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羊是我国一种体型较大,肉、乳、皮兼用的优良山羊品种。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西部及邻近的山区,又称成都麻羊。过去多数资料报道,无论公羊、母羊均有角,背部有“十字架”纹(即背线有条黑色毛带,在鬐甲部黑毛向臂部延伸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虻属一新种(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5,(2):225-226
雌虫体长20毫米,棕黑色。眼有二条带。前额颇窄,深棕,具黑毛;端部明显宽于基部,长为基宽的2倍,高为基宽的9倍。亚胛高,棕色,颊与颜亦棕色,颊具黑色短毛。口毛黑色。基胛黑色,棒状,上端延线超过前额高度的1/2。触角黑色,柄节密覆黑毛,梗节具黑毛,鞭节较窄长,背缘有明显的背角。下颚须黑色,第2节较窄长,末端钝,具黑毛。盾片黑棕,具浅棕色条纹。小盾片、翅前胛(prealar callus)亦呈黑棕。小盾片侧后缘具白毛。胸侧片黑色、覆同色毛。翅透明,具浅棕色阴影,R_4脉无附脉。腋瓣上的一丛毛白色。平衡棒棕色。足黑色,具同色毛。腹部背板黑色,第1—4节中央具不明显白点状斑,  相似文献   

3.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8,(3):323-325
本文记述了海南岛虻属(Tabanus)二新种,翅均具明显的斑纹,该类群的虻在我国属罕见。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壮蛇Tabanus omnirobustus新种(图1,3A) 雌虫体长22—24毫米。头部:复眼裸,无带。前额棕黑色,具黑毛,颇窄,基部窄于端部,基部宽度约为高度的10倍。基胛卵圆形,黑色,两侧与眼分离,上端延线超过前额高度的1/2。亚胛高、棕色,颜与颊黄色。触角黑色,柄节与梗节密覆黑毛,鞭节窄长,背  相似文献   

4.
拟云南麻虻Haematopota yunnanoides,新种(图1、2) 雌虹 体长9—11mm,翅长8.5—10mm。 头部 额灰黄色,着生黑毛,近眼缘和侧点前方着生白毛,额高略小于基宽,大于顶宽,额胛亮黑色,隆起,后缘中央略后突,侧点大,接触眼,接近额胛,中央点圆形,明显;亚胛在额胛前方具很窄的棕黑色亮片,触角间具大的黑色绒斑;颜灰白色,上侧颜具散在黑斑点,中颜上方两侧角具小黑斑;触角暗棕色,鞭节Ⅱ—Ⅳ黑色,基节稍亮,中部略膨大,向内侧尤显著,着生黑毛,下缘和基部杂有灰白毛,长接近宽的3倍,略长于鞭节Ⅰ,梗节具明显背突,鞭节Ⅰ向端部渐暗;下颚须第1节灰黑色。着生长白毛夹杂黑毛,第2节灰黄至棕黄色,着生黑毛和白毛;喙烟黑色,着生黑毛和深棕色毛。  相似文献   

5.
绿翅鸭     
正绿翅鸭(Anas crecc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小型鸭类,体长30~35厘米,雌雄异色。雄鸟头颈暗栗色,自眼至上颈具紫黑色金属光泽。头侧具一条辉绿色带斑,自眼周延至后颈,带斑上下缘有棕白色狭纹。下体棕白,胸部缀有黑色斑点,颏及尾下覆羽黑色。雌鸟背棕黑色有棕黄V形斑,羽的外缘肉黄色。下体与雄鸟相似,嘴黑色,腿棕褐色。在我国境内基本上是旅鸟和冬候鸟,8月下旬迁往南方越冬,次年3—4月北返。迁飞时常集结为成千上万的大群,  相似文献   

