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蚕豆、洋葱、大麦、黑麦为材料,建立了一个植物姐妹染色单体分染(SCD)新技术。种子萌发后的根在含BrdU(1U~(-4)—10(-3)M),FdU(5×10(-8)M—10(-7)M),Urd(10(-6)M)溶液中生长一个细胞周期,然后转入Thd(10(-4)M),Urd(10(-6)M)溶液再培养第二个细胞周期。初生根或者可以在BrdU溶液中连续培养二个细胞周期。以后经秋水仙素前处理,酒精-冰醋酸固定,酶解压片,冰冻法分离盖片与载片,空气干燥2—7天备用。干燥后的染色体标本在40W UV照射下经2×SSC溶液60—80℃温育40分钟。水冲洗后Giemsa染色。此法具简便、快速、分染效果好的特点。 文章着重研究了化学诱变剂EMS、MMC、MH、苯酚和苯对上述作物SCE频率的诱发效应,并讨论了广泛利用植物SCE为检测诱变因素新手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用BrdU-Giemsa法和改良的去壁低渗标本制备法,观察了小麦属5个种根尖细胞的SCE。各物种之间每条染色体的平均SCE是不同的。硬粒小麦为0.76±0.82(±S.E.),拟斯卑尔脱小麦为0.70±0.85,普通小麦为0.57±0.69,野生一粒小麦为0.48±0.60,节节麦为0.24±0.47。由于小麦属的某些种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它们的SGE的差别可能反映了不同染色体组的SCE不同,B组高于A组,A组高于D组。文章中讨论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 本文还研究了苯、乙醇、糖精对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畸变和SCE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上述化合物能显著增加小麦的SCE,但不影响小麦的后期染色体桥的频率。  相似文献   

3.
4.
用荧光加Giemsa(FPG)术区分姐妹染色单体,分析了13名中年男子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比较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自发”的和用丝裂霉素(MMC)诱发的SCE频率变化。发现吸烟者的SCE频率(8.33±1.08)显著地高于不吸烟者(4.41±0.72),p<0.001。用MMC诱发后吸烟者各剂量的SCE值也明显地高于不吸烟者(P<0.01),并随着MMC剂量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值增大。由于SCE的形成同DNA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有关,SCE频率的不同反映交换产生过程中机体重组修复系统的差异。因此,吸烟者与不吸烟者SCE频率的差异,表明两者在DNA修复机制上存在着差异。吸烟很可能改变了机体DNA损伤后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5.
镉污染区人群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学明  陈小青 《遗传学报》1991,18(4):289-291
对生活于镉污染区域的38人(男20人;女18人)和对照组9人(男7人;女2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检测,并结合个体尿镉浓度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人群的SCE频率无显著性差异,SCE频率与尿镉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非诱变剂对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检测了16种非诱变剂对大麦根端分生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及其中9种成份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在大麦细胞中,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氯化钠、维生素、氨基酸及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处理均能显著提高SCE频率。维生素、氨基酸和dNT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SCE频率也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只是诱变剂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在一定高剂量时也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影响SCE具有特殊的S CE增长曲线,SCE频率达一定值后不再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非诱变剂对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仪慧兰  张自立 《遗传》1995,17(3):27-30,38
检测了16种非诱变剂对大麦根端分生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及其中9种成份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在大麦细胞中,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氯化钠、维生素、氨基酸及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处理均能显著提高SCE频率。维生素、氨基酸和dNT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SCE频率也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只是诱变剂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在一定高剂量时也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影响S  相似文献   

8.
小麦愈伤组织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士生  张玉玲 《遗传学报》1990,17(5):365-368
用BrdU标记,改良的FPG法染色,建立了一种植物愈伤组织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染的方法。并对培养基的不同附加成分对SCE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所有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细胞的SCE率都显著高于正常根尖分生组织细胞。6-BA,AgNO_3,高浓度的2,4-D,蔗糖均可诱发SCE。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始应用姐妹染色单体分化(SCD)染色技术研究人和哺乳动物细胞的动力学(Bianchi等1976;Craig-Holmes等1976;Crossen等1977:朱炳富等1980),染色体DNA的复制,包括早复制和晚复制(Lau等1980),细胞周期的测定(等1971;田竟生等1978;等1979),和各种诱变致癌剂的测定(Bloom等1975;Allen等1976;Carrano等1978)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结果。本文采用BUdR-吖啶橙-紫外线 Giemsa(BUdR-Acridine Orange-UpG)染色显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技术(贺维顺等1980),初步观察了赤麂肺、皮肤和肾成纤维细胞动力学变化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  相似文献   

10.
11.
本工作以离体人类外周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为测定指标,研究糖精(邻磺酰苯酰亚胺)的诱变活力。结果表明,对照组的SCE率为4.24±2.05/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的丝裂霉素C明显地提高SCE(8.26±3.02—28.52±7.81/细胞)。50微克/毫升的糖精诱发的SCE率为5.75±2.7/细胞,150微克/毫升的糖精诱发的SCE则为5.91±  相似文献   

