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血竭基源植物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竭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目前商品血竭主要来源于棕榈科黄藤属(Daemonorps)植物的果实和百合科龙血树属(Dracaerta)植株茎干的红色树脂.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有野生分布的血竭基源植物只为海南龙血树和剑叶龙血树两种.系统综述了我国血竭基源植物的资源状况、血竭形成机理、血竭基源植物的开发利用、人工繁育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野生血竭基源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血竭产生机制的研究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石聪  于浩飞  胡炜彦  张荣平 《生物磁学》2011,(Z1):4790-4792
血竭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本文对进口血竭与国产血竭在植物基源及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我们又把国内血竭称为"龙血竭",并对血竭真伪的鉴别提供了几种简单的方法。进口与国产的血竭虽然在化学成分上有很大不同,但是药理作用很相似,所以我国的龙血竭完全可以替代进口血竭在临床上使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血竭剂型。针对现在国内外血竭资源的处于濒危的状况,我们需要增强血竭资源保护意识,使血竭资源能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血竭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本文对进口血竭与国产血竭在植物基源及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我们又把国内血竭称为“龙血竭”,并对血竭真伪的鉴别提供了几种简单的方法.进口与国产的血竭虽然在化学成分上有很大不同,但是药理作用很相似,所以我国的龙血竭完全可以替代进口血竭在临床上使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血竭剂型.针对现在国内外血竭资源的处于濒危的状况,我们需要增强血竭资源保护意识,使血竭资源能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血竭(Dragon’s Blood)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药物,应用历史有2,000多年。在世界的许多地区都有血竭的产品,而血竭的基原来自于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不同植物来源的血竭化学成分与生理活性均有显著的差别。本文简述世界各地产血竭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通过不同民族所用血竭的比较,对我国龙血竭的深度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血竭素有“活血圣药”之称,原药系由天然分布于热带雨林中的棕榈科黄藤属(Daemonorops)的常绿攀缘植物麒麟血藤(D.draco)及该属其他物种的果实的分泌树脂萃取而成。我国商品血竭,传统上原由东南亚进口。由于热带森林面积税减,野生植物资源枯竭,血竭货源匮乏,价格昂贵,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寻找开发代用植物资源生产血竭。目前,国内市场供应的血竭的大部分提取于龙舌兰科龙血树属(Dracaena)的一些植物,如箭叶龙血树(D.cochinensis),柬埔寨龙血树(D.cambodiana)。初步研究表明,黄藤(Dae-monoropsmarcaritae)的…  相似文献   

6.
血竭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影响血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物理损伤和真菌诱导.本研究是以打孔接菌方法诱导生产血竭,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诱导产生的血竭中主要成分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含量,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这两种成分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人工接菌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的血竭中龙血素A的含量变化不大,而树体接人镰刀菌属真菌并将伤口暴露于空气得到的血竭中龙血素B的含量最高,诱导效果最好.指纹图谱比对结果显示诱导产生的血竭成分与血竭药品成分相似,进一步说明人工接菌诱导血竭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血竭及其原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竭,又名麒麟竭,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提取血竭的原植物已知包括龙舌兰科的龙血树属(Dracaena)、棕榈科的黄藤属(Daemonoropus)、大戟科巴豆属(Crofon)、以及豆科的青龙木属(Pterocarpus)等属中的十余种植物。在国外,血竭多称为龙血(Dragon’s blood),非洲用龙舌兰科的龙血树属的树干割取血竭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而用棕榈科植物黄藤果实  相似文献   

8.
剑叶龙血树树脂中的植物防卫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引言剑叶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系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在云南主要分布于勐连、勐腊、思茅、普洱、沧源、景东等县.在广西也有分布.剑叶龙血树现已成为我国传统中药血竭的主要基源植物之一[3].近几年,对血竭化...  相似文献   

9.
血竭超临界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血竭超临界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用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以血糖、糖耐量为指标研究血竭超临界提取物的降糖作用。通过测定体外α-葡萄糖苷酶的活力,观察血竭超临界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血竭超临界提取物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降低作用,能改善小鼠对蔗糖的耐受力,能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表明血竭超临界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降血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血竭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疗效显著,资源稀缺。人工种植龙血树并诱导龙血树产生血竭是解决血竭原料短缺的根本途径。以柬埔寨龙血树为材料,采用26种具有诱导其他植物增加抗性能力的化合物分别接入龙血树进行诱导生产血竭。结果表明:草酸、赤霉素、硫酸锌、芸苔素内酯、硝酸镁、5-硝基愈创木酚酸钠、2-硝基苯酚钠、盐酸、硫代硫酸钠、白氨酸、激动素、IAM、草酸钠、4-硝基苯酚钠、复硝酚钠和水杨酸等16种化合物能增产血竭;增产率达到100%以上的化合物有:1%的硫酸锌,1%的草酸,5 mg·L-1的赤霉素,0.1%硝酸镁,0.1%4-硝基苯酚钠;1%的草酸增产率214%,为最高,其次是5 mg·L-1的赤霉素,增产率为157%;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使用增产率为183%。  相似文献   

11.
国产血竭与禾谷镰刀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竭是我国传统中药。它始载于南北朝时代的(雷公炮炙论),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应用历史。由于它具有行瘀止痛、止血、生肌、敛疮之功效,主要用于外伤出血,溃疡不敛,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症,据统计,全国中成药产品中含血竭者计有膏、丹、散、片及气雾剂等共十四种剂型60多个品种。例如:七里散、跌打丸、再造丸、狗皮育、阿魏化痞育等。中药血竭的基源来自于百合科、棕相科、豆科和大教科等4科5属的17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树脂。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和国际币场上血竭主要来源于棕润科黄藤属和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的树脂。如“皇冠牌”和“手…  相似文献   

