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学杂志》1992,11(1):41-47
前言火对植被的影响是在近十多年来才被完全确认的。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火常常被认为是破坏生态系统的非自然因子;然而,植被学家、人类学家、地理学家和其他许多学者都认为北美的土族印地安人和其他许多民族曾广泛地利用火作为土地管理的工具(Van-  相似文献   

2.
张欢欢  陈柔珂  徐俊 《微生物学报》2024,64(5):1494-1505
【目的】脯肽酶是一种能从二肽(Xaa-Pro)的C末端水解脯氨酸或羟脯氨酸残基的肽酶。对深海来源的雅氏火球菌(Pyrococcus yayanosii) CH1基因组中PYCH_07700基因编码的蛋白Pyprol的体外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新型脯肽酶。【方法】在小宝岛热球菌(Thermococcus kodakarensis) TS559中异源表达Pyprol。使用二肽Met-Pro作为底物,检测重组蛋白的脯肽酶活性。【结果】Pyprol的最适温度为100 ℃,最适pH为6.0。Pyprol在与Co2+结合时活性最高,最适的金属离子浓度为1.2 mmol/L。与P. furiosus来源的脯肽酶Pfprol相比,Pyprol在更宽的pH范围具有活性,并且能够耐受更高浓度的金属离子。Pyprol是耐压蛋白,最适静水压为40 MPa。与常压条件下相比,40 MPa下,Pyprol在40、70和100 ℃均有更高的活性。【结论】来源于深海热液喷口的严格嗜压的超嗜热古菌P. yayanosii CH1的新型脯肽酶Pyprol具有热稳定和耐压特性。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拥有亚洲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近年来无火事件发生而积累了大量可燃物,火灾隐患逐年增加,重建古火历史找出火事件发生规律有助于现代火灾的有效防控。本文以长白山区孤山屯泥炭剖面的68个样品为研究载体,选取炭屑作为主要指标反演了长白山全新世以来的火事件演化历史;并结合前人利用孢粉、植硅体等代用指标重建的古环境、古气候特征,分析了火事件的成因机制。在11 686-10 883 cal aBP、7 336-2 624 cal aBP、2 624-1 189 cal aBP,炭屑浓度较高,古火事件发生频繁,强度较大;在10 883-7 336 cal aBP、1 189 cal aBP至今,炭屑浓度较低,古火事件发生频率较小,强度相对较弱。气候和植被对于火事件的影响贯穿了整个全新世时期,火事件多发生在寒冷干燥气候时期且以区域性火事件为主;近千年以来,人类活动与火山喷发对火事件的影响显著,局域性火事件比例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几种古维管植物李维德(北京教育学院100044)古维管植物是指已灭绝的化石维管植物。最古老的维管植物是什么?几种有代表性的古维管植物的研究近年来有何进展或新的看法?它们的进化地位如何?这些问题是生物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光蕨(顶囊蕨)属Ccokson...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羊草-杂类草草原火状况,设计一种研究无树草原火周期的方法,结果表明,羊草-杂类草草原较为稳定的着火季节时间为每年的5月和10月,自然火周期为4年,人为火周期为25年。火强度足以彻底清除地上草本柘落物,草原牲畜粪便等大型可燃物是影响火烧迹地内部格局的主要因素。讨论了火烧产生的各种现象的生态学意义,定义了火成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表达和纯化火球菌Pyrococcus furious来源的瓣状核酸内切酶1基因pFEN1(PF1414),对该蛋白的活性和酶学特征进行鉴定和分析。【方法】将pFEN1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蛋白;利用人工合成的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底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pFEN1在体外的酶学特性以及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pFEN1重组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高于100 mmol/L的NaCl会抑制pFEN1的活性;pFEN1的核酸酶活性依赖于金属离子Mg~(2+)或Mn~(2+),且Mn~(2+)的催化效率优于Mg~(2+);来自嗜热古菌的pFEN1是一种耐高温蛋白,最适反应温度为60–65°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能促进pFEN1的内切酶活性。【结论】本研究证实pFEN1是一种Mg~(2+)或Mn~(2+)依赖的核酸内切酶,且PCNA能促进该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陈志秀  赵天榜 《植物研究》1997,17(3):301-304
发表了河南火棘属两新种,即匍匐火棘Pyracantha stoloniformis T.B.Chao et Z.X.Chen,sp.nov.;异型叶火棘Pyracantha heterophylla T.B.Chao et Z.X.Chen,sp.nov.  相似文献   

8.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20,39(3):333-348
用火是人类独有的行为能力,对人类的生存演化至关重要。用火熟食改善了人类的营养,导致人类生物特性发生一系列改变,人口、行为、社会关系和生存方式也发生相应变化。用火使人类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并帮助人类改变工具与用具的材料特性,如对石料做热处理,进而发明了陶器和金属工具,开启了文明的历程。人类与火的互动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经历了偶尔利用自然火、时断时续对火控制和使用、有效保存火种乃至人工取火形成用火的日常习惯,进而发展到现代无所不在、不可或缺的复杂用火。人类用火被认为始于直立人的诞生,但目前提取到的证据指向150万年前。早期人类用火证据的提取和论证存在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精细的野外工作,做高精度的遗址埋藏和遗物遗迹的空间分析,须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模拟实验对地层沉积物和燃烧物证做微形态、成分、色度、磁化率、微体植物化石等尽可能多的宏观和微观分析,排除自然因素的干扰,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坚实可信。本文介绍了人类用火的历史、作用和对用火证据提取与分析的思路、方法与技术,通过一系列案例阐述人类用火的方式、发展演化过程和考古学家为破译远古人类用火的谜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以期对这项意义重大但常...  相似文献   

