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un AJ  Gao PJ  Liu JJ  Ji KD  Zhu DL 《生理学报》2004,56(1):21-24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参与形成新生内膜是一些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过程。研究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外膜成纤维细胞是否与对照组不同将有利于阐述高血压血管重塑的机制。本实验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与正常对照大鼠(Wistar-Kyoto rats,WKY)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迁移能力的差别,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的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用Transwell技术测定培养细胞的迁移能力。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RNA表达。结果表明,在血清和bFGF趋化作用下,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活性显著强于WKY(每个视野平均迁移细胞数目,血清:35.20±5.26 vs 22.2±3.27,P<0.05;bFGF:30.23±4.54vs 19.20±4.47,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mRNA水平显著高于WKY(1863.23±43.91 vs 326.24±68.29,P<0.01)。反义OPN(100 μmol/L)对血清诱导的SHR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有抑制作用(每个视野平均迁移细胞数目 38.60±5.98 vs 26.61±3.84,P<0.05)。而正义及错配义OPN组均无此效应。反义OPN对SHR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上述结果证实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强于WKY,OPN在细胞迁移中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增加常氧和缺氧豚鼠心室肌细胞持续性钠电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Ma JH  Wang XP  Zhang PH 《生理学报》2004,56(5):603-608
运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缺氧条件下豚鼠心室肌持续性钠电流(INa.P)的变化及施加药物对其的影响,以探讨 INa.P 的本质及缺氧增大 INa.P 的机制。结果显示:(1)在常氧条件下,一氧化氮(NO)前体 L- 精氨酸(L-Arg)和供体硝普钠(SNP)浓度依赖性地增大INa.P; (2)INa.P 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增大, 缺氧15 min 后施加 NO 合酶(NOS)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 不能使增大的INa.P 明显回复[(1.344 ±0.320) vs (1.301 ±0.317) pA/pF, P>0.05, n=5]; (3)缺氧时含L-NAME 的灌流液可使INa.P 明显减小,与单纯缺氧相比有显著差异[(0.914 ± 0.263), n=5 vs (1.344 ± 0.320) pA/pF, n=6, P<0.05], 但仍比常氧条件下增大[(0.914 ±0.263) vs (0.497 ±0.149) pA/pF, P<0.05, n=5]; (4)还原剂1,4-二硫代苏糖醇(DTT)不但可使L-Arg 及缺氧后施加SNP 增大的 INa.P 回复[(1.449 ± 0.522) vs (0.414 ± 0.067) pA/pF, P<0.01, n = 6 和(0.436 ± 0.141) vs (1.786 ± 0.636) pA/pF,P<0.01, n=5],而且使正常的 INa.P 减小[(0.396 ± 0.057) pA/pF vs (0.442 ± 0.056) pA/pF, P<0.01, n=6]。本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可增大心室肌细胞的INa.P,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缺氧时心肌产生的NO 通过氧化细胞膜上钠通道蛋白所致,正常INa.P 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心梗大鼠离体心脏的动作电位和不应期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大鼠和心梗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特点。方法用离体灌流吸附电极记录单向动作电位,常规电生理方法测量最大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90%(MAP90)、复极50%(MAP50)、复极20%(MAP20)、有效不应期(ERP)。结果(1)和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离体心脏左心房电生理参数MAP90(56.3±2.7vs.64.5±8.7,P<0.05)显著延长,ERP MAP90(0.89±0.2vs.0.78±0.3,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右心室的电生理参数MAP90(67.6±14.1vs.134.1±26.7,P<0.001),ERP(55.0±3.53vs.69.0±8.9,P<0.05)明显延长,ERP MAP90(0.79±0.1vs.0.60±0.1,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左心室的电生理参数MAP90(87.2±15.7vs.168.8±31.2,P<0.001)也呈显著延长,ERP(59.0±4.2vs.90.0±17.7,P<0.001),ERP MAP90(0.65±0.081vs.0.54±0.090,P<0.05)呈显著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2)与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的MAP90离散度[(LVMAP90-RVMAP90)(17.0±6.5vs.51.4±28.7,P<0.001)]、ERP离散度[(LVERP-RVERP)(4.0±2.2vs.20.0±7.9)P<0.001]显著增加,基础周期为250ms。结论心梗大鼠心脏不同部位的MAP的复极时间都显著性延长,MAP90和ERP离散度增加,这些电生理特点是促进折返形成、造成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皮层抑制对正常及帕金森病(PD)大鼠丘脑底核(ST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观察正常和PD大鼠STN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及脑内微量注射KCl后,两组大鼠STN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PD组大鼠STN神经元放电频率分别为(9.78±0.71)Hz和(23.81±1.08)Hz,PD组大鼠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皮层注射KCl后,经过较长的潜伏期,两组大鼠STN神经元放电频率均明显降低,后缓慢恢复。结论:PD大鼠STN神经元放电频率增高,爆发式放电增多,而抑制皮层可使这种异常放电得到改善,提示皮层兴奋性的改变可能是PD中STN活动增强的另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5.