12.
云南血竭的化学成分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云南血竭为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树脂,从中分离到5个芳香族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乙酰(1),7,4^′-二羟基黄烷(2),7-羟基-4^′-甲氧基黄烷(3),7,4^′-二羟基黄酮(4)和loureirin A(5)以及1个甾体皂甙(6),并对其中3个酚性成分进行了抗真菌活性检测。另外,用薄层层析法对云南血竭、广西血竭、海南血竭及  相似文献   

13.
龙血树真菌群及其对血褐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柬埔寨龙血树茎杆中分离到303株真菌,其中镰刀菌属菌株占总分离频率的52%,其次是短梗霉和枝孢霉。通过活体接种对血竭产生的影响试验表明,对血竭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龙血树变种等4株红色镰刀菌,可使血竭形成量提高66%-120%。  相似文献   

14.
国产血竭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血竭是中药的传统品种之一,其性味甘、温、咸、平,兼有活血、化瘀、止血、补血的功效,古代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金枪等症,内科亦兼用之。此一药物在我国的记载可以追逆到南北朝宋人沈怀远撰的《南越志》(公元五世纪六十年代),该书称此药物为“骐麟竭”。(原书失传,公元779年唐人李珣的《海药本草》及公元1578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均有引述)稍后,唐人苏敬所著的《新修本草》(公元659年)中也有记述,因而血竭一药在我国的记载及应用至少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观察血竭及其成分龙血素B对河豚毒素敏感型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结果发现, 血竭和龙血素B对河豚毒素敏感型钠通道电流峰值均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 高浓度的血竭(0.05%)和龙血素B(0.02 mmol/L)使河豚毒素敏感型钠通道电流峰值偏移, 并电压依赖性地影响通道的激活和失活过程. 以上结果表明, 血竭对河豚毒素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影响主要是其成分龙血素B作用的结果. 血竭的镇痛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其成分龙血素B直接干预初级感觉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 阻碍痛觉信息传入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曾旭  孙睿  陈晓梅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20,39(7):1421-1428
龙血竭为百合科植物龙血树所产的树脂类药材,常常因树干部位受损伤后,经微生物侵染并分泌树脂,经提而成。本研究以活性菌株诱导所得龙血竭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药材相比较,为其质量控制提供评价及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A为30%乙腈+0.3%乙酸,流动相B为100%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8nm与309nm,柱温25℃。结果发现,各龙血竭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样品相似度高,确定14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指认了7,4’-二羟基黄酮、龙血素A、龙血素B和白藜芦醇共4个特征性化学成分。本研究发现活性真菌菌株诱导产物可作为天然龙血竭的替代品,诱导药材质量佳,诱导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血竭对背根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并探求其相应的药效物质,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观察血竭, 和其化学成分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 龙血素B以及它们的组合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根据所建立的中药药效物质的操作型定义, 判别血竭调制背根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药效物质; 应用Greco等人建立的模型分析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血竭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峰值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 并影响通道电流的激活过程; 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的组合能产生类似于血竭的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 3种化学成分单独作用也能调制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 但在所产生的对电流峰值的抑制率相等时, 3种化学成分单独作用时各自所需的浓度高于组合作用时各自所需的浓度; 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在调制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时具有协同作用. 上述结果说明血竭调制背根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 干预痛觉信息传入, 也是血竭产生镇痛作用的原因, 其药效物质是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这3种化学成分的分子有效组合.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3种龙血树(剑叶龙血树、海南龙血树和岩棕)的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基因PAL,利用DNAMAN、MEGA7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讨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的分子鉴定方法,为生产实际中对不同来源的龙血竭原料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中分别获得长度为718 bp的PAL片段,序列分析发现,3种龙血树PAL片段高度一致(99.69%),仅存在5处碱基突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龙血树PAL片段与百合科植物PAL基因聚为一类。(2)RT-PCR分析发现,PAL基因在3种龙血树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同种龙血树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差异较小,且PAL基因在岩棕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剑叶龙血树和海南龙血树中表达量较低。(3)利用保守引物进行分子鉴定发现,同种龙血树PAL序列一致,3种龙血树PAL片段存在5处碱基突变,且这些碱基突变为稳定遗传,表明3种龙血树PAL基因高度保守。(4)根据突变位点建立了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的分子鉴定方法,进一步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剑叶龙血树的碱基位置为GCGGG,海南龙血树的碱基位置为CTGGC,岩棕的碱基位置为GTTTG。该研究结果为龙血竭原材料溯源和质量控制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9568D镰孢霉作用于死态龙血树形成血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 引  言剑叶龙血树血竭来自于剑叶龙血树 (Dracaenacochinchinensis)的树脂 ,早年的研究[[2 ] 发现人工割伤可以促进树脂的积累 .江东福等[4] 证实剑叶龙血树血竭的形成与真菌相关 ,用特异性真菌接种活体龙血树 ,激活龙血树的防御反应 ,产生含植物防卫素的血竭[1,3 ,6] .但人们注意到野外自然环境下一些衰老枯死的剑叶龙血树的材质上亦有血竭形成 ,其与真菌的作用是否有关联 ?本文采用分离自剑叶龙血树根部的内生真菌 95 6 8D镰孢霉接种于剑叶龙血树材质(经灭活处理 ) ,保湿培养 4~ 5个月后 ,在接种部位有红色…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血竭药材中血竭素含量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药其中血竭药材中血竭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中性溶剂提取后用Merk RPC18柱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5mol/L KH2PO4(每1000mL中含1mL H3PO4)(45:55).流速:1mL/min分离.检测波长为440nm。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稳定、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