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研究我国川西、滇、桂、海南岛的牛肝菌目标本中,发现二新种:网盖金牛肝菌(Aureoboletus reticuloceps)和黑牛肝菌(Boletus nigricans),后者属黑牛肝菌组,新组(Boletus sect.Nigres)。并报道了婆罗洲牛肝菌、美丽牛肝菌、怪形牛肝菌、焰色牛肝菌、黑紫牛肝菌、长柄条孢牛肝菌和西藏金牛肝菌的分布型和所呈现的印度——马来西亚热带成分的相适关联。  相似文献   

2.
文华安  应建浙 《菌物系统》2001,20(3):297-300
本文报道采自贵州贵阳花溪和云南思茅的松塔牛肝菌属的两个新种,它们是网盖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areolatus,和黑鳞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atrosquamosus.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分类和区系。其中两科,25属,50余种,包括10新种。  相似文献   

4.
文华安  应建浙 《菌物学报》2001,20(3):297-303
本文报道采自贵州贵阳花溪和云南思茅的松塔牛肝菌属的两个新种,它们是网盖松塔牛肝菌 Strobilomyces areolatus, 和黑鳞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atrosquamosus. 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5.
对三种中国产牛肝菌进行了重新研究。将中华绒盖牛肝菌Xerecomus sinensis移至Boletus中,组合为B.sinensis;将南亚牛肝菌B.borneensis从我国牛肝菌区系中排除;确认短管牛肝菌B.brevitubus为Phlebopus marginatus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6.
臧穆 《菌物系统》1997,16(4):264-269
中国牛肝菌目包括疣孢牛肝菌科和牛肝菌科,已知231种,本文报道了中国疣孢牛肝菌科四属,即:南牛肝菌属Austroboletus,(7种);条也牛肝菌属Boletellus,(20种),原孢年肝菌属Heimiella(3种)和疣孢牛肝菌属Strbilomyces(17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松塔牛肝菌属四个新种,即:裸皱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gla-bellus Ying sp.nov.,阔裂松塔牛肝菌S.latirimosus Ying sp.nov.,微茸松塔牛肝菌S.subnudus Ying sp.nov.,短绒松塔牛肝菌S.velutinus Ying sp.nov.;及四个中国新记录种,即:柔鳞松塔牛肝菌S.mollis Corner,疣鳞松塔牛肝菌S.nigricans Berk.,锥鳞松塔牛肝菌S.polypyramis Hook.,半裸松塔牛肝菌S.semi-nudus Hongo.松塔牛肝菌属Strobilomyces以其具有变黑的担子果与菌幕、不粘的菌盖上有疣状、绵绒状或刺状鳞片以及黑褐色带明显纹饰的孢子而易于识别。Singer(1945)按孢子纹饰的不同将松塔牛肝菌属分为两个组,其一为具疣、刺和网纹的种类;另一为具纵贯孢子两端的翼状棱纹的种类。对于后者的归属问题,Pegler & Young持不同见解,并于1981建立了非洲牛肝菌属AfroboletusPegler & Young以纳孢子具翼状纵棱和孢缘边(rim)的种类;含2—4种,分布在非洲近赤道的地区。在中国,松塔牛肝菌属已报道过三个种,即: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floc-copus(Vahl.ex Fr.)Karst.光头松塔牛肝菌S.glabriceps Chiu和混淆松塔牛肝菌S.confusus Sing.。裘维蕃(1948,1957)曾描述过网孢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retisporus(Pat.et Bak.)Gilb.但因其子实体色鲜红至褐红而不变黑色、子层体淡暗黄色且菌肉不变红-黑色、孢子具网纹而宜转隶于Heimiellia Boedijn(1951)。文中有新分类单位和国内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拉丁文和英文描述并有绘图和扫描电镜照片示明孢子纹饰。  相似文献   

8.
松塔牛肝菌属中国一新记录种--黄纱松塔牛肝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再伟  杨祝良 《菌物学报》2005,24(1):143-144
  相似文献   

