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tri5-PCR鉴定产毒镰孢菌的可行性以及tri5阳性菌株的产毒特性和产毒条件。评估鸡舍空气和固体基质中镰孢菌分离株中产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潜力的发生率。【方法】利用编码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合成酶的起始基因(tri5基因)对139株镰孢菌分离株进行PCR检测,并对tri5阳性菌株进行产毒培养,通过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来检测培养产物中的T-2毒素和HT-2毒素含量。【结果】共筛选到42株tri5阳性菌株,其中分离自鸡舍空气中的10株tri5阳性菌株经产毒培养后7株菌株产生T-2毒素(1.36-5 ng/mL)或HT-2毒素(6.1-17.1 ng/mL)。在5℃-20℃间隔24 h变温、光照与黑暗间隔24 h交替、前期振荡后期静止的培养条件下培养9 d镰孢菌的产毒量最高;镰孢菌的产毒量与温度和时间显著相关,而与菌丝体干重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与传统鉴定产毒镰孢菌的方法比较,tri5-PCR更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大量鸡舍环境样本中的产毒镰孢菌。本研究为养殖环境的产毒镰孢菌的危害预警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全球范围内,高频次、大范围暴发的蓝藻水华对淡水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微囊藻因其在生长特别是衰亡过程中向水体释放微囊藻毒素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分析其产毒株及非产毒株在环境样品中的组成,建立产毒蓝藻的预报及评价体系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实现对环境样品中产毒藻株的鉴别与定量.针对目标基因mcyA设计的、以地高辛标记的双链DNA探针可有效应用于产毒微囊藻FACHB905和PCC7806的鉴别.分别对来自滇池、太湖和关桥的11个样品进行分析显示,该方法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及PCR方法有较好的匹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流式细胞相结合可有效鉴别产毒与非产毒微囊藻,尤其可以对野外样品中产毒与非产毒藻株进行简便、可视化地鉴别,从而达到对产毒微囊藻水华早期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形态特征相近,基因组高度相似,较难区分。【目的】旨在总结一套准确鉴别二者的分类方法。【方法】利用22株标准菌株对传统形态学、产毒培养基、酶联免疫毒素检测、系统发育分析、产毒基因检测等5种鉴别方法分别进行验证。【结果】各鉴定方法的结果存在异同,单一的鉴定方法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结论】利用单一方法区分黄曲霉和米曲霉具有潜在风险,多相鉴定方法可以准确鉴别二者。  相似文献   

4.
从厦门同安海域的黄鳍东方豚(Fugu xanthopterus)卵巢组织中分离纯化出59株菌株,通过小鼠试验筛选出11株产毒菌株,并对其中产毒能力较强的EL10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初步认定发酵产物中含有河豚毒素。同时对EL10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的一个猩红热流行的季节里,从猩红热病例分离到溶血性链球菌925株,96.8%属于A群,其中666株作出了型的鉴定:最多是6型,占15.6%,其次是5型8.15%,24型6.6%,27型5.36%,4型4.8%:其他型均少见;一般认为可能与急性肾炎有关的12型有18株,占2.01%。产毒试验结果:925株中产毒的有865株,占93.5%;用这865株产生的猩红热毒素(以下简称毒素)与Dochez NY5抗毒素作中和试验,81.9%完全中和,4.7%部分中和,13.4%完全不中和,选产毒高的8株制备毒素及抗毒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东省水库微囊藻的产毒特征和ITS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从广东省供水水库中分离得到28 株微囊藻(Microcystisspp.),对它们的产毒特征和15 株微囊藻的ITS 序列进行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E 的检测结果表明,广东省水库中的微囊藻以产毒藻株占优势,微囊藻毒素的主要类型为MC-RR.广东省15 株藻株的ITS 序列相似性大于93.2%,在用相邻法(NJ)构建的系统树上,不同形态的种和不同地理区域的藻株没有区分开,产毒和非产毒藻株没有形成独立分支.这说明微囊藻ITS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较低,ITS 序列和mcyE 存在没有相关性,表型不能够反映藻株的进化关系.因此,有必要将藻类传统分类方法与分子方法结合起来对蓝藻进行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7.
