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研究了不同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播栽期推迟 ,水稻产量有所降低。每穗成粒数减少是推迟播栽期引起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千粒重的下降和成穗数的降低。针对目前的生产实际 ,提出了一些应对播栽期推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育前期(插秧至孕穗期)遮光对水稻分蘖、灌浆期剑叶生理特性、籽粒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遮光使水稻分蘖数明显降低(降低26.72%),齐穗期与成熟期发生延迟;遮光结束后,水稻灌浆期剑叶叶面积、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3.86%和30.23%;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籽粒终极生长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8.65%、4.81%、9.74%、20.22%和19.13%;有效穗数与产量分别降低了25.26%和39.56%,差异显著;灌浆速率峰值的出现时间提前了1.66 d,实际灌浆时间延长了6.80 d.与弱耐荫水稻品种相比,耐荫品种灌浆前中期的剑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增加,灌浆期的剑叶叶面积增加幅度大,蛋白氮、可溶性糖含量及叶绿素 a/b升高,籽粒终极生长量及千粒重接近对照,减产幅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在江苏省丹阳市开展夜间增温试验,研究夜间温度升高对江苏1970s—2000s 8个主要推广水稻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的主要生长特性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但响应趋势基本一致.全生育期内水稻冠层夜间温度平均升高0.9℃,水稻始穗期平均提前1.1 d,全生育期缩短1.3 d.夜间增温下,花后总绿叶面积和剑叶面积呈下降趋势,成熟期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平均降低了3.5%和5.1%,植株N含量也降低.产量构成分析发现,夜间增温主要通过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使产量下降,单位面积总颖花数下降了12.6%.品种间并未随年代发展而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新老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氮硅肥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硅肥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硅肥单施都能促进水稻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 ,氮肥效果好于硅肥。氮硅肥配施下 ,水稻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水稻产量以及水稻地上部生物量 ,植株氮、磷、钾、硅养分含量增幅均高于氮肥和硅肥单施。随施硅量增加 ,氮 /硅比率后期有明显下降趋势。氮硅配施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含量和有效硅含量、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 ,而对速效磷、pH、有机质及全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稻覆膜旱作的生态生理效应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在旱作条件下其分蘖期、拔节长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耐旱性不同,采用地膜覆盖可有效阻挡地面蒸发,节水效率达60~85%,生育期延长7~9d,分蘖力增强,最高分蘖数比水作的多1701×104·hm-2,有效穗数增加,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其产量水平与水作差异不显著.覆膜旱作水稻前期生长优势强,但后期叶面积指数(LAI)、净同化率(NAR)、群体生长率(CGR)和比叶重等均有所降低,灌浆速度较慢,经济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6.
生育前期遮光对水稻后期功能叶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奇华  李天  张建军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167-1172
以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生育前期(插秧至幼穗分化期)遮光对水稻后期功能叶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遮光处理后,水稻剑叶面积明显增大,功能叶的碳、氮代谢水平提高;2个品种的籽粒直链淀粉积累过程受到的影响不同,而蛋白质积累受到的影响均一致(即百分含量下降幅度增大);糙米率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精米率和垩白率极显著下降;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粒长、粒宽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变化,但蛋白质含量表现为下降趋势;2个品种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雾霾等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气溶胶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降低,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较大影响。为了探讨太阳辐射强度降低对粮食作物生理特性和矿质元素营养的影响,本研究以‘南粳5055’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不同程度遮光处理模拟弱光环境(CK,不遮光对照;Y1、Y2遮光率分别为19%、45%),研究了在水稻关键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内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净光合速率、产量和籽粒中、微量金属元素(Ca、Mg、Fe、Zn、Mn、Cu)含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全生育期内遮光处理抑制了水稻光合作用产物的合成,降低了叶面积指数;但在生育前期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生育后期则显著增加。两种遮光处理下水稻的千粒重较CK分别降低了14.4%和18.4%,结实率降低了4.3%和12.9%,从而导致水稻产量下降,且随着遮光程度增加,水稻减产率加大,产量分别下降了58.5%和66.4%。遮光处理籽粒糙米和颖壳中金属元素含量升高,尤其微量元素含量显著上升。