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蚕是一种资源昆虫,该虫自浙江引种,在福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上旬孵化,幼虫5龄,幼虫期34—40天,5月中旬化蛹,蛹期21—32天,成虫671中旬羽化,成虫寿命4—7天。  相似文献   

2.
1992-1994年在平潭县对甘薯蠹野螟的生物学进行观察。该虫在平潭县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越冬薯茎内越冬。旬平均温度28-30℃,卵期6.20天,幼虫期24.6天,蛹期12.3天,雌成虫寿命4.4天,雄成虫寿命6.7天。并对各虫期的生活习性和田间清长规律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3.
元宝槭潜叶叶蜂198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泰山.一年发生1代,以6龄老熟幼虫在地下土茧内滞育越夏、越冬.平均发育历期,卵7.3天,幼虫23.4天。蛹21天.翌年5月化蛹、羽化.该虫发生量与气候条件紧密相关.幼虫期可用50%久效磷乳油2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400倍液喷冠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用以上两种药剂的原液树干打孔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用40%氧化乐果乳油5倍藏树干涂环防治效果可达90%.  相似文献   

4.
黑化诱导激素是一种神经肽,它像激素一样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给五龄白薯天蛾注射较高浓度的黑化诱导激素时,它们的吐丝期明显延长,蛹重也明显增加。给五龄各天白薯天蛾注射136pmol每克体重的黑化诱导激素,它们的添食期、吐丝期延长,蛹重增加。因此,黑化诱导激素会延长天蛾幼虫的添食期和吐丝期,影响天蛾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短刺刺腿食蚜蝇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1-1993年,在福州郊区调查,短刺刺腿食蚜蝇Ischiodon scutelloris为该地区优势种,一年发生6-7代,有越夏年份发生6代,无越夏年份发生7代。主要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和越夏,世代历期随温度高低而异,平均气温为16.6℃时,世代历期长达45.3天;平均气温28.2℃时,为21.1天。幼虫期平均捕蚜量可达278.5头,三龄幼虫食量最大,占幼虫期总食量的80%以上,食蚜蝇姬蜂是造成本区秋季短刺刺腿食蚜蝇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重庆地区所作有关李拭库蠓生活史的研究,观察在实验条件结合自然情况下进行。设计了虫尸培养法,在虫尸培养内幼期处于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可以确切地观察卵的孵化、幼虫蜕皮、化蛹和羽化等现象,解决了库蠓变态发育的规律。 李拭库蠓的主要动物宿主是牛和家猪,雌虫吸取血液后糖类对卵巢的发育并不是必需的。9—11.5℃时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仍能缓慢地进行。雌虫在20—28℃时一般在吸血后第3—4日间产卵,产卵数为40—213。 幼期发育的时间随温度和食物而改变。虫尸培养,在27±1℃时自卵至成虫为28—44天(卵期3天:第一龄幼虫6—8天:第二龄幼虫5—10天;第三龄幼虫6—9天:第四龄幼虫5一11天;蛹期3天)。当6.8—22℃时,共需101—212天(卵期3—8天;第一龄幼虫9—31天;第二龄幼虫27—35天;第三龄幼虫34—48天:第四龄幼虫25—80天:蛹期3—10天)。夏季室温条件下泥土培养基内自卵至成虫为22—32天。  相似文献   

