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证实依诺沙星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作建立了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并用依诺沙星栓腊门直肠给药和用依诺沙星粉喂饲给药分别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动物的尿液、前列腺液化验检查,同时观察研究了前列腺组织的形态和酶组织化学反应。结果表明:依诺沙星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He CY  Yuan Y 《遗传》2011,33(2):109-116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特殊类型胃癌。它的发病过程至少包括炎症、萎缩和癌变3个主要阶段。宿主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包括炎症反应、胃酸抑制、免疫识别等相关基因SNP,可能特异性参与了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文章综述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发病3个主要病理阶段相关的宿主基因SNP及其与胃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生物热分析研究 1.四种天然氨基酸热分解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热分析方法(TG,DTA)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四种天然氨基酸(盐酸赖氨基酸,色氨酸,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这四种天然氨基酸热分解的共同特点是首先失去羧基,形成胺的中间产物,然后是中间产物分解,且脱羧温度与β位碳原子上所连的基团密切相关,从电荷密度等因素出发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植物雌配子体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学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生两个连续的阶段,涉及许多重要的生物学事件和复杂的调控过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迅速发展,植物雌配子体发育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现主要对近年来雌配子体发育中关键调控事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体衰老过程中重要的共性生化过程——羰基应激——的角度出发,探讨老年性痴呆,主要指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病因.首先,讨论与脂类、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自由基氧化(氧应激)和非酶糖基化(糖应激)产生的羰基毒化作用相关的化学反应.接着,列举活性羰基在AD患者体内存在的证据并探究这些羰基毒素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最后,分析和归纳脑组织中针对羰基毒化的解毒机理,进而探讨寻找基于该机理防治AD以至抵御衰老、疲劳、亚健康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用TG—DTG法研究七个氨基酸硫酸镧固体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研究表明,配合物有一系列分解阶段,多数均经生成低水合物、无水盐等过程。最终分解产物均为氧化镧。  相似文献   

7.
买麻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买麻藤(Gnetum montanum Markgr)的藤茎中分离鉴定出4个新化合物:2-羟基(?)甲氧基-4-甲氧羰基吡咯(1),2-羟基-3-甲氧甲基-4-甲氧羰基吡咯(2),3,4-二羟基-4-(?)氧基二苄醚(3)和3,3',4'-三羟基-4-甲氧基二苄醚(4)以及两个已知化合物2,3-二苯基吡咯(5)和胺甲基甲醇(6)。化合物(1)、(2)和(6)是以盐酸盐形式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胚胎早期神经系统的发生包括两个不可分开的阶段,即活化和转化过程。活化过程开始于原肠胚早期,是神经发生的诱导过程。稍晚的转化阶段发生了神经系统局部结构的形成,即区域化过程。活化的关键是原肠胚中胚层产生诱导性信号分子和外胚层对信号的应答,区域化也是诱导的结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有各种局部结构,即具有不同细胞谱系和功能的神经元节(neuromere)。  相似文献   

9.
非脱羧勒克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微生物,在常规检验中一般无法检出。是一种人类的条件致病菌。作者在对一份卡拉胶样品实施沙门氏项目检验的过程中分离到一可疑菌株,经染色镜检、血清学试验及自动生化鉴定和附加实验确认为非脱羧勒克菌。本研究描述了检验、分离和鉴定的过程,并对食品中非脱羧勒克菌检测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测得奎宁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曲线,协同使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两种方法同时进行动力学处理,根据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_a)和指前因子(A)计算推断奎宁的贮存期。奎宁晶体在219.93~389.93℃发生了第一步分解,先后释放了醇类、CO、CO_2、醚类、胺类等物质,反应机理为化学反应控制,对应的函数名称是反应级数方程,反应级数n=2;第二步分解(389.93~800℃)是由于残余分子骨架中苯并吡啶环的深度裂解碳化,过程较为缓慢,形成了CO_2、H_2O、NH_3等气体。经红外光谱解析和热重数据结合分析,晶体在第一步分解时又先后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苯并吡啶环上与两个氧原子相连的化学键断裂,其次是支链上的其它原子化学键相继发生断裂并裂解;根据第一步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_a)和指前因子(A)推断,在室温25℃下,奎宁的贮存期为4~5年。  相似文献   

11.
革兰氏阴性杆菌氟喹诺酮耐药株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2株临床分离的氟喹诺酮药物(Fluoroquinolones,FQNS)耐药菌进行了多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显示82株耐药菌对5种药物耐药率分别为:诺氟沙星97.56%、依诺沙星96.34%、罗美沙星95.12%、氧氟沙星92.68%、环丙沙星87.8%。32株菌对FQNS存在较普遍的交叉耐药现象,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的多重耐药率也较高。82株菌中有43株菌携带质粒(52.44%)。质粒消除及转化实验结果表明:质粒与FQNS耐药性无关。  相似文献   

