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结膜吸吮线虫产在家兔眼分泌物仙的初产蚴和解剖雌虫子宫内的幼虫,喂饲实验室繁殖的变色纵眼果蝇进行感染,证明了变色纵眼果蝇可作为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是间宿主。经终宿主眼分泌物中的初产蚴喂饲果蝇,结果在感染后第16天,于存活的11只果蝇中,在2只雄蝇的口器和头部检出感染期幼虫9条。用取自雌虫体内的幼虫,平均每蝇5条幼虫的比例喂饲感染608只果蝇,结果检出阳性蝇106只,其感染率为17.4%。并发现幼虫在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蝇类初步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是作1989-1998年对安徽省蝇类调查记录和献资料的共同结果。共记录蝇科、丽蝇科、花蝇科、麻蝇科的蝇类4科、31属、61种和亚种及分布。附带记录粪蝇科、狂蝇科、皮蝇科、寄蝇科各1种,胃蝇科(幼虫)4种,果蝇科2种,食蚜蝇科1种。  相似文献   

3.
以结膜吸吮线虫产在家兔眼分泌物内的初产蚴和解剖雌虫子宫内的幼虫,喂饲实验室繁殖的变色纵眼果蝇进行感染,证明了变色纵眼果蝇可作为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以终宿主眼分泌物中的初产蚴喂饲感染果蝇,结果在感染后第16天,于存活的11只果蝇中,在2只雄蝇的口器和头部检出感染期幼虫9条。用取自雌虫体内的幼虫,平均每蝇5条幼虫的比例喂饲感染608只果蝇,结果检出阳性蝇106只,其感染率为17.4%。并发现幼虫在果蝇体内发育主要侵入雄蝇睾丸外层组织和雌蝇的血腔壁形成“虫泡囊”,幼虫在囊内发育至腊肠蚴蜕1次皮,进入感染前期发育阶段,再行第2次蜕皮,而发育成感染期幼虫。发育速度与外界温度密切相关,当外界温度为26.1—31.8℃,发育到感染期幼虫最早天数需要17天。  相似文献   

4.
四川黄鳝寄生虫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1997-1998年对四川省雅安、绵阳、洪雅等地区所产不同规格的黄鳝的寄生虫感染情况作了初步调查。查出5种寄生虫,其中以隐藏新棘虫和胃瘤线虫幼虫感染率较高。分别达57.4%和41.2%;感染强度大,最高分别达205条和32条,是四川地区人工养殖黄鳝应重点防治的两种寄生虫。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采自我国山西省的蝇科棘蝇属Phaonia R.-D-新种。命名为薛氏棘蝇Phaonia xue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山西省大同市地方病防治所。新种与范氏棘蝇Phaonia fani Ma et Wang,1992近缘,与后者区别是新种体较小,复眼裸,颊高约为眼高的1/4,触角第3节长为宽的2.5倍,背中鬃2+3,肩胛黑色,中股具1完整的前腹鬃列,各足跗节全黄等即可区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采自山西北部山区的蝇科棘蝇属Phaonia R.-D-新种,命名为宁武棘蝇Phaonia ningwu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山西省大同市地方病防治所。新种属于光泽棘蝇群Phaonia nymphaearun-roup,同欧洲种Phaonia wahlbergi Ringdah1,1930近缘,与后者区别是新种额宽约为后方两单眼外缘间距的4/5,间额约为一侧额宽的2倍,触  相似文献   

7.
自从Stuckey(1917)在我国发现人体结膜吸吮线虫(Tkelazia callipaeda)病例以来,对本虫的中间宿主问题一直是寄生虫学科中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讨。Faust(1928)曾以蟑螂(Blatella germanica)作过感染实验,未获成功,Roa(1949)和光化县人民医院等(1976)曾在家蝇体内检获线虫幼虫,并就此认为是结摸吸吮线虫的幼虫。我们自1982年以来对本虫中间宿主的调查研究中,先后检查家蝇22328只,感染线虫丝状蚴的蝇为147  相似文献   

8.
中国点池蝇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采自山西省的点池蝇属一新种,命名为恭氏点池蝇Spilogona xue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山西大同市地方病防治所。新种与北欧种Spilogona lapponica近缘,但新种背中鬃2+4,前缘刺不明显,前胫具1根中位后鬃,后股端半部具3-4根前腹鬃,后胫内2根前腹鬃等即可区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潜蝇属Agromyza6种(其中2种为国内新纪录)的摩擦发间器特征作为扫描电镜观察。首次提出了多个形态用语,并试以音锉分类为6种潜蝇作出检索表。对潜蝇科内两类音锉型的关系作了图解。  相似文献   

10.
张连富  张大丽 《昆虫学报》1998,41(1):103-105
辽宁省植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花蝇科)张连富张大丽(辽宁省朝阳市卫生防疫站朝阳122000)1995-03-15收稿,1996-04-26收修改稿·103·辽宁植蝇Leucophoraliaoningensis新种(图1~4)雄性体长7.5mm。头眼裸...  相似文献   

11.
6种1变种猕猴桃植物染色体数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猕猴桃属6种1变种细胞染色体数目,表明湖北猕猴桃、激光猕猴桃、黄毛猕猴桃为二倍体,2n=2x=58;大花猕猴桃为四倍体,2n=4x-116,绿果猕猴桃(美味猕猴桃的1个变种)为种倍体,染色体数目2n=4x-116,以上均为首次报道。并再次证实x=29应是本属染色体数目的基础,狗枣猕猴桃和阔叶猕猴桃二倍体类型2=58。  相似文献   

