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云南烟草上检测到的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Ⅱ分离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云南省烟草病毒病的研究中,分离到一种直径约26 ̄30nm的球形病毒。提纯病毒进行的SDS-PAGE发现一条55kD蛋白带。55kD蛋白N-端10个氨基酸与CMV亚组Ⅱ的Q株系外壳蛋白N-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以CMV-Q抗血清对55kD蛋白进行了Western blot检测,发现55kD蛋白与CMV Q株系抗血清有血清学反应。根据已报道的CMV亚组Ⅱ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合成引物,采用RT-PCR  相似文献   

2.
辣椒上CMV株系鉴别寄主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基因对基因”理论和日本小室与都凡按寄主的科属关系及被害症状划分株系的方法,研究了辣椒CMV的“基因型株系”和“致病型株系”。从373个甜、辣椒品种(系)中,筛选出一套抗性不同的差别品种,编号为:LS-8501(HR)、LS-8502(R)、LS-8503(T)、LS-8504(S)、LS-8505(HS)。用这套差别品种做“基因型”株系鉴别寄主,将59个CMV分离物划分为5个株系,命名为:CMV-P0,CMV-P1,CMV-P2,CMV-P3,CMV-P4。又从7科39种不同科属寄主值物中,筛选出一套“致病型”株系的鉴别寄主谱7种,用这套鉴别寄主将59个CMV分离物划分为5个株系群,即十字花科株系群,藜科株系群,茄科、葫芦科株系群,豆科株系群,普通黄色花叶株系群。文中比较了两种方法划分的株系致病性与辣椒病症表现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株系的分布。还讨论了“基因型”鉴别寄主谱及“基因型”株系划分方法盼学术价值和实用性,比较了5个株系与国内外已分化的CMV株系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3.
核酸酶保护试验在黄瓜花叶病毒株系鉴定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Ⅰ株系Fny-CMVRNA_2的1209~1626核苷酸片段和亚组Ⅱ株系Ls-CMVRNA_2的2002~2433核苷酸片段的cDNA克隆,体外转录,同时掺入 ̄(32)P获得负链RNA探针,与纯化的番茄和甜椒上的CMV中国分离物的RNA杂交,结果表明:CMV番茄和甜椒中国分离物与Fny-CMV的核苷酸有高度同源性,隶属于Fny-CMV为代表的亚组Ⅰ株系。并利用K-CMV株系(亚组Ⅰ,源于中国)的RNA_2全长cDNA克隆的两个EcoRI位点间的核苷酸序列(1657~2125nt)作探针,与上述两种CMV中国分离物的RNA杂交,进一步比较分析了这两个分离物和K-CMV株系的关系。讨论了核酸酶保护法在CMV株系鉴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空间环境对区分灿粳类型一些性状的诱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使粳稻品种中作59的干种子处于海拔30 ̄35Km高空8H后回收种植,并对SP14代的60个稳定株系,调查了区分灿粳类型有关的6个性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谷壳苯酚染色反应,秧苗KClO3抗性、稃尖茸毛长度、谷粒长宽比、种子萌发天数等均出现连续性变异,在变幅的两端,可明确区分出具灿特征和粳特征两种类型。而与典型灿稻品种杂交F1,可育花粉也出现连续性变异,变幅在0.72% ̄96.22%  相似文献   

5.
春兰×大花蕙兰杂种试管苗开花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野生春兰(Cymbidiumgoeringii)为母本,大花蕙兰(C.hybridium)为父本进行杂交,由杂交种子获得800多个春兰×大花蕙兰杂种原球茎无性系。其中一个杂种株系的原球茎继代培养2个月后,形成肉眼可见的花蕾。诱导花芽形成的最适激素组合为6-BA1.0mg/L+NAA0.1mg/L,总花芽形成率达31%。诱导花芽形成的最适材料为1 ̄2cm幼苗,花芽形成率达19%。  相似文献   

