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鳖太源群体和台湾群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我国养鳖业迅猛发展,鳖种供不应求,台湾稚鳖大量输入大陆。由于引进的稚鳖多从非正规渠道进入,未经检疫,加之对其许多特性尚不清楚,给养殖和疾病防治等带来了新问题。养鳖者普遍反映,台湾鳖病害较多、死亡率较高。作者就此问题已有过初步报道[1,2]。最近作者对太湖鳖和台湾鳖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藉以判断二者抗病力的差异,以期能对水产养殖业有所裨益。1 材料与方法1.1 鳖 实验用的两种鳖来自上海市闵行区旗忠养鳖场的同一温室的不同鳖池。太湖鳖为从太湖地区收集的野生鳖的后代,台湾鳖为从台湾购买的仔鳖养成,分别…  相似文献   

2.
山瑞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瑞鳖(Paleasteindachneri)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作者于1996年10月~1997年10月对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山瑞鳖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研究。1材料和方法11动物来源山瑞鳖购自海南屯昌县。共432只,鳖龄4~6岁,体重...  相似文献   

3.
真鳖蠊属(Eucorydia)是Hebard 1929年从鳖蠊属(Corydia)分离出来的。全世界已记述13种,其中多毛真鳖蠊分布我国台湾,紫真鳖蠊分布我国福建。作者在整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和云南林业厅采集的标本中,鉴定出多毛真鳖蠊一种,增加了本种在我国云南的分布。另外,还鉴定出二新种。到此,本属在我国的种类增至4种,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相似文献   

4.
中华真地鳖的生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解剖分析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雌雄内生殖系统和外生殖器的构造,比较不同生长期雌虫的内生殖系统变化,并依据雌虫外生殖器和最后一腹节的构造叙述了地鳖虫卵鞘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中华真地鳖雌性附腺和雄性附腺发达;雄性外生殖器的阳体结构较为复杂;雌虫外生殖器、腹末构造与卵鞘表面形态的形成有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浮游生物控制工厂化养鳖水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浮游生物控制工厂化养鳖池水质养殖与工厂化常规养殖的对照试验及浮游生物、水化学指标、池水细 (霉 )菌含量等各项指标的对照观测 ,发现以隐藻为主体的浮游生物可以控制鳖池水质 ,减少鳖病发生 ,有利于鳖的生长 .鳖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分别比对照高 52 %和 2 9.3% .减少了水量、能源的消耗 ,显著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对隐藻在鳖池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鳖属的分类历史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萍  唐业忠  王跃招 《四川动物》2011,30(1):156-159
鳖属Pelodiscus隶属于鳖科Trionychidae,是我国分布较多的龟鳖类动物.现生龟鳖类物种繁多,中国已报道了鳖属动物4种,分别是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东北鳖Pelodiscus maackii、砂鳖Pelodiscus axenaria和小鳖Pelodiscus parviformi...  相似文献   

