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导师恩格斯在总结十九世纪三大发现(能量转化;细胞;进化论)时指出:“有了这三个大发现,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归结到自然的原因了。现在只剩下一件事情还得去做:说明生命是怎样从无机界中发生的。”恩格斯又明确指出:“关于生命的起源,自然科学到目前为止所能肯定的只是: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一百年来生命起源研究的发展,不断地证明了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无比正确。生命起源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大方面:(1)利用化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成就,进行生命的人工合成,借以说明非生命物质向有机  相似文献   

2.
从亚细胞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细胞运动(如:肌肉收缩、纤毛和鞭毛的运动、细胞质流动、染色体的分离、伪足的伸展等等)还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我们已经知道肌肉收缩是由于肌动蛋白(actin)和肌球蛋白(myosin)相互作用的结果,七十年代以来另一种和运动有关的大分子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微管蛋白(tubulin)和力蛋白(dynein~*)系统,现在已经知道纤毛和真核生物鞭毛的运动就是这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几种可能的答案地球上生命怎样来的呢?这里有几种可能的答案:(1)生命没有起源。物质和生命永恒存在。宇宙间任何星球变化到可以居住生物时,生命的“种子”便由宇宙的某处移过来。因此,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其他星球而来的。(2)生命在超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在地球上出现。这是神造说。(3)地球上生命是通过地球表面上的化学过程,通过物质的逐步变化发展,在特殊条件下逐渐发生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批判了前两种说法,主张第三种观点。现代科学支持恩格斯关于生命起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4.
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整个有机界在不断地证明形式和内容的同一或不可分离。形态学的现象和生理学的现象、形态和机能是互相制约的。”这一有机界的客观规律,仅就周缘器官和神经中枢两者互相制约的实例,同样能够印证。利用生来缺肢的动物,研究其同缺肢相关的脊髓内部结构的变异,阐明二者的关系,对进一步了解形态和机能的相关性有一定意义,对查明肢肌在脊髓中枢的定位有所帮助。据笔者(邵伟,1963)过去对前肢缺一或全缺的畸胎猫脊髓颈膨大部运动细胞群异变的研究证明,因前肢肌肉缺失或减少,引起相关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减少或消失。本文是针对生来缺一侧后肢的小白鼠,研究脊髓腰膨大部内景所引起的异变。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历史当中作为一定的阶段而产生的.研究这个发展,就必须研究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这就是说,生命起源的问题是不能作为纯粹的生物学问题来看待的.它与科学当中许多其他的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建立我们关于生命起源的概念的时候,必须把这些科学部门里进步的新的发现仔细地考虑在内. 我们在审查生命起源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物质历  相似文献   

6.
唯物主义科学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承认围绕着我们世界的完整性,承认世界上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制约性。恩格斯根据这一点,说明感应性是原生質的一种特性,它表现着活質对环境的一种积极的、选择的关系;不能够适当地改变其对外界刺激的特性的原生質,就必然死亡。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的思想是拉马克、路里耶、达尔文、谢巧诺夫、季米里亚捷夫、巴甫洛夫、米丘林以及其他卓越的唯物主义生物学家们科学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噬病毒体     
噬病毒体是一种能感染其它病毒,通过损害宿主病毒来完成自我复制的病毒。目前已经先后发现三种噬病毒体:Sputnik、Mavirus和OLV(有机湖噬病毒体)。大多数噬病毒体都在低级的生命形式如阿米巴变形虫中被发现。噬病毒体能抑制宿主病毒的增殖和裂解细胞的能力,并且噬病毒体只有在宿主病毒存在时才能增殖。噬病毒体的发现开启了一条新的探索病毒间相互作用的途径。本文主要就噬病毒体的发现过程、噬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及噬病毒体感染宿主病毒的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要进行各种代谢活动,就必须从周围环境中吸收适当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营养物。营养物是微生物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1)作为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原料,(2)供给生命活动中能量的来源,(3)形成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来源。恩格斯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  相似文献   

9.
荧光标记法检测不同毒物对细胞骨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主要由微管(Microtubule,MT)、微丝(Microfilament,MF)以及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IF)这三种类型组成。它们在细胞的形态维持、物质运输、信号转导、能量转换及细胞的运动和分裂等多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的微丝是真核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蛋白复合体,以解聚时的球状肌动蛋白G-actin(Globular actin)或聚合时的纤丝状肌动蛋白F-actin(Filamen-tous actin)形式存在。正常细胞中肌动蛋白两种形态的转换处于动态平衡,共同行使细胞的变形运动、胞质分裂、基质附着和胞间连接等多…  相似文献   

