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趣谈舌头     
舌头是口腔内最灵活的器官,具有感受味觉、搅拌食物、协助咀嚼、吞咽和辅助发音等功能。人的舌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在疾病过程中变化迅速而明显,能较早地反应疾病的性质、轻重及变化趋势。因此,中医治病常以舌头的色泽、形态及舌苔的厚薄、颜色作为辨证施治酌依据之一。动物的舌头亦有着特殊的用途,猫、狗爱在晒太阳歇息时用舌头舐身上的毛,这是因为它们的皮肤腺分泌物,附着在毛上,经过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后,变成了维生素D。猫、狗通过经常用舌头舐身上的毛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它们也喜欢用舌头舐自己的伤口,这是因为动物的口腔…  相似文献   

2.
正舌头能帮你说话,帮你品尝,帮你吃东西,还能帮你清洁牙齿。如果你愿意,它还能当你的"身份证",因为没有谁的舌头和你的一模一样。你的舌头这么有用,动物的舌头也不差。有些动物的舌头还拥有你想象不到的功能。假如你有一条动物的舌头,我可要提醒你,别被自己的本领吓到啊!许多动物用舌头互相舔毛来表示友好。舔毛可以梳理被毛,并舔去灰尘或污渍,起到洗澡的作用。猴子在互相整理毛发的同时,还会不断地用舌头舔食毛发根部皮肤上析出来的盐粒。人们以为它们是在捉寄生虫,其实它们在做一件双赢的事,既能减少对方因为皮肤受刺激产生的痒痒感,又能舔食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相似文献   

3.
思维跳跳糖     
<正>动物大话王Z吃完了美味的蛋糕,大家一起玩"大话王"的游戏,如果你的动物知识足够渊博,就根据对话,把空缺处的动物填补上吧。长颈鹿说:"我的舌头是所有动物中最长的,足有45厘米!"(A)笑了,说:"你骗人,我的舌头才长呢,有60厘米长,而且还有黏性哦!"青蛙笑了,说:"那算啥,我的舌头可以瞬间从卷曲状变为伸展状。"海星笑了,说:"我可以瞬间把胃从嘴里吐出来,消化食物呢!"  相似文献   

4.
由于胸腺是淋巴组织样器官,动物达成年时即开始萎缩,而且从发育成熟的动物身上切除其胸腺,对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所以直到二十多年前一般认为胸腺不是生命的必需器官。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的研究工作已经表明若在动物出生时即切除其胸腺,它们的免疫功能就不能正常发育,而且不久就会死亡,从而证  相似文献   

5.
人体各部位的体温是有差别的,内脑器官也是如此。而某一个部位的温度又是随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主要是因为器官的炎症或者血液供应等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发生肿瘤性疾病时由于增强了物质代谢。 因此,根据器官温度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判断该器官内是否存在疾病,甚至可帮助诊断。不过,由于上述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一.生物的能源生物体——无论是人或者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下断地补充能量。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物貭转移和细胞结构的经常更新,生物体需要的各种化合物的合成等等,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的消耗,动物的任何器官便不能工作。不仅肌肉和心脏工作需要能量,而且控制器官(神经系统)和排泄器官(肾脏)的活动同样需要能量;能量对于维持温血动物正常体温也是必需的。一个成年人一昼  相似文献   

7.
温度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很大,当体温升高时体內的許多化学反应及藥物对机体的作用都加速。在內感受反射方面,許多作者用各种方法使动物体温降低后观察到頸动脉竇升压反射减弱,体温恢复时也恢复原来水平。但也有观察到体温恢复时反射更行减弱的。体温升高时,頸动脉竇反射有的作者發現它加强,有的發現它减弱。本实驗利用大白员在其体温用輻射热提高时,观察它的頸动脉竇反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急性热暴露大白鼠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温调节与能量代谢有密切关系。本文讨论了能量代谢中氧化磷酸化的变化与体温升高的关系。 实验方法是将体重180~230克重大白鼠随机分成六组。其中五个组在环境温度40℃、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进行热暴露,另一个组为常温对照组。热暴露的动物在体温分别达到预定的39、40、41、42、43℃时,剪头杀死,迅速取出肝组织,立即分离提取肝线粒体,并测定其呼吸活性、ATP酶活性、白发膨胀速度等指标。随体温的增加,呼吸控制率下降。正常体温是6.85±0.16,41℃时是6.37±0.09,42℃是5.98±0.27,43℃是5.44±0.22。呼吸态2氧耗量随体温的增加而增加。ATP酶活力也随体温的升高而增加。在正常体温时是0.104±0.008微克分子Pi/毫克蛋自/30分钟,在40、41、42、43℃时分别为0.141±0.019、0.160±0.027、0.149±0.010、0.264±0.068微克分子Pi/毫克蛋白/30分钟。 结果说明,体温升高的大白鼠肝线粒体发生了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发生解偶联显著变化的动物体温是41~42℃。发生解偶联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或膜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9.
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热能交换,必须通过其暴露于环境的体表面积这个界面作用。当动物处在高于其体温环境时,即通过皮肤或毛皮的传热作用,从环境中获得辐射热;当动物处在低于其体温环境时,则体热通过皮肤或毛皮散发到环境中去。但是,在一定时间内,每单位的动物体表面积,究竟得到多少或失去多少热量?往往通过冷却温度计(Katathermometer)测定动物的离体皮肤或毛皮的传热系数,来进行估算得到或失去的热值(卡/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0.
动物种群增长与密度是紧密相关的,往往当种群密度远远低于最高水平时,种群增长最快,而当达到最高水平时,种群增长降至零。 动物种群密度对内分泌系统和其他器官生理反应的影响,已广泛地引起动物生态学家的兴趣。许多研究证明,内分泌系统在种群数量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Krebs等  相似文献   

