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普通小麦单体的花药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玲  李德森 《遗传》1984,6(3):7-10
近年来小麦花药培养研究资料表明,愈伤 组织诱导率与材料的遗传基础有很大关系[[1-3,8] Shimad:等〔7]用普通小麦中国春的A组染色体 的非整倍体类型进行花药培养,结果形成的愈 伤组织几乎全是由花丝产生的,并发现愈伤组 织诱导率最高的是双端体4A,其次是缺体4A, 其它材料的频率均较低。从而认为4A染色体 与愈伤组织诱导率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麦花药培养研究资料表明,愈伤 组织诱导率与材料的遗传基础有很大关系[[1-3,8] Shimad:等〔7]用普通小麦中国春的A组染色体 的非整倍体类型进行花药培养,结果形成的愈 伤组织几乎全是由花丝产生的,并发现愈伤组 织诱导率最高的是双端体4A,其次是缺体4A, 其它材料的频率均较低。从而认为4A染色体 与愈伤组织诱导率有关。  相似文献   

3.
低温处理对水稻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花药培养工作在我.国广泛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总的说来,培养水稻花粉植株的成功率还不高,这就直接影响花药培养单倍育种工作的效率,因此需进一步提高水稻绿苗分化率。目前一些单位采用低温处理各种作物的花药,以提高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但具体做法和效果并不一致。胡忠等认为在10℃低温下(48—62小时)存放稻穗是暂时保存材料的有效方法,但并不能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钟华鑫等认为4~5℃低温对提高小麦花药愈伤组  相似文献   

4.
影响小麦花粉植株分化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玉琴 《生物技术》1994,4(3):26-28
以小麦杂种F1代花粉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影响花粉植株分化的几个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花药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逐渐降低;分化培养基中附加KT和BA两种细胞分裂素相结合有利于绿苗分化;4℃─5℃低温处理愈伤组织24小时能提高绿苗分化率。  相似文献   

5.
在大麦花药培养中,花药密度对花粉愈伤组织产量有明显影响。欲得大量的愈伤组织,每毫升液体培养基上需接种60枚甚至更多的花药。利用条件培养基,可提高单位体积培养基上花药有效密度,进而提高大麦花粉愈伤组织的产量。在水稻花药培养中,花粉愈伤组织产量也有随花药密度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花药培养成功地用于改良重要作物,例如水稻和小麦。然而,花药培养用于作为其它作物(象大麦)的育种手段,其效果不明显。据两个英国研究小组报告,培养的大麦的反应显著受培养基中花药的方向的影响。在 John Innes 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当大麦花药固定在平坦位置(花药的两片均与培养基接触),没有或只有少数愈伤组织形成。那些形成的愈伤组织生长缓慢,并很少有生长  相似文献   

7.
Füjii 曾培养过小麦属6个种的花药,并得到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aegilopoides)和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的花粉愈伤组织,但它们未能分化成苗。1973年我国和法国的研究者分别报道普通小麦(T.aestivum)花药培养成功,然而小麦属其它种至今尚未诱导出花粉植株。我们曾注意到普通小麦一部分离体花粉中存在微核或染色体断片,而且在白化花粉植株中也观察到微核。胡含等在小麦花粉愈伤组织中观察到染色体断片,Mix 在畸形的大麦绿色花粉  相似文献   

8.
不同组织培养途径对小麦再生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现在推广的小麦优良品种和有苗头的新品系中选用10个小麦基因型品种进行组织培养,从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等方面比较了幼穗培养、花药培养、幼胚培养三种培养方式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幼胚培养效果最好,基因型间差异小,都能获得足够数量的再生植株。幼穗的培养效果最差,愈伤组织分化生根和绿芽十分容易,但分化成完整植株则较为困难。花药培养在基因型间差异非常明显而且有较多白化苗。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影响小麦再生能力的因素,建立了一套高效、可靠的小麦组培再生系统,为小麦的转基因技术提供优良的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9.
小麦花粉愈伤组织植株体细胞染色体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用花药培养方法诱导出来的小麦花粉愈伤组织和54个当代植株体细胞染色体的变异情况。发现它们大多是混倍体,但根据其染色体基数的不同,大量的花粉小麦是单倍体和纯合二倍体植株。同时,我们还首次获得了用花粉培养诱导的小麦5x植株和典型的混倍体植株在花粉愈伤组织中观察到染色体双着丝化现象。 离体培养和花粉的单倍性容易引起植物体细胞的核内有丝分裂,核融合,多极有丝分裂以及染色体断裂等现象。这些有丝分裂的异常过程,是产生染色体加倍、混倍体以及染色体变异的各种新类型的重要原因。 研究花粉发育时期在花药培养中的作用,改进培养条件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诱导花粉植株和提高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同时还可能获得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发生变异的新类型,为研究染色体工程和染色体组工程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春大麦(sabarlis品种)幼穗低温预处理过程中,使用乙烯的吸收剂高氯酸汞溶液处理,明显提高花药培养中花药的诱导率,以及每个花药形成的愈伤组织数目。在花药培养中,此种处理仅增加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而对花药的诱导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油菜花药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的激素及附加成分对油菜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诱导油菜花药形成愈伤组织,Miller和B_5,配方较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愈伤组织易从花丝及药隔组织形成。在MS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BA和NAA以诱导芽的分化,明显优于用激动素及IAA的组合。诱导培养基的组或对形成的花药愈伤组织随后的分化有明显的影响。温度是提高小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由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的F_1植株的花药培养诱导形成的部分植株中出现了明显的分离现象。对花药培养诱导形成的植株的第二代群体的观察表明少数植株的后代群体表现整齐一致。这些结果说明在油菜的花药培养中可能有少数花粉植株的形成。讨论了油菜花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粱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梁的组织培养方面,已从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并通过茎尖培养建立了能产生大量绿苗的无性繁殖系。而在原生质体研究方面,虽然Brar DS等由未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建立的悬浮细胞系分离原生质体,并得到了愈伤组织,但至今未见  相似文献   

