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金属β-内酰胺酶携带情况,提供大连地区院内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临床分离的40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金属酶检测采用E-test试验;PCR法扩增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并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确认。结果 40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以呼吸道分泌物最多,占81.5%;分布以呼吸内科和ICU病房最高,占总数的19.8%和25.5%;药敏结果发现有8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多数为多重耐药菌株;400株铜绿假单胞菌经E-test试验进行金属酶表型筛查,有17株金属酶阳性,检出率为19.1%;经PCR扩增金属酶基因阳性的有11株,其中8株为IMP-1,3株为VIM-2,其他几种基因均未检出。结论大连地区耐亚胺培南的89株铜绿假单胞菌多数是多重耐药菌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在大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酶的基因型主要为IMP-1和VIM-2。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分离的耐碳氢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整合子I和ISCR1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特征。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89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CR检测金属酶、整合子I、ISCR1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细菌基因分型。结果 89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ISCR1基因阳性菌25株(25/89,28%),其中84%(21/25)为多重耐药,5类及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64%(16/25),金属酶基因阳性为11株(11/89,12%),其中有8株携带IMP-1基因,3株携带VIM-2,整合子I基因阳性43株(43/89,48%)。但携带金属酶的菌株整合子I、ISCR1基因扩增均为阴性;PFGE分型结果显示:89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分为15基因型(A~O),其中A型46株、B型16株、C型4株、D型5株、E型4株、F型3株、G型2株、H型2株,I型~O型各有1株。基因型集中的A型~G型,各型中的菌株来源于不同医院,呈多态性,每群均存在克隆株。结论 基因捕获元件整合子I基因及ISCR1广泛分布在大连地区耐碳氢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泛耐药显著相关,特别是ISCR1基因;大连地区整合子I、ISCR1并未携带金属酶基因盒。PFGE结果提示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基因多态性,但仍存在高度同源性的流行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整合子I和ISCR1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89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CR检测金属酶、整合子I、ISCR1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细菌基因分型。结果 89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ISCR1基因阳性菌25株(25/89,28%),其中84%(21/25)为多重耐药,5类及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64%(16/25),金属酶基因阳性为11株(11/89,12%),其中有8株携带IMP-1基因,3株携带VIM-2,整合子I基因阳性43株(43/89,48%)。但携带金属酶的菌株整合子I、ISCR1基因扩增均为阴性;PFGE分型结果显示:89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分为15个基因型(A~O),其中A型46株、B型16株、C型4株、D型5株、E型4株、F型3株、G型2株、H型2株,I型~O型各有1株。基因型集中的A型~G型,各型中的菌株来源于不同医院,呈多态性,每群均存在克隆株。结论基因捕获元件整合子I基因及ISCR1广泛分布在大连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泛耐药显著相关,特别是ISCR1基因;大连地区整合子I、ISCR1并未携带金属酶基因盒。PFGE结果提示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基因多态性,但仍存在高度同源性的流行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 125株,筛选亚胺培南耐药株,常规纸片法检测其耐药性,并用E-test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型。结果显示,1 12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计617株,占54.8%;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共计508株,占45.2%。617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00%为多重耐药,而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率仅为13.78%,明显较前者低(χ2=871.15,P<0.05);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MBL表型阳性共126株,阳性率为15.4%,94株(74.60%)表现为VIM-2阳性,10株(7.94%)表现为IMP-1阳性,1株检出OXA-10,〖WTBZ〗且该例菌株同时表达VIM-2。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多为多重耐药,其产MBL的主要基因型是VIM-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29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金属酶(Metallo-β-Lactamase,MBL)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筛选2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MBL的铜绿假单胞菌,用PCR扩增法检测29株菌中金属酶VIM和IMP基因。结果29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筛选出MBL阳性菌株5株,阳性率为17%。PCR扩增出IMP基因型有4株,阳性率为14%,均为金属酶IMP-9型,未扩增出VIM基因。以PCR法结果为判定标准,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敏感性100%,特异性96%。结论IMP-9型为该院分离的这29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主要MBL基因型。本实验中所用的亚胺培南一EDTA纸片法能简单有效的筛选出产MBL的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株临床分离广泛耐药恶臭假单胞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putida,XDR-PP)的耐药机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初筛碳青霉烯酶;EDTA-亚胺培南协同试验和亚胺培南双纸片增效法初筛金属酶;PCR检测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可移动性遗传元件基因,产物测序,结果经BLAST软件比对分析。结果该菌株对所检测的抗菌药物均耐药。改良Hodge试验、EDTA-亚胺培南协同试验和亚胺培南双纸片增效法结果均为阳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的有blaVIM-2和blaIMP-4两种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的有armA基因,13种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中,intI、tnpU和merA基因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blaVIM-2、blaIMP-4、armA、intI、tnpU以及merA基因是导致其广泛耐药的重要机制。恶臭假单胞菌中同时检出blaVIM-2和blaIMP-4两种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armA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31株,根据药敏结果分为碳青霉烯类耐药组(21株)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组(10株).