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淋巴细胞浸润唾液腺和泪腺,表现为眼干和口干等外分泌腺功能障碍。T细胞是浸润唾液腺的主要淋巴细胞,其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舍格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然而新近的研究表明,B细胞的功能异常在舍格伦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也起重要的作用。PKCδ在体内广泛表达,对于B细胞耐受的建立至关重要,是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分子。但是,抑制PKCδ对唾液腺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正>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累及外分泌腺(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口干和眼干为主要症状。已有文献报道,SS患者及小鼠模型体内唾液腺以及血清中IL-17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然而,作为调控Th17细胞分化及IL-17合成的必需核受体--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etinoic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t,RORγt)在SS发病中的作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在过表达RORγt的转基因(RORγt Tg)小鼠中探讨RORγt  相似文献   

3.
正舍格伦综合征(Sj9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干和眼干为主要症状。目前,临床治疗多使用类固醇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但仅可缓解症状并不能彻底治愈,且长期使用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具有免疫调节特性而被用于治疗SS,但疗效有待提高,且潜在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紧密连接存在于所有上皮或内皮细胞间连接的最顶端,是物质经过旁细胞途径进行物质转运的结构基础,具有"屏障"和"栅栏"的作用。在炎症及免疫因素介导的多种疾病中,如炎症性肠病、囊肿性纤维化、舍格伦综合征和神经系统炎症等,患者血清及疾病累及的上皮或内皮组织均出现多种促炎因子含量升高。促炎因子作用于相关的上皮或内皮组织,通过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构和功能从而调控上皮或内皮的旁细胞途径通透性,是炎症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本文重点综述了促炎因子对肠道、呼吸道、唾液腺上皮以及脑微血管内皮紧密连接的调控及其相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IgG4相关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如胰腺、唾液腺、泪腺、胆管、肾及肺等,表现为受累组织内有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合并炎性纤维化。目前,对IgG4-RD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CD4~+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型T细胞2等T细胞上,而IgG4-RD患者使用B淋巴细胞清除剂利妥昔单抗后症状得到改善,提示B细胞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但迄今尚未有证据表明B细胞是否可以直接引起受累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豚鼠皮下接种巨细胞病毒(CMV)后,出现发育迟缓、唾液腺和脾脏肿大,唾液腺中出现高滴度的CMV。镜检唾液腺和脾脏发现有唾液腺导管细胞变性和导管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脾脏中性粒细胞浸润、散在的灶状出血、大量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脾小结增大甚至急性窦卡他性炎症。  相似文献   