将3株重寄生拟盘多毛孢PG52、PG53和PG90鉴定到种,筛选出三者最佳产毒培养基,旨为毒素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通过PAUP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形态特征将3株拟盘多毛孢鉴定到种;以不同培养基制备的粗提物处理石楠锈孢锈菌和茶藨生柱锈菌的锈孢子,利用台盼蓝染色法和生测法筛选最佳产毒培养基。分子鉴定结果显示PG52与PG90属于同一个分支,与Pestalotiopsis kenyana和Pestalotiopsis Oryza在同一个大分支,PG53与Pestalotiopsis telopeae在同一个分支;从形态特征来看,PG53的形态与Pestalotiopsis telopea的形态描述基本一致;PG52和PG90的形态特征与Pestalotiopsis kenyana的形态描述一致;PG52于改良Fries培养基制备的粗提物处理孢子效果最好,PG53于改良M-1-D培养基制备的粗提物处理孢子效果最好,PG90于改良M-1-D培养基制备的粗提物处理孢子效果最好。PG52和PG90同属一种拟盘多毛孢菌为Pestalotiopsis kenyana;PG53为Pestalotiopsis telopeae的菌株。PG52菌株的最佳产毒培养基为改良Fries培养基;PG53菌株的最佳产毒培养基为改良M-1-D培养基;PG90菌株的最佳产毒培养基为改良M-1-D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喂食三株原始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AC、DS和PCC 7820)的金藻Poterioochromonassp.培养物中获得三株藻,以Nest PCR方法(引物对CC/CG和CH/CI)确定此三株藻均为微囊藻属藻株.HPLC测试结果显示这三株藻均不产生微囊藻毒素.显示Poterioochromonas sp.具有将产毒微囊藻转化为尤毒微囊藻的能力.比较产毒原始株与无毒变异株的生理特性发现,变异株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高于原始株;而光反应曲线结果表明,变异株的PSⅡ的量子产率和光合作用活力高于原始产毒株,并且变异株在较低光强下就可达到最大的光合作用活力.显示喂食后产生的变异株比原始株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变异株的藻蓝蛋白/叶绿素比值则低于原始株,光合作用最适光强低于变异株,并且显示产毒原始株通过增加藻蓝蛋白的相对含量来提高对光照的吸收.变异株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和藻蓝蛋白含量可能是其能够在微囊藻和金藻混合培养的群体中占优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然环境中T-2毒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自然环境中筛选和鉴定能够降解T-2毒素的菌株.[方法]取对虾养殖池水样、养殖池沉泥样品和对虾混合饲料中分离到的镰孢菌,于GYM产毒培养基中培养14 d后引入自然条件下气载细菌,继续培养至28 d,采用LC-MS/MS检测其中T-2毒素含量.然后结合稀释涂布、平板划线、革兰氏染色、镜检,从镰孢菌产毒培养液中毒素含量明显降低的菌悬液中筛选出T-2毒素降解菌,用16S rRN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菌种鉴定,并验证两菌株的降毒能力与不同基质中二者的联合降毒能力.[结果]以从对虾养殖环境中分离到的5株镰孢菌作为试验菌种,在其产毒培养过程中分离到2株T-2毒素降解菌,16S rRNA鉴定结果分别为弯曲假单胞菌和尼泊尔葡萄球菌,对T-2毒素的降解率分别为90.9%和85.5%,但两者降毒能力并无显著差异(P>0.05);其联合作用也有较好降毒效果,与两菌株单独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质对其联合降毒作用影响不大(P>0.05).[结论]新的T-2毒素降解菌的发现为进一步探明T-2毒素降解基因和开发T-2毒素生物降解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产生耐热肠毒素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重要特征之一。乳鼠灌胃试验(IMGT)虽是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有效方法,但只有掌握好耐热肠毒素(ST)的产毒条件,才能充分发挥该试验的效能。因此,筛选适宜的产毒条件,在人畜大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渤海红鳍东方豚(Fugu rubripes)体内产毒细菌的微生态分布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渤海红鳍东方豚体内的各部位都普遍存在着产毒细菌,从其卵巢、肝脏等组织中分离到了19株可产强毒的菌株,对其中B3B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精制后,通过小鼠试验、薄层层析试验及质谱分析,初步认定发酵产物中含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电转化等Tn5转座诱变条件进行优化,获得大量甲基营养菌MP688突变株,筛选吡咯喹啉醌(PQQ)合成缺陷突变株,并对失活基因进行鉴定。方法:通过电击方法对MP688株进行Tn5转座诱变;通过检测PQQ产量,选择不产或几乎不产PQQ的突变株,用质粒拯救的方法鉴定突变基因。结果和结论:确定了MP688株电击转化的最优条件,优化了质粒拯救法鉴定突变基因的实验方案,得到了1株PQQ合成明显降低的突变株RM16,并确定了转座子在染色体上的插入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快速检测产赭曲霉毒素A(OTA)的黑曲霉。【方法】根据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BS513.88中An15g07920基因编码聚酮合酶的酰基转移酶(AT)域设计引物,建立针对产OTA黑曲霉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结果】对72株曲霉属菌株(黑曲霉、炭黑曲霉、赭曲霉、佩特曲霉、寄生曲霉和塔宾曲霉)进行检测,发现产OTA的黑曲霉能够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而产OTA的其它菌株不能扩增出条带;检测出3株假阳性的产OTA黑曲霉,实时定量PCR分析此3株菌中An15g07920的同源基因表达情况,发现在产毒条件下可正常表达,排除了因基因无法表达导致假阳性的可能。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25 pg的DNA含量,在污染所试农产品孢子浓度大于4.0×10~4–4.0×10~5个/g时可有效检测出产毒菌株。【结论】本方法虽会产生4%的假阳性结果,但是仍可作为产毒黑曲霉有效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在农产品污染产毒黑曲霉时进行有效预警。  相似文献   

14.
