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现有大鼠体外循环模型予以改进,降低模型复制难度,并使之更适合用于研究体外循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只,体重300~350g,各8只分别用于建模和供血。经右颈静脉、左股静脉引流,右股动脉人工灌注建立体外循环,血气分析监测内环境变化。实验过程中,保留大鼠自主呼吸,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成功建成8只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并按计划顺利脱离人工循环。体外循环期间转流量为70~80mL/(kg·min),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血气分析结果基本正常。结论进一步简化了建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操作,最显著的改进之处在于避免了机械通气对大鼠肺功能潜在的不良效应,从而更加适合用于研究体外循环对肺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体外循环装置、心肌保护措施和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大大下降。但肺损伤仍是CPB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而肺损伤后气体交换障碍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综述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张柽  吕志前 《生物磁学》2011,(18):3562-3564
体外循环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体外循环装置、心肌保护措施和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大大下降。但肺损伤仍是CPB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而肺损伤后气体交换障碍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综述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的肺保护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5月,8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中应用了甲基强的松龙,作为研究组;1996年9月至1999年12月,143例患者未在体外循环中应用甲基强的松龙,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静脉复合麻醉,气管插管,中度低温,中深度血液释释,应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研究组患者体外循环结束时的气道压力、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的升高幅度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可有效减轻肺损伤,取得良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小板可经各种途径被激活,导致α-颗粒释放,发生粘附、聚集、收缩、释放等反应,导致术后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下降。通过在围体外循环期使用某些药物可对血小板进行功能性保护,而血小板分离技术可使血小板避免体外循环的打击,得到数量和功能的双重保护。本文将就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魏海燕  史宏伟  张媛 《生物磁学》2011,(7):1391-1393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小板可经各种途径被激活,导致α-颗粒释放,发生粘附、聚集、收缩、释放等反应,导致术后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下降。通过在围体外循环期使用某些药物可对血小板进行功能性保护,而血小板分离技术可使血小板避免体外循环的打击,得到数量和功能的双重保护。本文将就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体外循环中应用MAXIMA膜式氧合器260例,术中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基本正常,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减少。作者认为: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膜式氧合器,尤其对危重病人,可减轻体外循环对肺功能的扰乱。同时也是对心脏功能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31例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转流及供心保护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道连续31例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转流经验及供心保护经验。其中扩张性心肌病29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1例。方法: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轻度血液稀释法。供心保护方法为10例采用晶体保存液,21例采用UW液。结果:31例手术脱离体外循环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良好的供心保护,监测各重要生理指标,使灌注充分合理是成功顺利脱离体外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应我国医疗卫生界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全国体外循环设备情报网、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体外循环设备技术交流会于1986年6月17~19日在广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脏病学、肾脏病学和肝脏病学的内、外科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130余人出席了这次技术交流会。会议交流了人工心肺机、人工肾、人工肝之类体外循环设备的新技术、新装置、新进展以及临床应用经验、基础理论研究等论文90余篇。综观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采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再血管化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3)、EMbase(1984~2010.3)、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0.3),同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试验的参考文献,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2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组的再血管化率高于单用非体外循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OR=1.78,95%C(I1.40,2.26)]。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冠心病时,再血管化率比非体外循环高;评价患者长期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由于纳入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采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再血管化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3)、EMbase(1984~2010.3)、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0.3),同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试验的参考文献,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2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组的再血管化率高于单用非体外循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OR=1.78,95%C(I1.40,2.26)]。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冠心病时,再血管化率比非体外循环高;评价患者长期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由于纳入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究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糖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6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254)和死亡组(n=9)。