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狭盲蝽族新种及新纪录(半翅目:盲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盲蝽科盲蝽亚科狭盲蝽族Stenodemini 4个新种,并记载2个中国新纪录种。文中量度单位均为毫米。 毛角长盲蝽,新种Dolichomiris hirticornis sp.nov. 干标本黄褐色,除前胸背板及小盾片中纵线及前胸侧缘淡黄色,以及触角第1节散布红色小点斑外,几无其他明显色斑。额末端几不向前突伸覆盖于唇基之上,只略微上翘。触角第1节粗细均一,基部几不加粗,毛稠密,黑褐色,长可略超过该节直径;第2节基部  相似文献   

2.
1.崖县家白蚁 Coptotermes yaxianensis,新种 兵蚁(图1A—E) 体小型。头部、触角淡黄色,触角窝脊、囟和前胸背板前缘黄褐色,上颚红褐色,胸、腹和足淡白色。头部很少具毛,上唇端有2根端毛,缺侧端毛,囟孔两侧各具一根毛,前胸背板周缘有稀疏长毛,中区缺长毛,有些短毛也不甚明显。 头长卵形,近中、后段较宽。头前近颚基处显著凸起。上颚镰刀形,顶端略弯。上唇舌状,长大于宽。囟孔往后倾斜,囟管极短,背面观,孔口明显可见。后颏最宽在前端1/3处,腰部位于后缘和最宽点之间。触角15—16节,多数15节,第3节最短小。 前胸背板前缘中央较宽地凹入,后缘中央缺凹缘或凹缘极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体黑赭色,密被黄短细毛,腹面中央色较浅。头短小,方形,中央具深纵沟,复眼内侧各具斜凹陷。触角基向前突出于头的前方,触角除第2、3节基端黄褐色和第4节浅褐色外,其余均褐色,各节长Ⅰ:Ⅱ:Ⅲ:Ⅳ=10:6.5:6.5:7.7mm。喙褐色,长达中足基节窝前缘,各节长Ⅰ:Ⅱ:Ⅲ:Ⅳ=2.3:2.0:1.0:1.7mm。前胸背板粗糙,具颗粒状突起,中央纵脊  相似文献   

4.
中国皮蝽科Piesmatidae简记(半翅目、异翅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蝽科Piesmatidae是半翅目中的一个小科,已知约三十余种,主要分布于全北区,也有少数分布于东洋区和非洲区。本科种类的特征是身体背面具特大的网状刻点,头侧叶发达,通常伸出于头中叶的前方;眼及触角之间呈刺状突起,有单眼;触角四节,第三节细长,第四节纺锤形,端半部被半直立长毛;喙四节,伸达或超过前足基节。前胸背板具二条,三条或五条纵脊;有前胸侧板窝。附节二节,具爪垫。本科与长蝽科接近,但头、前胸背板及足的构造不同。它和网蝽科种类的外形颇相似,但小盾片外露,前翅  相似文献   

5.
凤阳丝尾螋Diplatys fenpyangensis新种 雄性:体细长,深红褐色,被密的黄褐色短柔毛和稀疏的褐色粗毛。唇基淡黄色,额缝缺乏,冠缝明显,短,额突起、眼中等大,稍突出,颊稍长于眼。触角约20节,第1节粗和长,约等于第3与第4节之和,第2节很短。前胸背板长稍大于宽,前胸沟前片肿起,沟后片平,中央纵沟明显。覆翅淡褐色,正常,翅和足正常。腹部细长,呈  相似文献   

6.
云南尖同蝽Cyphostethus yunnanensis,新种 椭圆形,身体后端明显窄缩。雄虫,长10.40毫米,前胸背板宽4.72毫米。翠绿色,局部具黄绿色斑纹,有大小不等和分布不均的刻点。头顶及眼后缘,前胸背板前部,小盾片基半部及其顶端通常黄绿色。触角基部两节暗绿色,第3—5节暗棕色。眼棕色,单眼红色。前胸背板侧角及后缘淡红色或棕红色。爪片,革片内侧及端缘灰黄色,有时带棕红  相似文献   

