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不产酸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经亚硝基胍处理,在一定浓度的L-苯丙氨酸结构类似物——对氟苯丙氨酸(DLP-Fluorophenylalalline,PFP)存在下,筛选获得了一批能产生与积累L-苯丙氨酸的抗代谢突变菌株,其中PFP-17突变菌株的产物在纸层析谱上L-苯丙氨酸的显色点较深,定量测定产酸为1.5mg/ml经两次自然分离获得的17-3-4菌株产酸特性稳定,在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初糖为4.5%的摇瓶发酵中。产酸可达5.5mg/ml,产物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代鉴测确证其主要产物是L-苯丙氨酸,此突变菌株经进一步选育所得的突变菌株3-PAP-42在提高初糖为6%时,发酵产酸可达8.28mg/ml。  相似文献   

2.
<正> DL-5-甲基色氨酸是色氨酸的一种衍生物,它和其它衍生物一起(如DL-5-氟-色氨酸)主要用于处理色氨酸发酵产生菌,从而获得抗类似物高产菌株,在此基础上,利用重组DNA技术,进一步获得“工程菌株”,因此,它是色氨酸发酵科研中的一  相似文献   

3.
粘红酵母产L-苯丙氨酸解氨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 ,对粘红酵母产 L -苯丙氨酸解氨酶 ( PAL )培养基进行优化 ,L-苯丙氨酸的积累浓度可以从 2 .0 g/1 0 0 ml提高到 3 .3 g/1 0 0 ml,最终得到了 L-苯丙氨酸解氨酶发酵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4.
树状多节孢发酵生产紫杉醇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树状多节孢HQD33内生真菌融合子TPF-1摇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2.8L和10L通用式机械搅拌罐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HQD33适宜发酵工艺条件是:发酵时间16~18d,培养基中蔗糖、苯丙氨酸、醋酸钠、酪氨酸、2,4-二氯苯氧乙酸和亚油酸的加量分别为10g/L、1mg/L、1.5g/L、15mg/L、5mg/L和15mg/L,摇瓶装量为150ml/500ml,在此条件下摇瓶发酵液中紫杉醇平均含量为448.52 g/L; 2.8L和10L罐发酵液中紫杉醇含量达406.95和395.12g/L(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对产胶原蛋白酶的一株沙雷氏菌DL-12进行紫外诱变处理,以明胶为底物,对诱变后的菌种进行初步筛选,通过鱼皮液化实验和发酵上清液中的胶原蛋白酶活力的比较,选出紫外诱变不同剂量下产生的产酶活力有明显提高的菌株DL-12(50s)-3,DL-12(50s)-4和DL-12(55s)-5,对这3种菌的产酶稳定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其中诱变菌DL-12(50s)-4发酵上清液中酶活力平均达98.37U/m L,比出发菌提高了43.54%,且具有稳定产酶特性。由于经紫外诱变获得的诱变菌DL-12(50s)-4高产胶原蛋白酶且产酶稳定,是具有应用前景的资源菌种。  相似文献   

6.
背景:碱性蛋白酶(alkaline protease)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工业酶制剂,其发酵活力目前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需要。目的:旨在通过优化启动子及其组合来提高Bacillus subtilis WB600中碱性蛋白酶AprE的产量。方法:以Bacillus subtilis WB600为出发菌株,成功构建了含有4种不同类型启动子(P1、P2、P-1-2、P-2-1)的碱性蛋白酶AprE表达菌株。结果:含不同启动子的4株重组菌均可成功表达碱性蛋白酶,发酵48h,含单一启动子P2的重组菌株表达碱性蛋白酶的活力为4 041U/ml,是P1的1. 23倍。双启动子重组菌B. subtilis WB600/P-2-1-aprE表达的酶活性最高,是双启动子P-1-2的1. 35倍,达到了6 125U/ml。结论:为工业化高产碱性蛋白酶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多孔聚氨酯泡沫(PUF)固定化黑曲霉P-6021可以实现菌丝体的摇瓶重复间歇发酵产酶,重复5个批次,菌体数目增多,产酶量上升,发酵液酶活达到664u/ml。以PUF固定化黑曲霉P-6021进行了同时产果胶酶和澄清苹果汁试验,以浑浊苹果汁基质发酵12h后, 产酶量可达到643u/ml,苹果汁基本澄清,透光率提高,粘度降低。表明固定化黑曲霉可以同时产果胶酶和澄清苹果汁,实现产酶与澄清过程的耦合。  相似文献   

8.
