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资源概况及其分布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又名山花椒、辽五味、北五味子。为五味子科藤本植物。其果实为常用中药,具有滋补强壮,兴奋之功效。从其种子中分离出的五味子乙素等有效成分,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炎有良好的降酶作用。除其药用外,其果实还可酿酒、作调料原料等,是饮料、医药、食品方面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式探究南五味子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南五味子的活性成分和其治疗肝损伤的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3.2.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的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做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使用R project对南五味子治疗肝损伤的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的富集分析和网络构建,最后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最终筛选出南五味子有效化学成分31个,与肝损伤相关的靶点358个,KEGG富集分析主要在168条相关信号通路,分析表明南五味子可能通过PIK3CA、MAPK1、MAPK3、STAT3等核心靶点发挥作用,这些靶点主要富集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Proteoglycans in cancer、Prostate cancer、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resistance、Hepatitis B、ErbB signaling pathway等多条通路上,分子对接结果也显示良好的结合效果。本研究揭示了南五味子中的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信号通路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为生物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物质蟛蜞菊内酯的保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CCl4制作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进行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蟛蜞菊内酯对CCl4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蟛蜞菊内酯能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和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SOD活力增强,明显减轻肝组织变性。结论蟛蜞菊内酯对CCl4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转录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技术预测五味子-枸杞子保护放射性肝损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五味子-枸杞子主要活性成分,从五味子中筛选出14个活性成分,枸杞子中筛选出25个活性成分,核心成分主要为槲皮素、黄豆黄素和去氧紫草素;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获得辐射损伤的靶点基因,利用UniProt对所获得的基因进行校正,共同关键靶点共66个,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放射性肝损伤调控网络,将活性成分与疾病共同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靶蛋白-放射性肝损伤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关键核心靶点为CASP3、EGFR、ESR1;对关键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及通路富集分析,五味子-枸杞子活性成分主要参与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脂质与动脉粥样硬、PI3K-Akt、MAPK、凋亡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提示3个活性成分与靶蛋白结合能力较强。本研究初步发现五味子-枸杞子可能通过槲皮素、黄豆黄素和去氧紫草素调节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脂质与动脉粥样硬、PI3K-Akt、MAPK、凋亡等多个信号通路发挥保护放射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虫草的研究——Ⅰ.生境考察和形态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草(Cordyces sinensis),又名冬虫夏草和夏草冬虫等。具有益肺肾、补精髓,止血化痰的功效,是滋补强壮剂。近来报道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是具强心作用和抗癌苗头的药物,为我国名贵药材之一,多产于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的高原地区。为探索虫草的人工栽培及用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人民体质的增强,及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日益提出更高的要求。人胎盘作为生命扭带和摇篮,具备了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作为滋补强壮剂,在我国中医临床上源远流长。目前,国内外亦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盐酸和醋酸水解物,以及不同的酶解物,可制作不同用途的多种药剂。但这些药剂大都工艺复杂,代价昂贵。我们鉴于胎盘对于生命的特殊意义,为寻找易为广大群众所能接受的营养物  相似文献   

7.
