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莺花”与一枝黄花及其同属近缘种的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玲  董莹雪  强胜 《植物研究》2010,30(5):594-599
形态上与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十分相似的“黄莺花”,近来作为鲜切花的配花走俏花卉市场,也引起了社会对其管理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比较市售8个批次的“黄莺花”与35个入侵中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原产地的一枝黄花属2个种群以及一枝黄花的叶和花的11个形态学特征,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第5批 “黄莺花”外的7个批次单独聚为一类,第5批次与35个入侵中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聚为一大类,再结合加拿大的2个种群,而一枝黄花单独为一类。这充分说明“黄莺花”并非一枝黄花,而与入侵我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各种群接近。进一步再与巨大一枝黄花和粗糙一枝黄花特征相比较分析,发现“黄莺花”与粗糙一枝黄花聚在一组,并进一步与入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相聚,加拿大1和2的种群更接近巨大一枝黄花,而一枝黄花单独成为一支。无论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粗糙一枝黄花还是巨大一枝黄花都属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复合种”。由此可以认为市售“黄莺花”属于外来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复合种。叶片长宽比、离基三出脉距叶基距离、表皮毛数的多少、缘花/盘花比等是“黄莺花”与该属其它类群分类鉴定的重要形态学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一枝黄花属植物的花及花粉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体视解剖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一枝黄花属植物一枝黄花、加拿大一枝黄花和黄莺的花及花粉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表明,一枝黄花同其他两种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差异明显,而黄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均为头状花序只有数量和大小上的差别;在花粉形态结构观察中,三者萌发孔的形状类型有差别,一枝黄花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均为下凹沟底,呈宽而浅的木楔形,而黄莺为下凹沟底深切的裂缝沟。3种一枝黄花属植物花及花粉形态存在显著的解剖学种间差异性,可通过花的解剖结构的观察和比较对3种一枝黄花属植物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法对青梅ITS1、5.8S、ITS2序列扩增后克隆测序,用软件DNAMAN和MEGA3.1分析测序结果,研究18个福建青梅样品的核糖体ITS碱基序列差异。获得青梅18个样品rDNA中的ITS和5.8S完全序列,ITS1、5.8S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23~224bp、164bp和241~246bp,5.8S较为保守。根据测序结果,以UPGMA法建立系统发生树,从分子水平说明18个样品间的变异程度,并将福建青梅差异较大的14条rDNA ITS序列登录GenBank,获得登录号:EF523482-EF523493、EF529435和EF529436。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定了米尔顿姬小蜂Anselmella miltoni Girault的rDNA ITS1和ITS2序列,以探讨其分子鉴定方法。米尔顿姬小蜂的ITS1和ITS2侧翼区(18S和5.8S)序列相对稳定,ITS1和ITS2序列存在种间差异。根据18S rDNA部分序列,利用DNAMAN的Maximum 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与膜翅目其它科的系统发育树。根据米尔顿姬小蜂ITS1和ITS2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了PCR扩增,扩增效果理想,采用上述特异性引物可从单头米尔顿姬小蜂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因此,可以采用ITS1和ITS2区的特异性对米尔顿姬小蜂进行快速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查我国浙江沿海铜藻(Sargassum horneri)群体遗传多样性,对浙江省南麂岛火焜岙、洞头岛、枸杞岛的野生群体和南麂岛马祖岙养殖群体的铜藻44个样品的5.8S rDNA-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获得DNA片段长度为1485 bp,包括部分ITS1、完整的5.8S rDNA和部分ITS2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仅有1个变异位点,说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较低。另外,将包含这一变异位点的基因型与GenBank公共数据库中另外2株铜藻的5.8S rDNA-ITS区序列进行比对,共有31个变异位点,其中插入/缺失位点10个。因此,建议加快人工铜藻场的建设以及野生铜藻场的恢复,保持铜藻场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不同居群栽培牡丹rDNAITS区序列分析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四个地区牡丹主要栽培品种rDNA ITS区序列进行测定,研究各居群rDNA ITS序列特征及差异,建立不同地区主要牡丹栽培品种的区域性分子标记,参照GeneBank信息(登录号:U27692)利用Clustal X、MEGA 3.1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排序.牡丹ITS全序列长度为652 bp,相对于GenBank中牡丹rDNA ITS全序列在448位少一个C碱基,其中ITS1为267 bp,5.8 S为163 bp,ITS2为222 bp,GC含量为55.7%~56.9%,共有30个变异位点,主要发生在ITS1、ITS2区,5.8S区也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牡丹rDNA ITS区序列特征(SNPs)可用于不同地区主要牡丹栽培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测定了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的rDNA ITSl和ITS2的序列,以探讨这3种稻飞虱的分子鉴定方法.3种飞虱的ITSI和ITS2侧翼区(18S,5.8S和28S)序列相对稳定,但ITS1和ITS2序列在3种飞虱中变异较大.ITS1在所分析的438个位点中可变位点达294个,ITS2在分析的403个位点中可变位点为177个.根据3种飞虱rDNA的ITS1和ITS2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分析发现3种飞虱ITS1区的特异性引物扩增效果不理想.而ITS2区的特异性引物可以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因此,采用ITS2区的特异性引物可以对3种飞虱进行快速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8.