7.
古铜长蝽(Emphanisis China)是长蝽科中的一个小属,目前已知5种。此属体多古铜色,密被金黄色平伏毛;头凸圆,眼小,远离前胸背板前缘,中叶长于侧叶;触角第一节超过头部末端,第四节纺锤形,触角瘤由背面明显可见;喙伸达中足基节。前胸背板侧缘弯曲,中纵脊不甚明显,刻点粗大.密集,后叶刻点更深,并相互连结形成粗糙多皱的网状。  相似文献   

8.
体长约17毫米,前胸背板两侧角之间的宽约11毫米。 体椭圆形,常具强烈的金属光泽,密被同色刻点,前胸背板、小盾片、腹部腹面1~5可见腹节均为桔红色至血红色,其上的各形斑纹,头部、前胸背板前缘及前侧缘区,半鞘翅基部、侧接缘、胸部腹面、足及喙均为蓝黑色至金绿色,头部末端宽圆,中叶稍长于侧叶,触角及复眼黑色,单眼红色。前胸背板中后区两侧的大斑近圆形。小盾片宽大,基部大斑横长而宽,后缘波浪形,基部中央具明显的横皱,后半部大斑蝶形,其中央有一较光滑的微脊,有时可稍向前延伸,翅膜片长于腹末,前足腿节腹面具宽而深的纵沟,胸、腹部的腹面均被较多的黄色茸毛,腹部腹面两侧缘及中区两侧纵列的大斑横长,第6可见腹节金绿色,生殖节蓝黑色带金绿色。  相似文献   

9.
跳蝽科三中国新记录种(半翅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跳蝽科三个中国新记录种。所采用的量度单位均为毫米。黄边跳蝽Saldula hasegawai Cobben 1985(图1) 体小至中型,黑褐色,长4.0,宽1.8();长3.1—3.4,宽1.6()。头部具雕刻状粗刻点,复眼表面有稀疏的半直立黑色长毛,头顶及额区分布有约20多根直立的黑色长刚毛,唇基各骨片褐黄色或黄色,喙伸达后足基节之间,触角第Ⅰ第Ⅱ节亮褐色,半透明,第Ⅲ、Ⅳ节黑褐色,各节均具直立的褐色长刚毛,长度比为3.5:7:5.5:5.5。前胸背板具强光泽,被稍密的银白色亮毛和直立的黑色长刚毛,侧缘呈波纹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在协助周尧教授整理西北农学院所藏蜡蝉总科标本中.发现小头蜡蝉科(Achelidae)的一新纪录种广小头蜡蝉 Catonidia sobrina Uhler 1896,现报导如下: 成虫体长(连翅端)10毫米左右。体黄褐色.有油状光泽;头顶宽为长的二倍,前缘略突出,后缘略凹人,中域凹陷.边缘脊状.中脊一条,分头顶为二个四角形区:额细长.前缘平截状,后缘凹入.侧缘强脊状;唇基长三角形.中脊一条.侧缘脊状;喙细长.伸达后足基节外;复眼黑褐色,近圆形;触角淡褐色.  相似文献   

11.
尹氏异白蚁Heterotermes yinae Zhu,Huang et Li新种 兵蚁(图1—6) 体中型。头黄色,上颚赤褐色,基部浅黄,上唇基、触角堤脊黄褐色,上唇黄色,前胸背板、触角、足淡黄色,腹部乳白色。头部具稀疏长毛。上唇仅具端毛1对。前胸背板周缘密生长毛,后半部中线两侧各生数根长毛。数根长毛。腹节均环生长毛。 头近长方形,两侧近平行,最宽处位于头中后部,后侧角宽圆,后缘近平直。额峰微隆,但不高出后头背面,略有峰凹,呈“V”形。囱位于额后中央,凹下。上唇近似舌形,长大于宽,长宽比为0.923—0.709, 透明端都呈乳头状小尖突。上颚粗状,端部内弯,外侧缘基部缢口下弧状扩张。左上颚尖端较细,内弯较剧,中部后方具3个锯齿,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采自我国四川省的蝽科益蝽亚科疣蝽属Cazira一新种。 四川疣蝽,新种Cazira sichuana sp.nov.(图1—2) 体长9毫米,宽5.6毫米,前胸背板两侧角间宽6.7毫米。椭圆形,暗褐色,具刻点。头部侧叶与中叶几等长,前域黄褐,后大半漆黑;中叶前域较平,后大半具隆脊,黄褐色,侧叶前域隆起,侧缘微翘;复眼外突,暗棕色,单眼暗棕色。触角第1—2节黄褐,第3  相似文献   

