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血复生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效果,及对造血、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IL-2、IFN-γ的影响。方法:将5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复生,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外周血象、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L-2、IFN-γ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的总有效率(P<0.01),联合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升高全血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降低血清IL-2、IFN-γ水平等方面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血复生联合西药可促进CAA患者造血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效果好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诱导稳定而可逆的大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方法模型A组造模第1天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为240 cGy/min,SSD=100 cm,全身照射1.2 min,分别于第4、6、8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和氯霉素43.75 mg/kg,共3次;模型B组造模第1天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300 cGy/min,SSD=100 cm,全身照射1.2 min。分别于第4、5、6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和氯霉素43.75 mg/kg,共3次。对照组造模第1天以假照射。于造模9、12、15 d后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象检查、骨髓活检。结果造模第9天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于造模第15天,A组RBC、HGB值继续下降,WBC、PLT、RET值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WBC、RBC、HGB、PLT值有显著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RET值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模型A组具有复制周期短,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死亡率低等优点。适合用于治疗药物研究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免疫因素介导的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造血微环境异常相关。近年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及防治防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医药防治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从肾精亏虚、毒损髓络、生血乏源入手,以补肾填精、生血解毒为治疗法则,采用中药方剂或/和联合西药,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并可以调控T淋巴细胞的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中药治疗可以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不同程度的恢复骨髓的造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就中医药对此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很多化学和物理因素可以损伤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使其产生断裂、粘连、内复制增多等。我们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本病的发病原理,确定某些药物或化学、物理因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性质,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本病。此外,对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提供一种客观的检查指标。现将我们一年多来的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红英 《蛇志》2002,14(2):41-42
单用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完全缓解率3 5 %~ 5 3 %。我们于 1 995年 1月~ 1 999年 4月应用环孢霉素 A、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2 0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1 1~ 46岁 ,平均 3 3岁。治疗前病程 1~ 48个月。诊断标准参照 1 987年第四届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其中慢性再障 1 3例 ,重型再障 I型 5例 ,重型再障 型 2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应用环孢霉素 A治疗前均使用过康力龙、丙酸宰丸酮、左旋咪唑、一叶秋碱、再障生血片、泼尼松、输注脐血或胎…  相似文献   

6.
