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二十年: 行动、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公约》, 至今已经20年。在此期间, 中国1993年建立了履行《公约》的国家协调机制, 1995-1997年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 2007-2010年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 2011年建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 并针对《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 实施了多项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行动, 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物种资源调查、编目、数据库建设以及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外来入侵种防治与转基因生物生态风险评估等。同时, 在生物多样性本底查明、监测体系建立、就地保护、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传统知识的保护与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挑战, 为此,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查明、就地保护和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三大关键地区之一的川东-湘鄂西关键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所处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县长期以来以森工产业为其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长期的木材采伐和狩猎习俗曾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了有效保护,特别是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依然面临多种威胁。保护区自身科学研究力量的薄弱和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小,限制着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扩充保护区面积、引进科研力量并提升自身人员科研素质、协调并增强区内外社区共管是该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三大关键地区之一的川东-湘鄂西关键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所处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县长期以来以森工产业为其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长期的木材采伐和狩猎习俗曾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了有效保护,特别是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依然面临多种威胁,保护区自身科学研究力量的薄弱和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小,限制着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扩充保护区面积、引进科研力量并提升自身人员科研素质、协调并增强区内外社区共管是该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识别——国外案例、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勇  薛达元  王爱华  赵富伟 《生态学报》2016,36(10):3108-3114
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重要区域或重要物种的识别是制定和实施保护计划的首要步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性研究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优先保护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CI)一直倡导的热点地区途径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KBAs)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单一类群的重要区域,如不同的国家已经开展了鸟类重要区域(important bird areas,IBAs)、植物重要区域(important plants areas,IPAs)、蝴蝶重要区域(prime butterfly areas,PBAs)和两栖爬行动物重要区域(important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areas,IARAs)等的识别研究工作。集中力量优先保护一些重要的地区是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较为现实和高效的途径。以佛得角群岛(the Cape Verde Islands)、意大利(Italy)、荷兰(the Netherlands)分别依据动物、植物单一类群或多个类群组合进行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识别为例,介绍了几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识别经验,概述国内在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海南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案例,同时以国务院2010年批准实施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划定的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例,提出中国未来应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在充分获取生物多样性分布数据的基础上,依据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受威胁因素等,在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内进一步客观准确地识别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热点中的热点或重要区域中的重要区域),为中国未来的保护地规划、生物多样性监测、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建章  戎可  程鲲 《生物多样性》2012,20(5):551-558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着较大的生态衰退风险。中国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来自包括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落后、工业化进程加快、气候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多种因素。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就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研究成果和保护成就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未来应该着重加强的研究领域。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濒危物种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中国政府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规划,不断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平。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经过了由数量发展到质量发展的阶段后,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集中在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生物多样性受胁原因与响应机制、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与评估、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和自然保护区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三大关键地区之一的川东-湘鄂西关键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所处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县长期以来以森工产业为其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长期的木材采伐和狩猎习俗曾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了有效保护,特别是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依然面临多种威胁,保护区自身科学研究力量的薄弱和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小,限制着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扩充保护区面积、引进科研力量并提升自身人员科研素质、协调并增强区内外社区共管是该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未来十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多样性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报道,在他们评估的5.2万个物种中有36%受到严重威胁,全球六千多种两栖类中有30%受到严重威胁,自2000年以来每年有600万公顷原始森林丧失,在过去的20年中红树林丧失了35%,目前70%的珊瑚礁受到严重破坏(http://www.iucn.org/iyb/about/bio-diversity_crisis/).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在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勋陵 《生物多样性》2000,8(4):429-434
中国古代的先人们经过长期劳动实践和调查研究,很早就对生物物种、生态环境及遗传的多样性有了较多认识,并记述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他们还通过发展农牧业、合理利用和管理生物资源以及建立各种形式的保护地和园林等,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伟  周越  田瑜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2022,30(10):22459-451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总体来看, 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主要围绕关键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等保护对象的状态以及变化两个层面进行, 并重点关注自然保护地数量与面积、保护了多少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能否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然而, 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 还缺少针对上述研究领域的系统性综述。为此,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及其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系、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保护成效等近20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布局以及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系主要围绕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在某一阶段的状态开展研究, 致力于探究自然保护地“保护多少” “代表性如何” “在哪儿保护”等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同时, 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会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自身演替等发生时空动态变化, 基于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 各国学者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单个自然保护地进行了大量的保护成效评估研究, 并逐渐发展出了自然保护地内外配对分析方法以提升保护成效评估的精度, 进而识别出不同自然保护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对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出了展望, 主要包括: (1)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状态和变化; (2)开展多目标协同的自然保护地空间优化布局; (3)强化自然保护地主要保护对象的识别、调查与监测; (4)提升自然保护地的质量和连通性; (5)探究自然保护地管理措施与保护成效的关联机制。