6.
以胆碱脱氢酶基因对小黑杨花粉植株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黑杨(Populus simoniixP.nigra)花粉植株叶片为外植体,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胆碱脱氢酶基因(betA)导入其中,将获得的4株卡那霉素抗性转基因株系进行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用荧光定量PCR对转基因株系的betA基因转录结果检测表明,4个转基因株系均已表达外源基因,但表达量有差异。对获得的4株转基因株系及对照进行NaCl胁迫处理,当NaCl浓度为0.55%时,非转基因小黑杨花粉植株生根率为0,转基因株系生根率为80%~100%;在NaCl为0.70%~0.80%时,则转基因株系生根率也为0。4个转基因株系的甜菜碱含量显著高于未转基因对照,说明抛融基因的导入提高了转基因株系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侵染番茄的黄瓜花叶病毒(CMV)株系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东省主要番茄种植区病毒样本中分离到111个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物,根据病毒的寄主范围和症状,初步鉴定为三个株系:番茄蕨叶株系(CMV-ToF)、番茄花叶株系(CMV-ToM)和番茄轻花叶株系(CMV-ToL)。三株系除在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外,其病毒粒体形态大小,电泳迁移率,病毒外壳蛋白亚基分子量、核酸组分以及病毒粒体血清学特性亦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我国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株系组成及其在不同寄主上的分布特征,文章对31条PVY中国分离物的基因组编码区进行了系统发育及重组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重建的系统发育拓扑结构基本一致,GF_YL20、FZ10、DF、SD1、1116和9703-3等6个分离物均未与已知株系相聚,其他株系来源相同的分离物以较高的自展值相聚成簇,显示出较强的株系特异性。重组分析显示,31个PVY分离物中,共有28个PVY分离物均检测到具有显著的重组信号,这些分离物主要包括PVY~(N-Wi)、PVY~(NTN)和PVY~(NTN-NW)三种株系。进一步分析显示,分离物1104、DF、SD1、1116和9703-3为未报道过的PVY新重组分离物。株系统计结果显示PVY重组株系已上升为优势株系,生产上需要密切注意这些株系,尤其新重组分离物的发展动态。以上结果表明,综合应用PVY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和重组分析,可以实现PVY株系的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转录因子NtMYB4a参与调控烟草(Nicotiana tabacum)抵抗干旱胁迫的能力,以NtMYB4a过表达株系(OE)、敲除株系(KO)和野生型(WT)为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对比分析三个株系在干旱胁迫0、2、4、6、8 d和复水2 d后的光合特征、根系活力、叶绿素、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OE株系的净光合速率(Pn)、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Pro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WT株系,而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MDA含量则显著低于WT株系;KO株系多数时期Pn、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Pro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T株系,Tr、Gs、MDA含量则显著高于WT株系。因此,超表达NtMYB4a可能通过提高烟草的光合能力、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减少细胞膜损伤来提高烟苗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对吴李碘泡虫Myxobolus wulii (Wu & Li) Landsberg & Lom, 1991重描述的基础上, 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对长江流域不同江段的吴李碘泡虫(重庆株系、湖北株系及江苏株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吴李碘泡虫重庆株系孢子及极囊量度比湖北株系略小, 重庆株系两极囊等大而湖北株系两极囊大小不等。重庆株系、湖北株系及江苏株系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9.2%—99.9%, 遗传距离为0.002—0.007。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吴李碘泡虫并未形成地理种群特有的进化枝, 也并未依宿主种类而聚支, 而是依据寄生部位不同分为鳃寄生和肝胰脏寄生2大支系。这表明, 相同寄生部位的吴李碘泡虫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吴李碘泡虫的2大支系中, 鳃寄生种群先分化出来, 这可能与体表寄生和体内寄生的演化有关, 而鳃寄生的吴李碘泡虫可能是较早定居的群体。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区望天树种群形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广西植物》1992,12(3):269-271
本文比较了间断分布在云南南部、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的望天树种群的形态特征,三者的差异主要在果翅上。云南南部的望天树果翅短而宽,广西西南部的果翅长而窄,云南东南部的望天树居中;云南南部的望天树果翅长度在广西望天树的翅长变幅内,翅宽虽超出后者变幅,却在云南东南部的翅宽变幅内。三者在形态特征上有统计学的差异,但变异是连续的,在分类学上区分为三个变种还嫌不足。  相似文献   