7.
董易之  徐淑  陈炳旭  姚琼  陈耿民 《昆虫学报》2015,58(10):1108-1115
【目的】荔枝蒂蛀虫 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果为害。本研究旨在明确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及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为该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数据。【方法】定期收集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荔枝蒂蛀虫幼虫,测量幼虫头壳宽度,对其进行频次分析,Crosby指数验证和曲线回归分析,以确定幼虫龄数。通过室内群体饲养的方法,测定了17~38℃区间8个温度梯度下荔枝蒂蛀虫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并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根据荔枝蒂蛀虫幼虫头壳宽度频次分布图,其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可明显分为5个区域,说明其幼虫分5个龄期,符合Dyar定律。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092~0.120, 0.140~0.206, 0.217~0.319, 0.356~0.523和0.582~0.728 mm。温度对荔枝蒂蛀虫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有明显影响,其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并符合线性回归模型。在20~32℃,荔枝蒂蛀虫可完成世代发育;在17℃时,该虫只能发育至3龄幼虫;在35℃时,蛹多不能羽化;在38℃时,卵多不能孵化。在20~32℃,其世代历期为41.16~19.34 d,蛹期为12.74~5.38 d,而产卵前期为4.75~4.22 d,温度对产卵前期无明显影响。在20~35℃,荔枝蒂蛀虫幼虫可正常发育,其1龄幼虫龄期为4.50~1.17 d,2龄幼虫期为2.09~1.40 d,3龄幼虫期为2.84~1.00 d,4龄幼虫期为3.41~1.18 d,5龄幼虫期为3.00~1.37 d,预蛹期为2.41~0.69 d。在17~35℃,荔枝蒂蛀虫卵可正常孵化,其卵期为7.73~2.09 d。【结论】荔枝蒂蛀虫幼虫分5个龄期,不同于前人所报道的4个龄期。在20~32℃温度范围内,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松茸毒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茸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是马尾松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上旬羽化,幼虫一般6龄,少数7或8龄。卵期4-13天,幼虫期30-53天,越冬代蛹期143-170天。母雄可产卵34-529粒,成虫寿命3-16天,该虫多发生在避风、郁闭度大的中、幼龄纯林中。  相似文献   

9.
艳妇斑粉蝶Delias belladonna (Fabricius)具有较高的经济、美学和生态价值, 可用于观赏、工艺制作、活体放 飞等。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 艳妇斑粉蝶一年发生1代, 卵期8至12天, 在6月至7月能发现卵; 幼虫期约10个月, 当年6月份至次年5月份能发现幼虫, 其中1龄幼虫历期7至10天, 2龄10至17天, 3龄14至19天, 4龄约5至6个 月, 5 龄虫30至45天; 蛹期20至35天, 蛹主要出现在4月份至6月份; 成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艳妇斑粉 蝶以4龄幼虫越冬, 其寄主植物为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和短梗钝果寄生Loranthus vestitus。艳妇斑粉蝶野外资源可进行有规划地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低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关键因子之一。通过研究低温胁迫对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 Joannis幼虫过冷却能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预测其种群动态及分布范围奠定必要的基础。【方法】在室内,沙葱萤叶甲1龄幼虫经不同的低温处理后,测定其过冷却点及后期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存活率。【结果】快速冷驯化对1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在﹣10℃下处理2 h后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对照,而在﹣6℃下处理2 h后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经低温处理存活的1龄幼虫在25℃下继续饲养至蜕皮为2龄幼虫,测得的过冷却点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1龄幼虫经历不同低温处理后,1龄和2龄幼虫发育历期和幼虫总发育历期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延长;蛹期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短时低温处理(2 h)对3龄幼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而较低温度(﹣5℃)的长时间(2~6 d)处理却显著缩短了3龄幼虫发育历期,但0℃处理对3龄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不显著。低温处理对后期1龄和2龄幼虫死亡率存在显著的影响,但对3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影响不显著。通常在低温处理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胁迫温度越低,对后期幼虫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影响越大;在处理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胁迫时间越长,对后期幼虫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影响越大。【结论】低温胁迫可以显著地提高沙葱萤叶甲幼虫的过冷却能力,但却延长了后期幼虫的发育历期及降低了其存活率,胁迫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影响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1.
椰子织蛾幼虫龄数及取食量的雌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椰子织蛾幼虫的龄数、取食量及龄期。在室温25℃±3℃,寄主食料椰子叶饲养条件下,测量了雌、雄幼虫头壳宽、取食量并记录了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椰子织蛾雌性幼虫有9-10个龄数,雄性幼虫有8-10个龄数。1-10龄雌虫的头壳宽约为0.2300,0.3250,0.4300,0.5267,0.7700,0.9633,1.3775,1.5850,1.8200,2.1929 mm。1-10龄雄虫的头壳宽约为0.2233,0.3214,0.4125,0.5300,0.6529,0.8675,1.1267,1.3375,1.4950,1.8925 mm。9-10龄雌虫的头壳宽显著大于雄虫的头壳宽。头壳宽与龄数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椰子织蛾幼虫的取食量随龄数的增大而增加。椰子织蛾1代雌性幼虫平均取食椰子叶的面积(3607.23±146.83 mm~2)显著高于1代雄性幼虫平均取食椰子叶的面积(1991.25±143.92 mm~2)。1-5龄幼虫的取食量最小,小于50 mm~2。8-10龄为暴食期。1-10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55±0.16,5.69±0.24,5.73±0.37,5.22±0.15,5.11±0.46,4.61±0.46,5.12±0.68,6.00±0.43,6.86±0.40和8.75±1.55 d。对于雌、雄成虫个体差异较大的昆虫,对其幼虫头壳宽值和取食量的测定应雌、雄幼虫分别测定。椰子织蛾的防治适期应在未造成严重为害的1-5龄幼虫高蜂期进行。以幼虫头壳宽为主,同时结合取食面积判定幼虫所处龄数,可为准确掌握防治时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1999,42(2):166-171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在昆明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3、4、5龄幼虫和蛹在白蜡虫雌成虫体内越冬。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45℃和552.93日度。18 ℃、21℃、24℃、27℃和30℃恒温条件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 66.87天、42.27天、35.56天 、30.84天和27.81天。成虫需取食蜜露或白蜡虫雌虫体液作补充营养。性比为1.75~2.88:1(平均2.25:1)。产卵前期2~3天。开始产卵后的2~5天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62.21%。 27℃的产卵量和产卵率分别为19.31粒和89.81%。18℃时仅4.37粒和18.56%。15℃时不产卵。补充营养、性别和产卵与否对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幼虫共5龄。1~4龄以寄主体液和组织为食。5龄幼虫不取食,3~4天后化蛹。  相似文献   

