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采用OXFord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3例25膝。结果:23例患者(25膝)随访3-8个月,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及松动等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56.9分提高至术后93.3分。结论: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短期疗效优良,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把握和手术技术的掌握,其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UKA组和TKA组,每组各47例。UKA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TKA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KS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VAS评分水平较低,KSS评分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因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入院接受治疗的8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4例,行UKA手术,对照组45例,采用TKA手术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均有明显膝关节疼痛,术后膝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23,P=0.2500.05);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HSS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111.2±18.8)度高于对照组的(98.6±14.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87.6±13.7)分高于对照组的(73.2±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关节屈曲至90度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303,P=0.0240.05)。结论: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采用UKA与TKA均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但UKA临床疗效较好,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人工单髁关节置换在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已经有超过30年的历史,尽管早期的报告不尽如人意,但目前是可靠并安全的治疗关节炎的方法。单髁置换术的成功关键在于合适的患者的选择、细致的手术技术和避免对畸形的过度矫正。本文对人工单髁置换手术的发展历史作了简单回顾,然后分别对膝关节内、外侧单髁置换术患者的选择、手术要点、临床疗效、失败原因作一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探讨氧化应激反应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血清,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和比较其SOD、GSH-Px、MDA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体内SOD、GSH-Px酶类抗氧化剂活力显著增强(P0.05);MDA脂质过氧化损伤产物明显降低(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体内氧化还原状态发生了改变,可能处于抗氧化应激的慢性代偿状态;氧化应激反应参与了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2.5 m L玻璃酸钠,在治疗第一周给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1 m L复方倍他米松,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注射用水;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5个月时患者膝关节Lequence评分,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膝关节Lequence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5个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由于富含多种活性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软骨细胞增殖,促进软骨前体细胞增殖、迁移、向软骨细胞分化,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以及抑制软骨的炎性反应和退变,提供有利于组织修复的内环境,延缓病情进展。近年来PRP注射治疗已成为治疗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相关疾病的新型选择,并且疗效显著。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效用,PRP注射治疗不仅在关节腔内进行,还可在软骨下骨内进行注射。软骨下骨的病变会加速软骨损耗,故有必要将软骨下骨也当作OA众多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PRP的生物特效以及PRP注射治疗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软骨下骨内PRP注射治疗KOA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KOA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比较单踝关节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KA组(n=50)和TKA组(n=50),采取相应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假体情况。结果:与TKA组相比,UKA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时HSS评分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ROM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TKA组(P<0.05)。两组SF-12评分中生理及心理维度评分在术后6个月后均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假体翻修病例。结论:UKA相比于TKA具有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中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我院中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单独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实验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于用药后2、4、8、12周对比两组Lequesne评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Lequesn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后2、4、8、12周Lequesn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Lequesne评分均于用药后2、4周达到最低;用药12周后,两组有效率均有所下降,实验组用药后2、4、8、12周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有效率均于用药后2、4周达到最高;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4%(7/1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4%(4/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中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短期疗效较好,长期服用副作用大,临床应推荐2-4周内短期服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中采用不同目标力线对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16年9月~2018年9月采用OWHTO治疗单间室KOA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目标力线分为固定力线组和个体化力线组,固定力线组19例患者采用统一调目标力线至Fujisawa点治疗,个体化力线组22例根据术中关节软骨Outerbridge分级、个体化调定目标力线治疗,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5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变化,并对比术前和12个月时MRI及关节镜影像。结果:术后所有患者VAS评分、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个体化力线组术后1.5个月、3个月时VAS评分优于固定力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及关节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软骨再生。结论:采用OWHTO治疗单间室KOA,根据患者不同软骨磨损情况制定个体化目标力线方案有利于患者早期疼痛的改善,但其长期功能的恢复及软骨再生与固定力线方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贵州省中医医院100名急性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消肿止痛散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扶他林乳胶剂)各50名,分类观测膝关节Baily评分、关节液中PGE2和IL-β的含量及治疗前后膝关节周径变化,以评价其临床疗效,以揭示消肿止痛散应用在膝骨关节炎急性肿胀期治疗中的消肿止痛作用。研究发现,治疗组中17例临床控制,20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00%(45/50);对照组中8例临床控制,18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总体有效率76.00%(38/50)。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肿胀期膝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BTNL2、DVWA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回族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本院确诊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标准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LFP)对BTNL2 rs10947262、DVWA rs11718863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查,同时检查血清BTNL2、DVWA、hs-CRP、IL-4、IL-6、MMP-2、TNF-α、TG、HDL-C、LDL-C水平。