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湘潭晚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锰建造中的化石藻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采自湖南湘潭晚前寒武纪南沱组红旗矿区负100—110m 锰矿层中的蓝藻化石,包括3属3种,其中1新种,还有一个未定种。着重探讨了湘潭条带状含锰建造的生物成因,并讨论了其古环境和古气候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定量是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状况和寻找新药靶标的重要手段.该领域最常用的技术是比较染色后的二维凝胶上蛋白点的光密度值或综合同位素标记后的质谱峰强度方法.但此二者的样品处理方法都比较麻烦,不利于进行大规模蛋白质组的定量研究.最近几年出现了利用质谱数据进行无标记定量的方法, 根据数据类型这些方法可以分为2类:基于鉴定蛋白的肽段数的方法和基于质谱峰强度的方法,在高通量大规模蛋白组定量研究中有很大优势.本综述主要介绍了这2类无标记定量方法的模型及优缺点,并比较了2类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肽段计数方法在检测蛋白丰度变化时更灵敏,而峰面积强度在评估蛋白比率时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燧石结核中保存丰富的疑源类化石,对它们的研究一直以岩石切片为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其三维形态的恢复、系统分类的讨论,以及不同埋藏相下化石组成的对比。本研究尝试用氢氟酸浸解燧石结核来获取立体保存的疑源类标本。本实验使用4%(体积分数)的稀氢氟酸配合20目和400目尼龙筛网,以每2-3小时一次的频率收集酸浸解残余,从来自宜昌地区晓峰河和五指山剖面的陡山沱组二段燧石结核中获得了一些硅质标本,包括立体保存的球状疑源类和疑似化石的片状标本。其中,球状疑源类保存了膜壳塑性变形、膜壳外板片状装饰、内部小球体等结构特征,与从燧石结核岩石薄片中获得的标本和从磷块岩中酸浸解获得的立体磷酸盐化标本完全可以对比;它们的保存状态显示多数标本为疑源类的硅质铸模。本研究表明,作为岩石薄片法的重要补充,氢氟酸浸解法在分离和研究埃迪卡拉系燧石中保存的硅化疑源类上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钙质超微化石楔石属的三个分子:Sphenolithus predistentus,Sphenolithus distentus,Sphenolithus ciperoensis是渐新世生物地层重要的化石带标志分子。这三个物种属于该属渐新世的一个演化序列,该演化序列早期的S.predistentus-S.distentus和晚期的S.distentus-S.ciperoensis两对物种之间存在形态过渡类型,使得难以准确鉴定,导致渐新世生物地层划分一些问题。此外,对这三个物种演化的关系是渐进式或是间断平衡式也有不同看法。为进一步了解这三个物种形态演化特征并探讨它们的演化关系,我们选择南海北部ODP 1148站位及IODP U1435站位的渐新世沉积物样品,针对这三个物种个体的形态特征展开定量形态研究。使用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对两个站位19个样品里1 171个楔石个体进行六个形态参数度量,包括了个体总高、顶刺高、基座高、基座宽、基座夹角及消光线夹角。统计结果显示,S.predistentus-S.distentus-S.ciperoensis演化序列中,这三个种的六个形态学参数变化范围边缘相互叠复,缺乏可确切划分界限。三个种个体基座高与基座宽之比依三者的演化次序呈现逐渐增大的渐变关系。以上证据表明S.predistentus-S.distentus-S.ciperoensis为渐进式演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代海洋以及海洋沉积物中四种来源的有机质(海水的可溶有机质,海雪和颗粒有机质,底质表面的生物席以及陆源输入的有机质)的形成机理和沉积规律进行了解析与归纳;介绍了当前海洋学所流行的观念,列举烃源岩生烃母质研究的部分实例,展示了寒武、奥陶、志留和二叠纪烃源岩中保存的显微与超显微有机组份(寒武系细菌状化石、可能的微微型疑源类以及寒武系与志留系的胞外聚合物、二叠系微微型浮游生物状化石)。可以认为粘土有机复合体,海雪、生物席和有机质的陆源输入是从源头上影响烃源岩发育的四大主要母质类型。它们的各自发育又受许多因素的控制。但是,在有机质沉积和埋葬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微生物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7.
早三叠世生物与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三叠世的生物和环境是古生代生态系统向中-新生代(现代型)生态系统重大转变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代表了显生宙地球演化史上一种十分特殊的状态,其不仅是全面揭示古、中生代之交突变事件的关键,而且是探索当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出发点.中国南方具有研究古、中生代之交海洋生物和环境突变事件和过程的最佳条件,也是当前国际上相关研究中取得成果最多的地区之一.文中重点总结近年来在中国南方早三叠世地层、古生物和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关键进展,并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初步提炼该重大突变期的生命和环境过程.提出一些当前亟待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总结古、中生代之交生物和生态系统从大灭绝-残存-复苏-辐射演化的4个重要阶段,并论证早三叠世生物复苏-辐射过程的多期次性.  相似文献   

