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宁夏回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3,他引:27  
本文调查了宁夏回族成年人394人的体质特征,计算出38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7项观察项目的百分率,总结出宁夏回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一些群体的体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回族除具有蒙古人种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本民族的独特的体质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实 《人类学学报》2010,29(1):82-87
2003年7月,笔者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人体形态观察18项、头面部测量18项、体部测量10项,共46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八井村畲民的体质符合南方蒙古利亚人种的体质特征。最后, 本文对畲民体质特征与其所在地的生态、文化环境等关系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乌孜别克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调查了乌孜别克族成年人194例(男106例,女88例)的体质特征,计算出58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6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总结出乌孜别克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一些群体的体质进行了比较。乌孜别克族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男为99.06%,女为100%。蒙古褶出现率男为82.08%,女为72.73%。鼻根高,鼻翼中等,多为圆形耳垂。特圆头型、高头型、阔面型、狭鼻型、长躯干型、中腿型、宽胸型、窄肩型出现率较高。男阔头型率,女中头型率,男宽骨盆型率,女中骨盆型率较高。男身高1685mm,女身高1555mm。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成人的体格,体型及半个多世纪来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朱钦  张威 《人类学学报》1996,15(2):119-126
对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族353名(男187,女166)20-60岁达斡尔族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总结了达斡尔族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并在城乡之间和与半个世纪以前同一地区达斡尔族的体质资料之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乌兰浩特市朝鲜族,汉族学生体质发育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了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7-18岁873名朝鲜族学生与1176名汉族学生三项体质发育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资料,并计算出四项体质发育指数(体重指数、胸围指数、Vervaeck指数、Rohrer指数),分析了乌兰浩特市朝鲜族、汉族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民族间的差异,并与全国汉族学生、日本国学生Vervaeck指数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仫佬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本文调查了仫佬族成年人465例(男为232例,女为233例)的体质特征,计算出58项测量项目的均数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9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并与国内的29群体的体质进行了比较,得出仫佬族的体质特征。仫佬族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男为90.1%,女为91.4%。蒙古褶出现率,男为53.9%,女为53.2%。鼻根高度男低型率与中等型率接近、女多为低型。鼻翼高度多为中等。男以方型耳垂多见,女以圆型耳垂多见。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黑褐色。男性多为黄色肤色,女性多为浅黄色肤色。仫佬族男女均为中头型、高头型、狭头型、中鼻型、中腿型、中肩型、中骨盆型。男为狭面型、长躯干型、窄胸型。女为中面型、中躯干型、中胸型。男身高均数为1629.8mm,女身高均数为1514.3mm。仫佬族具有南方人群体质特征,其体质与阿昌、畲、回(海南)、黎族接近。  相似文献   

7.
贵州王卡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374名(男196人,女178人)世居在贵州的王卡苗族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28个,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三代均为苗族。分析结果表明:王卡苗族圆头型多见;超狭面型为主;属中鼻型;矮型身材。与我国南方其他18个少数民族群体9项头面部测量指标和身高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王卡苗族的体质特征与白裤瑶最为接近,与贵州毛南族、湖南侗族次之。贵州王卡苗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8.
临夏市回族体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戴玉景  赵晋 《人类学学报》1996,15(3):233-240
本文对甘肃省临夏市回族233人进行了人类学活体观察和测量,求得53项指标的测量数据和48项指数值,并对临夏市回族的体质类型作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市回族既具有伊斯兰教民族独有特征,也显示出东亚人种的体质特点。  相似文献   

9.
湖南瓦乡人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08例(男156例,女152例)世居在湖南省沅陵县的瓦乡人进行了70项体质人类学指标(观察项目25项,测量项目45项)的调查, 并计算了21项体质指数, 对部分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结果表明: 湖南瓦乡人毛发浓密, 黑而平直; 上睑皱褶出现率较高, 眼裂开度中等, 上斜型眼裂; 少蒙古褶; 鼻根较高, 鼻梁男多直形、女多凹形, 鼻基上翘, 鼻翼高度中等; 口裂宽度中度, 上唇皮肤部多正唇, 红唇较厚; 耳壳多椭圆或卵圆形, 耳垂形状多圆形。体质特征表现为身材矮短, 体型中间型; 窄肩型; 中腿型; 超狭面型; 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 中鼻型。与我国南方其他27个少数民族群体的头面部及身高10项测量值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湖南瓦乡人体质特征与云南独龙族及拉祜族最接近, 与广西傈僳族、广西侗族及湘西土家族次之。湖南瓦乡人属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 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疆塔塔尔族体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本文调查了新疆奇台塔塔尔族成年居民196人(男102人,女84人),所获资料填补我国民族人类学空白,为人类学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所用的观察和测量方法以吴汝康等编著的《人体测量方法》为准,观察29项。测量86项。结果 新疆塔塔尔族的主要特征是:头圆、高、阔。眼裂开度中等,鼻宽大于两跟内角宽,鼻根较高,面中部水平断面紧收和中等,颧部突出度中等,指距长。体型中等。经比较塔塔尔族体质特征距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较接近。而与苗族、满族、黎族距离较远。结论 塔塔尔族体质特征与新疆地区民族距离较近,与南方地区民族较远。  相似文献   