12.
松柏类植物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既是繁育的一种手段,又是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结构、生理和分子事件的一种重要的模式系统。整个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主要包括3个步骤:胚性组织的诱导和增殖、体细胞胚的成熟以及体细胞胚的萌发和转换。过去为了提高胚胎发育过程所做的努力主要都集中在胚的成熟阶段,这是因为一直认为能否成功再生的关键在于胚发育成熟阶段的处理。然而,在过去几年里,结合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胚胎发生的早期阶段对于完成整个发育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早期阶段培养条件的优化可以显著提高培养过程中体细胞胚的数量和质量。此外,萌发过程培养条件的调节对于提高成熟体细胞胚的萌发率和转换率也很重要。因此,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对于改善松柏类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胚的诱导率和转换率低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松柏类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松柏类植物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既是繁育的一种手段,又是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结构、生理和分子事件的一种重要的模式系统.整个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主要包括3个步骤:胚性组织的诱导和增殖、体细胞胚的成熟以及体细胞胚的萌发和转换.过去为了提高胚胎发育过程所做的努力主要都集中在胚的成熟阶段,这是因为一直认为能否成功再生的关键在于胚发育成熟阶段的处理.然而,在过去几年里,结合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胚胎发生的早期阶段对于完成整个发育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早期阶段培养条件的优化可以显著提高培养过程中体细胞胚的数量和质量.此外,萌发过程培养条件的调节对于提高成熟体细胞胚的萌发率和转换率也很重要.因此,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对于改善松柏类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胚的诱导率和转换率低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胜利 《生命科学》1992,4(1):10-12
原核基因调控研究曾是分子生物学的先导,现在仍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十分活跃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原核基因的调控主要发生在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水平。这三个过程的主要调控点都在起始阶段。 1 DNA复制调控 DNA复制调控研究起始于复制蛋白质的研究。通过遗传和生化研究鉴别了参与大肠杆菌染色体复制的蛋白质并阐明其功能,包括起始蛋白质,复制蛋白质和专一性蛋白质。起始蛋白质参与转录活化,复制起始点的识别并形成复制体起始复制,包括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绿色的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尽管高温分解生物质处于发展阶段,但在目前水平,高温裂解因其可以在氧存在下热分解将生物材料直接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能源产品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生物质的热裂解,包括慢速热裂解、快速热裂解、闪解、催化热裂解等过程,重点讨论了在各种生物质材料的热裂解过程中各种操作参数如温度和生物粒子大小等对生物燃料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昆虫生态学三十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世骏 《昆虫学报》1979,(3):257-266
昆虫生态学的基础在解放前是极其薄弱的,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获得了显著发展,在理论、观点以及应用于控制农、林、卫生等害虫和发展资源昆虫方面,都做出了一定贡献。从发展过程来看,以往的三十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8年,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重要害虫的田间发生规律及一般的生态习性,也相应地进行了以生理生态特性为主要内容的实验生态学工作;第二阶段从1961年至1965年,这一阶段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种群生态学的数量动态和空间动态,包括数量变动的多因素分析、空间结构和大发生理论阐述,于此同时,随着粘虫迁飞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的活性羰基化合物(主要是非酶糖基化和脂质过氧化中间产物)能和多种蛋白发生交联反应,导致其结构的改变及功能的丧失.利用小牛血清白蛋白/丙二醛(BSA/MDA)这一蛋白羰基应激模式,检测不同浓度的MDA对BSA吸光和荧光的影响.同时,通过向BSA/MDA反应体系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1(VB1),检测VB1对蛋白羰基修饰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蛋白的羰基修饰生成了老年色素类荧光物质(APFs),同时使蛋白的羰基含量增加;VB1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蛋白羰基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接触系统生物学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凝血学说发放发生了概念性改变,认为体风凝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组织因子途径凝血过程的启动,以因子Ⅸ(FⅨ)为起点的内在途径凝血过程的放大,而接触系统并不参与体内凝血过程。已有资料表明,接触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血管生物学调制 主要作用包括调整血管紧张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纤溶、抑制粘附以及促进炎病等。它的改变与败血症、血栓性疾病等病变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磷酸戊糖途径,是糖有氧氧化的重要支路。它提供生物合成所需要的NADPH,为核酸代谢提供戊糖,并通过酵解的中间产物为生物提供能量。磷酸戊糖途径可划分为先后两个阶段,氧化为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开始通过脱氢和脱羧作用生成磷酸戊糖;非氧化为第二阶段,磷酸戊糖经过酶的转换和缩合作用(分子重排)又形成六碳糖和三碳糖(图1、图2)。  相似文献   

20.
深圳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类型转化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4个时段遥感图像、转移概率方法和优势转移过程空间分布图,定量研究了深圳经济特区1979—2003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驱动力和原因.结果表明: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化过程迅速,且主要发生在1979—1990年间.3个研究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景观类型动态大相径庭.1979—1990年主要表现为植被退化和转移为人工景观类型阶段,优势景观类型转化的空间位置主要发生在福田区、罗湖区和盐田区,优势景观类型转移过程具有幅度大、强度大的特点;1990—2000年主要表现为大量建设用地的竣工转化为非渗水表面以及少量植被类型向人工景观类型的转化,优势景观类型转化主要发生在南山区和福田区,整个阶段表现出城市成形特征,原有植被景观特别是林地已较少受到人类干扰;2000—2003年则表现为土地利用方式精细整理的城市化过程,有较显著的城市扩建和改造现象,渗水材料的使用有效消除了非渗水表面的负面影响,这一阶段影响幅度大、影响强度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