13.
将β-蜕皮激素加入小麦花药培养基中,观察到它对花粉苗诱导的影响。0.5~10毫克/升β-蜕皮激素提高了花粉胚和愈伤组织诱导率,它们能直接长成小苗。1~10毫克/升激动素抑制这种作用。β-蜕皮激素加2,4-D能得到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但这些愈伤组织不能在原培养基上直接分化成苗。β-蜕皮激素1毫克/升与萘乙酸1~5毫克/升相配合产生最高的花粉苗诱导率。这些小苗移入土中容易成活。对花药培养中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  相似文献   

14.
脯氨酸在小麦愈伤组织培养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研究了脯氨酸在小麦愈伤组织培养中的作用。结果初步表明,小麦愈伤组织能主动吸收培养基中的脯氨酸,并在组织内累积、转化;并且,脯氨酸能刺激小麦愈伤组织苯丙氨酸氨解酶活性,促进苯丙烷类代谢,在愈伤组织中形成导管系统,有利于长期继代培养。  相似文献   

15.
通过花药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生活力比较低,白苗率较高。在花药培养中有大量的愈伤组织甚至不分化出根和芽,不能形成植株,严重地妨碍了花药培养应用于育种实践。特别是秈稻品种通过花药培养得到的植株成功率很低,急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和激素,研究了蔗糖与激素对小麦幼穗体细胞无性系形成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2,4-D有利于小麦幼穗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生长,但低浓度的2,4-D更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低浓度的KT能显著促进小麦幼穗愈伤组织的生长和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而高浓度的KT不利于小麦幼穗体细胞无性系的形成和生长;蔗糖有利于小麦幼穗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在2.5%-5.5%浓度范围内,随蔗糖浓度的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率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7.
癸培养基的研制及在小麦花药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多年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花药培养育种及对多种培养基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从调整培养基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入手,建立了癸培养基。经过L_(16)(4~5)正交实验,筛选出NH_4N0_3、KNQ_3、MgSO_4、MnSO_4在培养基中较优的配比。在培养基对比实验中,癸培养基的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分别比C_(17)、W_(14)、N_6培养基提高了30.31%、50.60%和57.96%,且对不同的杂交组合都能表现出优越性。在癸培养基中附加0.9mg/L REA(rare eaxth addition,稀土元素附加剂),可使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54.25%~64.07%,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仙子花药培养的研究在国内虽无报道,但国外已有较多的工作。Corduan和Raghavan均发现,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天仙子花粉植株通过胚状体形成;在加有2,4-D的培养基上,可通过愈伤组织形成。外源激素对花粉植株形态发生的影响,已在小麦、枸杞等花药培养中得到肯定。我们在天仙子花粉植株诱导实验中也发现,培养基中的激素组合明显地影响着花粉植株的诱导频率和形态发生  相似文献   

19.
已有报告指出,低剂量的电离辐射能够促进水稻和芸苔(Brassica napus)花药培养中胚胎发生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在1991年细胞和组织培养国际会议上,Young Il-Lee报道,用γ射线照射盆栽水稻的花药,愈伤形成率比非照射植株的高得多。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R.R.Aldemita和F.J.Zapata用电离辐射照射水稻种子,使之生长并取其穗进行花药培养,发现辐射对难处理种花药培养的影响与敏感种类花药培养的相反。γ射线辐射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初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凝固剂对水稻花药培养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用Gelrite、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可溶性淀粉代替琼脂可明显促进水稻花药培养愈伤组织的产生而尤以5.0%马铃薯淀粉为最佳。出愈率比琼脂增加5.2倍,达液体培养水平。以8个不同基因型,为材料研究发现,5.0%马铃薯淀粉作凝固剂,有7个材料出愈率高于对照,最高的BCl63比对照增加7.75倍,平均增加1.15倍。另外,以5.0%马铃薯淀粉作凝固剂代替0.8%琼脂可降低成本30%。因此,用马铃薯淀粉作凝固剂在水稻花药培养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