9.
亚洲热带牛肝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有关亚洲分布的热带牛肝菌 ,其中如红色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fallax (Corner)Watling ,褐微孔牛肝菌BoletusfuscimicroporusZangetPetersen ,sp .nov .,刺牛肝菌Boletochaetespinifera (PatetBaker)Singer,白色华牛肝菌SinoboletusalbiolusZangetPetersen ,sp .nov .,粘盖华牛肝菌SinoboletusgelatinosusZangetPetersen .sp .nov .,巨孔绒盖牛肝菌XerocomusmagniporusZangetPetersen .和腹牛肝菌GastroboletusboedijniLohw .原记录于云南丽江 ,今见于泰国  相似文献   

10.
本属与多种树种有菌根关系:如Pinus,Larix,Abies和Pseudotsuga,但在Larix林下,本菌往往与土壤中的鞣料相聚集,对周围某些植物根系不利。本属现知15种,本区6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粘盖牛肝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明仁  文华安 《菌物系统》2003,22(2):182-190
研究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以及本研究室未定名的中国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标本。鉴定了36种,其中2种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条孢牛肝菌属的新种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孢子具纵向稜纹、条纹纹饰,以及其它微观特征和宏观特征,作者研究鉴定了现有标本,共有8种,其中2个种为新种:梵净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 fanjingensis Wen,福建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 fujianensis Wen。2个种为我国新记录:淡红褐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 badiovinosus Horak,暗红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 obscurecoccineus(Hohn.)Sing.。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绒盖牛肝菌属一新种——叔群绒盖牛肝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穆  林津添等 《菌物系统》2002,21(4):480-482
报道绒盖牛肝菌属一新种-叔群绒盖牛肝菌,提供了英文,拉丁文描述及插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绒盖牛肝菌属一新种--叔群绒盖牛肝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穆  林津添  黄年来 《菌物学报》2002,21(4):480-482
报道绒盖牛肝菌属一新种--叔群绒盖牛肝菌,提供了英文、拉丁文描述及插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牛肝菌目包括疣孢牛肝菌科和牛肝菌科,已知231种,本文报道了中国疣孢牛肝菌科四属,即:南牛肝菌属Austroboletus,(7种);条孢牛肝菌属Boletellus,(20种),原花孢年肝菌属Heimiella (3种)和疣孢牛肝菌属Strobilomyces (17种)。本文讨论了该科的地理分布和菌根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利用菌根真菌资源,本文报道了采用锯木屑、棉籽壳为主的培养基,培养美味牛肝菌和乳牛肝菌的菌丝情况,研究获得初步成功,提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作者在广东所采集的乳牛肝菌属 Suillus Micla.Ex S.F.Gray 的13个种,其中胶质乳牛肝菌 Suillus gloeous Bi et T.H.Li 为新种,另外5种为国内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牛肝菌目包括疣孢牛肝菌科和牛肝菌科,已知231种,本文报道了中国疣孢牛肝菌科四属,即:南牛肝菌属Austroboletus,(7种);条孢牛肝菌属Boletellus,(20种),原花孢年肝菌属Heimiella,(3种)和疣孢牛肝菌属Strobilomyces,(17种)。本文讨论了该科的地理分布和菌根组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牛肝菌分属检索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泰辉  宋斌 《生态科学》2002,21(3):240-245
编写出中国牛肝菌目具菌管类群和具菌褶类群已知28属的分属检索表,介绍了它们在Kirk等(2001)分类系统中的系统学位置。藉此希望能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丰富的牛肝菌区系及其种属的多样性,并期望今后有识之士在逐步完善我国牛肝菌区系研究的过程中,能对本文的内容加以改进与修正。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向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盐和维生素,以菌丝生长速率为指标,以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黑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野生株PH-21的生长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对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体中的活性代谢物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无机盐最佳添加量为FeSO4 1.28 mg/mL、CaSO4 1.10 mg/mL和MnSO4 0.81 mg/mL,维生素最佳添加量为VB1 128.5μg/mL、VB2 95.1μg/mL和VB3 94.8μg/mL,菌丝生长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相符。优化的培养基中生长获得的菌丝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分别提高了61.4%和53.5%,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89.2%和44.6%,同时可显著减少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缓解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