13.
侧柏毒蛾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 Leech)在京藏高速青海省境内马平西高速公路马场垣至老鸦峡隧道段(K1695-K1711)中央隔离带、分离式隔离栅、匝道等绿化区域发生。一年2代,以卵越冬。幼虫5-6龄,幼虫期27-63天,蛹期8-22天,成虫寿命3-10天。每雌平均产卵量68粒。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在不同虫态期采取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加以配合乔灌木混交的营林措施,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柚木野螟Eutectona machaeralis 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是危害柚木Tectona grandis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目前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主要观察了柚木野螟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虫龄进行了划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柚木野螟属于全变态昆虫,各个时期形态和体色均不同。卵初产时为近透明球体,后变浅黄色;幼虫体色变化为乳白色→淡绿色→黄褐色;蛹体色变化为黄绿色→茶褐色→黑褐色;雄成虫腹部细长,末端尖,静止时从背面可见腹部末端,而雌成虫腹面粗短,末端钝,静止时从背面很少看到腹部末端。观察可知,在光暗周期L∶D=14∶10、室温26℃±1℃、相对湿度75%-80%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柚木野螟交尾后产卵前期为3.2 d,产卵期为4.4 d,孵化期为4 d;幼虫期为10-13 d。通过测量柚木野螟各龄幼虫头壳宽度并计算得到Crosby指数,可知幼虫不同阶段头壳宽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得到的Crosby指数小于10%,所以可依据头壳宽度将柚木野螟幼虫划分为5个龄期,1龄幼虫2-3 d,2龄幼虫2 d,3龄幼虫2 d,4龄幼虫2 d,5龄幼虫3 d;预蛹期1-2 d,蛹期6 d,一个世代大约24.5 d。  相似文献   