12.
自Latt首先使用Hoechst 33258对5-溴脱氧尿苷(BrdU)掺入的人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SCD)以来,一些SCD永久制片法已陆续有报道。我们采用一种改良的SCD法,即硫堇-UV-Giemsa法,对离体短期培养的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肾细胞增殖动力学和丝裂霉素C(MMC)、敌枯双(N,N-甲撑-双:2-氨基-1,3,4-噻二唑)在白  相似文献   

13.
蚕豆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将蚕豆主根浸在BrdUrd(100μM)+FdUrd(0.1μM)+Urd(5μM)溶液中17小时(黑暗中),然后转入dThd(100μM)+Urd(5μM)溶液中19小时(黑暗中)。秋水仙素前处理。固定后酶解压片,冰冻法分离盖片与载片。水合作用后用RNase处理1小时。再在UV照射下以Hocchst 33258溶液处理1小时。2×SSC 80℃温育1小时。 10%Giemsa染色。此法能获得良好的单体差别染色效果,清楚地显示出蚕豆的SCEs。 SCEa在蚕豆各对染色体上的分布除在副缢痕附近外,其分布频率与染色体长度成正比,出现的位置是随机的。副缢痕附近SCEs频率较高,且见到不均等交换现象。推测副缢痕附近异染色质的DNA重复序列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染色单体不均等交换而逐渐形成。 化学诱变剂EMS对SCE频率有强烈的诱发作用,即使剂量很低(0.01%,25℃,15min)也能显著提高SCE频率。为此可以期望,以植物为材料利用SCE也能作为检测诱变因素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个旧云南锡业公司某矿坑下作业工人和某冶炼厂尿砷,尿铅超标工人为检查对象,初步探讨了污染与人类染色体损伤的关系,结果是使以上受检对象的外周淋巴细胞的染色单体断裂率、裂隙率、畸变细胞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都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尿铅和尿砷超标工人外周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砷、铅在体内蓄积量的增加而有上升的趋势,表明砷、铅污染是引起人类染色体损伤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草鱼体内肾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化及交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确立了一个以草鱼体内肾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为指标的检测环境诱变或致癌物质的短期试验系统。采用硫堇-UV-Giemsa染色法,分析了草鱼体内肾细胞的SCD-2(注射BrdU后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分裂相的SCD)频率和SCE频率。用500微克/克体重BrdU体内标记5天,草鱼肾细胞SCD-2频率为8.58±0.22%;SCE频率为3.05±2.523 SCE_5/细胞。以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作为阳性对照,分析了化合物亚硝基胍(N-methyl-N~1-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和农药叶蝉散(Mipc)诱发SCE的能力。这项工作在评价水质污染方面将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检测原理及其分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CE)是当前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SCE检测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环境胁迫会造成细胞内DNA不同程度的损伤,并可能进一步导致染色体畸变,甚至引发癌变。SCE作为一种灵敏而有效的指标,能够反映DNA损伤程度和遗传不稳定性。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SCE的由来,色差显示原理、分子机理、SCE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以及SCE的诱导因子。文章最后还对今后有关SCE的研究及其应用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一种分布不均匀的物质,易被碱性染料(如苏木精)所染色,称之为染色质(chromatin)。当细胞进入分裂期(M期)时,染色质就逐渐螺旋化,并反复折叠成为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小体,称之为染色体(chromosome)。可见,染色质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描述用语,其物质本原是同一的,但又有差别(在形态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当我们描述细胞分裂的遗传物质情况时,称之为染色体,而说明间期的遗传物质情况时,称之为染色质。正常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经过S(synthesis)期后,  相似文献   

18.
曹雪松  张自立 《动物学报》1992,38(2):214-219
本文对几种化学诱变剂诱发小鼠体内脾脏、骨髓和精原细胞的SCE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分析了几类常见化合物在小鼠脾脏细胞中诱发SCE的活力。结果显示诱变剂在脾脏细胞中诱发SCE比骨髓和精原细胞敏感。几类化合物都能显著地诱发小鼠脾脏SCE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说明利用小鼠脾脏细胞检测环境诱变物是相当灵敏的。  相似文献   

19.
20.
农药敌灭灵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敌灭灵为农用杀菌剂。化学名称:2.4—二甲基一噻唑—5—甲酰替苯胺。1966年由美国Unirdl公司合成。在我国由沈阳化工研究院试制成功。经有关部门药效研究证明敌灭灵杀菌剂对高梁黑穗病有特效。 敌灭灵的急性毒性试验已有报导(沈阳化工院农药六室1979 March,R.W.1977)。为了检查敌灭灵是否具有潜在性的致癌和遗传危害,我们观察了敌灭灵对小鼠骨髓细胞和赤麂离体细胞的染色体,赤麂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以及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