以多孔聚氨酯泡沫(PUF)固定化黑曲霉P-6021可以实现菌丝体的摇瓶重复间歇发酵产酶,重复5个批次,菌体数目增多,产酶量上升,发酵液酶活达到664u/ml。以PUF固定化黑曲霉P-6021进行了同时产果胶酶和澄清苹果汁试验,以浑浊苹果汁基质发酵12h后, 产酶量可达到643u/ml,苹果汁基本澄清,透光率提高,粘度降低。表明固定化黑曲霉可以同时产果胶酶和澄清苹果汁,实现产酶与澄清过程的耦合。  相似文献   

9.
树状多节孢发酵生产紫杉醇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树状多节孢HQD33内生真菌融合子TPF-1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2.8L和10L通用式机械搅拌罐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HQD33适宜发酵工艺条件是:发酵时间16-18d,培养基中蔗糖、苯丙氨酸、醋酸钠、酪氨酸,2,4-氯苯氧乙酸和亚油酸的加量分别为180g/L、1mg/L,1.5g/L,15mg/L,5mg/L和15mg/L,摇瓶装置为150ml/500ml,在此条件下摇瓶发酵液中紫杉醇平均含量为448.52μg/L;2.8L和10L罐发酵液中紫杉醇含量达406.95和395.12μg/L(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植物内生真菌是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目的】对一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银杏内生真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YX-5进行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方法】将该菌株发酵培养后,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采用减压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活性化合物,在分离过程中以MTT法跟踪检测分离到的各组分及纯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菌株YX-5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羟基曲霉酸(1)、环(4-羟脯氨酸-苯丙氨酸)(2)、环(亮氨酸-苯丙氨酸)(3)和环(丙氨酸-苯丙氨酸)(4)。其中羟基曲霉酸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IC_(50)为1.07μg/mL。【结论】报道羟基曲霉酸在抗肿瘤方面的活性,表明米曲霉及羟基曲霉酸在抗肿瘤天然产物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酿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及其融合子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得到乙醇产量较高的两株多倍体酵母菌融合子F_(28)和F_(38),融合频率为2×10~(-5)。测定融合子F_(28)、F_(38)每个细胞内DNA含量分别为2.14×10~(-8)、2.34×10~(-8)μg,而亲株DNA含量分别为0.78×10~(-8)和1.24×10~(-8)μg。并进行了融合子细胞增殖率、乙醇发酵能力及同功酶分析等试验。用固定化细胞发酵乙醇试验结果表明,在pH4.0,17%糖蜜为基质情况下,发酵3小时,融合子F_(28)、F_(38)的乙醇产量分别为77.21和77.09mg/ml;亲株乙醇产量仅为65.00mg/ml和68.40mg/ml。为固定化细胞发酵乙醇提供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2.
