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对电刺激迷走神经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93只大鼠的1059个PVH单位的电活动,观察了电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对PVH单位自发放电的效应和所引起的PVH单位的诱发反应。电刺激迷走神经分别使46个及10个PVH单位呈诱发兴奋和抑制反应。给予迷走神经以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发现PVH神经元对激活A和C两类纤维的强刺激反应,而对仅激活A类纤维的弱刺激则不反应。PVH单位对电刺激坐骨神经或迷走神经的反应有以下几种:对迷走神经和坐骨神经刺激均作出兴奋或抑制反应;仅对迷走刺激作出兴奋或兴奋-抑制反应,而对坐骨神经刺激不反应;对坐骨神经刺激作出兴奋反应,而对迷走神经刺激不反应。讨论了迷走神经到室旁核的中枢传导特点以及内脏传入和躯体传入信息在PVH单位会聚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麻醉并制动的大鼠上观察了中缝背核(DR)条件刺激对由苔状和爬行纤维传入引起的小脑浦肯野细胞(PC)诱发反应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刺激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可以引起苔状和爬行纤维向对侧小脑皮层第Ⅵ和Ⅶ小叶的传入,因而在该小叶上记录到 PC 的诱发简单锋电位(SS)和复杂锋电位(CS)反应,潜伏期分别是8—25和12—30ms。(2)以不影响PC 自发 SS 和 CS 活动的阈下强度刺激 DR,可显著地压抑 PC 对于刺激感觉运动皮层引起的苔状和爬行纤维兴奋所产生的诱发 SS 和 CS 反应,这种压抑作用可持续数百毫秒。(3)DR条件刺激对 PC 的诱发 SS 和 CS 反应的压抑作用可以被静脉注射5-HT 受体阻断剂羟甲丙基甲基麦角酰胺所减弱或阻断。上述结果表明 DR 的5-HT 能纤维传入可以降低苔状和爬行纤维对 PC 的突触作用效力,抑或降低 PC 对突触传入的反应敏感性,提示中缝-小脑5-HT,能纤维传入系统参与了小脑某些重要的神经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钩藤对致痫大鼠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钩藤对癫痫模型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的影响。方法以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脑片旁滴注给药,用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方法,观察钩藤对癫痫模型离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诱发群锋电位(populationspike,PS)的影响。结果给予钩藤后使致痫大鼠海马脑片PS幅度平均降低27.64%,平均8.71min恢复(n=14,P<0.01)。结论钩藤能降低致痫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顺向诱发PS幅度,提示钩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具有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4.
殷勇  程珍凤 《生理学报》1990,42(6):534-539
电刺激大鼠颈髓背外侧束(DLF),在脊髓腰段用微电极记录到—诱发场电位,将其长时程慢电位正波称为 DLF-FP。DLF-FP 的潜伏期为7.22±1.41ms,达峰时间为15.12±5.58ms,时程为93.92±9.06ms。绘制 DLF-FP 等电位图发现:其负电场中心位于背表面下1.0—1.3mm,与外周传入诱发的场电位(P_1-FP)的起源部位基本一致。印防己毒素抑制DLF-FP,士的宁加强 DLF-FP。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先后刺激腓肠神经和 DLF,两者所诱发的场电位具有总和和抑制现象。这些结果表明 DLF-FP 是初级传入末梢去极化的反映,可能和刺激外周神经诱发的场电位共用脊髓环路。  相似文献   

5.