12.
羊草根茎的贮藏碳水化合物及对氮素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氮素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根茎碳水化合物贮藏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羊草样地,设计了不同水平和不同时期的氮素添加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对羊草根茎中的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羊草根茎中的贮藏碳水化合物组分包括果聚糖、甘露糖醇、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果聚糖是最主要贮藏碳水化合物,约占60%;其次是甘露糖醇,约占20%。氮素添加量对羊草根茎中的贮藏碳水化合物有显著影响。在0~17.5 g N·m-2范围内,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碳水化合物总量、果聚糖、甘露糖醇的含量均逐渐升高。氮素添加时期对羊草根茎中的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亦有显著影响。在7月初添加氮素比4月份添加氮素更有利于贮藏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陈训  巫华美   《广西植物》1992,12(4):337-339
本文对川鄂山茱萸染色体的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染色体数目2n=18,与山茱萸相同;核型为K(2n)=18=12 m+6 sm。与山茱萸的核型进行比较,认为川鄂山茱萸核型比山茱萸的进化,同时山茱萸属染色体数目与其他相近的几个属进行比较,认为川鄂山茱萸与山茱萸应为同一独立的属,即山茱萸属。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及其保健品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 ,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 ,为黑龙江省珍贵的地道药材。产于中国北部的五味子习称“北五味子” ,所以黑龙江省产五味子即北五味子。是中国五味子生药中药用质量最佳的一种。黑龙江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本省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 ,大兴安岭南部也有零星分布。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在日益减少 ,所以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五味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药效成份。五味子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肝脏、衰老、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功能的作用。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制药 ,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工业和饮料行业的重要原料。现已开发的有五味子原汁、五味子果汁、五味子果冻、五味子果酒等。保护五味子野生资源 ,建立人工培育基地 ,完善建立加工型企业 ,一定会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大力推动产业化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北五味子的果实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军  谷安根 《植物研究》1992,12(4):383-388
采用不同花期的子房与花谢后的果实解剖制片为材料,综合研究结果,明确北五味子的雌花,其离生心皮雌蕊群呈螺旋状着生在圆顶状的花托上。每一个单雌蕊均由鸡冠状柱头与下面膨大的子房构成。花柱缺如。子房有自背缝线上发生的假隔膜隔开,致将子房形成假二室;胚珠倒生乃至弯生,亚边缘胎座(submarginal placenta),受精后发育成旋生聚合浆果(spiral-baccacetum),内含种子1-3(2)枚。种子属双子叶有胚乳种子,胚甚小,约为种子的1/50。  相似文献   

16.
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种群的影响,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实施了长期的氮素添加试验。就两年来不同梯度氮素处理对羊草 (Leymuschinensis) 种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氮素对羊草种群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 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 羊草种群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比值逐渐降低。氮素对羊草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 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 羊草种群生物量向根茎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 向叶片和根系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羊草种群的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也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熊治廷   《广西植物》1987,(3):265-270
本文运用相关系数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北中华猕猴桃四十二个株系或品系的十五个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果实重量和大小与果实品质无显著相关;2)果肉颜色,果实风味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显著相关;3)果实形状与果实被毛状况及果顶凸起程度显著相关,而与果重和果实品质无显著相关。文中讨论了这种统计学相关性在中华猕猴桃育种中的实践意义,可为目前中华猕猴桃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夏蜡梅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李林初   《广西植物》1986,(3):221-224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特有重点保护植物夏蜡梅的核型为K(2n)=2x=22=18m+2m(SAT)+2sm,属Stebbins的“1A”类型,在演化上处于相当原始的地位。它的核型似比北美的光叶红对称和原始,因此至少夏蜡梅属可能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19.
舟山岛中国小鲵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舟山岛自1985 年发现有中国小鲵分布后, 作者于每年12 月至翌年5 月小鲵繁殖期间, 对岛上中国小鲵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开展全面调查, 表明其种群密度大, 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20.
黄连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连(Coptis chinensis)叶片外植体在 MS 2,4-D 1 ppm 培养基上很容易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转入分化培养基 MS 6-BA 0.5ppm NAA 1ppm 培养基上以后,能产生大量胚状体。胚状体可经过球形、心形、鱼雷形及子叶期等诸阶段发育成小植株。对胚状体用4%的藻酸钠和2%的氯化钙进行人工种皮包埋后,在无菌条件下,胚状体转变成苗。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经几次继代后,整个愈伤组织可转变为胚性愈伤组织并形成一个个胚性细胞团。胚状体可从其表面或愈伤组织内的任一细胞团产生。这一研究结果为获得大量分散的单个胚状体及人工种子的研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