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什岭保护区是海南岛南端的热带森林保护区,植物区系特殊,特有植物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在这里成片分布。2010年保护区范围得到调整,为全面了解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状况,作者于2010–2012年对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并对其保护等级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分布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1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第二批(讨论稿)收录43种,《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19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29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61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收录34种,《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76种。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占植物种类总数的比例较附近的五指山、鹦哥岭、尖峰岭三大国家级雨林保护区略低。根据这些种类的分布状况,分为罕见种(3种)、稀有种(15种)、偶见种(63种)和常见种(25种)。特有性分析发现,海南特有种有22种(包括2种甘什岭特有种),中国特有种有13种。根据我们的评估结果,建议将46种植物的保护等级提升或增补于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2.
在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组成、保护价值、地理区系特征及分布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古田山地区共有省级及以上野生珍稀濒危种子植物32科55属63种,其中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的Ⅰ级保护植物1种、Ⅱ级保护植物15种,被《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的有15种,浙江省重点野生保护植物19种,其余物种分别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收录;保护区内的多数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区狭窄,除少数保护植物如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Zucc.、野含笑Michelia skinneriana Dunn、杨桐Cleyera japonica Thunb.等种类的种群较大外,其他种类的种群较小;长序榆Ulmus elongata L.K.Fu&C.S.Ding、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une ex Lindl.、三小叶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Benth.ex Oliv.、金刚大Croomia japonica Miq.等种类零星分布于核心保护区,有少量珍稀植物如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var. mairei(Lemée&H.Lév.)L.K.Fu&Nan Li、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等位于缓冲区或试验区;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属的区系成分较丰富,温带成分相对较多,中国特有属的濒危度较高,急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及其对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提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的概念并启动实施了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然而PSESP概念自提出后就不断受到质疑,认为不确切的概念及其引领的保护工程难以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更好地理解PSESP概念和相应的保护对策,本文在回顾我国野生植物保护进程的基础上,通过梳理珍稀濒危植物、重点保护植物和极小种群植物等概念,提出从物种选列标准和极小种群临界值等角度理解PSESP概念的途径;并通过比较各个时期采取的保护策略措施,指出基于种群管理的PSESP保护能体现物种以种群形式得以维持和延续的本质,但急需完善传统的资源调查、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方法,探索种群调查分析、近地保护和种群恢复重建等新方法。最后认为PSESP概念的提出及其拯救保护工程的实施在我国野生植物保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能促进保护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相互融合,实现二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种群和群落特征分析是揭示物种濒危处境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庙台槭(Acermiaotaiense)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然而,由于对神农架地区庙台槭资源状况和群落特征不清楚,严重制约该物种的保护成效。该研究对神农架地区庙台槭种群及其所在的群落开展调查,揭示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通过分析庙台槭种群的径级结构,绘制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并分析种群动态变化指数,揭示庙台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1)群落内共有木本植物33种,隶属于15科20属,群落内优势种为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千金榆(Carpinuscordata)、金钱槭(Dipteroniasinensis)和华榛(Coryluschinensis);(2)庙台槭的相对优势度为2.23%,非群落内优势种;(3)神农架庙台槭分布范围十分狭窄(面积约1.7hm2),种群规模小(79株);(4)庙台槭种群内幼龄个体占比较高(79.75%),更新较好;(5)物种存活曲线属Deevey-II型,种群各龄级的死亡率基本相同,但在幼树阶段死亡率增高,在大树阶段(12.5cm≤胸径<17.5cm)...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洵  武全安  张启泰   《广西植物》1993,13(4):359-366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1.在自然保护区里,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系统得以维持;2.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物种生存和进化的场所;3.在自然保护区里,不仅能保护生存其中的已知物种;而且能保护所有的未知物种;4.在自然保护区里?能够保护足够大的种群和完整的种群结构;5.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是进行生态、遗传和进化等学科研究的理想基地。 基于野外调查的资料,本文分析了云南所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的作用。云南分布有154种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植物。130余种分布于在各自然保护区中而得到了保护;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的192种分布于云南,其中104种分布于各自然保护区中而得到了保护。 本文还对云南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研究及科学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索取和全球变化,一些野生植物仍面临灭绝的风险。目前,仅有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所列种类受到法律的保护。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引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评估体系开展了受威胁物种的评估工作,先后出版了《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傅立国,1991)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汪  相似文献   

7.