大鼠海马场电位记录是研究学习记忆的一个重要手段,尤以在体记录更具生理学意义.为克服目前在体海马场电位记录的弊端和诸多不便,提高实验效率,设计并完善了一套简便易行,融刺激、记录、给药于一体的大鼠海马在体CA1区场电位实验技术.将雄性SD大鼠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利用自制的刺激/记录/给药联合装置,引导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结果表明,使用刺激/记录/给药联合装置能长时间稳定记录由测试刺激诱发的海马CA1区fEPSP.高频刺激条件下,能成功诱导早期时相长时程增强(E-LTP)和晚期时相型长时程增强(L-LTP).海马内注射AMPA受体阻断剂CNQX(100μmol/L,1μl)可迅速抑制fEPSP,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AP-5(100μmol/L,1μl)可明显压抑LTP,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较侧脑室给药明显缩短,剂量减少.采用此联合装置还成功实现了PPF的稳定记录.总之,采用刺激/记录/给药一体化技术进行在体海马CA1区场电位记录的特点是简单、可靠、高效,可以为开展脑认知功能活动的电生理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柴胡对癫痫模型电活动的调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柴胡对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 :以家兔和大鼠为实验对象 ,用毛果芸香碱致痫 ,采用脑电图和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 ,观察柴胡对癫痫模型大脑皮层放电及海马脑片场电位的影响。结果 :腹腔注射柴胡后可使癫痫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显著减少 ,发作间隔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5 ) ,脑片旁滴注柴胡后使致痫大鼠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幅度平均降低 2 0 .4 1% ,恢复时间平均为 6 .86min ,(P <0 .0 1)。结论 :柴胡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癫痫模型电活动 ,提示柴胡具有抗痫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LTP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和方法:本研究采用一种多因素的21d慢性应激动物模型,以Y迷宫和LTP为指标,探讨慢性应激对运动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长期慢性应激使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而且,使中枢海马齿状回LTP的诱生受到抑制。结论:慢性应激可能使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突触可塑性降低,并进一步影响到学习记忆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微波照射对大鼠在体海马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马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现象(Long- term potentiatio,LTP),常被用来研究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学习与记忆过程的分子机制。为了研究微波照射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采用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的群峰电位幅度(the amplitude of population spikes ,PS amplitude)和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始终上升斜率(the initial slope of the population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pEPSP slope)两个观察指标。观察10mW/cm^2,15mW/cm^2和25mW/cm^2三个强度,2450MHz微波照射对乌拦坦麻醉在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和LTP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天1小时,连续7天的慢性连续型2450MHz微波照射阻碍麻醉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LTP的产生,并使LTP的幅度减小。提示 微波照射造成学习记忆的损害,可能是通过阻碍海马LTP的产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马桑内酯(CoriariaLactone,CL)是从抗精神病中草药—马桑寄生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它具有致痫作用。目前,运用CL在整体动物身上建立急、慢性癫痫模型的实验已获成功。为了进一步从细胞水平探讨CL的致痫作用及可能的电生理机制,并观察抗癫新药SC1001钠盐对CL所致痫样放电活动的抑制作用,本实验采用离体海马脑片技术,在59例Wistar大鼠的海马脑片标本上进行了以下研究:以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诱发场电位为指标,观察了不同刺激强度时顺向、逆向刺激与诱发场电位之间的关系;观察了持续灌流人工脑脊液(ACSF)对诱发场电位的影响和双脉冲易化,频率…  相似文献   

10.
大鼠杏仁核簇与痛觉调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伤害性刺激对大鼠杏仁核簇中各亚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用串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用玻璃微电极引导神经元放电。结果:杏仁核簇中多个亚核均存在痛反应神经元。伤害性刺激使痛兴奋神经元(PEN)诱发放电频率增加;使痛抑制神经元(PIN)诱发放电频率降低,并出现放电频率极低现象;两类神经元电活动相互配合。腹腔注射吗啡(10mg/kg)可以对抗伤害性刺激对痛反应神经元的作用。结论:杏仁核簇中的部分亚核在感受、整合和传递痛觉信息方面起一定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和处理痛觉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声音强度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特征频率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电生理学细胞外记录技术,测定不同声刺激强度下,听皮层神经元的特征频率和调谐曲线,比较条件刺激前后的变化。结果:在条件刺激声频率和神经元的特征频率相差±1.0kHz范围内,条件刺激诱导的神经元特征频率可塑性与条件刺激强度有关,较高的刺激强度比较低刺激强度诱导的特征频率可塑性概率高;特征频率可塑性的概率与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类型相关,但这种相关几乎不受条件刺激声强度影响。结论:条件声刺激强度可明显影响大鼠听皮层神经元特征频率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人参总皂甙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诱发LTP效应和促进大鼠记忆保持能力时,对海马神经元核仁组织者区和苔藓纤维末梢出芽的影响。给人参总皂甙第7天可显著提高群峰电位幅度。缩短PS起始和峰潜伏期,并可显著提高大鼠记忆保持能力,此时人参总皂甙可使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Ag-NOR数较盐水组大鼠的平均提高66.17±2.32%和72.07±0.93%(P〈0.01)。同时还可使大鼠的海马  相似文献   

13.
