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研究假蒟(Piper sarmentosum)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从假蒟叶的总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类成分,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别鉴定为chaplupyrrolidone C(1)、chaplupyrrolidone A(2)、chaplupyrrolidone B(3)、假蒟酰胺A(4)、N-3-苯丙酰胺吡咯(5)、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酰胺吡咯(6)、3-(3,4,5-三甲氧基苯基)丙酰胺吡咯(7)。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酰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为首次从假蒟中分离得到。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试所有分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棘豆属植物O.pseudoglandulosa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2个芳香性酰胺类化合物和3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N-苯乙基苯甲酰胺(N-phenylethyl-Benzamide,1),N-(2-羟基,2-苯乙基)肉桂酰胺(N-(2-hydroxy-2-phenylethyl)cinnamamide,2),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5-hydroxy-7-methoxyflavanone,3),5-羟基,7-甲氧基黄酮(5-hydroxy-7-methoxyttavone,4),7-羟基二氢黄酮(7-hydroxyflavanone,5).其中3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黄皮Clausena lansium种子提取物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拒食活性,对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进一步测定其拒食活性、生长发育抑制活性及细胞毒性,为筛选斜纹夜蛾生态防治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叶蝶法测定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种溶剂萃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和生长发育抑制活性;用硅胶柱层析进行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拒食活性成分分离;用核磁共振谱(NMR)进行拒食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用MTT法测定拒食活性成分对SL细胞毒性。【结果】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活性成分主要分布于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中;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10个馏分,以黄色晶体馏分2的拒食活性最强;经分离纯化及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鉴定,黄皮新肉桂酰胺B(lansiumamide B)为主要的拒食活性成分,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48 h拒食中浓度为214.95μg/m L,同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对SL细胞48 h抑制中浓度为10.09μg/m L。【结论】黄皮种子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及细胞毒性,黄皮新肉桂酰胺B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作为植物源杀虫剂开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果皮中的抗菌活性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从黄皮果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鉴定为:lansine(1)、3-甲酰基咔唑(2)、3-甲酰基-6-甲氧基咔唑(3)、6-甲氧基咔唑-3-羧酸甲酯(4)、(6R,7E,9S)-9-羟基-4,7-巨豆二烯-3-酮(5)、7-羟基香豆素(6)、8-羟基呋喃香豆素(7)、辛黄皮酰胺(8)、对羟基肉桂酸甲酯(9)和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5和9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的碳谱数据是首次报道。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2、3、6、7和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抑制作用。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黄皮这一药食两用的水果资源。  相似文献   

5.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层析(CC)、短柱减压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镰形棘豆乙醇提取液中分得7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N-苯甲酰基-2-苯基乙胺(1),N-肉桂酰基-2-苯基-2-乙胺(2),N-苯甲酰基-2-羟基-2-苯基乙胺(3),2′-羟基-4′-甲氧基查儿酮(4),7-甲氧基黄烷酮(5)、5-羟基-7-甲氧基黄烷酮(6),β-谷甾醇(7).化合物1~3、5、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4,5对人胃癌细胞株SGC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3.61和6.11 μg/mL.  相似文献   

6.
采用色谱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方法,以及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的鉴定方法,从蒟子全株中分离、鉴定出了10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新的酰胺类成分,即蒟子酰胺A~D(1~4)。已知化合物包括3个二肽,即短蒟酰胺C~E(5~7),以及3个酰胺,即(E)-N-(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四氢吡咯(8)、(E)-N-(5-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基)四氢吡咯(9)和(Z)-N-(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四氢吡咯(10)。采用MTS法测试了4个新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蒟子酰胺A(1)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IC_(50)=10.99μM)、人肝癌SMMC-7721细胞(IC_(50)=17.10μM)、人肺癌A-549细胞株(IC_(50)=7.93μM)、人乳腺癌MCF-7细胞(IC_(50)=16.63μM)和人结肠癌SW480细胞(IC_(50)=9.16μM)的生长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A.Juss)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从其枝干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1)、6-hydroxy-1,3,5,7-tetramethoxy-9-xanthen-9-one(2)、2,6,2′,6′-tetramethoxy-4,4′-bis(2,3-epoxy-1-hydroxypropyl)biphenyl(3)、cleomiscosin D(4)、chuktabularin A(5)、chuktabularin B(6)、chubularisin H(7)、chubularisin I(8)、tabularisin A(9)和tabularisin B(10),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麻楝属中分离得到。对体外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2、6、7和9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黄皮酰胺全合成中间体(2R,3s,4S)-2-羟基-3-苯基-4-苯甲酰基-N-甲基-Y-内酰胺(化合物A)2位羟基的酯化,提高脂水分配系数(1gP),考察对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化合物A为原料,通过酰化反应合成(2R,3S,4S)-2-(N,N-二乙氨基)甲酰氧基-3-苯基-4-苯甲酰基-N-甲基-Y-内酰胺(化合物B),重点考察了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化合物B结构已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结果:化合物A和酰化剂以摩尔比2:3,在160℃下反应1h,目标化合物B,收率78.42%。结论:本合成路线及具体反应方法,具有试剂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便等优点,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9.