可见,遮光对水稻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最终使其减产,并使Cu、M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这可能造成污染风险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太阳辐射减弱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需要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水稻物质生产与氮、磷、钾、硅素积累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0个水稻基因型的干物质与N、P、K、Si积累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积累总量随N、P、K和Si积累总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其相关系数早季和晚季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N、P、K、Si积累的平衡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干物质积累量随NBI(养分平衡指数)直线增加,随NDI(养分偏离指数)直线下降.30个水稻品种平均N、P、K、Si积累总量比值早季为3.76:1:4.55:7.10,晚季为2.88:1:4.54:8.09.干物质积累能力以中期最强,前期最弱,而N积累能力却以前期最强,后期最弱.水稻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茎鞘中,当抽穗期茎鞘比率达到最大时,茎鞘重约为叶片重的2倍,而抽穗前积累的N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叶片中N的分配比率全生育期均比干物质分配比率高.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N和P主要分配在穗部,早、晚季稻的平均分配比率分别为58.01%、66.42%和70.06%,而K主要分配在茎鞘中,早、晚季稻的平均分配比率为62.08%.早季Si在茎中的分配比率(43.11%)最大,而晚季却以穗中的分配比率(46.99%)最大.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胁迫对夏玉米植株性状整齐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大型防雨设施池栽,严格调控水量,研究夏玉米全程及阶段性土壤水分胁迫对植株性状整齐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生育全程水分胁迫,植株性状整齐度全面劣化,产量极低;苗期阶段水分胁迫导致大、小苗,壮、弱苗两极分化明显,株高整齐度显著下降,其负效应持续至生育后期,生育进程推迟,千粒重显著降低,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穗期阶段水分胁迫对穗长、穗料数整齐度影响明显,产量降幅度较大;花粒期阶段水平胁迫对千粒重及穗  相似文献   

10.
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54  
以不同基因型玉米为材料,在玉米生长发育的3个主要阶段(苗期、穗期、粒期)进行分期遮光试验,研究不同时期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延缓了玉米叶片的出生速度,使叶片变薄;遮光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但遮光解除后则加速叶片的衰老;遮光造成植株高度增加,但恢复正常光照后,其株高却逐渐低于对照;遮光使干物质积累下降,抽雄吐丝日期推迟,尤其是吐丝日期推迟更多,并使产量降低,但不同基因型玉米不同遮光处理下降程度不同。试验的4个品种中,掖单2 2和豫玉2号受遮光影响较小,而掖单36 38和丹玉13受影响较大,即不同基因型玉米对弱光胁迫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
钟楚  朱颖墨  朱勇  朱斌  张茂松  徐梦莹 《生态学杂志》2013,24(10):2831-2842
利用云南省14个不同海拔农业气象观测站1994-2010年水稻大田发育期和产量观测资料,研究水稻产量形成及气象因子对低产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根据14个站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和水稻类型,将水稻分为低产粳型、低产籼型、高产粳型和高产籼型4个类型.对这4类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颖花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低产粳型水稻产量主要受结实率和颖花量影响,其他3类颖花量对产量影响较大.低产粳型水稻主要受低温的影响,孕穗期低温降低颖花量和有效穗数,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低温增加空壳率,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冷积温的影响较大;乳熟前期较低的平均气温增加秕谷率,同时降低千粒重.低产籼型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受多种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明显;分蘖期和拔节期一定程度的增温不利于增加低产籼型水稻有效穗数,而分蘖期较多的日照时数和较大的平均气温日较差有利于有效穗数的增加,分蘖期和拔节期气温和日照时数与每穗粒数的关系呈“抛物线型”;低产籼型水稻空壳率一定程度上受抽穗开花期低温的影响,而乳熟前期高温少雨不仅增加秕谷率,还导致千粒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不断升高的大气CO2浓度影响水稻颖花发育、灌浆结实和品质形成,但这种影响是否与籽粒在稻穗上的着生部位有关尚不清楚.利用稻田FACE (Free-Air CO2 Enrichment)平台,以优质丰产粳稻‘武运粳23’为材料,CO2处理设背景CO2浓度(Ambient)和高CO2浓度(增200 μmol·mol-1, FACE)两个水平,研究开放大田条件下高浓度CO2对水稻颖花密度、籽粒结实能力、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及其与稻穗不同着生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武运粳23籽粒产量平均增加18.3%,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穗数和饱粒重分别增加21.4%、9.4%,每穗颖花数、饱粒率平均减少9.0%、2.2%.FACE水稻饱粒率下降主要与稻穗不同部位空粒率大幅增加有关.FACE水稻每穗颖花数减少主要与稻穗上部、中部二次枝梗现存颖花大幅减少有关,而其他位置颖花数均无显著变化;稻穗不同位置饱粒重和饱粒率对FACE的响应无显著差异.FACE处理使绿粒率下降,但糙米长度和宽度均增加,稻穗不同部位趋势一致.FACE使垩白粒率(增幅59%)、垩白度(增幅55%)均极显著增加,增幅表现为稻穗一次枝梗>二次枝梗、上部>中部>下部.FACE使稻穗不同位置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略增,使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和消减值略降,但多未达显著水平.FACE使稻米糊化温度显著下降,弱势粒的降幅大于强势粒.综上,高浓度CO2环境下武运粳23产量增加主要与穗数增多和籽粒增重有关,而稻穗明显变小;高浓度CO2使稻米绿粒率减少,垩白增多,而对蒸煮食味品质影响较少;颖花着生位置对高浓度CO2环境下水稻颖花发育、结实和品质的影响因不同测定指标而异.  相似文献   

13.
