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螺旋藻原生质球的分离及其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改进后的分离方法可获得大量有活性的钝顶螺旋藻 ( Spirulina platensis)原生质球。原生质球大小不等 ,直径在 2 .9~ 4 .6μm,原生质球表面有皱纹及小的孔洞 ,放氧速率为完整藻的 4 0 %。原生质球的室温吸收光谱表明其色素种类与完整细胞基本相同 ,都具有叶绿素 a、藻蓝蛋白、藻红蓝蛋白和类胡萝卜素。但原生质球中减少了藻蓝蛋白和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 ,而藻红蓝蛋白明显增多。螺旋藻的完整细胞与原生质球的 77K荧光发射光谱略有不同 :激发光为 4 36nm时 ,藻丝体和原生质球都具有 4个荧光发射峰 :F686、F696、F730和 F75 7,原生质球的 F75 7明显减弱 ;激发光为 5 80 nm时 ,藻丝体有 5个发射峰 :F64 0、F685、F693、F72 8和 F75 8,原生质球的 F75 8消失。原生球中 F72 8/F685、F64 0 /F685值增高 ,F693/F685值降低 ,光系统 的 F72 8与捕光色素系统的 F64 0的比值降低。上述结果表明 ,失去细胞壁可能抑制光系统 活性 ,在光系统 与 F695有关的核心天线色素系统受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对蓝藻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7年,Biggins首次报道通过溶菌酶处理获得了有生活力的篇藻(Phormidium luridum)原生质球。此后,虽然许多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原生质球的再生和融合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再生和融合与分离制备方法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3.
由多种盐组成的复合渗透稳定剂用于分离蓝藻原生质球的效力与单一盐溶液相比较,其作用多数显示加强,但对原生质球稳定性的影响随盐类组合而异。若干种盐类,如酒石酸铵、硫酸铵和硫酸镁,对蓝藻细胞壁表现一定的降解作用,以酒石酸铵作用最强,可用于分离原生质球。此种原生质球透明度较差,但对低渗敏感  相似文献   

4.
蓝藻原生质球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原生质体(球)技术方面,蓝藻也许是一种最为困难的材料了。蓝藻原生质球的研究工作起步不算很晚,但进展不快。直到现在,作为一项可以用于遗传操作的基本技术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表现在,原生质球的再生问题没有解决;此外,在基本分离制备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而对于植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和绿藻,这些问题都早已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与绿脓杆菌原生质球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在细菌学分类上不属同一科的大肠杆菌与绿脓杆菌原生质球的融合方法,使二种细菌发生融合和染色体重组,并通过重组体与亲本菌株遗传标记的差异来选育新重组菌株。实验中由于绿脓杆菌原生质球形成率低,适应性强,对多数抗菌素耐药。我们利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将活菌体与原生质球分开。并通过热处理使未与大肠杆菌杂交的绿脓杆菌原生质球在MD_3培养基中不能复原再生。为提高细菌细胞融合率及简化融合体筛选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通过实验结果证明所选育的二株融合体兼有二种亲本菌种的遗传性状,说明二种细菌细胞发生了融合和染色体重组。应用细菌原生质球的融合方法,使异种细菌进行杂交重组,组建一株兼备二株细菌性状的重组体,不仅为遗传育种提供一有效方法,也为异种细菌间传递质粒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鱼腥藻Anabaena PCC7120原生质球和液泡的同步诱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和真菌的液泡,都是通过原生质体途径被分离后才得以深入研究.要分离蓝藻液泡,首先要求制备蓝藻原生质体(球),而这一技术在蓝藻方面长期不过关.最近十年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先后在蓝藻原生质球制备1、培养再生和融合2等方面获得进展,这方面的研究导致了蓝藻液泡的重新发现3.所发现的液泡由无机盐诱导产生,经电镜检查为单位膜所包围,故确定为液泡.借助较为成功的原生质球制备技术,首先分离了无机盐诱导形成的液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和分离了非诱导液泡4,在分离非诱导液泡的试验过程中发现了原生质球和液泡的同步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DNA转化原生质球构建解烃工程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供体菌C_(20-11)和D_(36-3)染色体DNA转化受体菌T_3原生质球。采用5mg/ml溶菌酶,37℃水浴1小时制备原生质球。原生质球形成率为99%,再生率为72.5%。在30%、PEG6000和0.1MCaC1_2作用下,供体DNA转化受体原生质球。我们用上述条件构建了能够同时降解以下四种碳源:苯甲酸、萘、樟脑、十六烷的工程菌株TCD32-14-1。  相似文献   

