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双偏振极化干涉测量仪(DPI)研究了界面上配基种类对BSA吸附行为的影响。采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3-(甲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PTMS)和N,N-二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DAPTMS)对DPI芯片进行了修饰,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较了芯片上不同配基的密度,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DPI对界面上BSA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PTES修饰界面上BSA呈饼状,高配基密度易导致BSA多位点吸附。相同偶联密度条件下BSA在DAPTMS修饰芯片的吸附量高于MAPTMS修饰芯片,但吸附层厚度一致,表明DAPTMS表面上BSA存在聚集现象;AFM扫描结果与DPI分析结果一致,证明了配基密度和种类不仅影响界面上蛋白质吸附量,而且影响蛋白质吸附密度和表面聚集行为。  相似文献   

2.
以金属框架结构材料MOF-199为载体对漆酶进行固定化,并对固定化酶的性质进行初步研究。首先,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载体MOF-199进行表面氨基化修饰,再用戊二醛对载体进行活化,最后对漆酶进行固定化。固定化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漆酶质量浓度0.3 g/L,戊二醛用量1%(体积分数),pH 4.8下固定7 h,制得固定化酶活性最高。对固定化酶的研究发现: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5.2,在连续操作7次后,固定化酶的活力仍能保持在51%。固定化漆酶热稳定性,pH耐受性,贮存稳定性均明显高于游离漆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一锅法",制备薯蓣皂苷键合硅胶固定相(D),苯基异氰酸酯、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分别对其衍生,制备苯基异氰酸酯-薯蓣皂苷键合硅胶固定相(Phe-D)和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薯蓣皂苷键合硅胶固定相(DMP-D)。采用元素分析、电镜、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三种固定相进行结构表征。以苯同系物、多环芳烃等溶质为探针,初步考察了三种新型固定相的色谱性能。结果表明薯蓣皂苷配体已键合至硅胶基质上,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按照含碳量计算得到D的表面键合量为152.61μmol/g,Phe-D的表面键合量为140.68μmol/g,DMP-D的表面键合量为151.97μmol/g;薯蓣皂苷及其衍生物固定相的反相色谱性能类似于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固定相(ODS),分离原理与疏水性作用有关。该衍生化反应简便易行,有望为薯蓣皂苷及其衍生物功能化色谱固定相的大规模制备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霉素酰化酶在新型复合载体上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将聚乙烯亚胺(PEI)化学偶联在硅胶微粒表面,制备了新型复合载体PEI/silica gel,然后通过双官能团试剂戊二醛的作用,将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在复合载体上;考察了戊二醛用量、pH值、固定化温度、固定化时间及给酶量等条件对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表观活力、活性回收率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测定复合载体在固定化前的ζ电位,探索了复合载体PEI/silica gel固定化酶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EI分子链中含有大量胺基,共价键联与物理吸附相结合,使青霉素酰化酶被快速稳定地固定化,并具有高的催化活性与活力回收率。复合载体PEI/silica gel(0.5 g)固定青霉素酰化酶的适宜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温度为30℃;固定化时间为14~15 h;戊二醛用量为1.2 mmol/g;pH=7.92;给酶量为0.1 mL/g。  相似文献   

5.
采用试剂y-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cvrEs)对介孔硅材料SBA-15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红外图谱(FT-IR)和N2吸附脱附等温图(BET)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前原材料的比表面积为460.9m2/g,改性后材料比表面积提高到512.0m2/g。利用改性前和改性后的SBA-15对猪胰脂肪酶进行固载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改性后的SBA-15在脂肪酶活性、pH环境适应性、热耐受性和可操作性都优于改性前的SBA-15,在最优条件下的酶活力提高超过60%。  相似文献   

6.
氨基化二氧化硅颗粒固定木瓜蛋白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正硅酸乙酯与N-(β-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油包水形成的微胶囊中同步水解的方法,一步法制备了氨基化的二氧化硅颗粒,得到的颗粒粒径在0.3~0.5μm之间,平均大小为0.37μm, 氨基含量和颗粒大小可控,氨基含量高达56mmol/g。此颗粒经戊二醛处理后,采用共价法固定木瓜蛋白酶,固定化最适pH6.5,最佳给酶量为15mg/g载体,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为6.5,固定化酶热稳定性,pH耐受性,贮存稳定性都明显高于游离酶,表明此颗粒可作为一种优良的酶固定化载体。  相似文献   