6.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78,(4):437-438
本文记述我国斑虻属一新种描述如下 高原斑虻Chrysops plateauna Wang新种雌虫体长10毫米,橘黄色种。 头部前额灰色粉被、具少量黑毛,前额基部宽度大于高度,端部窄于基部。额胛黑色,与眼有少许距离。颊、颜均覆黄灰色粉被及少量黑毛。口胛、颜胛黑色。颊胛甚大,亦为黑色。触角黑色,第1、2节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蚜蝇科一新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食蚜蝇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于2002年在秦岭山区进行食蚜蝇科昆虫调查时,发现食蚜蝇科昆虫1新属2新种,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标本馆.平背食蚜蝇属,新属Lamellidorsum gen.nov.复眼裸,颜面及额黄色,面中突小而钝圆.触角黄色,第3节近圆形.胸部背面黑色,具青铜色光泽,两侧暗黄色.小盾片黄色,至少两侧前角被黄毛,中胸上前侧片前低平部缺直立长毛,腹侧片上、下毛斑全长宽的分开.后胸腹板裸,后足基节后腹端角缺毛簇.翅面被微毛,无裸区,翅后缘具一列间隔均匀的骨化黑色小点.腹部狭长,两侧近平行,第3、4背板前部具宽黄带.雄性背针突侧面观近三角形,舌状突顶端尖,与侧臂等长.上叶呈半月形.阳茎端背面平且向两侧扩展呈方形,两侧近端部收缩.阳茎基的腹侧侧扁,后端下部向两侧略扩展.模式种:黄毛平背食蚜蝇,新种Lamellidorsum piliflavum sp.nov.新属近似于狭腹食蚜蝇属Meliscaeva Frey及美蓝食蚜蝇属Melangyna Verrall.与前者的区别是中胸上前侧片前低平部无直立长毛,与后者的区别是翅后缘具一列间隔均匀的骨化黑色小点,腹部第3~4背板前部具宽黄带.雄性尾器不同.黄毛平背食蚜蝇,新种Lamellidorsum piliflavum sp.nov.(图1~7)雄性头部半球形.头顶黑色,被暗黄色毛,单眼三角被黑毛.额暗黄色,基部覆黄粉,被黑毛,中部被黄毛,额角约50°.颜面暗黄色,覆黄粉及黄毛,面中突小而圆,裸.颊部暗褐色,被黄毛.触角暗黄色,第3节长约等于其高,端部宽圆,触角芒棕黄色裸,基部1/3较粗,被微毛,端部约2/3细.中胸背板黑色,具青铜色光泽,两侧暗黄色,被棕黄色毛,小盾片黄色,被黄毛,盾下缨密,棕黄色.胸部侧板黑色,中域覆灰粉,被暗黄色毛.中胸上前侧片前低平部缺直立长毛,腹侧片上、下毛斑全长宽的分离.后胸腹板裸,后足基节后腹端角缺毛簇.足主要棕黄色,被黄毛.翅面被微毛,痣棕黄色,翅后缘具一列间隔均匀的骨化黑色小点.腹部两侧平行,黑色.第2背板两侧具长三角状黄斑.第3背板基部具宽黄带,长大于背板长的2/3.第4背板基部黄带约为背板长的1/2,背板后缘具黄边.第5背板黄色.露尾节黑色.第1背板被棕黄色毛,第2、3背板被毛同底色,第4背板及其后部各节被黑毛,第4背板黄带两侧被黄毛.雄性尾器,暗黑色.尾须黄色,被黄毛.第9背板暗黑 色.背针突暗黑色,被灰白色毛,角钝圆,腹侧缘及内侧表面端部被短刺毛,外侧表面中央略下陷,外表面的内侧部平,呈半月形.第9腹板舌状突发达.上叶半月形,背侧及后侧黑色,外表面顶端有狭缝.阳茎端背面平且向两侧扩展呈长方形,两侧近端部收缩.阳茎基的腹侧侧扁,后端下部向两侧略扩展.阳茎表皮内突左右侧扁.雌性 未知.♂体长9.5mm,翅长8.0mm.正模♂,2002-09-01,陕西眉县(红河谷,海拔1000 m),霍科科采.黑毛平背食蚜蝇,新种Lamellidorsum pilinigrum sp.nov.(图8~11)雄性 未知.♀体9.5mm,翅长8.0mm.正模♀,2002-09-01,陕西眉县(红河谷,海拔1000m),霍科科采.新种与黄毛平背食蚜蝇近似,但其小盾片被黑毛,第2背板具黄带,黄带中央具三角形黑斑,后端不达黄带后缘,后足腿节及胫节中部黑褐色.  相似文献   

