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幼鱼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5组等氮等脂等能的饲料, 在室内流水系统进行68d的养殖实验, 探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不同分子量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16.050.03) g幼鱼消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5.4%超滤水解鱼蛋白(UF)、5.5%未经超滤水解鱼蛋白(FPH)、5.5%超滤截留水解鱼蛋白(RF), 其均占饲料蛋白的10%, 以及不添加水解蛋白(PP), 以上各组鱼粉含量均为18%, 对照组(FM)鱼粉含量为67.5%。研究结果表明, FM组的大菱鲆特定生长率与UF、FPH及PP组无显著差异(P0.05); 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在FM组与UF组无显著差异(P0.05), 但显著高于FPH、RF及PP组(P0.05); 饲料干物质和蛋白质消化率在UF、FPH及RF组显著高于PP组(P0.05), 但显著低于FM组(P0.05), 在UF组显著高于FPH和RF组(P0.05); 不同处理对饲料氨基酸和牛磺酸的消化率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 趋势为FM组最高, 其次为UF组, PP组最低; 半胱氨酸和牛磺酸的消化率在添加水解鱼蛋白的3组(UF、FPH和RF组)和不添加水解鱼蛋白的2组(FM和PP组)呈相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 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低分子量水解鱼蛋白(UF), 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有升高的趋势, 但UF、FPH以及RF都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对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 且UF效果优于FPH和RF。此外, 添加不同分子量水解鱼蛋白都降低了牛磺酸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添加方式植酸酶处理豆粕对牙鲆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初始平均体重(2.02±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植酸酶对牙鲆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在5000.0g豆粕中添加2.5g植酸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进行发酵预处理,得到植酸酶预处理豆粕。共制作4种等氮等能(粗蛋白49.7%、总能20.9kJ/g)饲料,对照饲料主要以鱼粉为蛋白源;在对照饲料的基础上,用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豆粕组饲料;在每千克豆粕组饲料中添加1000IU植酸酶,配制成植酸酶组饲料;用植酸酶预处理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植酸酶预处理豆粕组饲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蛋白,若不添加植酸酶则显著降低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P0.05);直接添加植酸酶组、植酸酶预处理豆粕组牙鲆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与鱼粉对照组相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与不添加植酸酶的豆粕组相比较,在含豆粕饲料中添加1000IU/kg饲料的植酸酶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氮贮积率(P0.05)和磷贮积率(P0.01),显著降低氮排放率(P0.05)和磷排放率(P0.01),但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豆粕中添加植酸酶进行发酵预处理,降低了豆粕中植酸含量,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预处理豆粕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P0.05),显著降低氮(P0.05)、磷和钙的排放率(P0.01)。
相似文献
3.
微波水解制备鱼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微波水解的方法制备鱼蛋白水解液,结果表明:微波可以明显增加蛋白质回收率,正交实验得到微波酸解的最适条件,即HCl浓度4 mol·L-1、微波功率450w、作用时间为30min,其水解液的蛋白质回收率可达到91.02%,相当于酶解的效果,且腥苦昧较小。 相似文献
4.
5.
6.
2004年4月4日~5月22日,在(23.0±0.5)℃条件下研究了牙鲆(平均体重,(8.80±0.18)g)继蛋白质限制后恢复投喂对其生长的影响。整个实验期间对照组(C组)连续48d饱食投喂含能17.29kJ/g,含粗蛋白50.00%的饵料。蛋白质限制阶段(1~18d)处理组T30和T40的饵料蛋白含量分别为27.95%和40.47%,但饵料含能与对照组相同,在恢复投喂阶段(19~48d)各处理组均投喂与对照组相同的饵料。实验结果表明,在蛋白质限制阶段,饵料蛋白质水平下降显著降低了处理组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饵料湿重、干重以及能量转化率(p<0.05),而摄食率、蛋白质效率和饵料蛋白质转化率随饵料蛋白水平降低而显著升高(p<0.05)。恢复投喂结束后,处理组上述各指标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此外,除实验结束时T30组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整个实验期间各处理组的表观消化率及鱼体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继蛋白质限制后的恢复投喂阶段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棕榈油替代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形体指标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实验采用5组等氮(400 g/kg)等脂(100 g/kg)等能(15.70 MJ/kg)饲料饲喂黄颡鱼[(16.15±0.04) g], 对照饲料以鱼油鲶豆油1鲶2混合为脂肪源, 实验饲料以棕榈油分别替代10、25、40和55 g/kg的混合脂肪源。经过8周的养殖实验, 结果表明棕榈油替代水平对黄颡鱼的摄食量、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未产生显著性的影响(P>0.05), 但是上述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略微下降的趋势, 并在25 g/kg替代组达到最大值。背肌肌肉中亚油酸和n-3HUFA含量随着棕榈油替代水平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5), 但n-3/n-6比值随着棕榈油替代水平的上升而显著上升(P<0.05), 棕榈油替代水平对各组黄颡鱼的肥满度和脏体比未产生显著性的影响(P>0.05), 但是55 g/kg棕榈油替代水平组肝体比显著高于25 g/kg棕榈油添加组(P<0.05), 且55 g/kg棕榈油替代水平组黄颡鱼的肝脏组织出现细胞肿胀, 细胞核移位, 肝血窦和脂肪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等不良影响。据上所述: 对于黄颡鱼幼鱼, 棕榈油可以替代25 g/kg的混合脂肪源(鱼油鲶豆油=1鲶2)不影响鱼体生长性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背肌肌肉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20%、40%和60%)的水解鱼蛋白(Fish potein hdrolysate,FPH)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稚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8d饲养实验结束后,对试验鱼生长指标、鱼体消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AKP)及肠道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鱼的存活率为64.44%—78.88%,其中20%与40%添加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中FPH添加水平升高呈下降趋势,20%添加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且60%添加组与对照组(FM)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鱼体消化酶(脂肪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比活力在14d与28d时的强弱关系不一致。鱼体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大小依次为:20%组>40%组>对照组>60%组,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半滑舌鳎肠道微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均以20%添加组为最优,显著优于其他3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饲料中FPH的添加水平为20%时,能提高半滑舌鳎稚鱼的存活率及生长性能,并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