7.
抗菌剂α-炔丙基-γ-亚甲基-γ-丁内酯是以天然抗菌物质原白头翁素为基础,利用仿生技术合成出的新型抗菌剂.通过悬液杀菌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悬液定量法及活体菌落计数法进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等生化试验对其抗菌效果进行了检验;通过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实验及透射电镜观察等理化实验对其抗菌机理做初步研究,为其应用于实践提供依据.抗菌剂α-炔丙基-γ-亚甲基-γ-丁内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及马拉色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马拉色菌的抑菌作用尤为突出,并对其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其对马拉色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5mg/ml,当其浓度在10mg/ml时,对马拉色菌具有瞬杀作用(作用1min对球形马拉色菌的杀灭率可达到99.99%).通过胞壁完整性实验以及电镜观察实验表明该抗菌剂的抑菌机制并不是完全破坏胞壁结构,但是对细胞壁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北里大学卫生学部化学科的渡边昭一郎教授研制成功一种独特的杀菌剂,能长期反复使用,而且没有残留毒性。这种杀菌剂以用于处理玻璃表面的硅烷耦合剂为媒介,把玻璃分子的羟基与r-氨基丙三乙氧基硅烷(耦合剂)的一端进行化学结合,耦合剂另一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法生产γ-癸内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耶罗威亚酵母(Yarrowia sp.)转化蓖麻油生成γ-癸内酯的过程.根据菌株的生长特性,确定底物蓖麻油的最适加入时间;分批培养菌体转化,γ-癸内酯产量为2.4 g/L;采用转化液接种进行二次转化,γ-癸内酯产量可提高到4.0 g/L;考察了溶氧条件变化对γ-癸内酯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氨基化硅胶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以四甲氧基硅(TMOS)和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APMDMOS)为前驱体制成了一种功能化的材料——氨基化硅胶.并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利用该氨基化硅胶为载体对葡萄糖氧化酶(GOD)进行交联固定化,研究了TMOS用量、戊二醛浓度、给酶量、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固定化GOD活力的影响,并考察了固定化GOD的热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红外光谱验证了氨基化硅胶交联固定化GOD的可行性.确定出了优化的固定化条件:TMOS用量为10%,戊二醛的浓度2.0%,给酶量1 600 U,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5.2和32℃.固定化GOD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用于MALDI-TOF MS分析中样品预处理毛细管亲和层析柱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硫酸和双氧水氧化法将羟基引入到石英毛细管内表面,进一步使用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毛细管进行修饰以将氨基偶联到毛细管内表面;采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将魔芋葡甘聚糖(KGM)进行活化,将活化后的KGM与毛细管上的氨基进行了偶联,在此基础上将模型蛋白(胰蛋白酶)偶联到毛细管内KGM,成功制备出毛细管亲和层析柱,考察了KGM和环氧基含量对模型蛋白偶联量及其样品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KGM分子量是影响毛细管层析柱上蛋白偶联量的关键因素,以胰蛋白酶抑制剂为目标物结合MALDI-TOF MS对亲和层析柱的分离效果进行了评价,证明了偶联胰蛋白酶的毛细管层析柱可有效实现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和浓缩。基于表面处理和KGM衍生的毛细管亲和层析柱制备技术具有可行性,并可用于MALDI-TOF MS分析的样品预处理。  相似文献   

12.
γ-聚谷氨酸水凝胶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一种集吸水性能、保水性能、环境友好性于一身的高分子材料γ-聚谷氨酸水凝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分别从γ-聚谷氨酸水凝胶、γ-聚谷氨酸与其他物质复合水凝胶的合成以及γ-聚谷氨酸类水凝胶的应用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发酵产γ-亚麻酸的因素(温度、N源、P源等)进行单因素考察。结果发现,各因素对拉曼被孢霉(Mortierella ramanniana NBRC 8187)产γ-亚麻酸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KH2PO4、NaNO3、酵母膏和温度进行了L9(34)试验设计,以γ-亚麻酸产量为优化目标,直观分析得出影响产量的因素大小顺序为酵母膏、温度、KH2PO4、NaNO3,最终确定最佳的培养条件:酵母膏5 g/L、25℃、KH2PO41 g/L、NaNO33 g/L。在此条件下,检测得出在第5天γ-亚麻酸产量达到0.968 g/L,相比优化前(0.583 g/L)提高了66%。  相似文献   

14.
月桂酸生物印迹对脂肪酶酯化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印迹是改良酶学特性,扩大脂肪酶工业应用领域的新兴技术。本研究结合溶胶-凝胶脂肪酶固定化工艺,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四甲氧基硅烷(TMOS)为前驱体,月桂酸为印迹分子,考察了月桂酸生物印迹对脂肪酶PS酯化活力的影响。脂肪酶酯化活力测定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生物印迹能显著提高脂肪酶的活性及稳定性。印迹体系经正交试验优化获得的最优条件为:水和硅烷摩尔比(R)为12,聚乙二醇(PEG)加入量为120μl,月桂酸加入量为0.15mmol。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印迹酶相对于游离酶比活力提高了44.3倍,相对于未印迹固定化酶提高了2.4倍;印迹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80℃下处理0.5h后,残余酶活分别为58%,而游离酶未检测到活性。  相似文献   