15.
黄翅菜叶蜂为油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主要害虫之一。在四川凉山地区一年可发生五个重迭世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作蛹茧越冬,越冬成虫四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发生于5月上旬-6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旬-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上旬-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中旬-10月中旬,10月间开始越冬。成虫量与油菜生育期有极密切的关系,子叶期成虫量为80.1-93.0%。成虫有较强的伪死性,雨天、阴天伪死性较强,晴天较弱,成虫雨天不活动产卵。雌虫一般多于雄虫,雌虫为68.4-70.9%。雌虫最多产卵量为318粒,最少为35粒。雌成虫寿命5-12天,雌虫3-9天。卵期4-41天,卵孵化率一般为93.3-100%。幼虫有5龄,幼虫期10-36天,1-3龄幼虫多躲在叶背,不易发觉,老熟幼虫潜入1-11厘米土层内化蛹,前蛹期5-21天,蛹期7-25天。成虫初羽化时在土面爬行数分钟才能飞翔,晴天飞翔力强。耕翻土壤对蛹有一定机械损伤,暴露于土面的蛹在自然阳光下照晒其死亡率很高。 666、DDT对黄翅菜叶蜂幼虫具有极强的毒杀效果。敌百虫较差。  相似文献   

16.
白纹伊蚊幼虫龄期的发育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20±1℃, 23±1℃, 25±1℃, 28±1℃和30±1℃恒温条件下, 观察了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幼虫(广州株)的发育历期.幼虫的总发育历期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 各龄幼虫历期在总发育历期中占有恒定的百分比, 据此计算出其捕获机率.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直线回归关系.通过积温公式, 求出各龄幼虫的积温常数.此外还探索了营养对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从而影响各龄幼虫捕获机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产卵季节和地理纬度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生活史特征的影响,为该虫的精确测报和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西境内沿约1°的纬度梯度自南向北建立6处固定试验样地,通过林间诱木截顶网罩的方式调查松墨天牛的世代分化和发育历期,以及通过枯死树解剖的方式调查越冬虫龄的差异。【结果】松墨天牛在赣南和赣中地区存在二代分化现象,其中赣南地区二代分化比例随产卵月份从45.75%下降至2.46%,赣中地区二代分化比例随产卵月份从17.42%下降至0,而在赣北地区仅发生1代,不存在世代分化现象。比较不同纬度下同期所产的卵的二代分代比例时发现,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平均二代分化比例从21.92%下降至0。比较松墨天牛林间的发育历期发现,分化个体的卵-蛹历期在110.66~122.01 d之间且显示同向梯度变异,未分化个体的卵-蛹历期在330.61~366.01 d之间且显示反向梯度变异,但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比较越冬幼虫的虫龄及其占比发现,赣南和赣中地区以2-5龄幼虫越冬,赣北地区则以4-5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中2龄幼虫占比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从12.47%下降至0,而越冬5龄幼...  相似文献   

18.
本报道甘薯烦夜蛾的生物学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在福建莆田沿海地区一年发生5代,步数6代,冬季无明显越冬现象。日均温26.8℃,相对湿度61%,卵期31天,幼虫期15.2天,蛹期14.2天,成虫产卵前期1.8天,全代历期34.3天。7-9月为幼虫大发生季节,危害早甘薯。幼虫共6龄,成虫单雌产卵量平均111粒。此虫天敌资源较为丰富,烦夜蛾多角体病毒NPV很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光周期对国槐尺蠖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25±1)℃,RH65%~75%条件下,对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各龄幼虫分别采用0:24、10:14、12:12、14:10、1:85种光周期处理。结果表明,以14:10处理的国槐尺蠖1~5龄幼虫历期最短;以16:8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幼虫发育历期逐渐缩短;不同光周期对于6~7龄幼虫存在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于1~5龄影响不大。成虫53%~56%在夜间羽化,越冬蛹在8~14h光照范围内,随光照长度增加发育历期延长,在14~16h光照范围内,历期随光照延长而缩短。以0:24处理的蛹羽化率最高,发育历期最短。  相似文献   

20.
稻瘿蚊发生动态与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瘿蚊在福建连城一年发生7人芭幼虫在再生稻、落谷苗和李氏禾上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复苏。初孵幼虫借助叶面露湿向心叶或叶鞘缝隙蠕行潜入。幼虫发育与葱管形成同步,并受取食腑芽位的影响。分蘖盛期稻株主茎上幼虫发育较分蘖上快1—3个虫龄;黄熟期腑芽位越高幼虫发育越慢,历期相差2-3个虫龄,这是稻瘿蚊世代重叠的主要原因。药剂以10%益舒宝防治效果最好,次为3%呋喃丹,防治最适时期为幼虫盛孵始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