10.
吴汝康同志在引用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段话后说:“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正是这种阶段,这是亦猿(动物)亦人的阶段”(《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4年12卷3期)。我们对这句话提出一点意见,希望对此展开讨论。我们知道,辩证法有三条基本的规律:一、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二、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的规律;三、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究了君子兰(Clivia nobilis)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动态。用自行改良的显微培养室法和15%蔗糖加10ppm 硼酸的液体培养基,萌发了君子兰的花粉,并用暗视野显微电影记录了其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发现在一般情况下,营养核总是首先进入花粉管,然后生殖细胞入管,并以较快速度向管端移动,追上先入管的营养核。在生殖细胞进入早中期之前与营养核贴合,历时3—5小时才完全分开。分开后生殖细胞的核变大,并由前期进入早中期,通过赤道板阶段过渡到后期、末期,最终形成两个精子。用脱水处理和染色方法都可证明在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营养核在它的附近,直到两个精子形成之后,营养核仍存在。因此,作者认为营养核在整个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特别在精子形成中,是起一定作用的结构。其次,营养核、生殖细胞和精子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运动状态。其运动形式基本上可分三类:位移,旋转和变形。前二种运动常同时并存,但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有一个为主要形式,另一个为次要形式。后一种运动的剧烈表现形式(如营养核成“变形虫状”,生殖细胞变形入管,生殖细胞和营养核的贴合以及生殖细胞分裂等)只是在特定的生理状态下才发生;轻微的变形可能与周围原生质压力的改变有关。作者根据营养核和生殖细胞在整个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得出结论:营养核、生殖细胞(后为精子)在花粉粒或花粉管中的运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受内因制约向管端运动,但周围的原生质流作为外因,对它们的运动速度乃至于运动方向有暂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动蛋白(kinesin)是一种微管系统的运动蛋白(motor protein),它能通过水解ATP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微管产生运动.微管系统作为一种主要的细胞骨架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它们对于维持细胞形态,细胞的分裂,染色体的运动及细胞内的物质运输起着重要作用.细胞质力蛋白(dynein)和动蛋白是公认的推动这类运动的运动蛋白.自从1985年Vole首次在鱿鱼大轴突(squidgiant axon)中发现动蛋白以来,人们先后在许多种动物细胞中发现有动蛋白存在,甚至在低等真核生物棘状变形虫,盘基网柄茵和高等植物烟草花粉管中发现有动蛋白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动蛋白参与了真核细胞中的许多重要生命活动,如细胞中的细胞器及囊泡的运动,染色体排裂和分离等运动.动蛋白很可能是普通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的一种运动蛋白.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属于粘菌纲(Myxomycetes)的一种低等真核生物,它表现出许多显著的细胞运动特征如原生质团迁移,细胞质的穿梭运动(shuttle streaming)等,是研究非肌细胞运动和收缩蛋白的经典材料.在多头绒泡菌胞质中也具有微管系统,它们构成其纺锤丝等,参与染色体的运动及其它胞质运动,但至今国内外尚无人证明其中有与微管作用的运动蛋白——动蛋白的存在,作者利用抗牛脑动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3.
最近学术界再次展开了关于“劳动创造人”问题的讨论。(见《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第1、5期)人类起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它既是古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涉及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和哲学研究中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对“劳动创造人”问题提出重新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种新的看法多年以来,学术界广泛流行的一种看法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了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使古猿变成了人,并且认为这是恩格斯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起源理论。笔者过去也曾持有类似的看法。最近讨论中,有人提出一种新的看法,认为“劳动创造人的观点是恩格斯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理论是很不完善的理论,存在许多逻辑矛盾,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否定了这个理论的自然科学根  相似文献   

14.
尽管已经发现很多基因与癌细胞的发育有关,但肿瘤细胞为什么会转移到人体新的组织、为什么一些肿瘤细胞可产生生物学上的变化,而另一些则不会,以及肿瘤细胞是如何转移的至今仍很少有人知道。但新的发现已经为期待了解这一细胞癌变过程的研究者打开了窗户。这项研究课题是三年前开始的,当时NCI(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带有神秘活力的新基因,这种基因能显示出抑制癌细胞转移的能力,但由Patricia.Steeg和Lance.Liotta领导的发现这个基因的小组不知道这个基因是如何工作的,故从那时起,她们一直试图来解开这个谜。感谢科学上偶然的一瞬间,这个谜可以被解开了。根据她们的  相似文献   

