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专类园掠影     
儿童植物园儿童植物园以植物为载体,并融植物展示、科普教育和益智游戏为一体,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按照游、学、体验的设计理念,儿童植物园分为游乐项目区、学习锻炼区和森林探索区三个区域。游乐项目区有各种色彩鲜艳、丰富有趣的游乐设施,包括木  相似文献   

2.
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东郊,北纬22°34′,东经14°10′,镶嵌在深圳市第一高峰梧桐山(主峰海拔980m)的西北麓,是深圳特区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本园始建于1982年,面积约590hm~2(公顷)。按总体规划,拟建15个植物专类区。目前已建成的有:棕榈植物区,苏铁植物区,竹类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百果园,阴生植物区,裸子植物区,稀有、濒危植物区,沙漠植物区。园内保存植物约3000种,其中从国内外引进的种类有2500种(变种、品种)。作为我国植物园之林的后起之秀,仙湖植物园正将建设成为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和研究中心,成为一个科研、科普、旅游和生产并举的多功能的现代化植物园之一(见“深圳仙湖植物园(本刊承办单位之一)简介”图版1—2)。  相似文献   

3.
数字植物园     
《生命世界》2012,(2):44-45
数字化植物园是对内实现物种高效管理支撑、对外实现资源高效共享对接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植物园日常基础工作之一。如今,数字化植物园项目已经逐渐成为各大植物园优先发展的方向性项目。植物园引种驯化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科研人员对中国科学院植物  相似文献   

4.
1 发展中的深圳仙湖植物园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东部。它镶嵌在深圳市第一高峰梧桐山(主峰海拔980米)西北山麓,是深圳特区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本园始建于1982年,面积约590公顷。按总体规划,拟建15个植物专类区。目前已建的有:棕榈植物区、苏铁植物区、竹类植物区、水生植  相似文献   

5.
《生命世界》2012,(2):46-4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与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与地区的植物园及其他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合作开展研究和考察项目,促进了研究和建园的发展,丰富了植物种类。植物园于2000年加入植物园保护国际(BGCI),并承诺实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开放研究项目——“依托种质资源库的植物DNA条形码研究”2010年度会议于2010年8月12~13日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功召开。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相似文献   

7.
植物园在植物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公众教育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具有文化传承和历史延续性的功能。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为例,从物种保护、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3 个方面对植物园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为华南植物园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华南植物园乃至我国植物园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展区掠影     
<正>展区简介目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以下简称"植物园")已建成牡丹园、月季园、蔷薇科植物区、宿根花卉园、壳斗科植物区、丁香园、豆科植物区、水生与藤本植物区、桑榆科植物区、紫薇园、裸子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环保植物区、本草园、农事体验园共15个专类园区和1个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  相似文献   

9.
任海  文香英  廖景平  郑祥慈  杨明  周桔 《生物多样性》2022,30(4):22113-R1078
植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 植物多样性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战略资源。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两种主要方法,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 构建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对我国植物多样性进行迁地保护, 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园林展示、科普教育和资源开发利用, 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植物园的功能变迁、全球和中国植物园分布与数量以及植物迁地保护现状,讨论了植物园与植物迁地保护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的定义及设立标准, 进而讨论了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意义、挑战、统筹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等问题, 最后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目标、管理体制、空间布局和认证等方面的建议, 以期为我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植物学会将于今年8—9月间在庐山召开全国植物园学术会议。由于我国植物园的历史较短,解放前仅有南京、庐山两个植物园;解放后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植物园和其他科学机构一样,逐步恢复并在各地先后建立起来。建园之始,即明确以植物引种驯化为植物园的中心研究工作,这一综合性较强的课题,不仅要求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生物化学、地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等理论学科为基础,而且还要有农学、林学、  相似文献   

11.
植物园是人们认识和利用植物的桥梁,是人们深化认识植物的场所。活植物收集是植物园的核心部分,辰山植物园通过广泛搜集发掘野生植物资源,收集稀有、珍贵和濒危的植物种类,引进国内外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品种,经过科学配置,表现出植物的珍贵、奇特、美丽和高雅。上海辰山植物园设有26个专类植物园,展示植物种类达9000种(含品种)以上,种类涵盖珍稀植物、华东地区特有物种、栽培植物稀有种,以及在经济上和学术上有特殊意义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2.
李飞飞  罗斌圣  崔夏  龙春林 《广西植物》2023,43(8):1383-1391
生物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园的形成和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处处体现着人类因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形成的植物文化。现代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上虽然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其植物文化的建设稍显滞后。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在此背景下,该文探讨了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演化的关系,回顾了早期植物园和我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文化的体现; 通过对全球3 085个现代植物园主要功能的分析,发现开展了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植物园占比7.36%,开展了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植物园占比11.18%,制定了植物保护计划的占比17.18%,从而揭示了现代植物园保护功能的提升和文化功能的弱化。基于当前植物园植物多样性有效保护中对植物文化建设的需求,该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植物园植物文化建设的不足,主要包括:(1)植物物种多样性信息中植物文化信息数据不足;(2)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传统知识惠益分享的考虑欠缺;(3)缺少以文化展现植物多样性的主题园。在此基础上,该文聚焦国家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目标,从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惠益共享、公众参与3个层面对国家植物园体系中的植物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生态文明特色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山地植物园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因而其规划设计就与其他类型的植物园及城市园林有较大差异。作者通过多年来在华西亚高山植物园这一典型的山地植物园的实践,对此深有体会。一、山地植物园的环境山地植物园常处于人迹罕至的山区,园地及其周围往往具有较好的原始植被和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如龙池地区即有良好的天然林和珙桐、连香树、水青树、领春木、裂叶星果草、延龄草、灌县杜鹃、美容杜鹃、腺果杜鹃、圆叶玉兰等珍稀植物分布。这为植物的引种和植物园的园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山区地形复杂,生境多样,气候特殊。以我园为例,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从1949年成立之始,就十分重视对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研究,并关心植物园事业的发展。从1950年起,先后接管了庐山植物园、昆明植物园,以后又先后建设了北京、南京、沈阳、武汉、鼎湖山、西双版纳、华南和西安植物园等,当时,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有10个,占全国总数的1/3。10个植物园总面积1930公顷,职工805人。为有效地开展植物  相似文献   

