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道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以此类推,恐龙吃哺乳动物不算新闻,哺乳动物吃恐龙才是新闻。因为人们在脑子里面总有个哺乳动物不可能吃恐龙的印象,认为中生代的哺乳动物部是些像鼠一样的小动物,昼伏夜出,以昆虫或小动物为食,鬼鬼祟崇地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下,期待着那一颗能政变命运、毁灭龙族的陨石砸下来。虽然哺乳动物的体型不全是小型,  相似文献   

2.
徐钦琦 《化石》2001,10(1):12-13
在第9讲,我们向读者介绍了一件事实:在距今11,000年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生物大绝灭。它是继恐龙绝灭之后又一次大的绝灭事件,是哺乳动物进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绝灭事件。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化学》2 0 0 0年 2 0卷 2期上有文章说人基因组中的基因数超过 14万 ,但 2 0 0 0年 5月 10~ 14日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召开的关于基因组测序及其生物学的会议上 ,来自德国、美国及法国等国家的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基因组中基因数低于 5万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3万 5千左右。在此次会议上 ,展开了关于人基因数的争论 ,5月 19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刊登了这次会议关于人基因数的争论情况。会议的一部分内容将发表在 6月份的NatureGenetics上。Berkeley果蝇基因组计划负责人GeraldRubin指出 ,果蝇…  相似文献   

4.
5.
一提到美洲大陆的发现,每每与哥伦布联系起来。但是最早发现和登上美洲大陆的人是不是他?西方学术界早有争论,如:约·彼·马吉多维奇所著《世界探险史》曾详细论述道:一位名叫爱利克·拉乌达(火红头发)的人,因杀人罪被挪威驱逐,他来到冰岛,又被冰岛驱逐,他又带领一部分人从冰岛出发,乘船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他将其命名为格陵兰,直译为绿色的土地,他的儿子莱弗在公元1000年,从格陵兰出发驾船南下,到达北美东岸,并且遇见了当地土著人。其实爱利克父子还不是最早发现美洲的人,公元920年,诺曼人贡比尧恩在前往冰岛的途中,被风暴卷到了遥远的地方,他发现了一连串不大的岛屿,公元980年一批诺曼人在这里越冬,可以说他们是最早到达美洲的人了。然而,这是西方学者依据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观点进行的考证,他们忽视了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对人  相似文献   

6.
马东东  裴树文 《化石》2016,(2):11-17
正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中,工具无疑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工具的使用不但能弥补人类一些生理机能上的不足,还能在不断地被利用和改进中促进人类智力的发展。远古时代的工具可能纷繁多样,保留到今天的主要是不易腐烂的石质工具(通常所说的"石制品","石器")。石质工具是人类有意识制作的产品,通过石质工具,古人类能加工木质工具,能肢解动物尸体并敲骨吸髓,这是我们祖先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成功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石质工具是古人类学家研究早期人类演化和生存行为的重要材料,因此探求最早的石质工具制造者是学术界长期关  相似文献   

7.
查尔斯·邦尼特 (CharlesBonnet) ,生于 1 72 0年 ,1 793年去逝。瑞士博物学家 ,1 74 3年进入瑞士皇家学会。他 7岁时两耳失聪 ,视力严重下降 ,他的父母只能让他离开学校 ,在家里雇佣私人教师使他受到教育。就是通过在家里读书 ,使邦尼特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8.
王江 《生命世界》2014,(5):70-85
"我是谁?"是一个古老而玄妙的话题,于人是这样,于虫亦如此。在大自然里,同为虫,其形各异,要探寻生命的本源,破解形态的密语,需要悉心之人付出诸多的体力与精力。摄影师王江用他的仁心去感受,用他的金睛去发现,用他的独特视角呈现给人们充满力量与希望的虫卵世界……  相似文献   

9.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是怎样遗传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遗传》2008,30(2):141
问:我儿子现在10个月大,有些肋骨外翻,经诊断为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想请问一下,这个病是如何遗传的,是否可以做基因检查确诊? 答:分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两种,以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常见,又称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或家族性低磷血症。  相似文献   

10.
在古生物学界,有这么一种惯例:常常使用某些对古生物有贡献的人或者是标本的发现者的姓氏,作为物种的命名。有这么一个人,他曾在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方面有贡献;因为发现过一个新种,而用他的姓氏命了名。但是,国内的古生物工作者谁也没见过他,甚至连他的真名实姓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人便是“王氏水牛”的发现者——Wangsijock。  相似文献   

11.
杜红 《生物多样性》2023,(8):181-190
生物多性保护实践涉及到两大基本问题:一是我们要保护的是什么,二是我们优先保护什么。从保护对象的角度看,物种和个体均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恰当对象,准确的目标是“物种多样性”。所有的物种都在物种分化程度与分化时间上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去划分不同的物种。从多样性或者说物种多样性的目标出发,作为保护对象的物种必须是独立进化的单元,同时,它必须有一个可操作的、相对合理的界定方法,而整合分类法可能就是一条极具吸引力的道路。生物分类学家应当尽可能利用整合分类思想和整合方法,建立可操作的、相对合理的物种概念和优先保护级别划分体系,以避免实际工作中的冲突与困境,更好地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