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星 《化石》2002,(4):2-4,7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它起始于人类诞生之日 ,终止于距今1万年左右 ,占人类历史的99 9%以上 ,涵盖地质历史中的上新世晚期和整个更新世。如果将人类的全部历史比喻为划分成24小时的一天 ,那么我们祖先在距今400多万年前直立地走出非洲丛林的那一刻是这一天的开始。从那时起人类艰难而顽强地进化和发展 ,经三更 ,过黎明 ,到晌午 ,达黄昏 ,入深夜。当子夜的钟声即将敲响的一刹那 ,人类终于走出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 ,健步迈入了新石器时代的门槛 ,并向文明社会大踏步前进了。对这一历史阶段从事研究的主要学科是旧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中学达尔文主义基础课程中,人类起源这一章,是要说明人类起源于动物,但人类又脱离了动物界,人类进化的规律显然与动物进化的规律不同,人类有创造性的劳动,能改造自己的环境条件,而不再地像动物那样只是适应于自然条件了。人类什么时候和怎样脱离开动物界而沿着自己的规律而发展呢?那就是当人类的祖先一开始了劳动时就开始了,也正是由于劳动古猿才进化成了人。也就是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3.
人猿分野,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贯彻毛主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周作云同志《人猿分野辨》一文。以后我们即收到一些同志的来稿和来信,对人猿分野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现在再发表吴汝康同志《人和猿的界限问题》这篇文章,希望关心人类起源研究的同志们继续来稿、来信,展开深入的讨论,以便在讨论中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正确理解,更好地学习和宣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相似文献   

4.
远古时代人类生活的情景,已经在历史上消逝了。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今天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内仍然保留着一些人类原始生活的遗存。它为我们了解和揭示人类初期的历史提供了一把钥匙,它是远古人类生活状况的一面镜子。用民族学方面的材料,为人类历史及考古学作注,比超单靠地下发捆的化石和考古材料更为丰富、生动、有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至今还保留在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陕西铜川瓦窑沟遗址出土梅花鹿遗存的研究,分析了梅花鹿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死亡的季节性特征,进而探讨了仰韶时代人类狩猎梅花鹿的策略和行为特征。研究表明,人类在狩猎梅花鹿时一般会选择成年个体,即多数梅花鹿是在体重达到最大后才成为人类狩猎的对象,而性别比例研究显示人类在狩猎时可能有意识地选择公鹿,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获取鹿角,另一方面,可能与保护种群繁衍有关。梅花鹿死亡的季节性研究表明,人类狩猎梅花鹿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反映了人类会根据动物的行为特征有选择性地进行狩猎活动。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态系统结构和行为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不断的繁衍生息,影响与改造着环境,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着自己。劳动是联系人类与环境的纽带,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迅猛增长。长达200多万年的采集和狩猎是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类蒙昧的表现,100多万年以前,火的使用使人类进入野蛮时代,陶器的发明是它的里程碑;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一改采集狩猎和迁涉的生活方式;约公元前3000年,人类便发明和广  相似文献   

7.
一种超级老鼠可以不知疲倦地奔跑数小时,体能与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媲美。美国科学家培育出的这种转基因老鼠震撼了世界。引起了人们的遐想:这种技术手段能否应用于人类,改善人类的运动能力?竞技体育的发展正是依赖人类  相似文献   

8.
苏庆溥 《化石》2023,(3):44-46
<正>萨拉乌苏遗址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最早的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1922-1923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和德日进发现并发掘了萨拉乌苏遗址,出土了约200件旧石器,并发现了一件人类牙齿化石,它是20世纪20年代“亚洲迄今已知的第一件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的始现之地,这一古人类学领域开天辟地的发现,揭开了在当时欧洲人视角中的遥远而神秘的亚洲——人类起源的序幕,从而吸引着一个世纪以来众多中外地质地理和考古学家陆续涉足该地开展考察与探索,也遂将“萨拉乌苏”一名广传博引,历经百年不衰,在国内外享以盛名。  相似文献   

9.
我们人类很早便学会了建造房屋这一技能,远古时代拾捡树枝干草等搭建简易茅草屋,到现代社会依靠各种材料器械让一座座五光十色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建筑的能力使我们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得以脱离栖身于天然洞穴抚育后代,极大地增加了原始人类的扩散能力.而我们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一些昆虫同样演化出了建筑的技能,它们的建筑能力与人类的相...  相似文献   