15.
上海辰山植物园于2005年开始筹建,与此同时启动了的植物收集工作。本文就辰山植物园基本情况、植物收集中长远规划、进展及技术策略进行了论述。活植物收集和标本收集是辰山植物园植物收集工作的两个方面。活植物收集包括以华东植物区系植物为主的物种收集和以上海适生的观赏植物为主的园艺品种收集,如鸢尾属、绣球属、荚蓬属、锦带属和绣线菊属的舭赏园艺品种。截止到2010年,辰山植物园共收集了9000种和园艺品种。其中,华东植物区系物种有1700种,来自世界范围专业苗圃的园艺品种有2800个,另有4500种和品种是种植于温室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目前共收集了近10000份标本,多数为研究和活植物收集的凭证标本,全部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6.
启动实施以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为主导的就地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战略,是我国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的科学使命和责任担当。本文以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中国特有维管植物为对象,系统梳理了这3类植物在我国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概况,对这些植物的生活型、物种组成和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当下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我国植物园保存的此3类植物共计7,141种,分属265科1,271属,分别占我国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6%、42%和23%。在7,141种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43种,受威胁植物2,095种,中国特有植物5,957种,分别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特有植物总数的72%、59%和37%。这些植物包括乔木2,555种、灌木1,025种、草本3,117种、攀缘类419种和水生类25种。3类植物在各植物园的物种组成共有比例较低,系统发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正在南京(?)建一个规模较大的植物园。这个植物园建立在钟山山麓中山陵附近,面积约三千多亩,隶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这个植物园将调查、蒐集国内外各种重要经济植物,并逐步开展各种植物的馴化、杂交、育种和栽培等试验研究。南京位置适中,宜於进行我国南北地区植物的馴化试验,使南北地区的有用植物能相互遷移,以扩大种植地区。这个植物园在今后几年内,准备以引种我国南北各地主要的绿化植物、果树和藥用植物为重点,并为植物学、农业、林业、药物学等  相似文献   

18.
专类园掠影     
《生命世界》2012,(2):12-23
北京植物园现有土地面积74公顷,其中展览区20.7公顷,试验地17.2公顷,展览温室1820平方米,试验温室3000平方米。已建成树木园、宿根花卉园、牡丹园、本草园、野生果树资源区、环保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等10余个展区和展室。栽培植物近5000种(含品种),其中乔灌木约2000种,是我国北方地区保存野生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园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上海辰山植物园于2005年开始筹建,与此同时启动了的植物收集工作。本文就辰山植物园基本情况、植物收集中长远规划、进展及技术策略进行了论述。活植物收集和标本收集是辰山植物园植物收集工作的两个方面。活植物收集包括以华东植物区系植物为主的物种收集和以上海适生的观赏植物为主的园艺品种收集,如鸢尾属、绣球属、荚蒾属、锦带属和绣线菊属的观赏园艺品种。截止到2010年,辰山植物园共收集了9000种和园艺品种。其中,华东植物区系物种有1700种,来自世界范围专业苗圃的园艺品种有2800个,另有4500种和品种是种植于温室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目前共收集了近10000份标本,多数为研究和活植物收集的凭证标本,全部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20.
植物园发展的动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国内外植物园近十余年来发展的动向进行评述,列举了近年来一系列重要的植物园国际会议与重大活动,指出当前国际植物园工作的中心任务首先是物种保护。总结和分析我国植物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在园貌建设上与国际先进植物园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1)植物的收集量;(2)活植物数据的积累;(3)罕见植物的引种;(4)现代技术的应用。作者最后提出,我国植物园发展应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是:(1)既是多功能全方位发展,又应各具特色;(2)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园永恒的主题;(3)植物园应着重物种迁地保护的研究和实践;(4)植物园应重视栽培和利用植物并着重以药用植物为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