11.
云南拉祜族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本文对232例(男127人,女105人)成年纯血统拉祜族的体质特征调查结果作了报道。分析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拉祷族属蒙古人种,具有当代古羌族后裔的体质容貌特点:即在较狭的头宽和面宽的容貌上配合较阔的口宽,体轻身矮瘦体型,其头面部10项均值聚类分析和8项主要均值比较结果表明,拉祜族与阿昌族和傈僳族最接近。与基诺族最远。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9,他引:27  
本文调查了布依族成年人494例(男为259例,女为235例)的体质特征,计算出58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9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并与国内一些群体的体质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出布依族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高,男为95 .4%,女为97. 0%。蒙古褶出现率低,男为30. 5%,女为35. 3%。鼻根男多为中等型,女多为低型。鼻翼高度多为中等。多为圆形耳垂。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男性多为黄色肤色,女性多为浅黄色肤色。圆头型、高头型、阔头型、阔面型、中鼻型、中躯干型、中腿型、中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出现率最高。男身高均值为158. 6cm,女身高均值为149. 4cm。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体质现状及其与60年前资料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朱钦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1999,18(4):296-306
对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191名(男85,女106),鄂伦春族成的人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总结了鄂伦春的体质和类型并在城乡之间、与60年前同一地区的资料及我国北方一些的体质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区苗族儿童少年体质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武陵山区苗族儿童少年体质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本文采用人体测量学的方法 , 对武陵山区苗族儿童少年17项体质发育指标进行测量, 计算11项体质指数。结果表明: 1)苗族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苗族男女性的生长发育曲线呈上升趋势并且有交叉现象; 3)苗族男性的身高突增年龄为12-14岁, 女性则为11-13岁; 4)苗族学生的身高均值低于同龄其他民族学生; 5)苗族学生的体质指数年龄变化规律与其他民族基本相似, 但身体各部分的发育程度不相同; 6)苗族学生的维尔维克指数均值高于同龄马山壮族学生。研究显示苗族儿童少年体质发育符合一般生长发育规律, 并有性别差异, 苗族男女生的体质发育相对落后于汉族等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成人体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对内蒙古自满区赤峰地区城镇和牧区601名(男303,女298)20-60岁蒙古族成人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总结了赤峰地区蒙古放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并与半个多世纪以前同一地区蒙古族的体质资料和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蒙古族体质资料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城镇和牧区之间进行了对比,并与其他11个作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四川某综合性大学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与体质数据,分析大学生营养 KAP、体质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和改善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KAP调查问卷,对该校1 2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体育老师的协助下获得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所收集数据按年级、性别、文理分组进行分析,用Excel软件录入和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学生的营养KAP得分、体质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和饮食行为较差。性别和专业是影响大学生营养KAP得分的主要因素,差异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之间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得分差异显著(P<005),高年级优于低年级。女学生消瘦比例与男同学超重比例较高,消瘦与超重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较低。营养知识得分与BMI呈负相关,饮食行为与BMI呈正相关。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与体质测试成绩呈正相关。结论:四川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较为缺乏,消瘦和超重是影响大学生身体体质的不良因素,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专业系统营养教学,加强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17.
贵州布依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本文对773名(男379人,女394人)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28个,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三代均为布依族。分析结果表明:布依族中头型多见;男性多为中面型,女性以阔面型为主;属阔鼻型;亚中等偏矮型身材。布依族与我国南方其他29个民族群体10项头面部体部测量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布依族的体质特征与广西壮族、海南黎族最为接近,与湖南土家族、瑶族、贵州苗族、广西彝族次之,与湖南侗族、贵州毛南族、白裤瑶较远。布依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448例(男232例,女216例)湖北侗族进行了90项体质人类学特征的调查(观察项目32项,测量项目58项),计算出40项体质指数,对身高和10项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结果表明,1)湖北侗族上睑皱褶出现率88.11%,蒙古褶出现率47.13%,达尔文结节出现率82.14%;多数人前额发际为三角形;颧部与颏部突出不甚明显;头发浓密,黑而平直;眼裂上斜型,高度中等;鼻根及鼻翼高度中等,鼻梁男多直形、女多凹形,鼻基与鼻尖上翘型居多;口裂男性较宽,女性中等;上唇皮肤部多正唇且红唇较厚;耳壳多椭圆或卵圆形,耳垂以圆形为主。2)体质特征表现为身材矮短;瘦长体型;中躯干型;窄肩型;中腿型;宽手型;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阔鼻型;阔面型。3)与我国南方其他36个少数民族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湖北侗族体质特征与湖南侗族和贵州布依族最接近。湖北侗族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疆伊犁哈萨克族的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新疆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大、中专学生进行了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30项(551名,男262,女289)测量92项(404人,男226,女178),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算了头面部和体部的31项指数,并进行了指数分型处理。  相似文献   

20.
广西京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京族成年人305例(男为160例, 女为145例)的59项体质指标, 其中包括52项测量项目和7项观察项目, 计算了31项体质指数值, 统计了部分指数的分型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上眼睑皱褶出现率高。蒙古褶出现率较高。头发均为直发,多为黄色皮肤, 鼻翼高度多为中等型。耳垂多为圆形。男性鼻根多为中等型, 女性多为低型。按指数分型标准, 男女均以中头型、高头型、狭头型、狭面型、中鼻型、中腿型、中胸型、中肩型、中骨盆型出现率最高, 男性属长躯干型、女性属中躯干型。男性身高均值为1651.5mm, 女性身高均值为1541.1mm, 男女均为中等身材。体重均数男为57.8kg, 女为51.5kg。与国内外30个人群体质特征进行比较。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京族与广西的仫佬族, 海南的黎族体质较为接近。京族具有我国南方人群的体质特征, 其可能起源于越南的京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