10.
1987年5月,我们在四川省巫溪县考古调查,在大宁河上游的乌龙乡,从一位年轻农民手中征集到一件火镰,此系这位农民现今仍在使用之物。巫溪县地处大巴山区,乌龙乡位置偏远,条件艰苦,附近出产天然燧石,有些农民为了节省,仍然自制火镰使用,因而得以保留下来这种比较古老的人工取火工具。人类学会用火,自猿人时代已经开始,如果保守一点说,至少在北京猿人时代,用火和保存火种,已是举世公认的了。人类从用火到人工取火,又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期间,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逐渐地在实践中认识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体质和智力都不断地进化发展,这就为人类认识火、掌握火的规律创造了必要条件。当人们从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劳动中,终于懂得了摩擦生热、摩擦出火的道理,并且找到了引火的媒介物之后,人类于是发明了人  相似文献   

11.
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时,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不停息地向地球索取所需的自然资源,导致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日益尖锐,一个共同的声音在呼唤: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全球不能携手共计,人类将面临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我  相似文献   

12.
生命宛如一股激流,永在川流不息地向前发展着。他从低级进化到高级。最后,从动物进化到人。 19世纪英国的解剖学家赫胥黎发表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提出人类和非洲类人猿有很多相似之处,还进一步论证了达尔文所阐述的观点:人类是由一种多毛的、有尾的、栖息在树上的四肢狐猴之类的动物进化而来的。那种动物逐渐发展成猿类再发展成猿类最近  相似文献   

13.
人类借助五官可以觉察一瞬间的事物。时间,这一外在因素,则使人有可能对其所觉察到的进行估计从而转化为行动。人类能有所觉察的时间,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世代;这一个世代被分成若干天文单位、年和秒。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索如何排除自然界强加于他的时间限制。例如,人类机巧地通过轮子和复杂的发动机的发明以及连续持久的合理工作方法的应用,创造了一个今日不再会停顿的计时方法。随着认识的进展,人类加快了事物的演进过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历史车轮已经推进到 2 1世纪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人类的经济活动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同时 ,也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过度地捕猎 ,大量地砍伐 ,为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需要而进行的大规模地开发建设 ,致使植被遭到破坏 ,全球每年以百亿吨计的表层土壤被冲刷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 ;大气污染和森林消失使地球的气候变坏 ;众多的物种正在大量而快速地灭绝。人类活动正在破坏着历经数百万年演化而来的生物群落。为了拯救大量濒临灭绝的物种和生物群落 ,为生…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从人类的远古祖先古猿下地到人类诞生,大约过渡了一千多万年,而人类发展到现在,也大约有三百万年光景了。在这千百万年间,人类和他们的远古祖先,是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地走过来的吗?不是的。一部人类史,是充满着千艰万难的矛盾斗争史,是新生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历史。“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远古祖先古猿原来过着树居生活,他们在森林中攀援吊荡,采摘野果,或捕捉小动物充饥。虽没有《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猴王那么潇洒和威风,但也还算过得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家园—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的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依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是在地球上有了生物圈之后才出现的,并成为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有了人类以后,对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断地改变着生物圈。 早在145年以前,美洲的一位印第安酋长Sealth在斥责企图购买其部落土地的白人移民者时说过:“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这是1854年的事了,从那以后,全世界人口的增加,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导致全球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逐年减少,许多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但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  相似文献   

17.
“河套人”的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过內蒙伊克昭盟南部的无定河上游,早在1922年就发現了更新世晚期的人类化石;所得的材料(一枚門齿化石),經过研究后,名之为“河套人”。它代表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在我国北方生活的一种原始人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室今年夏天組織了一个野外工作队,从調查这个地区的第四紀地貭概况和其变化的历史入手,研究过去各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遺址和人类化石出土地点,并扩大  相似文献   

18.
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地研究了人类起源的问题,精辟地阐明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工取火的发明和使用,就是人类经过长期劳动的结果。恩格斯指出:“人们只是在学会了磨擦取火以后,才第一次迫使某种无生命的自然力替自己服务。现在还在民间流行的一些迷信表明,这个具有几乎不可估量意义的巨大进步在人类的心灵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自然辩证法》)古希腊的一则神话,说天神普  相似文献   

19.
王建 《化石》2021,(1):78-79
距今一万年以来,中国、西亚、中美洲、南美安第斯山、东南亚、埃塞俄比亚等地区的现代人群共同开启了人类对自然动植物驯化的宏伟篇章,这一过程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文化以及社会组织方式,为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起源的原因和机制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行为演化,社会演变,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自20世纪初,拉斐尔·庞培里(Raphael Pumpelly)和戈尔登·柴尔德(Gordon Childe)提出"绿洲理论"以来。  相似文献   

20.
基因编辑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CRISPR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世界,引起了最广泛的关注。人类首次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任何物种的DNA,包括人类本身。这一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无穷的机遇,但其深远的影响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与监管方面的挑战。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医学院组织编写的报告《人类基因组编辑:科学、伦理和监管》试图为基因编辑临床应用相关的研究、伦理和监管提供了一条明确的途径。作为参与这一报告的作者之一,现将分析基因编辑的科学问题,其可能的临床应用,并在技术与伦理等层面讨论这一历史性机遇及其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