标本总数、种均标本数和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增加而下降, 但物种稀疏曲线不能很好地描述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因此, 需要开展更多的样地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 为物种丰富度的估算积累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上海辰山植物园于2005年开始筹建,与此同时启动了的植物收集工作。本文就辰山植物园基本情况、植物收集中长远规划、进展及技术策略进行了论述。活植物收集和标本收集是辰山植物园植物收集工作的两个方面。活植物收集包括以华东植物区系植物为主的物种收集和以上海适生的观赏植物为主的园艺品种收集,如鸢尾属、绣球属、荚蓬属、锦带属和绣线菊属的舭赏园艺品种。截止到2010年,辰山植物园共收集了9000种和园艺品种。其中,华东植物区系物种有1700种,来自世界范围专业苗圃的园艺品种有2800个,另有4500种和品种是种植于温室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目前共收集了近10000份标本,多数为研究和活植物收集的凭证标本,全部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8.
周仕顺  王洪  朱华 《广西植物》2005,25(2):104-104
在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植物标本的鉴定清理工作中,发现中国新记录植物2种,兹报道如下,供有关部门和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几种特殊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压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种特殊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压制尹秀玲张凤娟(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066600)植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充分表现出植物的多样性。采集植物标本是了解植物资源的较好的方法和途径。现将几种特殊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介绍如下:1肉质多汁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压制肉质多...  相似文献   

20.
植物标本从很早的时候起,爱好花卉的人和植物学家就曾想怎样来长期保存开花的植物。在四百年前人们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简单而且很好的方法;将植物压干,再将它贴在纸上,这就是蜡叶标本的发明。这个保存植物的方法使得研究植物,交换植物和保存最稀少的植物成为可能。植物标本的采集者从遥远的地方带来了蜡叶标本,科学家便根据这些标本认识了地球上的植物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