杨圣 《中国科学C辑》2007,37(3):271-279
研究表明成肌细胞移植有可能用于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心衰和严重肌肉损伤. 移植后成肌细胞快速大量的死亡是影响该方法疗效的一个主要难题. 细胞在受到各种刺激后会过度表达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 体外和体内实验均已证实HSP能帮助细胞对抗多种有害刺激. 本实验针对HSP的过度表达能否提高猪成肌细胞自体正常肌肉移植后的存活率进行研究. 猪成肌细胞经过42℃, 1 h的热休克后会过度表达HSP. 通过Western blot 和流式细胞仪来定量检测猪成肌细胞中HSP的表达; 同时分析细胞中的CD56和结合蛋白含量, 从而了解休克后细胞的肌源性有无变化. 利用放射性H3定量分析移植后细胞的生存率. 借助慢病毒载体(Lentivector Lac Z)监测移植后成肌细胞与宿主细胞的融合情况. 结果表明热休克预处理后成肌细胞的HSP70显著增高(P<0.01), 并且细胞的肌源性无变化. 成肌细胞体内移植后(n=7), 24 h时热休克组和非热休克组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67.69 ± 8.35)% vs (58.79 ± 8.35)%, P>0.05). 48 h时热休克组细胞存活率比非热休克组的高2倍((53.32 ± 8.22)% vs (28.27 ± 6.32)%, P<0.01). 120 h时热休克组细胞存活率比非热休克组的高3倍((26.33 ± 5.54)% vs (8.79 ± 2.51)%, P<0.01). 组织学检查显示; 热休克细胞和非热休克细胞均能与宿主细胞融合. 这些结果提示热休克预处理能增强成肌细胞HSP70的表达, 并可提高成肌细胞自体移植后的生存率. 体外热休克预处理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能改善猪成肌细胞自体移植生存率的方法. 这也许是一个解决成肌细胞移植后存活率低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在体外长期增殖、生长并长期保持分化潜能的新方法,我们将PGCs分别与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和同源生殖嵴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结果与SCs共培养的PGCs集落明显多于同源生殖嵴成纤维细胞共培养PGCs集落,传代次数也显著多于同源生殖嵴成纤维细胞.目前与SCs共培养的PGCs已成功传代培养至了第51代。因此我们认为PGCs与SCs共培养,可有效提高原始生殖细胞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并可长期维持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纳络酮预防性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对海马锥体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防治组。利用钙离子敏感探针Fluo 3与钙离子络合后被激发产生荧光的特点,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海马锥体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强度,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记性处理。结果:荧光像素平均值假手术组为135.05±29.14;模型组为484.05±298.72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防治组为139.39±30.74,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纳络酮防治血管性痴呆大鼠与其抑制钙离子内流保护海马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索离体实验中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有无促进耳蜗听觉传入神经元——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存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取成年大鼠嗅球和新生大鼠蜗轴组织块进行OECs与SGCs的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OECs。实验分OECs与SGCs共培养组和SGCs单独培养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OECs和SGCs生长状态,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OECs,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III-tubulin标记SGCs。为了研究OECs与SGCs共培养体系中,前者促进后者存活的可能机制,共培养组中分别加入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500pg/mL)和BDNF抗体(IgY型,50μg/mL),对照组为未加任何处理的共培养组,然后检查各培养组中SGCs存活数量和存活时间。结果显示,OECs贴壁培养7d后形成一细胞单层,在OECs与SGCs共培养体系中,SGCs在OECs形成的细胞单层的表面生长,并伸出长突起,呈现典型的双极神经元形态;在培养的前6天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两组中的SGCs都较接种前减少,但共培养组中SGCs存活数量明显高于SGCs单独培养组(P0.01);单独培养组的SGCs数量在培养的第6天出现大幅度减少,在培养的第9天几乎没有生长;共培养组的SGCs数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共培养中加入BDNF对OECs促进SGCs存活无明显影响,而加入BDNF抗体(IgY)后存活的SGCs减少(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OECs与SGCs共培养能够促进新生大鼠SGCs存活和突起生长,延长存活时间,OECs分泌BDNF可能是促进SGCs存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Ma JH  Luo AT  Wang WP  Zhang PH 《生理学报》2007,59(2):233-239