陈剑锋 《蛇志》1999,11(3):36-37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 ( A L) 患儿的肝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 ( T B A) 和亮氨酸氨肽酶 ( L A P) 水平。结果  A L患儿 T B A 水平升高 ( P < 005), 且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成正相关关系 (r= 0613, P < 001), 升高程度与其 F B A 分型无关。 L A P水平无明显变化 ( P > 005)。结论  A L患儿存在一定程度肝功能异常, 血清 T B A 是检测的敏感指标, 可为实施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50年前,血液学家就注意到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与其他克隆性造血疾病相关,引发著名的Dameshek之谜~([1,2]).此后,X染色体灭活式样分析以及细胞遗传学研究相继揭示再障骨髓偏颇造血和经常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证明其克隆性造血特征.与其他原发恶性血液肿瘤克隆性造血发生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再障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池极度萎缩和免疫发病机制的病理生理背景在其克隆造血的发生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赋予再障克隆性造血独特特性.现代分子遗传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于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降低或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还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许多研究表明MSCs抑制同种异体效应T淋巴细胞增殖,还能下调T淋巴细胞表面的活化分子CD25、CD38、CD69的表达。MSCs对DCs的分化、成熟和活化具有抑制作用,改变DCs的细胞因子分泌,使成熟的DCl分泌TNF-a减少,DC2分泌IL-10增加,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MSCs能够抑制IL-2和IL-15介导的NK细胞增殖,使IL-2刺激NK细胞分泌的IFN-y减少。通过这些机制来干预再生障碍性贫血,同时研究发现MSCs免疫原性较低。尤其脐带MSC,因为其独特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干细胞干预治疗AA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东北虎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例 东北虎,雌性,约15岁。1971年1月到北京动物园。繁殖过数胎,幼仔发育正常。于1979年12月底合笼交配,可能受孕。1980年2月3日此虎突然呕吐,不吃,躺卧不动,精神萎糜,次日拉稀便,并带有血丝及粘液。服消炎、止血、保胎等药物,因患兽拒食,均未服下。捕捉检查时,发现右鼻孔有少量出血,肛门红肿,大便失禁,带少量脓血,呼吸15次/分,肛温40.5℃,心率130次/分。血液检查:血色素6.5克%;红细胞187万/立方毫米;白细胞总数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T细胞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造血前体细胞在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作用下凋亡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仅造血干/祖细胞池萎缩,其残存造血细胞还存在功能缺陷,与老化造血干细胞特征相似。在免疫攻击和造血压力作用下,残存造血细胞增殖能力减退、对细胞因子反应不良,端粒缩短、遗传不稳定,或虽逃逸免疫攻击,发生克隆性造血和向MDS/AML转化的倾向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正> 小儿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重症再障)预后不良,在日本约有60%患者死于发病初期,长期生存者约占30%。因而,虽把骨髓移植作为有组织相容同胞的重症再障患儿的首选疗法,但实际上往往没有组织相容的供髓者。 已知有在骨髓移植的同时进行免疫抑制后恢复自身造血功能的病例,也有在免疫抑制后才开始生效的双胞胎间的骨髓移植的病例。还有再障患者T细胞在体外抑制造血干细胞形成集落的报导。因此,免疫抑制可能参与部分再障病情的发病机制,期望免疫抑制疗法能用于重症再障的治疗。特别是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疗法,其疗效仅次于骨髓移植,故不能进行骨髓移植的病例,应首选此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粒系或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M-CSF)对接受免疫抑制治疗(IST)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相关检索词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及CBM数据库,检索时间1990年1月~2011年12月。纳入G-CSF或GM-CSF治疗SAA的随机对照研究。用Review Manager4.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共466例SA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IST疗效:G-CSF/GM-CSF组与对照组的SAA患者对比,近远期疗效与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总体生存率[OR=1.15,95%C(I0.73,1.82),P=0.54]、完全缓解率[OR=1.20,95%CI(0.71,2.02),P=0.50]、早期总体有效率[OR=1.61,95%CI(0.85,3.03),P=0.14]、远期总体有效率[OR=1.17,95%CI(0.78,1.74),P=0.45];②IST相关感染:IST治疗早期感染发生率、严重感染发生率、感染相关死亡率方面均未优于对照组;③G-CSF/GM-CSF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OR=0.57,95%C(I0.35,0.93),P=0.02];④G-CSF/GM-CSF组远期随访发生克隆性病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恶性肿瘤(MDS/AML)发生率[OR=0.90,95%CI(0.41,1.99),P=0.79]、PNH发生率[OR=1.48,95%CI(0.65,3.33),P=0.35]。结论:G-CSF/GM-CSF应用于接受IST治疗的SAA患者,尚不能证明具有提高总体生存率、完全缓解率、总体有效率、减少感染和感染相关死亡率等优势。虽然有可能降低复发率,也不增加远期克隆性病变发生率,但还需要更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更为长期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验观察固本生血丸对实验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证明固本出血丸加康力龙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骨髓造血障碍发生率和死亡率,效果优于单用康力龙。发生率和死亡率,对照组分别为86.7%和73.3%;康力龙组分别为53.3%(P<0.05)和50.0%;固本生血丸加康力龙组分别为43.3%(P<0.005)和40.0%(P<0.01)。  相似文献   

14.
