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73个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不同专化型菌株上获得684个硝酸盐营养突变株(nit mutant)。作相关氮源利用试验及亚硝酸反应后,鉴定出一新硝酸盐营养突变类型:亚硝酸盐还原酶结构基因类型,命名为nit8,占总突变株的6.7%。同时被鉴别的还有nit1、nit3和Nit M三种突变类型,它们分别占突变株总数的81.0%,3.8%和8.5%。此外,首次引入一种亚硝酸反应在这类研究中的应用,还提出了互补指数概念与公式来表示nit突变株营养体之间亲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粉被虫草无性型单孢子株间和单孢子株内的营养亲和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梁宗琦福.  RTV 《菌物系统》1997,16(3):216-223
在含5%氯酸钾的KMM和KPS培养基上,粉被虫草无性型以3种途径产生不利用硝酸盐的突变株(nit突变株)。(1)由菌落基质菌丝形成的快速生长气生菌丝角变;(2)菌落表面快速生长的气生菌丝;(3)菌落基质菌丝缓慢生长形成的基质菌丝角变。来自18个单孢子株的94个nit突变株中,64.8%的突变株是稳定的。配对试验结果表明:在全部19个配对中,单孢子株内配对率为57.9%,单孢子株间配对率为42.1%  相似文献   

3.
胶孢镰刀菌产生串珠镰刀菌素的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红  吴江 《真菌学报》1995,14(2):116-122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  相似文献   

4.
寡孢节丛孢菌对羊捻转血矛线虫幼虫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5株寡孢菌在体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第3期幼虫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5株寡孢节丛孢菌对捻转血矛线虫幼虫的捕获率分别为88.65%、79.00%、74.72%、87.09%、80.91%,具有较高的捕杀线虫效果。寡孢节丛孢菌对捻转血矛线虫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在线虫周围形成捕食菌网。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粟长孺孢的菌(Hetminthosporium setariae)的异核现象。用γ-射线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获得的颜色、形态和营养突变株(H8、Hw)可在基本培养基上形成异核体(8W)。其以上各种特性不同于亲本。 8W分离之后的突变株可稳定地传代,混合后仍能形成异核体。从而证实了该菌的异核性。观察并测定了亲本株和异核体的生长率、致病性及产孢能力。粟长孺孢菌(H8)和玉蜀黍长孺孢菌(866·R-8)可形成种间异核体。  相似文献   

6.
利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研究了4株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1株尖镰孢(F.oxysporum)、1株茄镰孢(F.solani)和1株Fusariumsp.的分子核型以及不同地域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种内菌株间的分子核型差异。以凝胶包埋法(不破除分生孢子细胞壁)制备供试菌株电泳样本,采用3组条件组合进行电泳,分离出供试串珠镰孢完整染色体DNA10~13条,分子量分布范围0.7Mb~6.9Mb,基因组大小为42.26Mb~47.75Mb;尖镰孢8条,分子量分布范围1.2Mb~6.7Mb,基因组大小为32.25Mb;茄镰孢6条,分子量分布范围2.4Mb~6.3Mb,基因组大小为25.2Mb;Fusariumsp.9条,分子量分布范围0.8Mb~6.8Mb,基因组大小为36.45Mb。结果表明,供试4种镰孢菌染色体数目、DNA分子量及基因组大小都有较大不同,分子核型差异较大。不同来源的串珠镰孢种内菌株间分子核型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研究了4株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1株尖镰孢(F.oxysporum)、1株茄镰孢(F.solani)和1株Fusariumsp.的分子核型以及不同地域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种内菌株间的分子核型差异。以凝胶包埋法(不破除分生孢子细胞壁)制备供试菌株电泳样本,采用3组条件组合进行电泳,分离出供试串珠镰孢完整染色体DNA10~13条,分子量分布范围0.7Mb~6.9Mb,基因组大小为42.26Mb~47.75Mb;尖镰孢8条,分子量分布范围1.2Mb~6.7Mb,基因组大小为32.25Mb;茄镰孢6条,分子量分布范围2.4Mb~6.3Mb,基因组大小为25.2Mb;Fusariumsp.9条,分子量分布范围0.8Mb~6.8Mb,基因组大小为36.45Mb。结果表明,供试4种镰孢菌染色体数目、DNA分子量及基因组大小都有较大不同,分子核型差异较大。不同来源的串珠镰孢种内菌株间分子核型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研究以一株能产生花生四烯酸的被孢霉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筛选出一株高产花生四烯酸的突变株M10,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M10的每升培养液中干菌体得率为31g,油脂含量为8.3g,而原菌株仅为20.3g和5.4g,气相色谱分析结果M10所产花生四烯酸的量占总脂的10.06%(0.83g/L培养液)。同时对M10菌株的生长和发酵特性及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变化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三种被孢霉的电泳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等强度均一电场(Contour-clamped Homogeneous Electric Field,CHEF)凝胶电泳技术比较了三种被孢霉菌株及两株诱变菌株的电泳核型。结果显示深黄被孢霉AS3.3410(Mortierella isabellina AS3.3410)及其诱变株M6-22、MH23具有相同的染色体DNA分子的数目和大小,而与拉曼被孢霉AS3.3411(M.ramanniana  相似文献   