15.
获得性免疫具有抗原特异性,但同时T细胞识别却有混杂性和NHC制约等现象,这提示T细胞对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识别中可能存在不同模式。本文提出了CD4 T细胞有两种特异性识别活化基础单位(具有不同的生理学意义)的模型,一种为纯TCR模式(TCR model),对pMHC(尤其是抗原肽)高特异性识别;另一种为复合受体模式(TCR-CD4 model),对MHC-Ⅱ分子特异性要求很高(NHC制约),但有可以不同亲合度结合抗原肽的混杂性;它们在免疫应答中以不同组合形式出现,可形成细胞水平区分“自我”与“非我”的效应。由此可更合理、简化地理解各种有关免疫现象以及淋巴免疫系统的起源。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是一种促有丝分裂多肽,对哺乳类胚胎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有关这种生长因子的产生、功能及其对胚胎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作用所知甚少。本文用纯化大鼠8.5 KDa增殖刺激活性因子(multiplicationstimulating activity,MSA)作免疫原,制备了多克隆抗体。以同位素在体外代谢标记PC 13小鼠多能胚胎癌(EC)细胞及其经维生素A酸(RA)诱导分化的内胚层样END细胞,在分化的PC 13 END细胞培液中检测到与IGF-Ⅱ抗体起免疫沉淀的物质,而未分化的PC 13 EC细胞并不分泌这种物质,证明了从EC细胞来源的分化细胞能合成和分泌IGF-Ⅱ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这种免疫沉淀物质为分子量35 KDa和14-15 KDa的三种形式蛋白。35 KDa分子可能是一种IGF_Ⅱ前体蛋白或具IGF-Ⅱ专一性的载体蛋白。用免疫酶染色方法,在另一株多能B 7-2 EC克隆细胞中,同样证明经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HMBA)诱导分化的内胚层样细胞的胞质中染有与IGF-Ⅱ抗体起反应的物质;而且在HMBA诱导处理24小时即已出现这种染色反应。随着药物处理时间延长,除了细胞形态进一步呈梭形和细胞质突起更显著外,免疫反应强度未见有明显变化,表明IGF-Ⅱ的合成在EC细胞诱导分化的较早阶段就开始。根据这些结果,推测早期胚胎发育中内胚层细胞可能产生和分泌IGF-Ⅱ蛋白。  相似文献   

17.
黏细菌(myxobacterium)是一类具有复杂多细胞行为,并能产生大量新型活性物质的单细胞原核生物。黏细菌基因组较大,目前黄色黏球菌(Mycococcus xanthus)DK1622及纤维堆囊菌(Sorangium cellulosum)So ce56序列已经测定,这有助于从基因组水平对黏细菌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黏细菌细胞运动的分子机制、新发现的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伟大导师恩格斯在1878年曾精辟地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反杜林论》) 从无机自然界到原始生命的出现,是亿万年间物质运动和变化发展的结果。本文简略地谈谈作为原始生命记录的某些化石在生命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伟大战友恩格斯在论述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时,指出了19世纪的三个大发现:(1)能量不灭、能量转化规律,(2)细胞学说,(3)达尔文的进化论。按照恩格斯的意见,“由于这三个大发现,自然界的基本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归结到自然的原因了。”这就是说,由于这三个大发现,自然科学就能够有效地摆脱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束缚,自然研究就得以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了。毫无疑问,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中心理论,是生物科学对生命自然界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概括。在建立进化论中,达尔文的功绩比任何人都大。在达尔文以前,科学上已经提出过进化观念或进  相似文献   

20.
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与胞外间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ITI)家族是在人和动物的血液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蛋白质.ITI由一条硫酸软骨素糖链将三条蛋白质肽链共价地结合在一起,其中两条肽链与硫酸软骨素链以氨基酸的羧基与糖链上的羟基形成酯键的形式相连.在细胞外间质中, 这种酯键可以转移到透明质酸糖链上, 进而调控细胞外间质的大小和细胞的性质.另一条肽链具有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 作为一种临床应用的药物可以从尿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