苏木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70%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异黄酮(1),鹰嘴豆芽素A(2),3,7,3′,4′-Tetrahydroxyflavanone(3),(αR)-α,3,4,2′,4′-Pentahydroxydihydrochalcone(4),Sappanone B(5),7,3′,4′?三羟基二氢异黄酮(6),7,3′,4′?三羟基二氢黄酮(7),7,3′,4′-三羟基异黄酮(8)。其中化合物1~4、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海风藤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本研究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海风藤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出13个酰胺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2E,4E)-N-isobutyl-6-oxodeca-2,4-dienamide(1)、(4,5)-trans-N-isobutyl-4,5-epoxy-2E-decadienamide(2)、N-isobutyl-4-hexanoyl-4-hydroxypyrrolidin-1-one(3)、sylvamide(4)、N-isobutyl-2E,4E-octadienamid(5)、pellitorine(6)、N-isobuty-2E,4E-dodecadienamide(7)、N-isobutyl-2E,4E-octadecadienamide(8)、N-2′-methylbutyl-2E,4E-decadienamide(9)、N-isobutyl-2E,4E,12Z-octadecatrienamide(10)、N-isobutyl-2E-decenamide(11)、二氢荜茇明宁碱(12)、风藤酰胺(13)。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PP~+致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10进行体外神经保活性测试,化合物6在20μM时,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法从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1)、3,5,7,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2)、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木犀草素(4)、山奈酚(5)、鼠李黄素(6)、5,7-二羟基二氢黄酮(7)、7,4’-二羟基二氢黄酮(8)、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9)、5-O-乙酰基-3,7,3’,4’-四羟基二氢黄酮(10)和7-甲氧基香橙素(11)。除化合物4、7、11之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槛蓝叶中分离得到。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表明化合物4、7~9和11对荔枝霜疫霉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海南栽培肾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的化学成分,从海南栽培肾茶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吐叶醇(1)、丁香脂素(2)、3,4-二羟基苯乙醇(3)、甜橙素(4)、5,6,7,4′-四甲氧基黄酮(5)、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6)、6-羟基-5,7,4′-三甲氧基黄酮(7)、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烷酮(8)、3,3′,5-三羟基-4′,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9)、松脂素(10)和熊果酸(11)。化合物3、9和10为首次从肾茶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6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5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柯拉斯那(Aquilaria crassna)的化学成分,从其所产沉香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6,8-羟基-2-(2-苯乙基)色酮(1),6,8-二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rel-(1a R,2R,3R,7b S)-1a,2,3,7b-tetrahydro-2,3-dihydroxy-5-(2-phenylethyl)-7H-oxireno[f][1]benzopyran-7-one(3),rel-(1a R,2R,3R,7b S)-1a,2,3,7b-tetrahydro-2,3-dihydroxy-[2-(4-methoxyphenyl)-ethyl]-7H-oxireno[f][1]benzopyran-7-one(4),rel-(1a R,2R,3R,7b S)-1a,2,3,7b-tetrahydro-2,3-dihydroxy-5-[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7H-oxireno[f][1]benzopyran-7-one(5),oxidoagarochromone B(6),oxidoagarochromone C(7),(5S,6R,7S,8R)-2-[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5,6,7,8-tetrahydroxy-5,6,7,8-tetrahydrochromone(8),6,7-cis-dihydroxy-2-(2-phenylethyl)-5,6,7,8-tetrahydrochromone(9),N-trans-feruloyltyramine(10)。化合物3~5和8~10为首次从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7,9和10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4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均具有较小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和3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也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所产血竭的化学成分,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socotrin-4?-ol(1)、homoisosocotrin-4?-ol(2)、(E)-3-(3,4-dihydroxybenzylidene)-7-hydroxy-chroman-4-one(3)、5-hydroxy-7-methoxy-3-(4?