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是一种能调节肝脏中大量解毒和抗氧化防御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氧化应激与各种形式的肝损伤有密切的关系.Nrf2由亲电体压力或氧化应激激活,并通过结合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诱导其靶基因,从而对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因此,Nrf2通路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已被深入研究.多种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Nrf2通路通过靶基因表达,在对抗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癌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生物功能.根据Nrf2及其信号通路在对抗肝损伤中产生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献,本文综述并讨论了其作为治疗肝损伤的药物作用靶点方面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是严重影响人类肝脏健康的慢性疾病,病因复杂。JNK信号通路在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应激反应及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发现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在各种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且在胆汁淤积导致的肝损伤机制中也有参与。本文简述了JNK通路结构及功能,并对JNK通路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9-(2-磷酸甲氧乙基)-2,6-二氨基嘌呤(PMEDAP)是无环核苷酸类化合物,结构上与9-(2-磷酸甲氧乙基)腺嘌呤(PMEA)相似,具有更广更强的抗病毒活性,尽管其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在抗病毒感染及抗肿瘤等领域仍具有开发前景。本文概括了近20年来PMEDAP及其部分取代的衍生物在抗逆转录病毒(如艾滋病毒等)、肝炎病毒(如人和鸭乙肝病毒等)、疱疹病毒(如简单疱疹病毒1型和2型、人类疱疹病毒6、7、8型等)和其他动植物病毒(如香蕉条纹病毒、腺病毒等)活性的研究进展。PMEDAP在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在抗肿瘤方面有很高的研究意义。本文综述了PMEDAP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根据现有的构效研究对PMEDAP在抗病毒和抗肿瘤两个方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关龙胆地上部分的保肝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D-半乳糖胺、硫代乙酰胺、四氯化碳三个肝损伤毒物构建肝损伤模型,研究了关龙胆地上部分对于不同机制引起的肝损伤的保肝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关龙胆地上部分有保肝作用,可降低各种肝损伤模型的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KP(碱性磷酸酶)等,从而证明了关龙胆地上部分有一定药用价值,用全草取代地下部分入药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虫草蝙蝠蛾幼虫和冬虫夏草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冬虫夏萆是我国名贵的药材之一,它具有益肺肾、补精髓、止血化痰的功效,是滋补强壮剂。近年来有关研究报道,它对细胞分裂、肝硬化有抑制作用,是具强心作用和抗癌苗头的药物。主产于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等省区的高原草甸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丘间地具有良好的生境条件,是沙丘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间动态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破碎化生境中的"生命岛",也是退化生境恢复的起点,在逆转生境退化和促进土壤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丘间地研究现状来看:(1)丘间地作为一种独立地貌类型,其概念不明晰、类型不清楚;(2)针对干旱区以风沙过程为主导的丘间地生态过程研究很少;(3)丘间地生态过程主导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4)在沙漠化防治研究中,大多时候只注重沙丘的变化和沙丘区风沙活动,而忽略了丘间地对风沙活动的影响,很少将丘间地与沙丘联系起来作为沙丘系统进行整体研究。(5)人为干扰对丘间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需要加强。(6)干旱内陆沙区的丘间地与海岸、湖岸区、半干旱区、湿润地区的丘间地差异明显,尤其是它作为干旱沙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或农业生产的土地来源,但相关研究薄弱,亟待加强。加强干旱内陆沙区丘间地生态特征及其功能研究,对掌握干旱沙区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和退化机制,保护沙区生物多样性、促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沙漠化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如下几方面介绍了真核细胞重复顺序DNA结构功能研究的一些进展:(1)串联重复顺序是构成基因多态性的分子基础,基因多态性分析已用于家系分析;(2)一些短的重复顺序如LTR上具有转录调节信号,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3)一些重复顺序的表达,与细胞生长分化有一定的相关性;(4)重复顺序在种属演化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蒲高忠  王柯懿  莫凌  曾丹娟  陈霞霞 《广西植物》2021,41(10):1632-1643
喀斯特天坑(Tiankeng)是近年来在喀斯特地区发现的一类深陷地表的负地形地质奇观,由于受到四周岩壁的圈闭作用及地形的约束,喀斯特天坑内部形成了一种绝无仅有的原始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独特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该文在系统梳理前期天坑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天坑植被生态系统研究为重点,兼顾天坑分布和演化规律,综述了天坑在这些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新的认识,进而分析了目前天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上述天坑研究领域,提出了天坑研究未来发展的5个研究方向:(1)系统性、大尺度和多学科联合探究天坑成因及其植被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2)天坑内生物资源对坑外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作用及其机制;(3)天坑土壤微生物分布规律及其与植物互作机制;(4)环境变化对喀斯特天坑生态系统的影响效应;(5)旅游开发对天坑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久肝胶囊的解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白酒直接灌胃建立小鼠醉酒模型,分别进行致醉、防醉、解酒试验,观察久肝胶囊的药效;长期给酒造成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及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结果:小鼠最适致醉量为0.16 ml/10g;久肝胶囊对醉酒能起到预防作用,且使醉酒小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缩短;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久肝胶囊能使血清ADH、GPT活性及肝中ADH活性恢复正常.结论:久肝胶囊具有较好的预防醉酒和解酒作用,对酒精性肝损伤亦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恢复ADH和GP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林祁 《植物研究》2006,26(1):53-57