本文可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与实施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优化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调查的结果表明,在103个国家级机构中,共贮存生物多样性数据集160个,其中物种信息最丰富。在人力资源方面,大学本科以上人员约占职工总数的1/4,其中博士、硕士、大学本科比例为1∶3∶7。在技术资源方面,PC机占计算机总数的86%,XBASE软件得到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化能力较弱。在资金资源方面,满足程度仅为20%~30%。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作者认为数据管理的机构和机制建设在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在2012年取得了明显进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在生物多样性科学及相关领域比较好的国际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明显增加,质量也在提高(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fileup/PDF/w2013-024-1.pdf).魏辅文研究组利用全基因组和深度测序的数据对旗舰种大熊猫的演化历史的解析(Zhao et al.,2012)、方精云及其团队在Ecography出版关于中国山地植物多样性格局的专辑、陈之端研究组命名的节蒴术科(Borthwickiaceae)被APG系统接受(Su et al.,2012)、何芳良提出根据分布面积的变化来评估物种灭绝风险的方法(He,2012)、邓建明等对植物自疏过程中密度与个体大小尺度关系的定最刻画(Deng et al.,2012a,b),以及余世孝等(Liu et al.,2012)和米湘成等(Mi et al.,2012)对群落谱系学方法的应用具有代表性.限于篇幅,本文仅从5个方面予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傅声雷 《生物多样性》2007,15(2):109-115
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土壤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同时简要地回顾和比较了国内外在土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动态, 分析了土壤生物学今后的发展趋势。鉴于土壤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土壤生物学研究方面的不足, 《生物多样性》本期刊登了一系列有关土壤生物的文章, 目的是为了使国内科学家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更好的认识, 并希望能够唤起更多的年轻学者加入到土壤生物学研究的行列, 以推动土壤生物学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并将土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13.
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爱原  郭玉清  李世颖  林茂  王春光 《生态学报》2012,32(24):7635-7643
以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的WEB OF KNOWLEDGE信息平台提供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到从1997年至2009年期间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文献219773篇,其中11182篇来自于中国学者。利用NoteExpress软件,对这13a间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发表的国家分布、年度分布、研究机构、引用情况、期刊分布和学科分类等做的分析与比较表明:1)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论文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中国13年间每年发文量占当年全球生物多样性论文总量的百分率逐年增加;2)从论文总被引频次、篇均引用次数和h-index三项论文影响力特征参数分析,中国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3)从学科分类来看,与国际相比,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进化生物学和海洋与淡水生物学领域研究略显不足,昆虫学和真菌学研究领域活跃。  相似文献   

14.
Grasslands are the dominant landscape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40% of the national land area. Research concerning China's grassland ecosystems can be chronologically summarized into four periods: (i) pre-1950s, preliminary research and survey of grassland vegetation and plant species by Russians, Japanese and Western Europeans, (ii) 1950-1975, exploration and survey of vegetation, soils and topography as part of natural resource inventory programmes by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mainly l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ii) 1976-1995, establishment of field stations for long-term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studies of ecosystem processes, (iv) 1996-present,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community dynamics and ecosystem function integrating multi-scale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and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Major findings of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in China's grassland ecosystem research include: (i) improved knowledge on succession and biogeochemistry of the semi-arid and temperate grassland ecosystems, (ii) elucidation of life-history strategies and diapau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ve grasshopper species as one of the key grassland pests, and (iii)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rodent pests in grassland ecosystems. Opportunities exist for using the natural grasslands in northern China as a model system to test ecosystem theories that so far have proven a challenge to ecologist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5.
胡仁传  周迎  董亦非  罗斌圣 《广西植物》2023,43(8):1428-1436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进行。保护小区作为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是联通动植物破碎化的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手段。该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以社区为主体的渠楠保护小区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日常工作以及初步成效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1)渠楠保护小区以“自建、自筹、自管、自受益”为指导思想进行建设,采取“平等议事、民主协商”为主的方式进行管理,得到了当地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拥护,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外界的承认和支持。(2)保护小区的成立、建设和发展,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和周边动植物种群数量及多样性,还改善了渠楠社区的生活环境,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该文还探讨了以社区为主体的保护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隐患,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他保护小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严陶韬  薛建辉 《生态学报》2021,41(19):7879-789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表了众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2009-2018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WOS(Web of Science)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数量及被引情况、载文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并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论文的作者合作、合作机构、国家(地区)合作和研究热点等。结果表明:2009-2018年间,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17035篇,其中CNKI收录文献13365篇,WOS收录文献3670篇;年度发文总量以及WOS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CNKI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于2009年发表在《生物多样性》上的"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WOS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于2011年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的"TRY-a global database of plant traits";朴世龙教授、骆亦其教授和唐志尧教授等是基于WOS文献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王得祥教授、马克平研究员和张文辉教授等基于CNKI文献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主要作者;WOS文献与CNKI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均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相关科研院所;与中国合作的国家或地区共有106个,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生态学报》和Global Change Biology分别是该领域中文和外文文献的重要期刊载体;基于WOS文献的研究热点为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及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的物种遗传多样性研究,基于CNKI文献的研究热点为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关系研究。上述研究结果从收录论文的角度,定量、客观、科学地描述了2009-2018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状况及研究热点,以期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并为相关领域学者凝练研究动向和科学问题等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18.