繁殖是植物种群更新与维持的重要环节。包括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内的受威胁物种, 其濒危原因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自身繁育力的衰退、生活力的下降等内在因素和人类的过度采挖和生境的破坏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进行高效的人工繁殖, 能扩大种群数量并应用于迁地保护、自然回归和满足商品市场的需求, 有利于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了保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采用种子繁殖育苗是有效的方法, 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技术等无性繁殖方法则可用于对难以用种子繁殖的种类进行快速繁殖。本文对14种中国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繁殖特性和已有的人工繁殖方法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在其种苗繁殖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其中利用播种繁殖成功的物种有12种, 共繁殖230,000株种苗; 利用扦插繁殖成功的物种有5种, 共繁殖33,100株种苗; 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河北梨(Pyrus hopeiensis)和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采用嫁接繁殖出了2,415株种苗; 9个物种的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成功, 共繁殖了24,850株种苗。这些种苗有些已应用于迁地保护和自然回归。上述研究结果为这1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也能为其他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2019~2022年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进行专项调查,记录兰科植物种类、数量、生活型、海拔、生境等信息,分析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并根据《广东高等植物红色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对各海拔高度兰花濒危等级的物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实地记录兰科植物33属48种,多数种类种群数量较少;(2)随着海拔上升,各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总种数和不同生活型的种数均呈现“中间高度膨胀型”分布特点,峰值在中低海拔区域;(3)濒危物种主要集中在海拔200~500 m区间;(4)相邻海拔段的兰科植物种类相似性系数较高,垂直梯度差异越大,相似性系数越小。低海拔地区可能由于人为干扰频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低;中海拔物种多样性最丰富;高海拔地区生长环境较苛刻,物种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9.
广阔的地域和多样的地形造就了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长时间的人类活动也导致我国有不少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特别是一些极度濒危、随时有灭绝危险、生境要求独特、生态幅狭窄或基因易流失的物种需要重点保护。近期国家出台了《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其中包含了首批重点保护的极小种群植物名单。本研究中, 我们整理了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高精度分布图, 探讨其分布格局并通过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网络评估其保护现状。研究发现, 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丰富度最高的地方是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岛西南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布区的平均覆盖率为21.5%, 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覆盖率为10.9%。有35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占总数的29%)未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 有17种(14%)未受任何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覆盖。我们建议在云南和海南省针对极小种群建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臧润国 《生物多样性》2020,28(3):263-93
正中国高等植物中受威胁物种共3,879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0.84%(覃海宁等,2017)。由于可利用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同时保护所有的物种,只能针对亟需保护的物种优先开展保护行动。为便于保护和管理,原国家林业局正式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Wild Plant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地区珍稀濒危及国家保护植物区系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兰  何平  肖宜安  刘云  张仁波  李桂强   《广西植物》2006,26(2):132-136,208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对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珍稀濒危及国家保护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其区系成分特点及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有珍稀濒危及国家保护植物共计95科195属275种;其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种子植物热带分布型的属数占总数的48.57%,热带分布型的科数占总数的46.91%;特有性强,共有52种中国特有植物;起源古老,有41种古老孑遗植物;此外,这些种的地理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省与省或国与国交界的边境地区以及中、低山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组成、保护价值、地理区系特征及分布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古田山地区共有省级及以上野生珍稀濒危种子植物32科55属63种,其中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的Ⅰ级保护植物1种、Ⅱ级保护植物15种,被《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的有15种,浙江省重点野生保护植物19种,其余物种分别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收录;保护区内的多数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区狭窄,除少数保护植物如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Zucc.、野含笑Michelia skinneriana Dunn、杨桐Cleyera japonica Thunb.等种类的种群较大外,其他种类的种群较小;长序榆Ulmus elongata L. K. FuC. S. Ding、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une ex Lindl.、三小叶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Benth.ex Oliv.、金刚大Croomia japonica Miq.等种类零星分布于核心保护区,有少量珍稀植物如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 var. mairei (LeméeH. Lév.) L. K. FuNan Li、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等位于缓冲区或试验区;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属的区系成分较丰富,温带成分相对较多,中国特有属的濒危度较高,急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苏金源  燕语  李冲  李丹  杜芳 《生物多样性》2020,28(3):376-159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生境的破碎化影响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甚至威胁到物种的生存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亟待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对揭示极小种群致濒机理及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生境破碎化会造成物种遗传多样性降低、种群间分化增加、基因流减少等, 使种群濒危。但在某些物种中, 繁殖特征、进化历史等生物和生态因素的不同也可能造成近期生境破碎化后遗传效应的延迟。裸子植物进化历史悠久, 包含许多孑遗物种, 由于生活史周期长, 遭受生境破碎化后可能短期内显示不出遗传效应的改变, 但长期很难恢复。