内生真菌发酵法是解决紫杉醇药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摇瓶分批发酵为基础,进行摇瓶补料分批发酵研究,探究了苯丙氨酸、甘氨酸、苯甲酸钠乙酸钠混合液、3,5-二硝基水杨酸、H2O2、CuSO4在发酵周期(13d)中,不同添加时间点对TMS-26菌体量及紫杉醇产量的影响,发现在第8天添加苯丙氨酸、甘氨酸、3,5-二硝基水杨酸时,其产量分别达到了(664.80±40.34)µg/L、(628.72±30.44)µg/L、(641.36±19.62)µg/L;在第9天添加CuSO4时,其产量达到了(697.46±15.76)µg/L;在第10天添加H2O2、苯甲酸钠乙酸钠混合液,其产量分别达到了(615.78±36.28)µg/L、(792.54±10.04)µg/L。在摇瓶补料分批发酵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5L罐发酵工艺放大研究,探究了前体和诱导子通过进行一次补加和恒速补加的方式对Aspergillus fumigatus TMS-26菌体量及紫杉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恒速补加苯丙氨酸乙酸钠混合液,紫杉醇产量达到了746.17µg/L。通过本次研究,优化了TMS-26产紫杉醇摇瓶补料分批发酵和5L罐发酵工艺,为后续实现紫杉醇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小单孢菌 (M. purpurea) 在培养36h时添加15μg/ml的青霉素,对培养至48h对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紫外线照射+亚硝基胍复合处理,置培养箱中37℃培养5~8d待长出菌落后再用紫外线照射叠加处理,获得一高产菌株N-14。试管发酵生测效价1913u/ml(对照625u/ml);摇瓶发酵培养120h达2178(u/ml),比对照(1243u/ml)提高75.2%;并进行了5L发酵罐发酵培养,发酵过程中测定了发酵液还原糖、总糖、氨基氮、pH、菌体浓度等代谢参数,探索了适合N-14的培养条件,连续5批次生测效价平均1967u/ml,较对照1171u/ml提高了68%,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除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酸过程中代谢产物(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实验室保藏的产酸丙酸杆菌(耐30g/L丙酸)为出发菌株P-0,通过丙酸压力筛选获得了一株耐10g/L丙酸的产酸性能良好的菌株P-10,降低了发酵过程中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菌株P-10做摇瓶发酵,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49.66g/L,产酸速率为0.30g/(L·h),较出发菌株P-0提高了53.04%;7L发酵罐实验表明,菌株P-10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55.63g/L,产酸速率0.33g/(L·h)。同时对菌株P-10做二次接种实验,结果表明,84h为二次接种最适时间段,且84h进行二次接种时,丙酸浓度提高了17.77%,二次接种实验不但有利于有机酸的积累,而且可以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和耐酸能力;经过选育的菌株P-10具有优良的产酸稳定性,有利于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同时对后续的发酵分离耦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除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酸过程中代谢产物(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实验室保藏的产酸丙酸杆菌(耐30g/L丙酸)为出发菌株P-0,通过丙酸压力筛选获得了一株耐10g/L丙酸的产酸性能良好的菌株P-10,降低了发酵过程中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菌株P-10做摇瓶发酵,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49.66g/L,产酸速率为0.30g/(L·h),较出发菌株P-0提高了53.04%;7L发酵罐实验表明,菌株P-10发酵周期168h,丙酸浓度为55.63g/L,产酸速率0.33g/(L·h)。同时对菌株P-10做二次接种实验,结果表明,84h为二次接种最适时间段,且84h进行二次接种时,丙酸浓度提高了17.77%,二次接种实验不但有利于有机酸的积累,而且可以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和耐酸能力;经过选育的菌株P-10具有优良的产酸稳定性,有利于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同时对后续的发酵分离耦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栓菌胞外漆酶的诱导,纯化及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红栓菌(pycnoporus cinnabarius)在发酵培养3d后出现胞外漆酶活性峰。木素类似物对红栓菌胞外漆酶活性有诱导作用,阿魏酸、香兰素,愈创木酚和DL-β-苯丙氨酸诱导24h后,发酵液中漆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8、4.3、3.5和1.7倍。发酵液经(NH_4)_2S0_4沉淀,Sephadex G-150、DEAE-Sephadex A-25、Sephadex G-25柱层析纯化后,冷冻干燥。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为一单峰,分子量为26000,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酶组成的64.27%。等离子光谱(ICP)分析表明漆酶含有铜。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与邻联苯甲胺反应最适pH为4.0,Km值为385μmol/L;与丁香醛连氮反应最适pH为5.8,Km值为833μmol/L。  相似文献   

17.