分析BTNL2、DVW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BTNL2、DVWA、hs-CRP、IL-4、IL-6、MMP-2、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BTNL2 rs10947262 AA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62.00% vs 24.00%)(P<0.05);BTNL2 rs10947262 AA基因型能增加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易感性(OR=11.32、95%CI:5.96~22.98)(P<0.05)。病例组BTNL2 rs10947262 A等位基因频率比例高于对照组(76.00% vs 39.00%)(P<0.05);BTNL2 rs10947262 A等位基因频率能增加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易感性(OR=2.95、95%CI:2.45~3.72)(P<0.05)。病例组DVWA rs11718863 AA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组(58.00% vs 20.00%)(P<0.05);DVWA rs11718863 AA基因型能增加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易感性(OR=10.26、95%CI:5.12~25.63)(P<0.05)。病例组DVWA rs11718863 A等位基因频率比例高于对照组(68.00% vs 50.00%)(P<0.05);DVWA rs11718863 A等位基因频率能增加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易感性(OR=2.69、95%CI:2.10~4.2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BTNL2、DVWA水平升高、BTNL2 AA基因型比例、BTNL2 A等位基因型比例、DVWA AA基因型比例、DVWA A等位基因型比例升高为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BTNL2 rs10947262 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DVWA rs11718863 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增加可能与青海地区回族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易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周神经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疼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予以膝周神经射频热凝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K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膝周神经射频热凝辅助治疗顽固性膝关节炎疼痛疗效显著,创伤较小,可促进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各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用流式细胞仪微球阵列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疼痛VAS评分的变化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IL-1β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WOMA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能明显改善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局部的疼痛,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制定并优化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综合干预方案,为老年KOA提供更加规范化、可操作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KOA患者90例,按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各30例,治疗1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口服+理疗方案治疗,外加日常医护人员的传统入院宣教。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增加三项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治疗3组在治疗2组的基础上再增加经过特定编排的系统宣教视频。记录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评分表(KSS)评分,并考察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三组VAS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VAS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1组治疗后比较,治疗2组、治疗3组VAS评分均较低,KSS临床评分和KSS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1组治疗后比较,治疗3组满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未见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安全性良好。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综合干预方案对于老年性KOA的治疗确实有效,中医特色疗法明显增加了疗效,统一规范、有可执行标准是其重点,系统的宣教有利于整个方案,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KOA患者30例进行研究,其中维吾尔族和汉族各15例,分别记为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骨折修复和截肢等手术治疗的10例无骨关节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IL-6、MMP-13及VEGF水平以及关节软骨中水通道蛋白3(AQP3)阳性表达率,对比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软骨不同区域内AQP3阳性表达,分析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VEGF及关节软骨中AQP3的阳性表达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及VEGF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关节软骨中AQP3阳性表达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维吾尔族组明显高于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浅层软骨磨损严重区的AQP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软骨深层区和软骨下骨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VEGF及关节软骨中AQP3的阳性表达与病情进展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VEGF水平及关节软骨中AQP3阳性表达均异常升高,以上指标参与了病情的进展,且AQP3阳性表达高低还与民族有关,临床上可考虑将这些指标作为监测KOA患者病情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经时空针灸灵龟八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后疗效情况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此次临床研究病例为从2019年7月~2021年7月间我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00例老年肝肾亏虚型KOA患者。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基础治疗及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时空针灸灵龟八法)、对照组(50例,基础治疗及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伸肌、屈肌峰力矩(PT)、总功量(TW),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WOMAC、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IL-6、TNF-α、IL-1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膝关节伸肌、屈肌PT、TW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时空针灸灵龟八法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KOA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还可有效降低血清IL-6、IL-18、TNF-α水平,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Greg Urba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2010,112(1):122-139
ABSTRACT Beginning with Edward Tylor's (1889) definition of culture as socially "acquired," I focus in this article on motion as social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through "artifacts"—both durable (like ceramic pots) and fleeting (like sounds). Motion can be detected by comparison of the artifacts to which people are exposed with those they in turn produce. I examine rates of interaction with artifacts and changes in rates as evidence of the operation of "forces" such as interest and metaculture. I develop a set of axioms or laws of motion, growing out of fine-grained research on naturally occurring discourse, and endeavor to demonstrate their utility through application to three empirical cases. Although I deal with relatively small-scale artifacts, I conclude this article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its methods may prove useful in the broader study of cultural phenomena. 相似文献
20.
对于可观察到的分子序列进化模型的不同,提出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卡方检测,来检测在DNA序列间替代过程的同质性。这个卡方检测方法不管在座位间下列3个条件是否满足皆是成立的:(1)替代率的异质性;(2)进化率/模型的相关性;(3)替代模型的变异。计算机模拟也显示出卡方检测在各种生物学条件下的序列进化模型是非常有效的。在真实数据中,11种节肢动物线粒体DNA的比较中发现,水蚤或卤虫与其他9种节肢动物以高百分比违背了同质性进化模型假设,显然是由于AT含量高而引起的,且在两种蚊子的线粒体DNA比较中发现,其满足同质性假设仅有7.69%。还比较了卡方淦测与Kumar and Gadagkar的ID检测之间的效能差异:在较为复杂的模型下,卡方检测效率在许多情况下较ID检测方法略高;并且在犯Ⅰ-型错误以及卡方测验的效率曲线中清楚地表明我们的方法是保守的,而Kumar等的方法是不保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