7.
三种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华鳖、砂鳖和山瑞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测定和PCR-P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砂鳖与山瑞鳖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序列全长相同,均为1140bp,其A、C、G、T含量相似,分别为378个(33.2%)、322个(28.2%)1、22个(10.7%)、318个(27.9%)、373个(32.7%)、324个(28.4%)、124个(10.9%)、319个(28.0%)、380个(33.3%)3、30个(28.9%)、127个(11.1%)、303个(26.7%)。同源性及序列差异率分析表明: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2.3%,中华鳖、山瑞鳖的为85.0%,砂鳖、山瑞鳖的为84.1%;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差异率为7.7%,中华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0%,砂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9%,而中华鳖、砂鳖、山瑞鳖各自个体间的序列差异率分别为2.37%、0.88%和0.18%,种间差异显著。用内切酶酶切分析其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内切酶NdeⅠ可准确鉴别砂鳖,而用内切酶BamHⅠ则可准确鉴别山瑞鳖。内切酶NdeⅠ和BamHⅠ的联用分析,可使这三种鳖在分子水平都得到明确的鉴定。从三种鳖线粒体DNA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显著差异和酶切位点的变化,可以进一步证明砂鳖是不同于中华鳖的鳖属一新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墨鳖的营养价值, 对墨鳖、野生中华鳖、淮河鳖和日本鳖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及裙边胶原蛋白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 (1) 4个品系鳖肌肉水分含量分别为80.84%、79.48%、81.57%和79.25%, 墨鳖显著高于野生鳖和日本鳖(P<0.05); 粗蛋白含量分别是17.82%、17.60%、15.93%和16.40%, 墨鳖含量最高, 显著高于淮河鳖和日本鳖(P<0.05); 粗脂肪含量分别是0.42%、1.43%、0.65%和1.06%, 墨鳖显著低于其他鳖(P<0.05); 4个品系鳖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 4个品系鳖肌肉中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以墨鳖最高。(3)4个品系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5.19%、56.44%、59.32%和54.73%, 墨鳖显著高于其他鳖(P<0.05), 其中墨鳖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鳖(P<0.05),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系(P<0.05); 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2.50%、41.85%、39.41%和39.98%, 墨鳖显著低于其他鳖(P<0.05)。(4)墨鳖肌肉中DHA和EPA含量与野生鳖差异不显著(P>0.05), 显著高于淮河鳖和日本鳖(P<0.05), 花生四烯酸(A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系鳖(P<0.05)。(5) 4个品系鳖裙边胶原蛋白含量均较高, 为160.6—170.4 mg/g。结果表明墨鳖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肉味鲜美的地方品系。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生化组成的分析:Ⅲ.肌肉氨基酸的组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中华鳖的稚鳖、一龄鳖、二龄鳖和三龄鳖肌肉中的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的49.48%,谷氨酸的含量很高,为氨基酸总量的15%以上。在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评价了中华鳖在氨基酸方面的营养价值,为中华鳖配合饲料的开发提出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松阳花鳖、德清花鳖、黄沙鳖、黄河鳖和洞庭湖鳖5 个群体体色、背部花纹和腹部黑斑的观察, 同时测量这5 个群体的29 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指标, 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与其他中华鳖群体相比, 松阳花鳖在体色上与其他4 个群体存在着差异, 其背部主要呈青黑色或青褐色, 甲壳上雪花样斑点较多且明显, 腹部斑块图案较小, 颜色较浅呈青色, 腹部7 个斑块出现的概率均较低, 出现无斑块的概率为31.82%。其中斑块1 出现的概率最低。聚类分析显示5 个中华鳖群体可分为三支, 松阳花鳖与黄沙鳖相距最近, 聚为一支; 黄河鳖和德清花鳖聚为一支; 洞庭湖鳖与其他4 个群体相距较远, 单独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且群体间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华鳖背甲周长、裙边宽、头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化。其中松阳花鳖、德清花鳖和黄河鳖的后侧裙边宽/背甲长较大, 与其他群体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仿生养殖鳖与温室养殖鳖形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体重为531-615g仿生养殖鳖与体重575-613g的温室养殖鳖进行形态观测,结果表明,在等背甲长、宽时,仿生养殖鳖的体高显著较温室养殖鳖为小,裙边宽显著较温室养殖鳖为大,呈更扁平的体型;仿生养殖鳖的爪型较尖,温室养鳖的爪尖圆钝;在等体重的鳖中,温室养殖鳖组织中的成形脂肪块重和肝脏重均显著高于仿生养殖鳖(P<0.01),表明温室养殖鳖可食部分中脂肪含量增加,同时发现温室养殖鳖往往有脂肪肝异变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从氮收支和能量收支的角度比较了稚鳖对膨化饲料和粉状饲料的利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膨化饲料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和能量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粉状饲料组;膨化饲料组稚鳖氮收支和能量收支方程中各组分的数值都显著低于粉料组,但蛋白和能最贮积率高于粉料组,说明膨化处理提高了稚鳖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但足摄食量受到了抑制,从而限制了稚鳖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群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补体总量、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天然免疫肿瘤细胞花环率、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及白细胞吞噬活性五方面 ,探讨了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鄱阳湖鳖及太湖鳖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上的差异。主要结果 :(1)在补体总量及红细胞天然免疫肿瘤细胞花环率上 ,五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 (F <0 .0 5 ) ;(2 )在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上 ,黄河鳖显著地高于鄱阳湖鳖与太湖鳖 (P <0 .0 5 ) ,而其余群体间则差异不显著 (F <0 .0 5 ) ,花环率大小顺序为 :黄河鳖 >淮河鳖 >洞庭湖鳖 >鄱阳湖鳖 >太湖鳖 ;(3)在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上 ,黄河鳖显著高于鄱阳湖鳖 (P <0 .0 5 ) ,太湖鳖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四个群体 (F >0 .0 1) ,其余群体间则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花环率大小顺序为 :黄河鳖 >淮河鳖 >洞庭湖鳖 >鄱阳湖鳖 >太湖鳖 ;(4 )在白细胞吞噬活性上 ,除淮河鳖与鄱阳湖鳖差异不显著外 (P >0 .0 5 ) ,其余群体间则差异极显著 (F >0 .0 1) ,活性大小顺序为 :黄河鳖 >洞庭湖鳖 >淮河鳖 >鄱阳湖鳖 >太湖鳖。综上所述 ,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上 ,黄河鳖最强 ,太湖鳖较弱。  相似文献   