8.
采用压片法,渗透冲击法和原生质球法,对14个属的不同蓝藻进行了液泡存在的检查和分离试验,每种蓝藻都检查到液泡,无一例外。其中鱼腥藻、念珠藻、项圈藻、席藻、简孢藻等都能形成液泡化原生质球,原生质球低渗破裂释放液泡,液泡得率极高,不同种的液泡都耐低渗。因此,本研究证明液泡在蓝藻中的存在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9.
丝状固氮蓝藻柱胞鱼腥藻原生质球的培养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丝状固氮蓝藻柱胞鱼腥藻 (Anabaena cylindrica)在含 0 .1mol/ L KCl的 Allen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 9d,90 %以上细胞转化为原生质球或半原生质球 ,对低渗敏感或抗低渗。此种材料经 0 .1%溶菌酶 ,在 2 8℃下处理 3~ 4h,细胞低渗破裂率约 10 0 % ,成为质量较高的原生质球。用 0 .15mol/ L Ca Cl2 液体无机盐培养基培养 ,原生质球再生和分裂。不同原生质球再生不同步 ,最快培养 3 d分裂。再生分裂的主要方式为均等分裂 ,但有不规则分裂和出芽方式 ,再生率在 2 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鱼腥藻SP.595液泡化原生质球诱导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浓度为0.15mol/L的KNO3、KCl、K2SO4、KH2PO4、K2HPO4、NaNO3、NaCl、Na2SO4、NaH2PO4、Na2HPO4、(NH4)2SO4、MgSO4、CaC12等单盐分别配合0.1%的溶菌酶处理鱼腥藻sp.595(Anabaenasp.595)。经4h,KH2PO4、K2SO4、Na2SO4、NaH2PO4、(NH4)2SO4、MgSO4、CaC12能诱导形成原生质球,但液泡化原生质球极少,而KNO3、NaNO3、NaC1诱导形成少量液泡化原生质球。用相近浓度的双盐,即KNO3和NaC1、KNO3和(NH4)2SO4、NaC1和(NH4)2SO4分别配合0.1%的溶菌酶处理,诱导效果亦不佳。用相近浓度的三盐NaC1、KNO3和(NH4)2SO4及五种盐NaC1、KNO3、(NH4)2SO4、Na2HPO4和KH2PO4分别配合0.1%的溶菌酶处理,诱导原生质球和液泡化原生质球的效果明显提高,液泡化原生质球比例达到66.90%—79.97%。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重建系统演化树的一种新方法--试错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远德 《动物学报》2000,46(4):448-456
重建系统演化树是进化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系统树的构建依赖于一定的方法和数据。在分子系统演化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大多是DNA序列、氨基酸序列和分子标记。而就构树方法来说,NJ法、ML法和MP法是三种最为普遍使用的方法。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建树方法,即试错法。该方法不但具有与NJ法一样好的建树效果,而且不存在难以解释的负枝长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正> 人体多胺,包括腐胺(putrescine,pur),精脒(spermidine,spd)以及精胺(spermine,spm)等,其中精脒为最多。体液及细胞中多胺水平与体内核酸、蛋白质合成关系密切,肿瘤患者明显高于正常,而且多胺是肿瘤活动及消退的标志物,因此近年来国内外,测定多胺的方法甚多,例如1970年报道了丹酰氯—硅胶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简易、高效、快速的生物同工酶分析方法--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等电聚焦电泳 方法。该方法与目前国内外市场销售的同种用途等电聚焦产品(如BIO-RAD公司的model11Mini IEF Cell)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实验操作灵知,用途更广;谱带清晰;每次可实验的样本量大;电泳所需时间短;实验费用低;适用于多种酶系统的同工酶和等位酶分析;凝胶干燥不需任何设备且能长期保存;样本用量少。  相似文献   

20.
圆形碘泡虫孢子的分离纯化与裂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 ,粘孢子虫的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逐步发展[1 ,2 ] ,在很多研究中都需以纯净的孢子为材料 ,因此如何从鱼体分离出纯净的孢子就显得格外重要。另一方面 ,粘孢子虫的孢子具坚韧的壳瓣 ,在提取虫体基因组DNA时 ,必须先使其裂解 ,方法主要有常规裂解液裂解法、热裂解法、超声破碎法、液氮冷冻研磨法等几种方法 ,本文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后认为 :液氮冷冻研磨法既可使多数虫体裂解 ,对DNA的破坏又比较小 ,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病鱼系武汉市鄂州收集的冻存标本 ,其体表具有大量圆形碘泡虫 (Myxob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