饥饿对牙鲆幼鱼补偿生长、生化组成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3.0±1.0)℃条件下,以鲜杂鱼(x)和配合饲料(P)为饵料,采用室内循环流水的试验方法研究饥饿后再投喂对牙鲆幼鱼补偿生长、生化组成及能量收支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S1F5、S5F25均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现象,且S1F5组主要通过提高摄食率(FR)来实现补偿生长,而S5F25组主要通过提高食物转化率(FCE)来实现补偿生长;经补偿生长后,各试验组鱼体的生化组成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饥饿处理后牙鲆幼鱼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增加,用于排泄和代谢的比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11.
运用PCR-SSCP技术研究100尾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MyoD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并将筛选到的突变位点与牙鲆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外显子1和内含子1上存在3个SNPs, 在外显子1 (MyoD2)基因座发现3种基因型AA、AB和BB, G863A突变, 属于同义突变。在内含子MyoD4基因座检测到DD、FF、CD、CE、DE和DF型个体。利用最小二乘法研究MyoD基因多态性位点对牙鲆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显子1的SNPs对生长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内含子1的SNPs对牙鲆的生长性状影响均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SNPs位点与牙鲆生长性能关联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添加水解鱼蛋白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20%、40%和60%)的水解鱼蛋白(Fish potein hdrolysate,FPH)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稚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8d饲养实验结束后,对试验鱼生长指标、鱼体消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AKP)及肠道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鱼的存活率为64.44%—78.88%,其中20%与40%添加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中FPH添加水平升高呈下降趋势,20%添加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且60%添加组与对照组(FM)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鱼体消化酶(脂肪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比活力在14d与28d时的强弱关系不一致。鱼体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大小依次为:20%组40%组对照组60%组,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半滑舌鳎肠道微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均以20%添加组为最优,显著优于其他3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饲料中FPH的添加水平为20%时,能提高半滑舌鳎稚鱼的存活率及生长性能,并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饲料中配制不同鱼粉和菜粕比例,探讨利用菜粕蛋白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Carssius auratus gibelio)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饲料中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分别为 0、20%、40%、60% 和80%。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菜粕蛋白比例高于40%时,异育银鲫的生长显著下降(P0.05),对摄食率影响不明显(P0.05)。在80%替代水平下,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最低,能量消化率在40%替代水平最低。饲料转化效率在2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蛋白质和能量储积率在4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在40%菜粕蛋白下,鱼体能量和脂肪含量最高。鱼体蛋白质在60% 和80% 菜粕蛋白时最低,脂肪在20% 菜粕蛋白时最高。因此饲料菜粕蛋白的水平不超过20%(干物质含量约17%)不会影响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饲料转化。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不同水平鱼蛋白水解物对军曹鱼稚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4种等能等氮试验饲料,对照组以鱼粉为单一蛋白源,处理组分别以鱼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蛋白的17%、34%和51%,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的初始重为(3.79±0.22)g,实验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6周的饲养试验,每种饲料随机3个重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水平鱼蛋白水解物对试验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除了以鱼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蛋白51%组外,其他各组的增重率(WG)和饲料摄入量(FI)都是随着饲料中鱼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蛋白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结果表明,在军曹鱼稚鱼饲料中用鱼蛋白水解物替代34%的鱼粉蛋白对于军曹鱼稚鱼的生长和饲料摄入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军曹鱼稚鱼血浆中胆固醇含量随着饲料中鱼蛋白水解物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血浆中的总蛋白含量则无此规律,各处理组血浆中的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土豆蛋白替代鱼粉对虹鳟摄食率、消化率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生长试验探讨了饲料中土豆蛋白浓缩物替代鱼粉后对虹鳟摄食率,消化率,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对照饲料全部鱼粉为蛋白源,其它饲料分别含土豆蛋白2.2%,5.6%,8.9%和11.1%,另一饲料含5.6%,土豆蛋白和1.7%蛋氨酸,在12℃下饲养4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土豆蛋白使用比例的增加,虹鳟的摄食率下降,饲料的干物质,蛋白和灰分的表现消化率上升,脂肪的表现消化率无显著影响,当饲料中含5.6 相似文献
16.