13.
胸纹粗腿豆象Caryedon lineatonota Arora(图1) 雄虫:体长4.6—4.8毫米,宽2.3—2.5毫米.触角第五至十节锯齿状,除第三至四节端部边缘黄褐色外皆为黑色;头黑色,两复眼间呈网状结构,疏被金黄色毛;额中脊明显,与唇基相连;复眼大而突出,在触角着生处稍呈凹缘。前胸背板被全黄色毛,亚圆锥形,后缘中央稍向后突出,侧角尖;表皮底色黄褐,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中纵纹每侧还有2—3条黑色纵纹。小盾片密被淡黄色毛,略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粒脉蜡蝉科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3年在协助周尧教授整理西北农学院收藏的粒脉蜡蝉标本中,发现二个新记录种,报导如下:脊颜粒脉蜡蝉Anigrus metalces Fennah.1978,中国新纪录 体长2.6毫米.翅展8毫米,头与前胸背板淡褐色。头顶的眼侧域左右不相遇;额近狭梯形,侧缘色较淡,近平行星强脊状,侧缘内侧具有成排的圆形凹陷,中域色略深,近端部稍凹陷,近基部略隆起,有中脊一条,其端部不太清浙;有中单眼。淡灰色;唇基中域隆起,有细中脊一条;喙较短,仅达后足基节处;复眼肾形,深褐色;触角谈褐色,第二节粗壮,前胸背板极短,前缘呈角状突出,后缘凹入为钝角状,有中脊一条;中胸背板栗褐色,有一条淡褐色的中脊,腹部栗褐色,背腹板后缘及侧缘黄褐色,前翅灰褐色半透明。  相似文献   

15.
在协助周尧教授整理西北农学院收藏的蜡蝉标本中,发现颖蜡蝉科Achilidae 2新记录种,报导如下:马颖蜡蝉Magadha,flavisigna Distant,1906,中国新记录 成虫体长5毫米,翅展16毫米,头、胸部赭色,头窄于前胸背板;头顶短,其长与宽约相等,后缘呈弧形凹入,侧缘脊状,中域凹陷,上有一条不伸达前缘的中脊;额近长梯形,长为宽的二倍,有一条中脊,其两侧凹陷,侧缘脊状,额的基部有一条深褐色的宽横带;唇基有纵脊三条,基部色稍深;喙细长,伸达后足基节;复眼圆形,深褐色;触角短粗,赭色;侧单眼红褐色。前胸背板前缘呈圆角状突出,后缘凹入为钝角状,有三条纵脊;中胸背板也有三条纵脊,于中后域有一黑褐色的大斑,此斑的前缘平截形,侧后缘模糊,略超过侧脊,腹部栗色,前翅长,外缘圆形,后缘近爪片处有向内的小凹陷,斑基部的2/3全为纵脉,近外缘处有一列横脉,前翅色泽为灰褐色,略透明,翅脉色淡,外缘色较深,正个斑面上散布有多个深浅不一的小褐斑,翅脉上也有多个暗色小斑点;后翅比前翅宽,灰褐色,足赭色,后足胫节外侧无刺,其基跗节长, 分布:四川,印度。  相似文献   