8.
羽色多态现象的研究对了解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有着重要意义。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具有典型的羽色多态现象。结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2005年4月—2007年1月间的野外调查,分析棕背伯劳棕色型和黑色型在形态和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性后,得到的结果如下:1) 广东可能存在与棕色型、黑色型相区别的一种新色型——黑色白边型,该色型全身以黑色为主,但具多枚白色飞羽;2) 棕色型与黑色型各身体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3) 野外种群中棕色型为优势色型,黑色型多集中于沿海地区而山区未有发现,黑色白边型仅在沿海的海丰县被发现。据此认为新色型的出现说明沿海可能是黑色型分化的重要地区,且色型的分化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4月17日上午7:20时许,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竹林坡村(26°38′42.26″N,101°31′34.61″E,海拔1 991 m)的山坡农田边缘低矮灌丛中,观察并拍摄到一只伯劳(图1)。该鸟头顶黑灰色,到枕部转为灰色,前额、眼先、眼周和耳覆羽深黑色,形成粗而明显的贯眼纹。喉、胸及下体白色。肩、背为深栗色。尾羽黑色,但外侧尾羽为白色。飞羽为黑色,但具有褐色羽缘,且在大覆羽下方有一白色翅斑。确认为雄性栗背伯劳(Lanius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台湾原住民(高山族)阿美人男性和女性的肤纹参数,研究项目包含指纹总嵴线数(TFRC)、手掌的指三角a和b间嵴线数(a-b RC)、手掌的轴三角到指三角a和d角度(atd)、手掌的轴三角百分距离(tPD)、指纹、指间纹、手大鱼际纹、指三角以及猿线等参数.阿美人是台湾原住民最大的族群,因此他们的肤纹数据特别具有代表性,然而早期的研究却仅有少数肤纹参数的描述.本研究是阿美人自1960年以来首次详尽的阿美人肤纹调查,以期为人类学、遗传学和医学研究提供较完整的肤纹参数数据.  相似文献   

11.
拉萨郊区藏族跖纹主线走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用茚三酮-味精法采集跖纹,体视显微镜下追踪跖纹主线走向,分析了250(男女各125人)拉萨效区藏族健康人的跖纹样本。结果显示:A线主要走向1区,其次是7区;B线亦多止于1区和7区;C线主要止于和9区;D线止于1区 频率最高;E线主要走向13区;P三叉缺失较多。Pz^d线止共位置较高(13区和11区),而P^f线止区较低(7区)。在民族和人种间进行了比较,提示藏族践纹主线走向有自己的特点,又呈现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宁波市区及镇海县城关汉族中、小 学生(7-17岁)中147对孪生子的指、掌纹。 分析项目包括指纹图形、指纹峭线总数(TFRC, 双手10个指的指纹岭线数总和)、峭线总数差 (各对孪生子内TFRC之差数)、同名指纹型差 (各对李生子内同名指指纹图形相异指数)及斗 型纹差(各对李生子内同名指斗型纹与其他纹 型之差数)、双手ab峭线总和(二一bTRC)、通贯 手、atd角、tpD及tbPD[轴三角(t)与指三叉 点(b)之百分距离I等。  相似文献   

13.
二点委夜蛾形态特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点委夜蛾Athelis lepigone(Moschler)各虫态的外部结构和细微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区分了成虫、蛹的雌雄特征,对成虫足、翅脉结构、幼虫头部、腹足等做了详细描述。该虫成虫和幼虫的主要鉴别特征:翅灰褐色,前翅3条黑褐色的横线呈波浪状,中剑纹为黑色三角形或菱形斑,肾形斑由黑点组成边缘,外侧中凹有白点;幼虫颅侧区有倒"八"字形暗褐色斑纹。腹背具"V"字纹,亚背线深褐色具灰白色边缘。  相似文献   