L-组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楠  刘辉  陈宁 《生物技术通讯》2006,17(5):747-749
目的:以谷氨酸棒杆菌TQ2223(Phe-/Tyr-/5-MTr/SGr/5-FTr/CINr)为出发菌株,定向选育具有5-甲基色氨酸抗性(5-MTr)、磺胺胍抗性(SGr)、5-氟色氨酸抗性(5-FTr)、8-氮鸟嘌呤抗性(8-AGr)、6-巯基嘌呤抗性(6-MPr)、2-噻唑丙氨酸抗性(2-TAr)等遗传标记的突变株;同时对突变株发酵培养基及条件进行研究,获得最优条件。方法:经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测定了诱变时间与致死率的关系,并对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氮源、生物素添加量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对接种量、发酵培养温度等发酵条件也进行了实验确定。结果:经诱变处理后,定向选育出的菌株TL1105(5-MTr/SGr/5-FTr/8-AGr/6-MPr/2-TAr)在未经优化的摇瓶发酵条件下,L-组氨酸的产量为12.02g/L;而优化培养条件后,L-组氨酸的产量达23~24g/L。结论:确定最佳诱变时间30min,此时致死率为80%。硫酸铵为发酵培养基中最适碳源,生物素添加量为50μg/L,采用5%接种量为宜,组氨酸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8.
氮源对谷氨酰胺转胺酶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立刚  江波  王璋 《生物技术》2002,12(2):11-13
研究不同氮源及培养条件对轮枝链霉菌 (Streptoverticillium)SK - 1合成谷氨酰胺转胺酶 (TGase)的影响 ,结果当以 5 0g/L玉米浆为主要氮源时发酵酶活水平可达 3 0 1μmol/ (min·ml) ;对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 ,以 5 0g/L玉米浆为主要氮源 ,起始pH值为 7 0~ 7 5 ,培养温度为 30℃ ,接种量范围为 5 % - 10 % ,培养时间为 38h时 ,酶活最高可达 4 5 2 μmol/ (min·ml) ,酶活提高了5 0 17%。玉米浆作为氮源时发酵酶活比较高 ,发酵时间也较短 ,酶的生产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9.
D-氨基酸氧化酶在不同毕赤酵母宿主菌中的表达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氨基酸氧化酶(DAAO)在转化头孢菌素C生产7-ACA和转化DL-氨基酸制备α-酮酸和L-氨基酸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DNA操作技术,将来源于三角酵母的DAAO基因连接至表达载体pPIC35K上,再将表达质粒pPIC35KDAAO分别整合P. pastoris的宿主细胞KM71和GS115,经筛选获得阳性重组菌PDK13(MutS)和PD27(Mut+)。重点对两种突变菌的表达条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DK13(MutS)株比PD27(Mut+)株消耗甲醇慢、诱导时间长,但对通气量要求低、表达水平高,摇瓶活力分别达到2700和2500 IU/L,14L发酵罐内活力分别达到10140和8463 IU/L。初步探索了DAAO对DL-苯丙氨酸的拆分,结果显示基因工程菌表达的DAAO具有良好的转化DL-苯丙氨酸制备苯丙酮酸和L-苯丙氨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枝状枝孢霉MD2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优化内生真菌枝状枝孢霉MD2的发酵条件,提高10-去乙酰巴卡亭Ⅲ (10-DAB)和紫杉醇(Taxol)的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的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对10-DAB和紫杉醇产量的影响,优化枝状枝孢霉MD2的培养条件;以YE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添加苯甲酸钠、苯丙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4种前体物对10-DAB和紫杉醇产量的影响,优化枝状枝孢霉MD2的培养基组分.[结果]优化后发酵条件为:在初始pH为5.0的300 mL YES培养基中,添加15 mg/L苯甲酸钠、25 mg/L苯丙氨酸、5 mg/L丝氨酸、15 mg/L甘氨酸,接种1 mL枝状枝孢霉MD2的孢子悬液(107-10s个孢子/mL),28.0℃、220 r/min发酵培养12d.在此条件下,枝状枝孢霉MD2的生物量、10-DAB和紫杉醇的产量分别为15.5 g/L、471.5 μg/L和569.5 μg/L,与初始发酵条件相比,分别提高了1.3、3.6和3.4倍.[结论]首次获得了枝状枝孢霉MD2生产10-DAB和紫杉醇的较适摇瓶发酵条件,可为进一步放大发酵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