-hydroxybenzyl)-4-chromanone (4)、3-去氧苏木查耳酮(5)、苏木查耳酮(6)、7,4?-二羟基黄酮(7)、7,4?-二羟基-8-甲基黄酮(8)、丁香树脂醇(9)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所产血竭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血竭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和8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其全草乙醇提取液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鼓槌石斛素(1)、2′,4′-二羟基查尔酮(2)、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4,7-二羟基-2,3-二甲氧基-9,10-二氢菲(4)、2,5-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5)、2,7-二羟基-3,4,6-三甲氧基-9,10-二氢菲(6)、(E)松柏醛(7)、反式对羟基肉桂酸酯(8)、对羟基苯丙酸甲酯(9)和十二元内环酯(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6、7和10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Phyllosticta aristolochi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N-methyl-2-pyrolidinone (1)、环-(甘氨酸-L-脯氨酸)(2)、环-(D-丙氨酸-L-脯氨酸)(3)、环-(L-缬氨酸-L-脯氨酸)(4)、环-(L-亮氨酸-L-脯氨酸)(5)、cyclo-(L-Leu-D-4-hydroxyprolinyl)(6)、环-(L-苯丙氨酸-L-脯氨酸)(7)、环-(L-苯丙氨酸-L-4-羟基脯氨酸)(8)、环-(L-酪氨酸-L-脯氨酸)(9)、环-(L-苯丙氨酸-L-亮氨酸)(10)、啤酒甾醇(11)、对羟基苯乙醇(12)、对羟基苯乙酸(13)、(2S,3R)-1-(4-羟基苯基)丁烷-2,3-二醇(14)和(2R,3S)-1-苯基丁烷-2,3-二醇(15)。采用MTS法检测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2、10和14对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细胞株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Two new lanostane-type triterpenoids, inonotsutriols D (1) and E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clerotia of Inonotus obliquus (Pers.: Fr.) Pil. (Japanese name: kabanoanatake; Russian name: chaga).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to be lanost-8-ene-3β,22R,24R-triol (1) and lanost-8-ene-3β,22R,24S-triol (2)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including 2D NMR analysis. In addition, major compounds, inotodiol (3), trametenolic acid (4), 3β-hydroxylanosta-8,24-dien-21-al (5), 21-hydroxylanosterol (6), inonotsuoxide A (7) and inonotsuoxide B (8) were identified, and all compounds, except 2,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cancer cell growth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P388, HL-60, L1210 and KB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var.radiat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其提取物中分离多烯炔类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4个多烯炔类化合物,分别为5-acetoxy-2-phenylethinyl-thiophene (1)、1-phenylhepta-1,3,5-triyne (2)、5-phenyl-2-(1-propynyl)-thiophene (3)和icthyothereol acetate (4)。体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4均具有中等抗MRSA活性,且均对人肝LO_2细胞无毒性。首次为化合物1提供核磁数据并进行结构解析,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薏苡(Coixlachryma-jobi)糠壳的化学成分,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豆酸(1)、香豆酸甲酯(2)、2-羟乙基-香豆酸酯(3)、咖啡酸甲酯(4)、阿魏酸甲酯(5)、(E)-3-(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6)、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7)、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8)、对羟基苯甲酸(9)、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0)、1,3,5-三甲氧基苯(11)、methyl (3-hydroxy-2-oxo-2,3-dihydroindol-3-yl)-acetate (12)、尿囊素(13)、2-(2-羟乙基)-3-甲基反丁烯二酸(14)和油酸(15),其中化合物3、7、12、13和14为首次从薏苡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9、10和11对种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毛果鱼藤(Derris eriocarpa How)藤茎和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从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丽槐素(1)、美迪紫檀素(2)、大黄素(3)、松脂醇(4)、(6R,9R)9-hydroxy-4-megastigmen-3-one(5)、2-methoxygliricidol(6)。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抑菌、细胞毒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对部分肿瘤细胞株及结核分枝杆菌(H37Rv)有明显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