14.
凹须翅尾蝗Primnoa cavicerca zhang,新种 雄性:体褐绿色,腹面黄色。头部背面近暗绿色,后头中央具细狭黄绿色纵纹。颜面黄绿色。前胸背板褐绿色,侧隆线外侧具黑色纵带纹与复眼后黑带纹相连。前胸背板侧片前端具一块向后上方倾斜的黑纹,在中横沟处与侧隆线外侧黑纹相连,故从侧面看近似“Y”字形。黑色纵带纹以下至侧片边缘均为黄色。前翅黑褐色,翅脉黑色。后足股节上侧褐绿色,外侧上、下隆线间为黑色,近基部的羽状隆线黄褐色;内侧上隆线两侧具黑色纵斑,其余为黄色。股节底侧黄色。股节端部内、外上膝侧片棕褐色,下膝侧片黄色。后足胫节黄色。胫节刺端部黑色。肛上板及肛侧板黄绿色。  相似文献   

15.
在对江汉平原钻孔中的化石硅藻进行鉴定时,发现1个新种类:江汉异极藻(新种)Gomphonema jianghanensis sp.nov.,该种的主要特征为:壳面狭披针形或线性披针形,端部和基部圆形,中轴区窄。中心区宽呈横矩形,在紧靠中心区的一侧具1条很短的线纹,另一侧有时有1条很短的线纹,有时没有线纹,无孤点。壳缝呈直线,在中央区附近略弯向一侧,在极节处折向另一侧。线纹轻微放射状,中部略弯曲,在近顶端处没有线纹,在10μm内,中部具6—13条。长20—30μm,宽4—7μm。4个中国新记录属:楔异极藻属Gomphosphenia Lange-Bertalot、楔月藻属(新记录属)Cymbopleura Krammer、优美藻属Delicata Krammer、尖月藻属Encyonopsis Krammer,8个中国新记录种:微小异极藻Gomphonema minutiforme Lange-Bertalot&Reichardt、较细楔异极藻Gomphosphenia tenerrima(Hustedt)Reichardt、舌状楔异极藻Gomphosphenia lingulatiforme(Hustedt)Lange-Bertalot、瑞克舟形藻Navicula rakowskae Lange-Bertalot、北方羽纹藻岛屿变种Pinnularia borealis var.islandica Lange-Bertalot,舟形盖斯勒藻Geissleria tectissima(Lange-Bertalot)Lange-Bertalot&Metaeltin、岩生楔月藻小变种Cymbopleura rupicola var.minor Krammer和法国尖月藻Encyonopsis falaisensis(Grunow)Krammer,1个种的补充说明:中华优美藻Delicata sinensis Krammer & Metzetin。  相似文献   

16.
突眼木蜂属Proxylocopa系木蜂族的一属。其主要特征是:体中型或小型;常被红褐色或黄褐色毛,腹部背板具明显的浅色毛带;体色变化大,红褐色或黑色具红或红褐色斑;中胸背板侧盾沟短,卵圆形,长约为宽的三倍;雌性后足胫节胫基板有或无:如有,则位于胫节基部四分之一处之前,端部不翘起;如无,则触角第一鞭节等于以下两节的和;雄性后足胫节内侧具一凹陷;雌性臀板表面呈“S”形;雄性外生殖器的矢形突端部宽钝。  相似文献   