12.
1.本报告是根据1956至1962年间在华东地区8个城市对马、驴、牛、羊、猪等5种家畜寄生蠕虫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共获蠕虫77种,其中有吸虫4种、絛虫5种、线虫67种、棘头虫1种。 2.华东地区家畜寄生蠕虫种类以螺咽胃线虫Ascarops strongylina,长尾结节虫Oeso-phagostomum longicaudum,甘肃吸吮线虫Thelazia kansuensis,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蝇胃线虫Habronema muscae,小唇片毛细线虫Trichonema labratum,唇片毛细线虫T.labiatum,冠状毛细线虫T.coronatum,埃及毛细线虫T.aegyptiacum,鼻状环行线虫Cylicocyclus nassatum,普通代氏线虫Delafondia vulgaris,熊氏三齿线虫Triodontophorus hsiungi等12种线虫的感染率为最高。同时也是该地区分布最广的种类。 3.对寄生于黄牛眼内的棒状吸吮线虫Thelazia(Thelaziella)ferulata,sp.nov.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新种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角质层有明显的横纹。交合刺短而粗,呈短棒状,在交合刺长0.118—0.149毫米,右交合刺长0.108—0.132毫米。肛前乳突10对,肛后乳突2对。  相似文献   

13.
中国蝇科新记录种──白黑池蝇作者在整理云南西双版纳采集的蝇科标本时,发现原产于斯里兰卡的白黑池蝇Ltmmphoraalboni-graEmden,1965为一中国新记录种。中国标本与模式种的主要外形差异在于雄性一侧额窄或约等于间额宽,具4—7对内倾的...  相似文献   

14.
离体小鼠胃切片高亲和性GABA摄取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在37℃Krebs-henseleitbicarbonatebuffer中培育的小鼠胃切片的^3H-GABA摄取及其特性,表明小鼠胃中存在一种高亲和性的(Krn=4μM),最大摄取速度Vmax为2.78Pmol/mg组织/n的,可饱和的,Na^+依赖的GABA摄取系统,摄取的最佳条件为pH7.4,温度37℃,K^+,Ca^2+浓度5mmol/L,Mg^2+浓度2.5mm  相似文献   

15.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一大型食草兽,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使用蛭得净驱治亚洲象巨大肝片吸虫(Fasciola gigantica)。在国内极少报道,在我园尚属首次。武汉动物园于1985年7月从云南引进2只。因我园地处  相似文献   

16.
卢晓风  杨星勇 《动物学报》1998,44(4):406-412
巨尾阿丽蝇幼虫肠液SDS-PAGE后,X光片显影呈现3条蛋白酶活性带。IEF后出现2条蛋白酶活性带,等电点分别为PH8.5和PH7.7。肠液经硫铵沉淀,SephadexG-75凝胶过滤,SephadexDEAEA-25离子交换和SBBI-Sepharose4B亲和层析,分离化出分子量约为14KD的巨尾阿丽蝇蛋白酶。  相似文献   

17.
节丛孢属真菌抗反刍动物消化菌株的体外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食线虫真菌对动物寄生线虫病进行生物防治是寄生虫学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获得能够通过动物消化的食线虫菌株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本采用模拟反刍动物瘤胃和真胃的消化道作用,对84株节丛孢属的食线虫真菌进行了体外抗消化筛选。结果表明:共有23株通过了24h瘤胃液的处理,通过率为27.38%;16株同时还通过了4h盐酸-胃蛋白酶的处理,通过率为19.04%。  相似文献   

18.
自从我们在1951年9月6日首次在广州采集到恙虫病的传染媒介“地里恙螨”蚴以后,对广东的恙螨调查研究已经陆续地展开。1952年,甘怀杰氏等在广州市较有系统地调查了恙虫病的流行因素,共检查了老鼠1,238只,采集到恙螨蚴62,504只,分隶于4个属,共5种。1955年,陈心陶、徐秉锟二氏描述了中国恙虫(螨)蚴12种,包括1新属、6新种及2新变种;连同我国台湾省早已发现的6种,共18种。 我们在1952年及1956年曾在广东采集到两种恙螨蚴,我们认为是文献上未曾记  相似文献   

19.
对莆田市九华农场同一地段的龙眼、橄榄、枇杷、葡萄等四种果树根部的植物线虫种类和群体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果树类别对植物线虫种类、群体组成有一定影响。从以上四种果树的根部和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Aphelelenchoides、Aphelenchus、Criconemoides、Helicotylenchus、Hemi-criconemoides、Paratylenchus、Pratylenchus、Rotylenchus、Tylenchus、Trichodorus等10个属的植物线虫。龙眼上植物线虫有6属,其群体由2~4个属组成,优势线虫属Trichodorus;橄榄上植物线虫有7属,其群体由1~7个属组成,优势线虫属为Paratylenchus;枇杷上植物线虫有6属,其群体由2~5个属组成,优质线虫属为Paratylenchus;葡萄上植物线虫有5属,其群体由2~5个属组成,Helicotylenchus的分布频率较高,而Pratylenchus的虫口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载我国拟木蚜蝇属3种,其中包括褐尾拟木蚜蝇、弓形拟木蚜蝇2个新种及1个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