杨岚  祝彼得  陈为 《四川动物》2006,25(4):881-883
目的研究四物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A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骨髓造血祖细胞培养等技术,检测四物汤对AA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 四物汤能促进骨髓有核细胞进入G2/S期、增加CFU—GM、CFU-E、BFU-E集落数,且与自然恢复组有明显增强的差异。结论 四物汤在体内有促进AA小鼠骨髓细胞增殖的作用,为补血药治疗AA提供了实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50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司坦唑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睾酮水平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较低(P0.05),血清睾酮水平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水平较高(P0.05)。此外,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环孢霉素A可提高儿童AA患者的疗效,可能与其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血清睾酮水平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生物学特性和初步探讨其异常和AA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取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测定其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免疫表型;体外定向诱导其向脂肪、成骨、内皮和神经细胞分化;用real-timePCR及油红O染色法比较AA和正常对照组MSCs的成脂分化的不同。结果:AA患者和正常成人的MSCs均呈梭形贴壁生长;AA组细胞倍增时间长于对照组;CD105、CD44、CD29、CD106、FlK-1均阳性;96.51%的细胞处在G0/G1期;AA患者的MSCs保持了多向分化潜能,体外诱导形成脂滴较对照组早,诱导早期的脂蛋白脂酶表达增高。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成人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易成脂性可能参与了再障的发病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同胞全相合移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SAA患儿(56例),分为治疗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5例),对照组(同胞全相合移植,21例)。其中患儿年龄、诊断距离移植时间、总单个核细胞数、总CD34+细胞数、中位随访时间、粒细胞植入时间、血小板植入时间及等级资料[供受体血型相合程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分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分级、出血性膀胱炎分级、渗漏综合征分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性别、疾病种类、供体与受体性别、预处理方案、CD20单抗的使用、HLA配型、供体来源、移植物来源、植入综合征、巨细胞病毒(CMV)血症、EB病毒(EBV)血症、死亡人数、植入失败人数和骨髓增殖不良人数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生存曲线以及累积发生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并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19+B细胞的重建延迟,而CD16+CD56+NK细胞数量移植后6个月开始增加,逐渐达到对照组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GVHD、cGVHD、植入综合征和骨髓增殖不良累积发生率(14.29﹪±7.64﹪比57.14﹪±8.36﹪,11.67﹪±7.75﹪比61.59﹪±9.65﹪,9.53﹪±6.41﹪比74.86﹪±7.43﹪,0.0﹪比14.29﹪±5.91﹪)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MV与EBV感染,5年总体生存率(OS)、无失败生存率(FFS)、无GVHD失败存活率(GFFS)、Ⅲ-Ⅳ度aGVHD及广泛性cGVHD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单倍体移植是治疗儿童SAA的有效治疗方案,但与同胞全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较,其GVHD发生率较高,植入综合征和骨髓增殖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优化单倍体移植方案有望降低并发症,提高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胎肝细胞输注或全胚注射液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机理作了一些实验性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1.胎肝细胞在培养或解体过程中释放某些刺激红系造血的因子,有利于已经损伤的造血功能的恢复。 2.对正常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骨髓红系细胞的分裂指数明显升高,骨髓中粒/红比值趋于降低,反映了骨髓中红系细胞增生活跃的状态。 3.对正常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趋于平行增高,其增高程度和持续时间随注射次数的增加而加强。 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增加,反映了巨噬细胞激活,这种作用除了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外,还可能通过巨噬细胞的活化,直接或间接地调控机体红系细胞的增殖,因而,对巨噬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以及它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研究中的意义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含高支链氨基酸的肝病要素制剂对急慢性肝损伤时血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变化。方法 :患急慢性肝损伤的住院病人 1 0 0例 ,男 86名 ,女 1 4名 ,平均年龄为 4 2 .4± 1 1 .8岁 ,随机分为肝病要素制剂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口服肝病要素或安慰剂。检查肝肾功能、血清支芳氨基酸 ,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肝病要素制剂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常规生化检验无明显影响 ;有改善和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增加血清BCAA/AAA比值 ;增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结论 :肝病要素制剂对急、慢肝功能损害有治疗作用 ,研究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干细胞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患者自身的细胞开发出了类似于骨髓细胞的细胞类型,随后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新型细胞进行研究鉴别出了治疗罕见血液疾病的潜在疗法。研究人员对来自两名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DBA)患者机体的血液祖细胞进行研究,DBA事一种罕见的严重血液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