9.
刘炳仑 《化石》2008,(1):24-25
一般认为,埋藏在海、陆地层中的油、气资源等各种沉积矿藏的形成和分布,都与当时的古植被、古地理、古地貌和古气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这一切的一切,又都与植物的孢子-花粉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用岩屑样定量研究南海西北陆架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翦知湣 《古生物学报》1993,32(5):550-560
对南海西北陆架23口浅海钻孔的101个碉屑样及西太平洋2个深海钻探(DSDP)钻孔的10个岩芯样中大于0.154mm的浮游有孔虫进行定量分析,共得浮游有孔虫12属47种。采用微体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与数理统计(聚类分析、目标因子分析、目标转换函数法)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相结合及时间multicamerata未现面之上两个时间面的古环境,再造了南海西北陆架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古海洋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的管理与火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澳大利亚是火灾频发的地区.每年因森林火灾的危害都要造成相当的社会、经济损失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故火生态的研究及火的管理在澳大利亚的生态学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讨论了澳洲森林大火起燃的物理过程和机制、可燃物的特征、林火的特点、习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如何控制和减少火灾的危害性,达到对火进行利用、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徐淑彬  邱播 《化石》1997,(1):16-17
金秋10月的鲁南山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到处充满着丰收的喜悦。为了配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宗冠福先生在山东省临沂市部分县的古象考察,我们在鲁南平邑、苍山、郯城、临沭四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一、桥墩下的大象下颌骨平邑县是临沂市最西边的一个山区小县,西部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相邻。不久前,我们刚刚在县城北面不远的南武阳城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宗冠福先生帮我们研究了该遗址产石器的层位,实地考察了考古工地。当他得知平邑县博物馆内藏有一件古象的下颌骨化石时,饶有兴趣地观察了这件出自平邑…  相似文献   

13.
羊草-杂类草草原火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羊草-杂类草草原火状况,设计一种研究无树草原火周期的方法.结果表明,羊草-杂类草草原较为稳定的着火季节时间为每年的5月和10月.自然火周期为4年,人为火周期为25年.火强度足以彻底清除地上草本枯落物.草原牲畜粪便等大型可燃物是影响火烧迹地内部格局的主要因素.讨论了火烧产生的各种现象的生态学意义,定义了火成因子.  相似文献   

14.
白垩纪双壳类Isodomella在藏北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世宣 《古生物学报》1992,31(4):377-394
产于西藏北部改则县川巴和麻米附近的1个双壳类动物群,包括 Isodomella choinbaensis sp. nov. 和 Caestocorbula (Parmicorbula) perlonga sp. nov. 等9种,时代为早白垩世 Valanginian 至早 Aptian 期.从 Isodomella 揭示出的铰齿看,它应归入 Corbiculidae 科;所共生的种类反映 Isodomella 为与正常海有密切联系的半咸水生活的种类.Isodomella 被认为是日本特有的属,在日本以外尚属首次发现.这个属的动物从日本到藏北的迁移路线,很可能是经我国台湾、南海,绕中南半岛折向西北,又经我国滇西、藏东到达藏北的.这个动物群与东特提斯北部边缘的动物群联系密切,说明川巴和麻米所在的拉萨地块当时已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丁国强 《化石》1991,(1):18-20
人类用火的漫长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早在100万年前,他们用火的踪迹就遍及欧、亚、非等大陆。其中亚洲发现最早的用火证据,使得学术界在讨论古人类用火起源的问题上,认为亚洲作为用火的发源地具有很大的可能性。伹是,就目前而言,仍有不少科学家为了确证古人类用火起源的真相,不辞艰辛地在寻觅发掘,希望能够找到时间更早的用火遗址。所以,围绕这个问题的探索,作者仅想在本文中,从现有的资料探究出有关古人类用火可能起源于何地的某些理论上的依据,以此作一番新的推论。  相似文献   

16.
火棘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火棘叶中分离得到四种化合物(晶1~4),经UV,IR,NMR和MS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芦丁(晶1),芒甙(晶2),异槲皮甙(晶3)和槲皮素(晶4)。以上四种成分均为首次由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生产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目前相关的研究进展。侧重介绍了气候变化与火干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火干扰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气候变化通过作用于可燃物质数量、湿度和火灾天气来影响火干扰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而火干扰过程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和烟尘物质反过来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另外,火干扰过程改变了火烧迹地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性质、养分循环和分配以及大气组成,进而对生态系统对CO2的吸收能力产生影响。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我们有效地利用火管理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碳吸收,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化速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18.
19.
云南古Yuan属四新种(原尾纲:古Yuan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在云南新发现的4种古YuanEosentomon rehaiense、腾冲古YuanE.tengchongense、大孔古YuanE.megastigma和古永古YuanE.guyongense。它们的腹板Ⅳ-Ⅶ节毛序都是6/9型的。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我国最近在辽宁晚侏罗纪陆相地层中发现的古鸟亚纲-新成员-圣贤孔子鸟。它是世界最早有喙的原始鸟类,与始祖鸟的形态特征很相似。本文还讨论了我国已知早期鸟类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