四种植物蛋白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氨基酸沉积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于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饲料植物蛋白源,探究不同植物蛋白源饲料对幼蟹生长性能、氨基酸沉积率和抗氧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以50%的鱼粉配制基础饲料(记为FM),分别采用30.5%发酵豆粕、32.5%豆粕、28%棉粕和39%菜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总量的50%,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记为FSBM、SBM、CSM和RSM),投喂初始体重为(0.249±0.003)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8周。结果表明:(1)与FM组相比,FSBM、SBM和CSM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RSM组的增重率与FM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SBM组(P < 0.05),而其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FM、FSBM及SBM组(P < 0.05),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 0.05),蛋白质沉积率显著低于SBM和CSM组(P < 0.05)。(2)不同植物蛋白组的总必需氨基酸沉积率和FM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RSM组总必需氨基酸沉积率显著低于FSBM和CSM组(P < 0.05)。(3)与FM组相比,不同植物蛋白组蟹的血清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RSM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的高于其他各组(P < 0.05)。结果表明,在幼蟹饲料中,豆粕、发酵豆粕和棉粕替代基础配方中鱼粉的50%后并未对幼蟹的生长性能、氨基酸沉积率及抗氧化能力造成负面的影响,发酵豆粕、豆粕和棉粕可以作为替代鱼粉的适宜蛋白源,且添加水平约在30%左右。菜粕替代后降低了饲料的利用和氨基酸沉积效率,这可能是由于菜粕的蛋白质消化率低、含有相应的抗营养因子和添加水平过高所致,建议使用前应适当进行脱毒处理,并与或和其他植物蛋白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豆粕和土豆蛋白替代饲料中鱼粉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全能量收支同步测定呼吸仪系统测定了三种不同蛋白源(鱼粉、豆粕、土豆蛋白)饲料对银鲫生长及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影响。对照饲料全部以鱼粉为蛋白源,另两种饲料中30%的蛋白质分别来自豆粕和土豆蛋白。试验结果表明,银鲫对三种蛋白源的饲料的摄食率,食物转化效率均有显差异,以鱼粉组最高,豆粕其次,土豆蛋白最低。能量收支各组分也均有显差异,能量收支式如下:鱼粉88.1C=13.77F 2.95U 24.1G 41.8R 豆粕 102.3C=17.1F 2.8U 16.4G 55.4R土豆蛋白105.5C=14.9F 1.3U 14.4G 67.4R式中C、F、U、G、R分别代表摄食能、排粪能、排泄能、生长能、代谢能。 相似文献
18.
育肥饲料中植物油混合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雄体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脂肪酸代谢产生的影响, 通过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研究了河蟹脂肪酸碳链延长酶(Es-FAE)、9脂肪酸去饱和酶(Es-FAD9)、6脂肪酸去饱和酶b (Es-FAD6b)、脂肪酸结合蛋白3 (Es-FABP3)、脂肪酸结合蛋白9 (Es-FABP9)和脂肪酸结合蛋白10 (Es-FABP10)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以及育肥饲料中不同鱼油替代水平(鱼油替代水平分别为0、25%、50%、75%和100%, 记为饲料1#5#组)对河蟹雄体肝胰腺中这些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以探讨育肥中鱼油替代对河蟹雄体成蟹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1) Es-FAE、Es-FAD6b和Es-FAD9均在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 在心脏和血淋巴中表达水平较低, 不同基因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有所不同; Es-FABP3、Es-FABP9和Es-FABP10主要在肝胰腺、肌肉、输精管和副性腺中表达水平较高, 在胃、肠和心脏中表达水平较低。(2) 随着饲料中鱼油替代水平的提高, 肝胰腺中Es-FAE-mRNA有显著增加趋势; 就Es-FAD6b而言, 饲料3#组显著高于饲料2#组, 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随着饲料中鱼油水平的降低, 饲料1#3#组肝胰腺中Es-FAD9-mRNA也有显著增加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3) 就Es-FABP3而言, 饲料2#和3#组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1#组(P0.05), 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随着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 肝胰腺中Es-FABP9和Es-FABP10-mRNA水平均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综上, 河蟹脂肪酸代谢和转运相关基因在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 饲料中不同鱼油替代水平对肝胰腺中上述基因mRNA表达水平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