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正>胆囊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居消化道肿瘤第5位,其发病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种族和性别差异性,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男女发病的性别比为1:(3~4)[1]。胆囊癌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营养代谢、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2]。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胆结石是胆囊癌最重要的高危诱发因素,尤其是伴发胆囊炎的患者;其他高危因素包括胆囊钙化、胆囊息肉以及致癌物接触。智利是目前全球胆囊癌发病率最  相似文献   

2.
<正>Nature Genetics: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首获系统阐述近日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王慧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教授刘颖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教授刘赟等合作,运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靶基因深度测序技术,首次系统阐述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发现驱动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揭示Erb B信号通路的突变与胆囊癌病人预后显著相关。7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胆囊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种族和性别差异性,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由于胆囊癌具有恶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伤寒发病人数有所上升,每年大约有2100万人感染,近5%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带菌者.慢性带菌状态发展成胆结石的危险性很高,胆结石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有助于保持慢性带菌状态,进而可能发展成胆囊癌.胆囊癌比较少见,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病率高,且女性胆结石和胆囊癌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多.慢性带菌状态不仅是胆囊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其他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文就伤寒带菌状态与生物膜和胆结石的形成及发展成胆囊癌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种发病率低、预后差的肿瘤,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及壶腹部癌.在西方国家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大约占胃肠道肿瘤的4%,东南亚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我国,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并没有明确数字,约占消化道肿瘤的第6位.胆系肿瘤生存率低,预后差,至今尚无有效的化疗方案.目前,关于进展期胆系肿瘤化疗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以逐渐开展,化疗方案以吉西他滨为主,单药或联合铂类等药物,得到了明显提高的有效率及生存期.本文就目前胆系肿瘤化疗方面新的进展及成果做综述.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是亚太地区常见的高发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与膳食因素、遗传因素、地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本综述针对膳食因素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依照营养素类别分别阐述膳食因素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其他因素,如酒精及咖啡等的摄入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旨在为今后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公众预防消化道肿瘤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武汉协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0例过敏性紫癜初诊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11例,非消化道出血组6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地区、性别、发病季节、紫癜分布特征、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hsCRP、ESR、血常规、生化等。结果:与非消化道出血组相比,消化道出血组患儿的发病季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钙离子(C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紫癜性肾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消化道出血组合并紫癜性肾炎的比例(45.5%)明显高于非消化道出血组(21.7%)。结论:夏冬季节、高水平血清CRP、低水平血清Ca~(2+)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s)是一种嗜人体皮肤和黏膜的DNA病毒,约80%有性行为的女性可能感染HPV。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女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危型HPV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则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HPV感染亦与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引起除宫颈癌外的其他泌尿生殖道肿瘤,以及消化道系统、呼吸道系统、眼科、皮肤等其他系统或器官肿瘤。对HPV感染所致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肿瘤病因和发生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导致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病率不断上升。CIN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基础肾脏疾病及术前血糖水平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比剂会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同时对肾小管有直接毒性作用,最新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参与了CIN的发生,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CIN的早期诊断中,新的生化指标较血肌酐值可更早反应对比剂使用后肾功能的损害。除静脉水化疗法外,新型的药物在防治CIN中起到一定作用。CIN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认识和熟悉CIN的高危因素、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对预防冠脉造影术后引发的肾脏损害尤为重要。该文就CIN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早期诊断、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宝鸡地区结肠癌患者的发病的高风险因素,为减少宝鸡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同期入院的非癌结肠疾病患者作为对照资料,对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对比,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出高风险影响因素。结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结肠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显著上升,且在发病患者中,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P0.05)。而结肠癌的病灶分布部位表明,乙状结肠癌发病率最高;单一风险因素的研究表明,低膳食纤维饮食、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结肠癌家族史、以及结肠炎史都显著影响结肠癌的发病率(P0.0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表明低膳食纤维饮食、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和结肠癌家族史是结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结肠癌家族病史以及低膳食纤维饮食是宝鸡地区结肠癌患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控制宝鸡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需要针对性的对结肠癌高危人群进行理论指导和及时的筛查与对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本单位封闭群NIH小鼠发生的皮下肿瘤进行诊断。方法统计发病率、发病体重、分娩胎次等信息,并切除肿瘤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结果该肿瘤发病率为1.32%,病理切片诊断为纤维腺瘤。结论本单位饲养繁殖的NIH小鼠发生皮下肿瘤诊断为纤维腺瘤,其发病原因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1.
胆管癌是一类高度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显著增加。但由于发病隐匿而无法早期确诊,病因不明,治疗手段有限,有效的根治性切除率很低,并且术后肿瘤的复发率高,目前在治疗上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人们对其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的诊断、治疗方法被应用,人们对胆管癌的治疗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  相似文献   

12.