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的 rDNA ITS 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Zucc.)核糖体DNA的ITS序列,对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进行了ITS序列分析。通过实验筛选出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提取纯化,双脱氧链终止法DNA测序。然后,利用DNAssist Version 2.0软件加手工校正确定ITS1-5.8S-ITS2序列,并进行ITS序列分析。获得了山茱萸的ITS1-5.8S-ITS2完全序列,ITS1为253bp,5.8S为156bp,ITS2为273bp,总共682bp。7种果型的山茱萸其5.8S基因序列显示高度的一致性,圆柱形果型、长梨形果型、椭圆形果型和纺锤形果型的ITS区序列完全一致,短圆柱形果型在ITS1区3′端及ITS2区5′端各有1个变异位点;短梨形果型在ITS1区5′端有3个变异位点;长圆柱形果型在ITS1区有5个变异位点。结果表明,ITS序列在山茱萸种内比较保守,有的栽培品种之间有较小的差异,此研究为中药山茱萸分子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一枝黄花和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L.)与本地物种一枝黄花(S.decurrens Lour.)开花期水浸提溶液对6种受试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一枝黄花的水浸提溶液对受试植物均有化感作用,但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比其地上部分强,而本地一枝黄花则相反。两种植物相比较,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比一枝黄花强,而地上部分则相反。本研究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部分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通过化感作用对本地植物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形成单一优势群落。化感作用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豆科植物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作用不敏感,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生物替代控制中优先选择的物种。  相似文献   

10.
为测定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Zucc.)核糖体DNA的ITS序列,对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进行了ITS序列分析。通过实验筛选出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提取纯化,双脱氧链终止法DNA测序。然后,利用DNAssist Version 2.0软件加手工校正确定ITS1-5.8S-ITS2序列,并进行ITS序列分析。获得了山茱萸的ITS1-5.8S-ITS2完全序列,ITS1为253bp,5.8S为156bp,ITS2为273bp,总共682bp。7种果型的山茱萸其5.8S基因序列显示高度的一致性,圆柱形果型、长梨形果型、椭圆形果型和纺锤形果型的ITS区序列完全一致,短圆柱形果型在ITS1区3′端及ITS2区5′端各有1个变异位点;短梨形果型在ITS1区5′端有3个变异位点;长圆柱形果型在ITS1区有5个变异位点。结果表明,ITS序列在山茱萸种内比较保守,有的栽培品种之间有较小的差异,此研究为中药山茱萸分子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蕲州地区的蕲艾、青蒿、黄花蒿与茵陈的考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有润  黄奏球   《广西植物》1983,(1):25-31
<正> 蕲州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是湖北省蕲春县的一个集镇,,是我国中医药大师李时珍的家乡。该地区生长的菊科蒿属植物Artemisia Linn。颇多,其中入药的有十余种,并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这里仅对该地区常见入药的蕲艾、青蒿、黄花蒿与茵陈结合《本草纲目》记载的材料作初步的考订。  相似文献   

14.
15.
16.
Chinchilla "big" and "little" gastri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strin heptadecapeptides (gastrins I and II which differ in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on the tyrosine of the latter) have be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 from several mammalian species including pig, dog, cat, sheep, cow, human and rat. A 34 amino acid precursor ("big" gastrin), generally accounting for only 5% of total gastrin immunoreactivity, has be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 only from the pig, human, dog and goat. Recentl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guinea pig (GP) "little" gastrin is a hexadecapeptide due to a deletion of a glutamic acid in the region 6-9 from its NH2-terminus and that GP "big" gastrin is a 33 amino acid peptide. The chinchilla, like the GP, is a New World hystricomorph.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little" and "big" gastrins from 31 chinchilla antra. Chinchilla "little" gastrin is a hexadecapeptide with a sequence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GP and its "big" gastrin is a 33 amino acid peptide with the following sequence: (See text)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