孙成仁在2002年《植物分类学报》第40卷第2期“五味子科植物种子表面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一文中对林祁(2000)所做的五味子科分类学修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对此作出解答,认为由于双方在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植物分类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硅缓解植物镉毒害的生理生态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彩凤  史刚荣  余如刚  张铮 《生态学报》2017,37(23):7799-7810
镉是对生物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过量的镉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干扰矿质代谢并诱发氧化胁迫。硅作为一种有益元素,主要以Si(OH)_4的形态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被植物体吸收并转运到地上部分。硅对植物镉毒害具有缓解作用,但其缓解机制在不同物种、品种或生态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一定的硅/镉浓度依赖性。总体上可概括为避性机制和耐性机制。避性机制包括:(1)在器官水平,减少植物根系对镉的吸收及其向地上部的转运;(2)在细胞水平,增强细胞壁对镉的吸附能力,减少共质体中镉的含量。耐性机制包括:(1)诱导细胞产生小分子螯合剂,增强对镉的螯合作用,减少细胞中游离态镉的含量;(2)增强抗氧化机制,减轻氧化胁迫;(3)改善光合作用和无机营养,促进植物生长。从植物对硅的吸收和转运、镉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以及硅对缓解植物镉毒害的生理生态机制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薄弱之处,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药物引起的急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导致肝衰竭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最常见。microRNA为一类非编码小RNA,在肝脏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对APAP所致肝损伤过程中代谢损伤、炎症发展以及肝再生等病理过程具有显著调控作用,对APAP所致肝损伤(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injury,AILI)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APAP所致的肝损伤能引起不同种类microRNA含量的变化,其中多种microRNA表达含量的变化能抑制炎症的发展,减轻肝损伤程度,对肝组织起保护作用。这属于机体应对损伤刺激时所表现的自我保护性机制。本文对在AILI中具有抗损伤作用的microRNA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总结microRNA作用靶点与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观察柴胡及五味子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小鼠治疗效果。采用CCl4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SOD、GSH水平,并进行肝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五味子、柴胡、五味子及柴胡连用高、低剂量组与CCl4模型对照组比较ALT、AST、MDA、SOD含量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五味子和柴胡可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浆ALT、AST水平,具有良好的保肝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五味子科药用植物亲缘学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隶属于双子叶植物门木兰亚纲Magnoliidae八角目Illiciales, 全球分布约60种, 包括两个属: 五味子属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Kadsura, 间断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北美东南部。本文归纳了中国五味子科植物两大类活性成分--木脂素和三萜的分布规律、传统疗效和现代药理活性, 并对中国五味子科的药用植物亲缘学进行了初探。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I)集中分布于五味子科植物, 可以被认为是五味子科植物的特征性化学成分, 除了传统的保肝作用外, 这类化合物中很多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活性, 一些联苯环辛烯类的木脂素, 尤其是在八元环C-6、C-9位上具有羟基或者酯化取代具有更好的抗HIV和抗肿瘤活性; 而螺苯骈呋喃型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II)绝大多数存在于南五味子属, 其特殊的螺苯骈呋喃环及其钙拮抗、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 不仅初步说明了民间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藤茎具有较强活血化瘀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基础, 也提示在对南五味子属的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中, 可以考虑以此类成分作为定性定量指标。五味子科植物中木脂素成分的分布规律提示, 在演化程度上五味子属植物较南五味子属植物更原始。环菠萝蜜烷类三萜在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均有分布, 尤其是A环开环的环菠萝蜜烷类三萜(II)在抗HIV和抗肿瘤活性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 而结构更进化的7/7/5/6型三萜内酯(IV)显示了很强的细胞毒活性, 目前只在南五味子属的长梗南五味子K. longipedunculata中发现。从五味子属的小花五味子S. micrantha和狭叶五味子S. lancifolia中分离得到的多个成环复杂且高度氧化的类三萜内酯中也发现具有抗肿瘤和抗HIV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