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泌期成徽细胞中,线状溶酶体的分布,探讨其在牙釉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酶组织细胞化学光、电镜技术进行制定和观察,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分泌期成釉细胞中有线状溶酶体(Nly)的分布。且分布的密度随日龄而不同。结论:分泌期成釉细胞中的线性溶酶与牙釉质的形成和矿化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说明b FGF可以通过DLX1/DLX2调控成釉细胞中牙釉质基质蛋白的基因表达。首先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DLX1/DLX2在分泌期成釉细胞中的表达;分离培养成釉细胞,并通过RT-PCR检测Dlx1/Dlx2及牙釉质基质蛋白在成釉细胞中的表达;在成釉细胞中分别过表达Dlx1和Dlx2后,Real time PCR检测牙釉质基质蛋白表达的改变;最后以50 ng/m L的b FGF的刺激成釉细胞,研究b FGF对Dlx1/Dlx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DLX1在分泌期小鼠成釉细胞中表达信号呈强阳性,而DLX2较弱;成功分离培养成釉细胞后,RT-PCR证实了Dlx1/Dlx2与牙釉质基质蛋白基因的表达在时空上存在同步性。在成釉细胞中分别过表达Dlx1和Dlx2对Ambn、Amelx、Amtn和MMP20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b FGF能够促进Dlx1和Dlx2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b FGF可以通过DLX1/DLX2调控成釉细胞中牙釉质基质蛋白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索一种组织工程化牙齿异位培养的理想环境,检测全牙胚、牙乳头及成釉器在肾被膜环境下的发育能力.方法 利用剖腹产取出胚龄18 d的大鼠胎儿,显微外科分离牙胚,并将之进一步分为牙乳头和成釉器两部分.使用特制玻璃移植管分别将获得的全牙胚、牙乳头及成釉器植入异体大鼠肾被膜下.2周后取出培养物,HE染色观察其发育情况.结果 在肾被膜微环境下,全牙胚在肾被膜下发育良好,形成较为完整的牙齿形态和结构,单独的牙乳头可以形成牙本质,而单独的成釉器无法形成特定形态的牙冠,也无法分化成釉质.结论 证明肾被膜下是牙齿异位生长的适宜环境,ED18后成釉器发育仍然受到牙乳头调控,与此相反,牙乳头发育不再依赖成釉器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采用大鼠牙胚细胞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牙齿的可行性及在体内肾被膜移植的成牙能力研究。方法:采用出生后4d SD仔鼠磨牙牙胚细胞,培养传代后将牙胚细胞与牛真皮基质蛋白溶液混合构建组织工程牙胚,利用注射器植入SD大鼠肾被膜下,2wk后取材,HE染色观察移植物中的组织成熟情况,Masson’s三色法观察组织工程牙胚的成牙能力。结果:组织工程牙胚移植后2wk可在肾被膜下形成乳白色矿化组织,HE染色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进行重组,形成典型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组织和釉质样结构,Masson’s三色法可见绿色矿化基质形成并包绕牙乳头样组织。结论:牙胚细胞仍保留了牙齿发育的位置信息,采用牛真皮基质蛋白溶液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有助于牙胚细胞相互作用并重新排列,构建的组织工程牙胚具有进一步成熟、矿化并形成牙齿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ameloblastin基因的慢性病毒表达载体,生产有感染及表达能力的病毒,为进一步研究ameloblastin基因在牙釉质形成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从出生后1d钟状期小鼠牙胚组织totalRNA中扩增ameloblastin编码区cDNA,并克隆到pCRII-TOPO载体中,再亚克隆到pNL-IRES2-EGFP中。将病毒三质粒系统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并鉴定病毒感染及表达能力。结果:通过酶切和PCR的方法鉴定ameloblastin基因已成功的构建入慢性病毒表达载体pNL-IRES2-EGFP中,经293T细胞生产的病毒感染人牙髓干细胞(DPSCs),DPSCs有较强荧光发出,并可稳定表达ameloblastin基因。结论:成功的构建了慢性病毒表达载体,并获得有感染及表达能力的病毒。  相似文献   

6.
人表皮干细胞可以作为牙齿再生中上皮源性的种子细胞,但是其成釉分化的效率低下. 本研究分离培养了人牙胚上皮细胞,利用E13.5的小鼠牙间充质与其重组,构建重组牙胚,对其成釉分化的潜能和机制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P1代人牙胚上皮细胞成釉率高达50%.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成釉率明显下降. 通过对牙上皮发育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和分析表明,重组牙胚成牙分化能力和成釉潜能的下降与牙上皮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状态密切相关. 特别是FGF8表达水平的下调以及PITX2不同亚型在人牙胚细胞中表达量的不均衡,可能是导致人牙胚细胞成釉潜能下降并丧失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为理解牙齿再生过程中上皮源性的种子细胞的成釉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对进一步提高表皮干细胞在牙齿再生过程中的成釉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RANKL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探讨RANKL在AM骨吸收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NKL在A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建立AM细胞/新生大鼠骨细胞共培养体系,观察AM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形成的活性,再以OPG(RANKL的抑制剂)进行干预,观察OPG对AM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形成活性的影响.结果:RANKL在AM组织中有恒定的表达;AM细胞能够诱导新生大鼠骨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但此活性可被OPG明显抑制.结论:AM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可能是AM骨吸收过程中局部破骨细胞形成的重要来源和机制,而RANKL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mRNA在牙齿萌出过程中胎方组织内的表达。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下颌第一磨牙胎方组织内OPG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牙台方组织内牙囊成纤维细胞中OPGmRNA在牙齿骨内萌出阶段中期阳性表达,与萌出早、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早期比晚期差异显著(P〈0.01);成釉细胞中OPGmRNA在牙齿骨内萌出阶段中期阳性表达,与萌出早、晚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与晚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OPGmRNA在大鼠出生后下颌第一磨牙牙囊成纤维细胞、成釉细胞骨内萌出阶段中期表达最强,牙齿萌出过程中可能通过OPGmRNA表达量的变化来调节牙齿的萌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短期高浓度氟对小鼠磨牙成釉细胞形态及骨形成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探讨氟对牙本质发育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40只4日龄的ICR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各20只,每组对照鼠与实验鼠各半,对实验动物进行单次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10mg/kg和20mg/kg的Na F,对照组动物则进行单次腹腔注射等剂量的Na Cl,24小时后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高浓度氟对小鼠磨牙不同分化阶段成釉细胞形态及BMP-4表达的影响。结果:成釉细胞在分泌过渡期及早、晚期对短期暴露高浓度F-敏感,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成熟期成釉细胞无明显变化,过渡期与分泌晚期成釉细胞中BMP-4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高浓度氟对分泌过渡期及晚期成釉细胞中BMP-4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15.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