应用全细胞和单通道(贴附式)膜片钳技术观察胞外pH值降低对心室肌细胞持续性钠电流(persistent sodium current,ⅠNa.P)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全细胞记录模式下,细胞外pH值降低可明显增大ⅠNa.P,且呈H+浓度依赖性增强。当细胞外pH值从对照值的7.4降低为6.5时,ⅠNa.P的电流密度从(0.347±0.067)pAJpF增加到(0.817±0.137)pA/pF(P< 0.01,n=6),而加入还原剂1,4-二硫甙苏糖醇(dithiothreitiol,DTT,1 mmol/L)后可使,ⅠNa.P的电流密度回落到(0.233±0.078)pA/pF (P<0.01 vs pH 6.5,n=6)。单通道记录模式中,当细胞外pH值从对照值的7.4降低为6.5时,持续性钠通道的开放概率和开放时间分别从0.021±0.007和(0.899±0.074)ms增加到0.205±0.023和(1.593±0.158)ms(P<0.叭,n=6),再加入还原剂DTT(1 mmol/L)使开放概率和开放时间分别回落到0.019±0.005和(0.868±0.190)ms(P<0.01 vs pH 6.5,n=6);加入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BIM,5μmol/L)可使pH 6.5时增大的,ⅠNa.P明显减小,开放概率和开放时间分别从0.214±0.024和(1.634±0.137)ms回落到0.025±0.006和(0.914±0.070)ms(P<0.01 vs pH 6.5,n=6)。结果表明,细胞外pH值降低可诱发心室肌细胞ⅠNa.P增大,其机制可能与PKC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肾病(CK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52例CK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分析。52例CKD患者中,其中27例为CRF血液透析患者;25例肾功能正常CKD患者。结果:CKD组患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5.42±61.95)(P<0.01);肾功能正常CKD组和CKD-CRF组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RF组sICAM-1水平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CKD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84.80±19.61/164.08±70.66/54.61±5.48)(P<0.01)。结论:sICAM-1水平在慢性肾脏病中明显升高,CRF组病人sICAM-1水平低于CKD肾功能正常患者,提示透析过程中可能有sICAM溢出,吸附并丢失入透析液中(1),或可能是肾纤维化为主的病变使sICAM-1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包括冷冻断裂-蚀刻、超薄切片以及细胞化学染色法),研究了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金鱼精子的质膜和核膜都具有区域特异性:1)精子质膜内大部分区域含有许多蛋白颗粒,但在特定区域内,蛋白颗粒呈有序排列,构成晶格状结构。2)精子头颈部和尾部均有液泡密集之处,凡是覆盖着液泡区的质膜内,几乎都不含有蛋白颗粒。3)液泡区能被细胞化学方法染成致密色,表明内含糖蛋白。4)核膜孔只集中存在于靠近颈部的核膜上,而其他部分则没有。本文对上述诸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华大蟾蜍长足的卵母细胞,经注入装载水相孕酮的红细胞膜泡,能被诱发成熟;直接注入水相孕酮的卵母细胞,无能恢复成熟分裂。将蛋白酶处理的红细胞制备成装载水相孕酮的膜泡,注入卵内,照样能诱发其成熟分裂;然而,分别用根皮素结合或磷脂酶A_2水解红细胞膜磷脂,制备的膜泡,虽亦包裹着水相孕酮,但注射的卵母细胞都未能被诱发成熟。这些结果表明,在通过红细胞膜转运孕酮诱发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红细胞膜上的某些膜蛋白可能不是必要的成份,而膜磷脂类却是关键成份,它不仅可能保证孕酮不被迅速代谢,且保证孕酮从卵母细胞内部诱发成熟分裂。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速离心和离子交换层析技术,从牛脊髓中分离纯化了神经丝蛋白三组分:NF-L,NF-M和NF-H。应用电镜负染色和金属投影方法研究神经丝的形态结构与NF-L的体外组装,结果表明:神经丝由10nm的核心纤维与外周的丝状突起组成;在近似生理条件下,NF-L可在60min内组装成10nm纤维,纤维由4根亚丝缠绕而成;在碱性缓冲液中,NaCl能促进NF-L装配成短纤维,这种10nm的短纤维无法连接成长纤维。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雄性生殖系精子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免疫组化、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VEGF蛋白在成年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s显示,在大鼠睾丸和附睾内均有VEGF蛋白(约45kD)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睾丸内VEGF见于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精子细胞的VEGF表达伴随精子细胞顶体发育的全过程,精子残余体呈强阳性。附睾内VEGF表达于附睾管上皮,且有区域和细胞特异性。附睾起始段的所有上皮主细胞内都有VEGF阳性颗粒;头、体、尾各段的VEGF阳性细胞多数与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重合,证明为亮细胞;近端附睾的管腔内可见精子头部呈VEGF阳性染色。