另设1株标准株ATCC 27853,用亚胺培南-EDTA(乙二胺四乙酸)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生金屑酶,采用PCR法检测各菌株的外膜孔道蛋白oprD2基因,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结果 21株耐药株有7株产生金属酶;21株耐药株经oprD2基因扩增,15株阴性,6株阳性,10株敏感株全部阳性.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组与敏感组oprD2基因阳性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oprD2基因缺失和金属酶是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诱导型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致医院感染的检出率及耐药特点,对产酶与不产酶菌株进行耐药性对比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双纸片试验检测ESBLs与诱导酶,Etest ESBLs试条确定产ESBLs菌株,对临床分离的960株细菌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哌拉西林、头孢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对29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产ESBLs与不产ESBLs菌株之间呈现交叉耐药。结论:常规药敏试验不能完全反映产诱导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Etest ESBLs试条可提高检测ESBLs的阳性率和准确性,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高于非产酶菌株,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耐亚胺培南(IMP)的铜绿假单胞菌(IRPa)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 2003年至2009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P.aeruginosa)共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普通PCR和多重PCR分别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质粒携带的C类头孢菌素酶(AmpC酶)耐药基因,应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oprD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共检出43株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其中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和未知酶菌株的构成比分别58.14%(25/43)、18.60%(8/43)、4.65%(2/43)和16.28%(7/43)。74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株菌携带IMP-9基因,1株菌携带DHA质粒型AmpC酶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阴性。40株菌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降低,34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正常。结论 oprD2基因的突变或蛋白表达量降低是IR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AmpC酶可水解亚胺培南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有一定的关系,而KPC-1酶和MBLs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定位。方法 随机选取实验室保存的5株耐药菌和1株敏感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利舍平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存在药物外排系统。PCR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等7种耐药基因。结果 5株多重耐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及氯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全部敏感;对头孢噻吩中度敏感。1株无质粒pRST98的菌株对上述药物全部敏感。利舍平抑制试验均为阴性。4株耐药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为阳性。全部耐药菌株aac3-Ⅱ、qacEΔ1-sul1、catA基因均为阳性,而aac(6′)-Ⅰb、catB和cmlA基因均为阴性。 结论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上同时存在多种耐药基因, 是导致菌株同时对多种结构各异的抗生素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54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分析的PAE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MIC法和K-B法检测PAE对22种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PAE的消毒剂磺胺类qacE△12sul1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并对阳性菌株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54株PAE中oprD2膜缺失、qacE△12sul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MRPA)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7.8%、14.8%、37.0%;20株MRPA菌株中,qacE△12sul1、oprD2膜缺失阳性率分别为40.0%、50.0%;54株PAE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完全耐药,对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98.1%、对多粘菌素B敏感率为100%;MRPA与非MRPA对qacE△12sul1基因阳性菌株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prD2阴性和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oprD2基因的缺失可能是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54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分析的PAE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MIC法和K-B法检测PAE对22种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PAE的消毒剂磺胺类qac E△12 sul 1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并对阳性菌株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 54株PAE中oprD2膜缺失、qac E△12 sul 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MRPA)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7.8%、14.8%、37.0%;20株MRPA菌株中,qac E△12 sul 1、oprD2膜缺失阳性率分别为40.0%、50.0%;54株PAE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完全耐药,对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98.1%、对多粘菌素B敏感率为100%;MRPA与非MRPA对 qac E△12 sul 1基因阳性菌株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prD2阴性和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oprD 2基因的缺失可能是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在泌尿系统感染中的流行情况及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128株大肠埃希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使用E-test方法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结果:从128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ESBL 26株,产ESBL细菌阳性率为20.3%.在12种抗菌药物中,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最好,敏感率为100%,其次为阿米卡星(90.5%).