8.
Quantitative genetic estimates of morphometric traits in the housefly, Musca domestica L, were made on parents captured in the wild or reared in the laboratory.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morphometric traits declined within the laboratory, but as the additive genetic component of variation also declined, there was no net change in ???narrow-sense heritabilities of these traits across environments. 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s were inflated only when wild-caught females were used as parents, suggesting that a maternal effect was present.  相似文献   

9.
细胞壁氨基酸的定量分析在放线菌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国内外公认的各菌种保藏中心收集 7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 ,用薄层层析和薄层色谱扫描仪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来定量分析放线菌细胞壁中氨基酸组成 ,将这些分析结果与现行的定性化学分类结果作比较 ,进行讨论 ,建议将原来的定性化学分类中胞壁类型的划分标准作出修正 ,从而对放线菌化学分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信息以推动放线菌化学分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叠层石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叠层石学科是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经中国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叠层石研究取得多项成就,主要有:建立了华北元古宙叠层石组合序列;对某些新元古代叠层石的微生物组分和微生物席特征进行了初步揭示;从理论上对矿化叠层石的成因提出了解释;提出假裸枝叠层石科(Pseudogymnosolenaceae)可作为中元古代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利用雾迷山组的叠层石标本开展了古生物钟研究的尝试以及探明新元古代一种特殊的叠层石微构造可能具等时性.  相似文献   

11.
湖北宜昌黄花场早奥陶世疑源类的新类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文报道了湖北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大湾组下段的疑源类(海洋微体浮游植物化石)新类型,描述和建立3新属:Papilliferumgen.nov.,1gen.nov.和Yichangiagen.nov.;2新种:Papilliferumirregularegen。etsp.nov.,Yichangiabiporosagen;etsp。nov。及重新修改和组合的3属、种:Papilliferumrhabdocladium(Lu)comb.etemend.nov.,P。striatum(Lu)comb.etemend。nov。和Stelomorphaerchunensis(Fang)comb;etemend.nov.这些疑源类新类型目前仅见于我国西南的部分地区的早奥陶世地层。它们为探讨早奥陶世海洋微体浮游植物的区域分布及扬子地台的古地理位置,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窦房结细胞纯化培养、PAS、Pearson和Preston反应以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生SD大鼠窦房结细胞的糖原(glycogen)、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分布和含量。结果显示,在窦房结组织中的糖原(/)与心房中(/)、心室中()含量近似;SDH含量和活性(+/)与心房中(+/)几乎相等,但明显低于心室中(/);LDH的含量和活性(/)比心房中(/+)的稍高,但明显高于心室中(+/-)。图像分析结果是:培养窦房结细胞SDH含量和活性显著低于心室肌细胞中的SDH(P<0.01),而LDH含量和活性显著高于心室肌细胞中的LDH(P<0.01)。本文还对SDH、LDH在窦房结的分布及生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利用RFLP进行数量基因定位及效应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利用RFLP分子标记进行数量基因定位及效应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讨论了其应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组织形态学角度综合考察雌酚酮在体外对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影响。方法:16d胎龄雌性小鼠尺骨在含有雌酚酮的BGJb培养基中旋转培养48h后,测量骨总长和骨干长度;H.E染色,光镜下计数破骨细胞和肥大软骨细胞。结果:当雌酚酮浓度为10^-7mol/L时,长骨总长和骨干长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破骨细胞减少,肥大软骨细胞增加。结论:雌酚酮在体外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叠层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在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学者对晚前寒武纪的叠层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描述了类型众多的叠层石属种,并把叠层石组合应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近年来,为了揭示叠层石的形态发生,中国学者正在探讨硅质叠层石的生物组构模式和叠层石微层理的成因,以及叠层石中微生物生长、运动和造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