睾丸、附睾间质血管内皮为VEGF阴性。上述结果表明,VEGF蛋白可由生殖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它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共同作用于睾丸和附睾的生殖细胞和血管内皮,直接或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特别是精子顶体的形成过程,并可能与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起源于前脑泡,结构简单层次分明,因此常被视为脑的简化模型。但近期工作证明,视网膜包含的神经活性物质(神经递质、调质和神经肽)种类之多、分布之复杂并不亚于脑。尤其是无长突细胞不仅包含多种递质和肽类,而且还有递质与肽类或肽类与肽类在一个细胞中的共存。对视网膜神经递质、调质和神经肽的研究将是探索脑奥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花背蟾蜍蝌蚪发生类坏死的皮肤在恢复过程中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花背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用0.001 mol/L氨水(氨水组)和0.01mol/L醋酸(醋酸组)处理皮肤使之发生类坏死。以细胞核、细胞表面、细胞质及细胞间隙等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各组皮肤发生类坏死后恢复过程中的可逆变化。结果观察到:两组均能引起核染色质浓缩,粘液分泌,液泡增多,线粒体及内质网膨大变形,细胞间隙变窄;醋酸还引起张力原纤维的凝集及紊乱等。恢复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分布趋于均匀,粘液的分泌渐正常,液泡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的形态逐步恢复,但细胞间隙一直很??窄;醋酸组中张力原纤维恢复成束且排列较整齐。作者认为氨水及醋酸引起蝌蚪皮肤发生类坏死后,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恢复的,而且此可逆变化也反映在超微结构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vers major events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chlorophyll research in the Russian Empire and the Soviet Union from 1771 until 1952, when the modern period of studies on photosynthesis began in full swing. Short biographical sketches of key scientists, reviews of their major research contributions and some selected photographs are includ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应用硝酸还原酶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和NADPH-d组织化学技术,对磁场处理后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磁场可促使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OD值)显著升高,并具有显著滞后效应。NADPH-d阳性神经细胞及NADPH-d和血管加压素(AVP)双染阳性神经细胞集中分布在丘脑下部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但不存在 于视交叉上核,提示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一氧化氮能神经细胞是丘脑下部的一氧化氮的主要来源。磁场处理后大鼠丘脑下部一氧化氮含量(OD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应归因于这些神经细胞受磁场作用表达增强。一氧化氮和血管加压素的共存可能对磁场调节内分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CD80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它提供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并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克隆了CD80全长。cDNA的基础上,将其与逆转录病毒pLXSN表达载体连接,构建成表达质粒,并用磷酸钙沉淀法将其转染PA317和CHO细胞,经G_(418)筛选获得抗G_(418)的PA317和CHO细胞克隆。以RIA,FACs和Westernblot检测CD80分子在PA317和CHO细胞上的表达、分布和分子量,结果显示,pLXSN-CD80转染的CHO细胞可表达较高丰度的CD80分子,其表观分子量为40kD。pLXSN-CD80转染的PA317和CHO细胞经5个月连续传代培养,无论存在G_(418)的选择压力与否,仍然持续表达CD80分子,表明我们构建的pLXSN-CD80表达载体具有应用于试验性治疗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用“脱水再加水法”制成包裹荧光黄的脂质体,通过PEG诱导融合或保温共培养法,成功地将脂质体导入了黄瓜悬浮细胞原生质体。PEG处理组摄入脂质体的细胞可达80—90%,其中50—60%的细胞荧光较强,均匀一致。脂质体/原生质体保温共培养半小时,荧光细胞达95%以上,荧光较弱,在细胞中呈点状分布,3—4天后脂质体逐渐破裂,点状荧光变为均匀一致的荧光。导入荧光黄脂质体的原生质体经持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进一步分化出芽和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