15.
聚氨酯固定化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木糖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在多孔聚氨酯载体中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可有效地利用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在摇瓶条件下, 采用分批发酵方式, 确立了适宜的发酵工艺参数为: 接种量7%, 聚氨酯加入量1.0 g/100 mL, 温度30°C, 初始pH值6.0, 分段改变摇床转速进行溶氧调节, 其中0~24 h 为200 r/min; 24 h~46 h为140 r/min。聚氨酯固定化提高了菌体对发酵抑制物的耐受力, 固定化细胞密度高, 发酵性能稳定, 发酵产率和体积生产速率都有所提高。水解液未经脱色与离子交换便可转化成木糖醇, 大幅降低了成本, 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固定化细胞连续重复进行12批次21 d的发酵, 木糖醇得率平均为67.6%, 体积生产速率平均为1.92 g/(L·h)。  相似文献   

16.
产γ_内酰胺水解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内酰胺是合成两种抗艾滋病药物(-)carbovir和(-)abacavir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微生物酶法拆分( /-)γ-内酰胺生产(-)γ-内酰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N-乙酰苯丙氨酸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了69株具有酰胺水解酶活性的菌株,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确定了其中20株有较高的酰胺水解酶活性,利用手性色谱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得到了一株具有较高立体选择性,能拆分( /-)γ-内酰胺而获得(-)γ-内酰胺的菌株L29-9,对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的碳、氮源及初始pH值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选择碳源柠檬酸2g/L、氮源酵母提取物5g/Lp、H 7.0、培养时间40h时,通过完整细胞转化,在30℃下经过12h的反应,产物(-)γ-内酰胺产率达40%,ee值99.5%。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其生物活性,修饰改性天然高分子,本文采用接枝共聚/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γ-聚谷氨酸/壳聚糖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吸水性试验以及降解性试验等对材料进行了材料结构表征和性能评价,为其新型组织工程材料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孔径约100.29 ±40.46 μm,空隙率83.45%;该复合材料的平均吸水性为465%±38%,500 rpm离心3min后保水性能达到329%±33%;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降解性,比壳聚糖有更好的降解性,12周降解百分率为12.96%.该共聚复合材料能有效地克服γ-聚谷氨酸和壳聚糖各自的缺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08份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了不同种质资源材料间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及与子粒性状的相关性,以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较大的高粱稻-1与宁农黑粳配制杂交组合,测定亲本、杂交F1及216个F2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其含量与相对胚重和子粒性状的相关性及变异系数,估算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结果表明:108份种质资源材料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变异范围为2.39~12.03 mg/100g,,平均含量为6.30±1.99 mg/100g,变异系数为31.59%;不同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与粒厚、千粒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杂交F1子粒γ-氨基丁酸含量为8.39±0.11 mg/100g,介于双亲之间;F2单株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总体呈偏正态分布,且出现明显的超亲现象,说明水稻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杂交F2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与相对胚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粒厚、千粒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长呈显著的负相关;F2单株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粒厚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相对较高,分别为98.12%、91.99%、96.37%,在育种中对这些性状可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发酵生产γ-癸内酯的过程中,研究固定化耶罗维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 AS2.1405),降低产物对细胞的毒性,提高γ-癸内酯的产量。方法:利用聚乙烯醇和卡拉胶固定化耶罗维亚酵母,制备出机械强度高、传质效果好的凝胶颗粒发酵生产γ-癸内酯。以小球强度和γ-癸内酯产量为主要指标,确定发酵生产γ-癸内酯的最佳条件。结果:在聚乙烯醇80g/L,卡拉胶5g/L,菌体添加量0.1g/mL,固定化时间24h,γ-癸内酯产量可达482mg/L。结论:酵母经固定化后,γ-癸内酯产量比之前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20.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各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华泽兰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对它们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达玛二烯醇乙酸酯(1)、(2R,3S)-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基-3-乙氧基苯并二氢呋喃(2)、豆甾醇(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2,13-dihydroxyeuparin(5)、5-乙酰-6-羟基-2-异丙烯基苯并呋喃(6)、2,5-二乙酰基-6-羟基苯并呋喃(7)、ruscodibenzofuran(8)、2-乙酰-5-(1-炔丙基)-噻吩-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化合物1、2、4和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4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牛津杯法评价部分化合物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各自的MIC值,结果显示,测试化合物对5种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1、6和8对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值分别为0.98、0.98μg/m L和0.49μg/m L,化合物7对大肠埃希菌显示较强抑菌活性(MIC≤3.91μg/m L),化合物1、2、6和7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抑菌活性,MIC值均为7.81μg/m L,可见化合物1及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6、7、8为华泽兰根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