分别于体外循环阻断前(T0),体外循环升温时(T1),后平行时(T2)检测两组患儿血糖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单因素分析临床各指标与患儿预后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糖、动脉血乳酸对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死亡组T0、T1、T2的血糖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持续升高(P<0.05),且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ICU时间长于存活组(P<0.05),肌酐(Cr)水平高于存活组,而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PaO2/FiO2)低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动脉血乳酸是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血糖预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最佳截断值为8.46 μmol/L,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6和0.81;动脉血乳酸预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AUC为0.877,最佳截断值为3.18 μmol/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1、0.85;血糖联合动脉血乳酸预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AUC为0.921,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8、0.91。结论: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糖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并且血糖、动脉血乳酸是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二者的联合检测对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抑肽酶抑制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炎性反应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自2001年1月至11月,因心脏瓣膜病变而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应用抑肽酶的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麻醉方法、预充液配制及手术方式间无差异。分别在体外循环前、中、后监测IL-6、IL-8和TNF-α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PB开始前的各炎性因子浓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外循环开始至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各炎性因子浓度均比研究组患者显著增加(P<0.05)。结论:抑肽酶能有效的抑制体外循环术中IL-6、IL-8和TNF-α的释放,减轻体外循环术后炎性反应的程度,这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瓣膜病变合并肾功能不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瓣膜病变合并肾功能不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2003年1月~6月在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且术前肾功能检查指标异常的15名患者作为研究组,2002年1月~6月符合上述条件的18名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体外循环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组患者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平衡超滤,严格选用抗生素,少用或不用人工胶体,不用甘露醇,体外循环中避免肾缺血。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在研究组患者中应用的上述措施对术前就用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PB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匹配原则将390例60岁以上患者分为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组(CPBCABG组)(290例)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组(OPCABG组)(100例)。所有患者术前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严重急性肝、肾功能不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术前射血分数、术前肝肾功能及手术危险因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第三天和术后第三天抽血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及尿素氮(BUN)值评价患者肝肾功能。结果:39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OPCABG组患者术后第3天ALT、AST、CR、BUN明显低于CPBCABG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肝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由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避免了体外循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此对肝肾功能的损害较轻,减少了术后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16.
超滤方法在体外循环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和研究超滤方法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统计自1989年9月至2002年1月间共实行862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超滤方法,其中男性4825例,女性3837例。体外循环中超滤法是在心内操作基本完成,且在机体给予复温时进行的。结果:全组病例超滤时间10-46分,超滤液量为300-1800ml,监测超滤液中未发现细胞成分,蛋白定性为阴性。超滤后血液得到浓缩,检测血液尿素氮,肌酐及炎性介质均比以前降低。结论:体外循环中应用超滤方法可以减轻病人术后组织水肿,并能迅速地浓缩血液,提高病人的血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各种凝血物质,超滤方法还能降低体外循环中的炎性介质的浓度,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家兔微型体外循环模型观察牛磺酸对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研究提示:体外循环下术后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增高,而牛磺酸组则接近于正常,说明牛磺酸具有抗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7,28(4):198-198
第七届亚洲体外循环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体外循环学术交流会于2007年9月21-2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包括50余位来自美欧和亚洲的外宾及300余位国内同行参加了大会。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丁文祥教授接受了大会授于的"终生成就奖"在新改选的中国体外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中急性肺水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强调重视和加强体外循环中对肺功能的保护。方法:分析16例在体外循环中发生肺水肿患者术前的肺动脉高压,血红蛋白,肾功能和心功能情况,经PEEP+利尿药+激素和超滤器为主,辅以强心,扩血管药的协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气道阻力下降,均减小至术前水平,无酸中毒,尿量>100ml/min。平均2.5天拔管停呼吸机,11例患者术后第一天均顺利脱离呼吸机。15例患者出院,1例死于MOF。结论:中度肺动脉高压、贫血和心肾功能功能不全可能是体外循环中急性肺水肿的诱发因素,体外循环时应采取措施预防预防和减轻肺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CPB实验动物模型,加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探索肺功能保护方法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方法 20只实验犬全部用于建立实验动物模型。丙泊酚复合麻醉后,开胸;全血肝素化后,连接体外循环管道开始体外循环,微量泵入丙泊酚50~150μg/(kg·min)维持麻醉;监测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CPB前即刻(T2)、降温至32.0℃(T3)、阻断主动脉前即刻(T4)、阻断主动脉后2min(T5)、开始复温即刻(T6)、停CPB即刻(T7)及停CPB后15min(T8)9个时间结点的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HR)。结果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鼻咽温度均低于T0及T2(P〈0.05);T1、T2及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的MAP明显低于T0(P〈0.05),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的MAP低于T2(P〈0.05);T4的HR明显低于T0及T2(P〈0.05)。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M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体外循环模型建立的成败与手术技术和麻醉管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