10.
以亚硝酸诱变处理黑曲霉N343和黑曲霉UV-11的分生孢子,然后将它们培养在完全培养基平板上至第二代分生孢子长出,收集这些孢子以制霉菌素浓缩处理,结果以3.8~0.3%的高频率得到19株稳定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从黑曲霉N343获得3株维生素类的缺陷型,它们分别为双缺或叁缺;从黑曲霉UV-11获得16株特殊的脯氨酸营养缺陷型,进一步分析表明这是由于从谷氨酸合成脯氨酸或精氨酸的代谢阻断所致。所有以上突变株形态与各自原养型相似,但在产酶活力方面均为负突变  相似文献   

11.
对163株从中毒甘蔗和变质甘蔗样品中分离的产毒节菱孢进行了分类鉴定,其中98株定名为甘蔗节菱孢(Arthrinium sacchari M.B.Ellis),占60.1%;43株定名为蔗生节菱孢(A.saccharicola Stevenson),占26.4%;22株为暗孢节菱孢[A.phaeospermum(Corda)M.B.Ellis],占13.5%。前两个种为国内新记录。并用小培养法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分生孢子的形态及着生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分离自小麦、马铃薯、番茄和茄子上链格孢霉属(Alternaria)2个种(链格孢和茄链格孢)的96个菌株,用枯草杆菌生长抑制试验筛选链格孢霉醇(AOH)和链格孢霉醇单甲醚(AME)的产生菌株,有48株产生毒性作用(占所测菌株的50%)。18株产强、中毒性菌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有13株产AOH和AME(占所测菌株的72.2%)。链格孢的产毒素菌株率比茄链格孢低。但产毒素含量却是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中产AOH和AME的最高含量,链格孢菌株XA-8分别为280和5140mg/kg,而茄链格孢菌株SA-10分别为95.9和94.3mg/kg。  相似文献   

13.
链格孢霉醇和链格孢霉醇单甲醚产生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开源  罗毅 《真菌学报》1996,15(2):109-113
本文对分离自小麦、马铃薯、番茄和茄子上链格孢霉属2个种的96个菌珠,用枯草杆菌生长抑制试验筛选链格孢霉醇(AOH)和链格孢霉醇单甲醚(AME)的产生菌株,有48株产生毒性作用。18株产强、中毒性菌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有13株产AOH和AME。链格孢的产毒素菌株率比茄链格孢低,但产毒素含量却是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中产AOH和AME的最高含量,链格孢菌株XA-8分别为280和5140mg/kg,而茄链  相似文献   