16.
何琬  吴燕如 《动物学研究》1985,6(2):185-187
本文记述云南省产棒腹蜂属Rhopalomelissa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部分副模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棒腹蜂 Rhopalomelissa (Trichorhopalomelissa) yunnanensis Wu et He,新种。 体长4—6毫米,黑褐色;腹部棒状。头扁平,宽大于长;复眼内侧稍凹入;上颚细长,具二齿,基半部深褐色,端半部黄褐色;颅顶后缘稍圆;额区中央具一明显纵脊;触角黑褐色,鞭状,长稍超过后胸,第一节最长,等于第三、四两节总长,第二节近球形,其余各节几等长;唇基及颜侧区密被褐黄色毛;侧单眼距稍短于复眼至单眼距离;胸部黑色;前胸、中胸背板、小盾片、后盾片被金黄色短毛,后盾片毛较密,小盾片上者混有少量金黄色长毛;颅顶后缘被少量金黄色毛;腹部黑褐色,第一、二及第三  相似文献   

17.
长盲蝽属(Dolichomiris Reuter)是盲蝽科(Miridae)中以吸食禾本科植物汁液为主的类群之一,多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草原、草甸、草灌混生的草丛及森林草层之中。此属昆虫身体长形、瘦细,体背光滑或具很细微的刻点。唇基大且从上方可见,额扁平,向前延伸覆盖唇基基部或否。复眼接近或接触前胸背板。触角第1、2节(后者  相似文献   

18.
川,滇蚱科的新属和新种:(直翅目:蚱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记载采自四川、云南二省蚱科2新属3新种。驼背蚱属Gibbotettix,新属,近似于Cladonotella Hanc.及Potua Bol.,其区别于后两属为前胸背板后突顶端平截,中央略凹;触角细长,中段节长为宽的7~9倍。峨嵋驼背蚱Gibbotettix emeiensis,新种,体暗褐色。红河驼背蚱G.hongheensis,新种,近似于峨嵋驼背蚱G.emeiensi,主要区别为头顶宽为一眼宽的2倍;头顶侧缘隆线明显片状突出;触角着生于眼下缘之下不远;前胸背板前缘平截;背板驼背向后渐低。二齿蚱属Bidentatettix,新属,近似于Falconis Bol.,其区别为头顶前缘具2向前的锐齿;前胸背板侧片后角具5个锐齿;各足股节下、上缘均具1列大刺突。云南二齿蚱B.yunnanensis,新种,体暗黄褐色。  相似文献   

19.
该种隶属昆虫纲半翅目同蝽科同蝽属 ,分布于北京、山西、陕西、四川、云南以及国外鳊和锡金等地。躯体呈长椭圆形 ,褐绿色。头褐黄色 ,中叶光滑 ,侧叶具黑色刻点 ;触角 1、2节和第 3节基部黄褐色或绿褐色 ,其余各节棕褐色。前胸背板中域暗黄绿色 ,后棕色 ,侧角强烈延伸呈较粗的长刺 ,末端尖锐 ,伸向侧前方 ,刺前缘通常橘红色 ,刺基部中央具黑色粗大刻点 ;小盾片黄绿色或浅褐色 ,具分布不均匀的黑色刻点 ,端部光滑 ,黄白色 ;革片刻点较细密、均匀 ,外域及顶角绿色或黄褐色 ;膜片淡 ,棕色半透明。中胸隆脊高起 ;气门黑色 ;侧接缘黄褐色 ;腹刺…  相似文献   

20.
真蝽属五新种(半翅目:蝽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白真蝽Pentatoma taibaiensis,新种(图2) 体污黄褐色,密布黑刻点。虫体腹面淡黄褐。头部侧叶与中叶等长;侧缘色较深,微向上卷;侧叶中部刻点斜行排列,表面皱纹状。触角深褐,第4、5节基部淡黄;第2节略长于第3节;各节长度比较:4>5>2>3>1。吻伸达第3腹节前部;各节长度比较:2>3>4>1。头部腹面光滑无刻点。触角窝与复眼之间区域具黑斑。前胸背板前缘在眼后平截;前角短,侧指,黄褐色,其基部刻点密集;前侧缘内凹,前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