14.
从露天养鳖池中分离到红假单胞菌CZ-2菌株。该菌具有生理需求简单、培养条件粗放、生长迅速的特点。在黑暗,好氧和光照/厌氧条件下均可良好生长,最适条件下培养6d,生物量可以达到1.57g/L。在温室幼鳖的饲料中添加CZ-2菌株培养液后幼鳖没有出现直接死亡,发病率也较对照池低50%左右。试验表明CZ-2菌株培养液对幼鳖生长有促进作用,比对照提高了8.9%。该文对CZ-2菌株培养特性及对幼鳖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彦阳  梁广文 《昆虫学报》2012,55(3):367-370
为了明确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土壤性质对其存活的影响, 运用森下氏分散指数(Morisita’s index of dispersion)研究了中华真地鳖种群空间格局; 测试了4种不同土壤含水量(16%~29%)条件下中华真地鳖的卵孵化率与若虫存活率, 还测试了以野外不同来源土壤(山脚栖息土、 堆肥、 菜园土、 蘑菇料发酵土和黄砂红壤土)饲养时中华真地鳖若虫的存活率。结果表明, 中华真地鳖若虫在室外为聚集分布, 成虫为均匀分布, 从地面到40 cm的土壤深度都分布有中华真地鳖。土壤初始含水量21%和24%的卵孵化率最高, 其他含水量的卵孵化率均显著较低(P<0.05), 土壤初始含水量29%时的若虫存活率最低。堆肥、 山脚栖息土更适合中华真地鳖生存。结果可为该虫的采集、 饲养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光周期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和能量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水温29±1℃,光照强度500lx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对中华鳖稚鳖的最大日摄食量、最大日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同化效率、消化时间和生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对中华鳖稚鳖的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随体重的增加,中华鳖稚鳖的最大日摄食量逐渐增大,而最大日摄食率则逐渐减少。在人工养殖中华鳖稚鳖过程中,光照周期的选择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在湖南洞庭湖及沅江水域内开展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种质资源调查,发现中华鳖中存在“九肋鳖”,为了解其资源分布、形态特征以及遗传特性,从形态指标、线粒体DNA及骨骼发育基因多态性入手,比较研究九肋鳖(9对肋骨,简称R9)与八肋鳖(8对肋骨,简称R8)的形态及分子遗传特性。结果显示:(1)从湖南省沅江、益阳、常德和岳阳地区的12222只人工养殖中华鳖群体中共筛选出331只九肋鳖,其在养殖中华鳖群体中占比为2.2%—3.1%。(2)九肋鳖背甲内胸椎数为11枚,肋骨9对,比八肋鳖多1枚胸椎和1对肋骨。(3)九肋鳖背甲宽/背甲长、后侧裙边宽/背甲长显著小于八肋鳖,体高/背甲长显著大于八肋鳖。(4)九肋鳖CO I、Cytb、12S rRNA基因与中华鳖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进化树分析显示九肋鳖与中华鳖群体聚为一支,与中华鳖地理群体间均存在共享单倍型,未找到群体特异性标记。(5)九肋鳖与八肋鳖的RUNX2和VRTN基因外显子上共检测到4处突变位点,即g.977380 C>T、g.6014427C>T、g.6015734A>C及g.6015864A...  相似文献   

18.
寇治通 《四川动物》2002,21(3):204-207
(续上期 )4 山瑞鳖的稚幼鳖的生长4 1 刚孵出的山瑞稚鳖的大小 测量了不同窝次刚孵出 3 5只稚鳖 (在鳖类从卵内刚孵出的鳖通称稚鳖 ,至于稚鳖期与幼鳖的界限则无定论。本文对山瑞鳖按体重划分为 :5 0 g以下为稚鳖期 ,5 0~ 40 0g为幼鳖期 ,40 0~ 40 0 0 g为商品鳖 ,40 0 0 g以上视为成年鳖 ) ,平均体重 7 4(6 0~ 9 1 ) g ,背甲长宽 3 7 6× 3 0 9(3 0× 2 3~ 47× 3 4)mm ,腹盘长 2 5 0 (2 4~ 2 7)mm。4 2 山瑞幼鳖的生长 前述刚孵出的 3 5只稚鳖经过7个月的加温 (2 5℃ )饲养结果 ,除中途死亡 1 1只外 ,剩下 2 4只幼鳖…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设计了营养相近、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四种膨化饲料(饲料1,1.5∶1;饲料2,3∶1;饲料3,5∶1;饲料4,7∶1),研究了动植物蛋白比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饲料利用能力和营养组成的影响。饲料1组稚鳖的摄食率显著高于饲料2—4组。饲料1—4组稚鳖的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影响。饲料1组稚鳖的干物质和脂类消化率、饲料转化效率、蛋白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显著低于饲料2—4组。饲料1组稚鳖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料4组。稚鳖的上述指标在饲料2—4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鳖膨化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对中华鳖稚鳖生长特性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为3∶1。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土壤性质对其存活的影响,运用森下氏分散指数( Morisita's index of dispersion)研究了中华真地鳖种群空间格局;测试了4种不同土壤含水量(16%~29%)条件下中华真地鳖的卵孵化率与若虫存活率,还测试了以野外不同来源土壤(山脚栖息土、堆肥、菜园土、蘑菇料发酵土和黄砂红壤土)饲养时中华真地鳖若虫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中华真地鳖若虫在室外为聚集分布,成虫为均匀分布,从地面到40 cm的土壤深度都分布有中华真地鳖.土壤初始含水量21%和24%的卵孵化率最高,其他含水量的卵孵化率均显著较低(P<0.05),土壤初始含水量29%时的若虫存活率最低.堆肥、山脚栖息土更适合中华真地鳖生存.结果可为该虫的采集、饲养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