11.
外温动物主要利用外热源,选择活动时间和冷热斑块之间穿梭等行为途径进行体温调节,以维持相对较高且稳定的体温。环境温度通过影响体温而影响动物的生理功能和行为表现.过高或过低的体温对动物有害甚至能导致其死亡,在极端高、低体温之间,相对较高的体温有利于动物较好地表达其生理功能和行为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甜味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动物都喜欢的一种味道,这大概是由于葡萄糖是所有动物最终能够利用作为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植物中所含有的淀粉、蔗糖、果糖等物质都能够被动物转化为葡萄糖或合成为糖原,而蔗糖、果糖等是能够给动物最快地提供能量的物质,其中它们最显著的性质便是甜味。众所周知,我们的舌头上有许多味蕾,当食物中的某些分子,与味蕾里  相似文献   

13.
白头鹎的代谢率与器官重量在季节驯化中的可塑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的BMR、内部器官(肝、心、肌胃、小肠、肾和整体消化道)和肌肉的重量,分析了白头鹎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的季节性变化及与BMR的关系.方差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较高,夏季最低.其内部器官及肌肉重量的变化同样有明显的季节性.相关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与肝、心、消化道等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昆虫知识》2008,45(6)
果蝇脑中蘑菇体结构内的神经元,是学习、记忆和睡眠调控等过程所必需的。Sung-Tae Hong等人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它们在温度喜好行为中也起一定作用。一些动物,同我们人类一样,通过改变它们的代谢来从内部调控体温。但对像果蝇等其他动物来说,体温是与它们环境所进行的热交换的结果。果蝇能够本能地寻找一个与它们在遗传上所喜好的体温相匹配的环境,这个过程与哺乳动物设定固定体温的过程相似。当蘑菇体神经元中依赖于AMP的环状激酶活性被人为调低时,果蝇便不能找到它们所期望的温度;当这个活性增强时,它们便喜欢较高的温度。这项研究表明,温度感觉可能与学习和基因共享一些细胞机制。  相似文献   

15.
动物的生理昼夜节律是对环境昼夜变化的一种重要适应。为探讨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体温、体重及能量代谢的昼夜节律变化,采用数字式温度计、电子天平及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测定了白头鹎的日体温、日体重和昼夜基础代谢率(BMR)。结果发现:白头鹎日体温及日体重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夜间体温明显低于白昼,并在4:00时体温呈现最低值;而白头鹎夜间体重显著低于白昼,在4:00时达到最小值,在18:00时达到最大值。另外,白头鹎的BMR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昼夜差异,夜间BMR显著低于白昼。表明白头鹎体温、体重及能量代谢存在显著的昼夜节律变化,并调节达到自身生理能量平衡,从而适应昼夜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6.
舌头通常具有味觉、消化和免疫等重要功能。由于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我们推测舌头中和食性相关的基因在不同食性的动物中可能具有表达差异。为了检验此假说,本研究选取三种蝙蝠(大长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和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ii))为研究对象,利用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三种蝙蝠舌头的转录组数据。比较转录组分析显示,在三种蝙蝠舌头中,表达量普遍最高的基因主要具有免疫功能,说明这些基因对于维持舌头正常的功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对于食虫的中华菊头蝠和大足鼠耳蝠,与糖类代谢相关的基因在食蜜的大长舌果蝠中显著高表达,提示这些基因在这三种蝙蝠的舌头中具有表达差异。我们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蝙蝠的转录组资源,还证实了舌头中参与糖类代谢的基因表达差异可能和蝙蝠食性分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人的屏气是指主动地停止呼吸。就停止呼吸这点看,动物也有这种能力。水居的哺乳类动物屏气的能力特别强;这些动物交换气体的器官还是肺脏,下潜在水中时,它们是并不呼吸的,必须上浮水面,才能呼吸到空气。因此,屏气成为一个属于普通生物学或者普通生理学范畴内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设想:生产基因工程猪作为人类器官移植的器官供体.目前,移植器官的人类供体不足,并且很难找到匹配的器官.这就是说许多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将得不到器官. 为了食用已大量繁殖动物,所以用饲养动物作为器官供体在道德问题上可能不会有争议.根据动物的大小及可用性,最适合的动物可能是猪. 在进行上述手术之前,必须解决因排异反应产生的问题.人:人移植也会引起一些排异反应,但通常可用药物加以解决.然而在异种移植体上会发生更严重的超急性排斥反应,被移植的器官将遭到人免疫系统非常强烈的攻击,几小时内该器官被破坏,以致于失去正常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气温变化大,可由零下70℃变到零上60℃.生活在这个范围内的动物,无论是变温动物、异温动物还是恒温动物,都要进行体温调节,使体温维持在动物适应的范围内.体内的酶促反应都要求一定的温度环境,所以说,体温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实验动物比较组织学彩色图谱》日前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主编。该书共分十章,248页。本书主要针对常用实验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兔)的各种组织器官,阐述其组织形态学以及器官、组织、细胞功能,特别是针对各种实验动物之间以及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相同或相近组织器官进行比较组织形态描述和功能比较。以供实验动物学科研、药物安全评价、实验动物检测等各领域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