在47只不同年龄的蝙蝠的86张中脑下丘的冠状薄片上 ,电刺激外侧丘系 ,记录到149例下丘中央核的诱发场电位。分别观察了微电泳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2 -氨基 -5 -磷酸戊酸 (2 -APV)、γ -氨基丁酸 (GABA)、荷包牡丹碱 (bicuculline)等对下丘中央核诱发场电位幅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外侧丘系对蝙蝠中脑下丘中央核的传入影响可能主要由GABA、Glu以及GABAA 、NMDA受体所介导 ;在不同的年龄组 ,对NMDA及GABA等反应的诱发单位比例基本一致、反应幅度无显著差异。鉴于蝙蝠整体实验的结果表明 ,中脑下丘中央核听反应神经元的GA BA能输入在出生后早期存在显著的发育过程。根据对诱发电位幅度的分析结果 ,推测这种GABA能输入在出生后早期的增长可能源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投射。  相似文献   

14.
调制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持续放电的体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三觉  翁志成 《生理学报》1990,42(5):428-436
利用复合致痛剂引起大鼠皮肤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PMN)持续放电的模型,发现刺激坐骨神经中枢端对 PMN 持续放电有显著的抑制或先易化后抑制效应。通过交叉灌流,刺激供血动物的坐骨神经也可对受血动物的 PMN 持续放电产生类似的效应。注射刺激坐骨神经动物的血清,可显著影响 PMN 的活动。大部分单位的抑制效应不被纳洛酮翻转。对吗啡耐受的动物,刺激坐骨神经仍可引起抑制效应。预先利血平化,则使刺激的易化效应基本取消。结果证实,躯体神经传入冲动诱发体液因素调制 PMN 的持续性活动。其中参与抑制效应的因子可能有阿片类与非阿片类,参与易化效应的因子可能是儿茶酚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脑片实验中NMDA电流,并介绍诱发NMDA电流的自制刺激电极制作方法。方法: 在大鼠目标脑区快速取材并获取活性良好的脑片,分别通过含受体激动剂NMDA的孵育液灌流和电刺激诱发NMDA电流两种方式进行膜片钳记录;利用针灸针自制刺激电极。结果: 通过记录到大鼠脑片神经元的EPSC和AP可判断神经元的状态,比较两种方法诱导的NMDA电流幅度,即直接灌流受体激动剂NMDA(282.0±24.3) pA和自制刺激电极诱发(261.4±40.1)pA,二者电流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n=4);自制刺激电极与进口刺激电极诱发的NMDA电流幅度分别为(267.2±36.5)pA vs (239.2±41.0)pA,二者电流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n=4),证明自制刺激电极成功。结论: 大鼠脑片实验中,通过直接灌流激动剂与电刺激两种方式均可诱导NMDA电流,自制刺激电极为在脑片上记录诱发电流提供了一种经济、可靠的实验手段,便于各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成年海马神经发生在调控学习记忆和情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外界刺激因素,如自主运动能影响成年海马神经发生过程。自主运动能显著增强海马齿状回区的细胞增殖,并使新生神经元增多,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跑轮实验这种啮齿动物自主运动模型,使两月龄的C57BL/6成年小鼠跑轮15天后,用BrdU掺入实验观察海马齿状回区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齿状回区、阿蒙角区和皮层区成年神经发生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自主跑轮运动15天后的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区增殖细胞数目显著上调;齿状回区Bdnf、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Wnt4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15天自主运动可能通过特异地增加海马齿状回区BDNF、IGF1和WNT4的表达产生上调成年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人参总皂甙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诱发LTP效应和促进大鼠记忆保持能力时,对海马神经元核仁组织者区和苔藓纤维末梢出芽的影响。给人参总皂甙第7天可显著提高群峰电位(PS)幅度,缩短PS起始和峰潜伏期,并可显著提高大鼠记忆保持能力。此时人参总皂甙可使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Ag-NOR数较盐水组大鼠的平均提高66.17±2.32%和72.07±0.93%(P<0.01);同时还可使大鼠的海马苔藓纤维末梢出芽级分平均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平均堤高1-3倍(P<0.01)。提示人参总皂甙可提高神经元内rDNA的转录活性促进蛋白质合成,同时还可促进海马苔藓纤维末梢出芽以提高海马突触的传递功效。  相似文献   

18.