7.
正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以血清IgG4升高和组织内IgG4~+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可累及胰腺、肾脏、肺、泪腺和唾液腺等器官。有研究发现,激活巨噬细胞的Toll样受体(TLRs)可促进IgG4-RD的发展,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影响成人口腔黏膜念珠菌病发生的因素,选取口腔黏膜念珠菌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扁平苔藓、舍格伦综合征、白斑、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及口腔黏膜健康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731个样本的年龄、性别、吸烟、口腔卫生情况、抗生素使用、义齿、口腔黏膜疾病、全身疾病,对结果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口腔黏膜念珠菌病发生的因素有4类,分别为发病前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情况、口腔黏膜疾病、全身疾病,即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已从使用激素和常规免疫抑制药物转向使用生物制剂。B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成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及其受体通过调控信号通路介导B淋巴细胞存活,因此BAFF及其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文中阐述了BAFF及其受体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同时介绍了BAFF通路的过度活化如何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和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发展的最新观点。针对以上3种疾病,文中以3种主要的靶向BAFF抗体药物Belimumab、Tabalumab和Atacicept为例,介绍和讨论了其最新的临床试验及临床应用现状。最后提出靶向BAFF通路开发新型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方案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组织小血管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神经纤维脱髓鞘,严重病例可继发轴索损害。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易感人群感染病原菌后,机体针对病原菌抗原成分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与人体神经节苷脂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同时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影响神经传导功能,最终产生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严重者可导致轴索变性。空肠弯曲菌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本文就吉兰—巴雷综合征与空肠弯曲菌感染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寇薛帅  谢真  庆宏  倪军军 《生命科学》2023,(11):1475-148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造成全球痴呆病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有关AD治疗策略的研究无突破性进展。现有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的浸润/迁移以及血脑屏障的损伤能够促进AD的进程,但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明确。本文总结了T淋巴细胞与血脑屏障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中的作用,介绍了AD进程中T淋巴细胞浸润脑实质及血脑屏障损伤的最新研究结果,分析了T淋巴细胞突破血脑屏障浸润脑实质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迁移过程的因素。综合以上内容,提出T淋巴细胞与血脑屏障互作途径中的关键因素可以作为治疗AD的潜在靶点,并且阻断T淋巴细胞突破血脑屏障的关键途径或许能够成为未来AD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诱导水钠潴留及血管损害导致血压升高部分依赖于T淋巴细胞的活动.AngⅡ通过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通路促进T淋巴细胞组织浸润,且AngⅡ可促进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及自身RAS激活,而T淋巴细胞的活动可正反馈式导致AngⅡ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S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5例pS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将全部患者分为初发组(n=51)、复发组(n=22)与稳定组(n=32),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白细胞介素-32(IL-32)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SS患者欧洲抗风湿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与其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相关性。结果:⑴血清TNF-α、IL-1β水平:初发组、复发组稳定组对照组;血清IL-32水平:初发组、复发组对照组,复发组稳定组。⑵外周血CD4~+/CD8~+比值:初发组、复发组、稳定组对照组;外周血Th1/Th2比值:初发组、复发组对照组;外周血Th17/Treg比值:初发组、复发组、稳定组对照组,且复发组稳定组。四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SS患者的ESSDAI评分与血清TNF-α、IL-1β、IL-32水平及外周血Th17/Treg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271、0.306、0.251、0.198,P0.05)。结论:pSS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与IL-32水平及外周血CD4~+/CD8~+、Th1/Th2、Th17/Treg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血清TNF-α、IL-1β、IL-32水平、外周血Th17/Treg比值与疾病活动度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是近年发现的新病毒。该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以高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损伤为主要临床特征,死亡率5%~30%。目前尚无验证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SFTSV感染可引起患者免疫功能紊乱,B淋巴细胞是该病毒感染的重要靶细胞之一,但SFTSV感染对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SFTSV感染引起的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促进SFTSV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研究,为深入认识SFTSV感染对B淋巴细胞的影响,开发相关诊疗技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贯叶连翘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猪心肌球蛋白免疫BALB/C小鼠,建立免疫性心肌炎模型。结果:贯叶连翘提取物能抑制小鼠脾脏组织,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比例和血清肌球蛋白自身抗体滴度,减轻心肌内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贯叶连翘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心肌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幼虫唾液腺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唾液中的各种酶类及各种生化组分在棉铃虫与植物相互作用及协同进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唾液腺是棉铃虫唾液成分的合成器官。本研究通过构建棉铃虫幼虫唾液腺全长cDNA文库, 测序得到1 502条EST序列, 聚类分析后获得821个unigenes, 为筛选棉铃虫与寄主互作信号因子提供基因信息资源。使用Blast2 GO软件对821个unigenes进行了比对和功能注释, 初步获得棉铃虫幼虫唾液腺中mRNA的构成特征。结果显示, 在棉铃虫唾液腺ESTs文库中, 鉴定得到脂类相关消化酶基因17个, 糖类相关消化酶基因5个, 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1个, 丝氨酸蛋白酶基因20个(其中16个为新发现), 提示唾液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进行预消化; 还发现在棉铃虫幼虫唾液腺中存在表皮蛋白、 气味结合蛋白和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结果为研究棉铃虫预消化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喉癌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分布、超微结构和蛋白多糖表达的观察,探讨淋巴细胞归巢的抗肿瘤意义及蛋白多糖对淋巴细胞归巢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及阳性胶体铁染色方法,观察和研究32例喉癌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的分布、超微结构和蛋白多糖的表达。结果:(1)早期病变肿瘤周边组织内可见大量类高内皮微静脉,其内皮细胞高大,胞浆突起增多,细胞核大,细胞器丰富,有大量淋巴细胞穿越管壁,可见大量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存在;晚期病变组织内类高内皮微静脉少见,淋巴细胞穿越管壁不活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明显减少。(2)类高内皮微静脉壁,特别是邻近管腔侧与阳性胶体铁呈强阳性反应,在有淋巴细胞穿越的部位反应更加明显,而内皮扁平的血管基本不反应或反应微弱。结论:(1)喉癌组织中部分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可演变为类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向癌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场所;(2)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归巢与抗肿瘤密切相关;(3)蛋白多糖于淋巴细胞归巢旺盛的类高内皮微静脉呈强表达,可能对归巢淋巴细胞穿越类高内皮微静脉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ca)进食前后唾液腺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该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日本医蛭唾液腺进行观察。基于光学显微镜成像,观察到日本医蛭咽部具有三角形肌肉颚,唾液腺呈葡萄状依附在颚上,腺体呈乳白色且对称分布在颚周围。HE染色结果表明,唾液腺细胞是由卵球形的体细胞和细长的导管组成的,且细胞核位于细胞底部或边缘。未进食的日本医蛭唾液腺细胞染色浅,细胞质饱满;进食后的日本医蛭唾液腺细胞染色深,细胞质结构疏松。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观察到唾液腺细胞中存在球形分泌颗粒,且分泌颗粒内部存在高电子密度的致密成分。未进食的日本医蛭唾液腺细胞结构紧致,分泌颗粒相互挤压,且大量分泌颗粒内含有致密成分;进食后的日本医蛭唾液腺细胞结构疏松,分泌颗粒之间存在空隙,且分泌颗粒内致密成分消失。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观察到唾液腺细胞呈葡萄状排列。未进食的日本医蛭唾液腺细胞表面光滑,细胞圆润;进食后的日本医蛭唾液腺细胞表面存在大量颗粒物质,细胞凹陷。以上结果表明,日本医蛭进食后,唾液腺细胞分泌出的多种分泌蛋白是分泌颗粒中的致密成分,而大部分分泌颗粒还存在于唾液腺细胞内。  相似文献   

19.
细菌L型感染与慢性子宫内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微生物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876例子宫内膜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1.子宫内膜细菌 L 型感染病例中,32.5%的内膜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或伴有浆细胞浸润。尚有部分病例虽有感染,但无慢性炎细胞浸润。2.细菌学检查阴性病例,内膜间质无慢性炎细胞浸润。3.病原微生物培养显示70.8%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L 型感染。4.免疫组织化学证明子宫内膜间质细菌型和 L 型的检出率高于腺体。作者提出子宫内膜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或淋巴滤泡形成系细菌 L 型感染的病变特征。故也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浸润在肥厚性扁平苔藓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肥厚性扁平苔藓患者皮损、20例非肥厚性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人皮肤中CD3、CD4、CD8、CD20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皮损均以CD3^+’T、CD4^+T、CD8^+T细胞浸润为主,散在CD20^+B细胞浸润。肥厚性皮损中浸润T淋巴细胞数少于非肥厚性皮损(P〈0.01),CD20^+B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百分率高于非肥厚性皮损(P〈0.05)。正常人皮肤仅在真皮偶见CD3^+T细胞。结论肥厚性扁平苔藓皮损T淋巴细胞的减少,B淋巴细胞的增多表达可能与疾病的持续存在及局部过度增殖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