王璐  陈赛娟 《遗传》2001,23(3):269-275
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然而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阶段里,环境因素及其它非遗传性因素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现在认为单纯遗传因素仅能解释大约5%的肿瘤的发病机制,而大部分肿瘤的发病机制归因于外界环境因素与遗传性、获得性肿瘤易感性之间的协同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肿瘤易感性来自人类基因组的多样性。因此,环境、人类基因组及肿瘤三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综合所有来自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的信息,净化环境、给予高危人群特殊的保护,将会逐渐降低肿瘤的发病率。 Abstract: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s that thre aten human being today.To some degree,it is a genetic disease but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nongenetic factors clearly play a role in many stages of neoplastic pr ocess.Genetic factors by themselves are thought to explain only about 5% of all cancer.The remainder can be attributed to external,“environment” factors that act in conjunction with both genetic and acquired susceptibility.Of note,part of the susceptibility is owing to the variety of human genome.So,environment,human genome and cancer have much to do with each other.Combining all of the informat ion from epidemiology and from research works in laboratory with policy-making and clinical works,purifying the environment,giving special protection to the po pulation at high risk,the mobility of cancer may decrease graduall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血浆白蛋白降低的相关因素,本研究选取自2013年1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根治术患者共80例,依照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的早期血浆白蛋白是否降低分为观察组(n=21例)和对照组(n=59例)。其中,对照组术后早期血浆白蛋白未降低,观察组术后早期血浆白蛋白降低,记录统计两组临床资料,检测血浆ABL、PA、BUN和细胞因子浓度水平;采用羟乙基淀粉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容积并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结果显示: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血浆白蛋白水平与性别、年龄、TNF-α、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血浆白蛋白水平与手术时间、血浆ALB、PA、BUN和血浆容积水平关系密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血浆白蛋白水平与手术时间、血浆ALB、PA、BUN和血浆容积水平关系密切(p0.05)。由此推测,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血浆白蛋白降低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消化道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多年来IBD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备受关注[1-2],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3]。IBD的发病机制是遗传易感性、环境影响和肠道屏障受损等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4-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病原学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发病率及感染部位分布,并分析感染性休克病原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640例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发病率为14.38%,感染部位分布于腹腔及消化道和肺部;共分离培养病原菌96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52株(54.17%)、革兰阳性球菌18株(18.75%)、真菌26株(27.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与年龄、抗生素、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及肝性脑病有关(P0.05),与性别、血清白蛋白、侵入性操作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住院时间30 d均为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住院时间30 d为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关措施,减少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血液肿瘤作为一类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主要包括各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恶性淋巴瘤.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发病原因与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密不可分.近年来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修饰在血液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相关修饰基因作为血液肿瘤的治疗靶点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近年来表观遗传学修饰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新进展,本文将系统综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及RNA修饰等在血液肿瘤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营养与肿瘤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一般死亡率为所有疾病死亡率的前三位,我国也是如此。在中国,恶性肿瘤在男性占笫二位,女性占第三位。肿瘤的发病率中以胃癌为最高,占所有肿瘤的1/4,其次是食管癌、肝癌、宫颈癌、肺癌、肠癌、白血病、鼻咽癌、乳腺癌等。以上9种占全部恶性肿癌发病率的90%,胃癌发病以男性为多,男性为女性的2.1倍。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30岁以前很低,35岁开始明显上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70岁以后变低,在中国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2岁。在国内发病率最高的9种肿瘤中,几乎有一半,即胃癌,肝癌、食管癌、肠癌属于消化系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癌变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鼻咽癌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肿瘤,在中国南方和国外中国南方移民及后裔中发病率极高,严重危害了我国南方地区人民生命健康.对于这样一种具有明显民族聚集现象和地域差异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其病理发病机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现主要阐述鼻咽癌作为一种多基因遗传性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初步建立鼻咽癌易感基因群的概念和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易感基因群主导的多阶段性多米诺骨牌效应分子机制假说,为寻找鼻咽癌遗传易感风险因子,筛选鼻咽癌高危人群以及探索鼻咽癌靶向性及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奠定实验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蒙家辉  罗小珍  罗盛华 《蛇志》2009,21(1):47-48
有资料证实,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但近年却发现,该病已有低龄化趋势,并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它的相关职业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颈椎病的职业性发病因素,我院颈椎病研究小组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门诊、住院的512名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旨在提高高危人群的职业性防病意识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以减少颈椎病的发病率、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胃肠道内的菌群常参与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反应,协同维持机体的平衡状态。多项研究发现消化道内细菌种类和数目的变化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菌可通过毒力因子、生物膜、代谢产物等多种因素参与致肿瘤作用,甚至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然而,细菌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地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对细菌致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胃肠道肿瘤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