本文以裸子植物为例综述了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案例, 探讨了濒危裸子植物应对环境恶化的维持机制、致濒因素和保护方案, 旨在说明通过遗传多样性研究充分认识极小种群致濒机理对高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霸王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的生存群落及不同种群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 为制定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群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009-2011年, 对霸王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的70个样地进行群落调查, 研究了霸王岭保护区内1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态位宽度以及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 (1)生态位宽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海南韶子(Nephelium topengii)、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海南油杉(Keteleeria hainanensis)、鸡毛松(Podocarpus imbricatus)、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香子含笑(Michelia hedyosperma)、粘木(Ixonanthes reticulata)和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2)物种生态位宽度值的大小与其自身的地理分布范围密切相关, 如: 陆均松、乐东拟单性木兰等生态位宽度较小的原因与其分布的海拔范围狭窄有关。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 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大, 如: 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普洱茶与海南油杉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 为0.872, 而一些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值较高, 如: 香子含笑的生态位宽度较小, 但与海南梧桐的生态位重叠较大, 为0.693。因此, 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它们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以及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3)香子含笑、粘木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 而且个体数量较少, 适宜其生存的群落和生境极少, 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优先保护; (4)未来对濒危植物的保护不仅要考虑各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还应从植物群落的角度考虑。只有保护好这些濒危植物的生存群落, 如山地雨林等, 才能实现对濒危植物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5.
崔艳  戚鹏程  陈学林   《广西植物》2006,26(6):660-664,659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10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28%。其中划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0种,划归《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37种,划归《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的有18种。该区在整个海拔梯度上均有珍稀植物分布,但很不均匀。根据珍稀植物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大体可分为“极丰富段”“较丰富段”“丰富段”“稀少段”4段。不同类型的珍稀植物的垂直分布也有差异。根据白水江珍稀濒危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和保护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考察、研究,对探讨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性质、评价生态环境的状况和质量,提出适当的自然保护、管理对策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调查研究了井冈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以及重要木本植物的群落特征,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特征.结果表明,井冈山地区有濒危苔藓植物2种,各类珍稀濒危野生维管植物199种.其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50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160种,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49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收录90种.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大体上与峨眉山相当,而远高于武夷山和太白山,在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上有重要意义,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本区保存有较大面积的以珍稀濒危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如资源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 vat.ziyuanensis)、华榛(Corylus chinensis)、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闽楠(Phoebe bournei)、马醉木Pieris japonica)、井冈山杜鹃(Rhododendron jinggangshanicum)等群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杜鹃花属植物已超过600种,是世界杜鹃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本文以杜鹃花红色名录、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以及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为基础,对我国杜鹃花的濒危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极度濒危杜鹃花的最新调查结果,结合IUCN红色名录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标准对它们进行重新评估。评估结果认为,杜鹃花属12个极度濒危物种中,有4个物种降低了极度濒危的等级,1个物种数据缺乏,1个物种灭绝。我国杜鹃花属植物濒危种类近20%,数据缺乏的种类近1/3,资源本底不清,严重威胁我国杜鹃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应加强对杜鹃花本底资源的普查,开展极度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加强园林应用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在1984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云南梧桐被定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其后几年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卷)中称:“由于云南中部地区开发早,自然植被破坏大,故云南梧桐的野生植株已难找到,野生植株几乎绝迹。”1998年世界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1997年度世界受威胁的树木名录中,将云南梧桐列为野外绝灭的3种中国特有植物之一(其中崖柏近年证实在城口县尚有野生种群分布)。因此,1999年8月,在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没有…  相似文献   

19.
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急需优先抢救的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目前,有关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原因及相应解濒技术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已有的植物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对极小种群植物并不完全适用,迫切需要研发有针对性的科学理论和保育技术。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2016YFC0503100)"的研究意义、内容、目标及展望。项目拟针对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保护与恢复技术的研究,拟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体系,研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和更新复壮的技术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应用技术标准和示范基地,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一大挑战。外来入侵物种已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也未能幸免。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减轻其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国家环保总局先后于2003 年、2010 年及2014 年公布了3 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据统计, 中国公布的3 批外来物种名单中的外来入侵植物共29 种, 占半数以上, 其中菊科和禾本科植物合计20 种, 约占3 批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68.96%; 生活型为草本的植物最多, 占96.55%; 原产地为美洲的占93.10%。3 批外来入侵植物中62.07%的植物是非有意引入的, 现今已全部建立种群, 且在全国各地大范围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