Genomic DNA encompasses several levels of organization, the nuclear matrix mediates the formation of DNA loop domains that are anchored to 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 (MARs). By means of specific interaction with MAR binding proteins (MARBPs), MAR plays an important regulation role in enhancing transgene expression, decreasing expression variation among individuals of different transformants and serving as the replication origin. Through these years, some MARBP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humans, plants, animals and algae so far and the list is growing. Most of MARBPs exist in a co-repressor/co-activator complex and involve in chromosome folding,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fluencing cell development and inducing cell apoptosis. This review covers recent advance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MARBPs.  相似文献   

19.
Because the Karst environment is very sensitive to disturbance, once a strong disturbance occurs in a Karst ecosystem it will undergo reverse succession, and both its recovery and restoration might be difficult. So, biod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maintaining existing Karst landscapes and also provides the basis for recovery of degraded Karst ecosystems. Karst restoration has become the core issue in research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Karst area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and Rocky Desertification Project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related research papers has shown rapid growth and Kars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of new research. This paper uses the 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nd Springer databases as well as the Taylor & Francis UK database as data sources; the result shows: (1) the quantity of Karst related journal articles is on the rise, exceeding 20 articles per year since 2008; (2) Karst related journal articles focus on two major categories, ecology (51)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41); (3) the literature mainly comprises jointly produced documents, and most are from the core research team of Wang Kelin, Su Weici, Xiong Kangning. Based on statistical results, we comprehensively review two theses and 89 academic papers and use combined data from the internet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give a scientific over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 The result can be seen in three ways. First, 39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mechanisms that maintain biodiversity > 20 paper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ty > 20 papers 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diversity > 13 papers on Karst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iversity. Second, the research concentrated on three aspects, namely, 16 paper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ve biodiversity, 17 on bi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maintain biodiversity, and 15 on non-biological mechanisms for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Third, for comparing natural Karst habitats with degraded habitat in two contrasting ecological landscapes,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dynamic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 Karst area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different fields and scientifically analyses the correlations of literature from thes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brief summary of research related to biodiversity in Karst regions, as well as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perspectives of specific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of Karst regions and clarifie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Karst areas. Four problem areas are identified that need to be the subject of future studies. First, research related to genetics, species and ecosystem research needs to be integrated and strengthened and further study of mechanisms related to genetic variation, species in Karst area flora and changes within Karst ecosystems is needed. Second,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habitat maintenance serves as the ba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diversity surveys. On this basis, research related to maintaining diversity in ligh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added with discussions on issues such as population vari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populations to evolve as well as changes in regional biodiversity on both the macro and microlevels. Third, species selection during habitat reconstruction is very subjective. If we want to bal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ecological benefits, we need to study how we can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peci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area, and maintain stable regional biodiversity. Last, designing a monitor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tatus surveys and prediction of future conditions. Monitoring might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to help maintain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Karst areas.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鸟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张征恺  黄甘霖 《生态学报》2018,38(10):3357-3367
我国的城市鸟类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城市鸟类学也有了较快发展。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城市鸟类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城市"和"鸟类"为主题词检索了1950—2015年间发表的文章,筛选获得128篇文章,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城市鸟类学发表文章数量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增加,由1981—1990的年均0.7篇跃升至2011—2015年的年均11.6篇。研究地涉及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57个城市。研究的主要议题包括:城市鸟类的群落结构和分布、影响城市鸟类的主要环境因素和城市鸟类的保护实践。综述发现,不同城市环带位置,城市中不同生境组合会影响城市的鸟类群落结构;不同尺度上的环境因素会对鸟类的分布、繁殖、觅食和生理情况产生多种影响,而城市化是影响这些环境因素的主要驱动力;鸟类栖息地规划以保护城市中自然栖息地,增加其景观连通性促进鸟类保护,鸟类招引技术主要通过补充巢资源和食物资源促进鸟类保护。然而,由于资源限制,有关城市鸟类的长期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已有研究中城市鸟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也鲜有涉及。为此,对我国城市鸟类学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展望,城市鸟类学研究应加强城市绿地鸟类招引措施的生态影响研究,进一步发掘城市鸟类的自然体验与环境教育价值,并促进民间爱好者参与长期系统性城市鸟类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