14.
郝勃 《生物学杂志》1997,14(2):14-15,5
以亚硝酸诱变处理黑曲霉N343和黑英霉UV-11的分子孢子,然后将它们培养在它们培养基平板上至第二代分生孢子生长,收集这些孢子以制霉菌素浓缩处理,结果以3.8-0.3%的高频率和到19株稳定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从黑曲霉N343获得3株维生素类的缺陷型,它们分别为双缺或参缺;从黑曲霉UV-11获得16株特殊遥脯氨酸营养缺陷型,进一步分析表明这是由于从谷氨酸合成脯所酸或精氨酸的代谢阻断所致。  相似文献   

15.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ATMT突变株构建及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技术,转化玉米弯孢叶斑病菌 (Curvularia lunata),共获得转化子1 454个。对其中菌落形态、生长速率等性状有显著变化的8个突变株进行分析。通过离体叶片接种进行筛选,发现4个突变株致病性降低,2个突变株致病性增强。通过测定生长速率、产孢量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发现,其中致病性减弱的突变株,其产孢量均有所下降甚至不产孢,突变株的PG酶活性普遍增强,但Cx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而2株强致病性突变株的Cx酶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作者多年来从我国禾本科等植物叶表分离了大量掷孢酵母,本文重点报道70株掷孢酵母与类酵母的初步分类,共分为三属,即掷孢酵母属(Sporobolomyces),布勒掷孢酵母属(Bul-lera)与腥掷孢菌属(Tilletiopsis);其中掷孢酵母属占75%。至于53株掷孢酵母,共分为三种,即玫红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 roseus)、赭色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 salmonicolor)、Sporobolomyces shibatanus);经统计,后者最为常见,占此属的84%。这些种在我国尚未见报道,作为新记录。  相似文献   

17.
冯红  张义正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41-345
将从杉木和大叶黄杨上分离获得的8个胶孢炭疽菌(Colletoctrichum gloeosporioides)分离物培养在含氯酸钾的平板上,得到快速生长抗氯酸钾的不利用硝酸盐的突变体(Nit)。所有的突变体经鉴定分属于3种表现型,即硝酸还原酶结构位点(nit1),硝酸盐同化途径的专化调节位点(nit3),和钼辅因位点(nitM)。分离物发生突变的频率随氯酸钾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且不同的氮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突变表型种类。除CC3外,所有的分离物都是自身亲和的,即不同表型的突变体能遗传互补,其  相似文献   

18.
藓类植物传孢类型及其系统演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谦  曹同  付星 《云南植物研究》2000,22(3):268-276
藓纲包括3个亚纲(Brotherus,1924-1925)。泥炭藓亚纲、黑藓亚纲,真藓亚纲,全世界约100个科,近800属,约15000种。藓类的传孢类型和藓类植物系统演化有密切关系。我们认为传孢不同类型,直接反映了他们的演化程度。我们根据藓类孢子体的分化、蒴齿分化与其机能,分为5种传孢类型。即腐媒传孢型,风媒孢型,汽-风媒传孢型,水媒传孢型,和虫媒传孢型等5种。根据它们的演化程度比较,我们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吴文平 《菌物学报》2004,23(3):313-323
本文描述了中国鞘孢属Chalara真菌八种,包扩四个新种:间型鞘孢C.intermedia,微小鞘孢Chalara minima,中国鞘孢Chalara sinensis和云南鞘孢Chalara yunnanensis。其余四个种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还提供了所有中国已报道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诺维信中国研发中心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镰孢属几种植物病原真菌分子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尚晓冬  郑小波 《菌物系统》1999,18(4):379-384
利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研究了4株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1株尖镰孢(F.oxysporum).1株茄镰孢(F.solani)和1株Fusarium sp的分子核型以及不同地域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种内菌株间的分子核型差异。以凝胶包埋法(不破除分生孢子细胞壁)制备供试菌株电泳样本,采用3组条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