考察大鼠静卧状态下,相同强度刺激信号作用于前穿质通道时,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诱发电场电位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群峰电位PS之间的一种负相关变化关系,即EPSP斜率减小时,PS幅值增加。采用同时记录齿状回诱发电位和大脑皮层ECoG电位的方法,分析诱发电位各成份和ECoG功率谱密度之间的关系,可见ECoG出现低频高幅慢波时,与ECoG出现高频低幅快波时比较,齿状回诱发响应的PS幅值较大,而EPSP斜率较小。这可能是因为: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励系统通过丘脑-皮层回路使ECoG去同步化(出现低幅快波ECoG)时,同时也通过另一途径,即隔-海马连接,激活了作用于齿状回颗粒细胞胞体的抑制性神经通路,使得颗粒细胞兴奋性降低,从而使反应动作电位总和的PS幅值减小。在麻醉剂乌拉坦作用下,EPSP和PS的负相关变化减小或消失。这种负相关现象对于研究海马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神经损伤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ang HM  Zhou LJ  Hu XD  Hu NW  Zhang T  Liu XG 《生理学报》2004,56(5):591-596
神经损伤引起神经病性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痛超敏和痛觉过敏。目前对神经病性疼痛的机制尚缺乏了解。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强直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该LTP被认为是病理性疼痛的突触模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急性神经损伤是否能在完整动物的脊髓背角诱发出C-纤维诱发电位LTP。在以测试刺激(10~20V,0.5ms)电刺激坐骨神经的同时在脊髓背角用微电极记录C一纤维诱发电位。分别用强直刺激、剪断或夹捏坐骨神经诱导LTP。结果发现:(1)剪断或夹捏坐骨神经都可以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LTP,该LTP可持续到实验结束(3~9h),在剪断神经前10min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坐骨神经则可完全阻断LTP的产生;(2)神经损伤诱导的LTP可被NMDA受体阻断剂AP5所阻断;(3)用单次强直刺激引起LTP后,切断坐骨神经可使LTP的幅度进一步增大,而用多次强直电刺激使LTP饱和后,损伤神经则不能使LTP进一步增大。切断神经引起LTP后,强直电刺激也不能使LTP进一步增大。这些结果表明,急性神经损伤可以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且切断神经能更有效地诱导LTP。该试验进一步支持我们的设想,即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可能在病理性疼痛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Chen L  Han TZ  Jiang ML 《生理学报》2008,60(2):270-274
前期研究显示低频率多串刺激能够在成年大鼠海马CAl区诱发稳定的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而这种LTD的受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成年大鼠海马脑片标本,电刺激Schaffer侧枝传入纤维,在CAl区锥体细胞层记录群体锋电位(population spikes,PS),并分别应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和代谢型谷氨酸(metabotropic glutamate,mGlu)受体的拮抗剂AP5和MCPG,观察两组低频率(2-Hz和5-Hz)多串刺激能否诱导LTD,以揭示不同刺激形式诱导成年大鼠LTD的可能受体机制.结果显示,AP5和MCPG都能抑制由2-Hz多串刺激诱导的LTD:强直刺激后20 min时PS幅度分别为基础值的(96.0±3.5)%(n=10)和(95.7±4.1)%(n=8).MCPG能够抑制5-Hz多串刺激诱导的LTD的产生,而AP5不能:分别应用AP5和MCPG后,强直刺激后35 min时PS的幅度分别为基础值的(73.6±4.4)%(n=10)和(98.2±8.9)%(n=8).以上结果提示,2-Hz多串刺激诱导的LTD可能依赖于NMDA受体与mGlu受体的共同活化,而5-Hz多串刺激诱导的LTD只与mGlu受体有关.因此,不同频率的多串刺激诱导的LTD涉及不同的谷氮酸受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