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在盆载条件下,研究UV-B辐射(280-320nm)增强对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明显抑制水稻生长,使株高变矮、分蘖数减少、叶面积和干物质量下降,但其抑制程度依品种、水稻所处的生长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株高在苗期下降幅度最大,为9.4%-12.2%,干物质量在分蘖期下降幅度最大,地下部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下降45.3%-59.8%、54.9%-59.0%,增强的UV-B辐射使水稻主茎不同叶位的出叶时间延迟,生育期延长,汕优63、南川、IR65600-85的抽穗时间分别比对照延迟2d、3d和7d,成熟期分别推迟3d、4d和9d,UV-B辐射增强明显降低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Fv、Fv/Fm、Fv/Fo下降,与对照相比,汕优6.3、南川、IR65600-85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11.9%、12.8%、29.7%,UV-B辐射增强使水稻每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下降,最终导致水稻籽粒产量下降25.2%-31.1%。  相似文献   

14.
鸭子品种间的差异对稻鸭共生系统中水稻的生长特性可能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鸭子品种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选取水鸭(SY)、洋鸭(YY)和绿头鸭(LTY)3个常见鸭品种作为处理,以水稻常规单作(CK)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对水稻根部、茎部、叶部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YY和LTY处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将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冷害致灾因子值和产量结构性状、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产量结构性状和最终产量分别视作两个灰色系统,通过寻找各个灰色系统的灰映射关系,建立基于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水稻低温冷害综合评估模型;并构建了单站各生育期、全生育期的冷害综合评估指数和区域评估指数,对东北水稻主产区27个站1961—2015年水稻冷害进行分生育期评估.结果表明: 水稻冷害影响程度与各生育期产量丰歉能够较好对应.营养生长期、营养和生殖生长并进期、授粉结实期或满浆期受到冷害影响时,株穗数、平均穗粒数或千粒重有一定减少,空壳率有所增加.典型冷害年温度与单站或区域产量丰歉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The grain fresh weight and grain-filling rate at early grain developing stage in rice ( Oryza sativa L. ) were higher in the upper than in the lower part of panicle during grain filling. The grains in the upper and/or the lower part of panicle were analyzed for the endogenous plant hormon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ak content of ABA and/or GA1 + 3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appeared at about the same stage when the highest increasing rate of grain appeared in the upper an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panicle respectively. After heading, the IAA content in developing grains steadily decreased in both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panicle, GAn + 7 content de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and again decreased. At the early grain-filling stage, the ABA and GA1 + 3 contents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were higher in the upper than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panicle. The role that the hormones play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and the reason why the grains seed set better in the upper than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panicl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结实过程中穗不同部位谷粒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水稻(OryzasativaL.)结实期间,穗上部谷粒的粒重比穗下部谷粒的高,灌浆前期的增重速率比穗下部谷粒的高,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增重速率的变化比穗下部谷粒的快。利用ELISA方法对穗上部谷粒和穗下部谷粒中各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分析表明,在灌浆过程中,谷粒中未检测出iPAs;在穗上部谷粒和穗下部谷粒中,ABA和GA(1+3)的含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分别与穗上部谷粒和穗下部谷粒增重最快的时间基本一致,无论穗上部谷粒还是穗下部谷粒中,IAA的含量基本上均呈下降趋势;GA(4+7)的含量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在结实的前中期,谷粒中ABA、GA(1+3)的含量基本上均是穗上部谷粒高于穗下部谷粒。探讨了各种激素在谷粒灌浆过程中的作用及从激素的角度探讨了穗上部谷粒比穗下部谷粒结实性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