结论:产ESBL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只有正确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ESBL的发生,而对于产ESBL菌株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应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02株摩根摩根菌单产ESBLs 15株,检出率为14.71%;单产AmpC 8株,检出率为7.84%;单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3株,检出率为2.94%;所有菌株中未检出碳青霉烯酶(KPC);同产ESBLs及AmpC 6株,检出率为5.88%;未发现其他双产酶菌株。摩根摩根菌非产酶分离株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摩根摩根菌产酶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5.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同产ESBLs+AmpC与耐亚胺培南摩根摩根菌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结论我院摩根摩根菌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84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6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WHO推荐的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按NCCLS标准进行,同时对184株铜 绿假单胞菌进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18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诱导酶115株,占62.2%,所有菌株无一例对全部抗生素敏感。亚胺培南、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敏感率为76.1%-92.9%,而三代头孢中的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椴的敏感率仅为8.7%和12.0%。诱导酶株组对三代头孢中的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比非产酶株组低、尤其头孢他淀的耐药率比产酶株组明显降低,仅为3.4%;亚胺培南和派拉西林的耐药率也比非产酶株组低,耐药率分别为6.5%和5.1%。结论:对于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应选用亚胺培南、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常规的体外药敏试验不能完全正确的反映细菌的耐药性。通过诱导酶的检测,可以较好地弥补敏试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用生物梅里埃API分析系统鉴定细菌种类,根据CLSI规定的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测定,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至2009年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310株、鲍曼不动杆菌280株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6株。其中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为32.5%,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都高于6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3年总的敏感率为51.6%和48.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93.8%。比较3年耐药率的变迁,2009年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结论非发酵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对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探索膜孔蛋白在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非重复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3株,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21株,用K-B纸片法检测上述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技术检测carO和oprD膜孔蛋白基因携带情况,并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对CarO蛋白三维结构建模。结果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替加环素(3.2%)、头孢哌酮/舒巴坦(28.6%)和米诺环素(30.2%)耐药率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而亚胺培南敏感菌对多数抗生素均较敏感。PCR扩增显示所检测菌株carO和oprD基因均阳性。进一步系列比对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较敏感株carO基因存在有意义突变,蛋白质分子立体结构有明显差别。结论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峻,carO膜孔蛋白基因突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株耐亚胺培南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检测对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金属酶初筛试验(协同法)检测金属酶;改良Hoged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DNA测序决定基因型;接合试验检测耐药基因的转移性。结果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分离株NC118对亚胺培南的MIC为〉16μg/ml,金属酶初筛试验阴性,Hoged表型确证试验碳青霉烯酶阳性,AmpC酶阳性,PCR扩增及测序显示含有blaKPC-2、blaAmpC基因,该菌株所产AmpC酶基因与CMY-45型AmpC酶(GenBank:ACU00152.1)比较有5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该blaCMY-2-like基因为一个新型的AmpC酶基因。结论在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发现一种新的ampC基因(blaCMY-49)。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及其流行情况,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出的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24株,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NA测序确定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情况。结果显示,24株阴沟肠杆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20株菌扩增出KPC-2条带,经测序证实为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该院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别为KPC-2型,临床与实验室应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中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对1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CLSI表型确证试验-纸片增强法检测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K-B法测定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对1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株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的耐药率〉50.0%,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25.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非常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3%和2.0%;痰标本的分离株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血、尿液标本分离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显著,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生素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