17.
榆斑蛾属鳞翅目 ,缰翅亚目 ,双孔部 ,斑蛾总科 ,斑蛾科。老熟幼虫体长 1 4- 1 6毫米 ,头小 ,黑色 ,隐于前胸下 ;体桔黄色 ,前胸盾前缘黄色 ,后缘及中、后胸背面黑色 ,腹部第一节前缘、第四节背后缘、第五节前缘及第 8- 1 0节黑色 ,第五、六节背线两侧各有一对黑点 ,各体节上有瘤状毛簇六个 ,上面着生黄色生长 ;幼龄幼虫体淡黄色 ,背线上有一排黑色斑点。北京等地区一年发生一代 ,以蛹在寄主附近的桔枝碎叶中过冬 ,成虫 6月上旬出现 ,产卵于寄主叶背上。卵扁圆平销 ,块状 ,上面有白色胶质覆盖。幼虫群居。在寄主叶面吐丝结满网 ,啃食叶肉或窗…  相似文献   

18.
郑发科 《昆虫学报》1997,40(2):195-197
在整理川、滇标本时,发现巨须隐翅虫属OxyporusFabricius(1775)二新种,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溪巨须隐翅虫oxypomsriparius新种(图1~4)雄性:头黑色,触角、下颚须、下唇黄色,上颚黑色。前胸背板黑色。鞘翅前部黄色,后外角有一三角形黑斑,其前界由外缘中部约伸至缝端,但不与缝相接。小盾片黑色,鞘翅与之相邻的黑域小。足黄色,跑节色稍深。腹部第2~4可见背扳两侧黄色、中部黑色,第5、6背板黑色,腹末黄色。体长67~7.5mrn。头稍横宽(0.75:1.15mm),略较前胸短(O.75:O.9mm),与之约等宽。…  相似文献   

19.
在整理美蓝蚜蝇属标本时发现2新种:缺纹美蓝蚜蝇Melangyna evittata sp.nov.,秦岭美蓝蚜蝇Melangyna qinli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文中列出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 缺纹美蓝蚜蝇,新种Melangyna evittata sp.nov.(图1 ~3) 雌性 未知。 ♂体长12mm;翅长10mm。 正模♂, 2004-05-05,陕西长安(太兴森林公园) ,霍科科采。 本种近似于Melangyna olsufjevi Violovitsh,但新种颜面暗棕褐色,缺黑色条纹,各足胫节棕褐色,缺亚端暗色环。新种以颜面暗棕褐色,缺暗色条纹命名,取拉丁字e(x)-(失去)和(vittatus)(具条纹的)构成新种名。 讨论新种颜面不具暗色条纹,符合亚属Meligramma特征,但后足基节后腹端角具毛簇,与该亚属特征不符;另一方面,后足基节后腹端角具黑色毛簇,符合亚属Melangyna特征,但颜面无黑色中条,与该亚属特征不符。所以其特征介于亚属Melangyna和Meligramma之间,其分类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秦岭美蓝蚜蝇,新种Melangyna qinlingensis sp.nov.(图4 ~11) 雌性 未知。 ♂体长9.5mm;翅长9mm。 正模♂, 2002-07-07,陕西眉县(太白山) ,霍科科采。 本种近似于Melangyna olsufjevi Violovitsh,但新种复眼裸,颜面中条伸达触角基部,宽,小盾片被毛全黑色,足主要黑色,尾器不同。 新种以模式产地命名。  相似文献   

20.
棕背伯劳两种色型繁殖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具羽色多态现象,其中黑色型是否为独立种曾存在着争议。为此,于2008年2—6月在广东海丰地区对两色型(棕色型和黑色型)的繁殖生态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黑色型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1) 两色型伯劳窝卵数、卵的度量值及发育上皆无显著差异(P>0.05);2) 两色型雏鸟在15日龄前的体长、翼长及体重等生长曲线均符合Logistic方程,除尾长渐进值参数呈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 据14日龄的雏鸟测量值表明,两色型在身体外部器官各项生长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 易卵易雏实验表明,在孵卵和育雏过程中,两种色型棕背伯劳亲鸟之间皆可相互接受对方同一时期的卵和雏鸟,但不接受对方的异期卵;5)易雏后亲子和义子索食、站立、理羽、休息等行为差异不明显。因此认为黑伯劳只是棕背伯劳的一个色型而非独立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