致病菌烟曲霉新基因Afu4g13170生孢致毒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烟曲霉Afu4g13170基因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Double-jointPCR方法和一步基因敲除技术,构建Afu4g13170基因缺失突变株。【结果】序列比对表明烟曲霉Afu4g13170蛋白与构巢曲霉Ani04163蛋白和新型隐球菌Gib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8.6%;表型分析表明基因破坏使突变株生长迟缓、梗基伸长、孢子分化能力下降,产孢推迟、产孢量减少,色素产生量降低;色谱分析显示基因缺失突变株的产毒能力下降。【结论】烟曲霉Afu4g13170基因可以作为控制曲霉致毒的一个靶位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霍乱弧菌的脂肪酸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脂肪酸分型方法在霍乱弧菌菌株鉴定、菌株相似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了分离自我国的两个主要致病血清群的194株霍乱弧菌菌株(1961年以来的El Tor型和1992年以来的O139群),提取脂肪酸,应用MIDI公司的脂肪酸分型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检测的所有菌株都含有的脂肪酸成分有13种。霍乱弧菌的判断符合率为88.6%。二维聚类分析没有成明显可区分的群, O139群霍乱弧菌的脂肪酸组成与O1群的相似,产毒与非产毒霍乱弧菌的脂肪酸成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脂肪酸分型对弧菌种的快速鉴定有应用价值,对霍乱弧菌的现场分离鉴定有辅助意义,在小样本暴发资料的研究中能够反映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但其对霍乱弧菌种属内的各种特征性菌群不具有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黄曲霉菌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变异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系,收集黄曲霉菌、米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若干株。在有利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条件下培养后,提取各菌株的总RNA,RT-PCR法检测afl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ELISA法检测各菌株产生黄曲霉毒素B1的情况。提取各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并测序。应用基因分析软件将不产毒素的黄曲霉菌与产毒黄曲霉菌的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比较,找出不产毒菌株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变异位点。ELISA法和RT-PCR法结果表明,产毒的黄曲霉菌菌株均有明显的aflR基因转录,而在2株不产毒的黄曲霉菌菌株中,一株aflR基因无转录,另一株仅有较低水平的转录。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不产毒黄曲霉菌菌株的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存在如下共同变异位点:-90、-236、-253、-262、-282位。米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B1和aflR基因转录的检测均为阴性,并且其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存在与上述不产毒黄曲霉菌菌株相同的变异位点。寄生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B1和aflR基因转录的检测均呈阳性,并且其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的上述5个位点与产毒黄曲霉菌完全一致。在不产毒素的黄曲霉菌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发现了5个共同变异位点,实验结果提示这些变异位点可能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9年至2010年肠道门诊就诊的细菌性腹泻患者病原谱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重点人群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使用卡-布运送培养基,增菌培养后,采用生化反应和氧化酶试验进行菌株鉴定,并用梅里埃API生化板条进行验证,用病原菌诊断血清进行细菌分型。结果从320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38株菌株,其中沙门菌15株,产毒大肠埃希菌12株,致病大肠埃希菌6株,志贺菌2株,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气单胞菌各1株。0—20岁年龄段高发,以1岁以内婴幼儿为主;7—10月为发病高峰期。结论来该院肠道门诊就诊的细菌性腹泻患者,其病原体以沙门菌为主,其次为产毒大肠埃希菌。因此.广州地区细菌件腹泻的预防.廊右针对件的面向雷占人群和重占病厢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来自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基物上分离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室以及其他单位提供的黄曲霉群菌种,经随机选取82株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的测定,证明在测试的9个已知分类群中产生黄曲霉毒素B_1的菌种只限于寄生曲霉和黄曲霉,另外4株种名未定者也能产生此种毒素。在黄曲霉中产毒菌株约占30%(28.3%),其在GAN(葡萄糖硝酸铵)和大米培养基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33,333.3和160,000.0ppb。总的来说,大体上可以反映在我国一般基物上黄曲霉产毒菌株存在的现状。在实验过程中,还对黄曲霉群菌种在GAN和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和产毒菌株数作了比较。发现在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高于GAN,而且测试的黄曲霉产毒菌株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均各有不能产毒的菌株,因此,在测定产毒菌株时,若仅采用其中一种产毒培养基,往往会有漏掉产毒菌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来自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基物上分离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室以及其他单位提供的黄曲霉群菌种,经随机选取82株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的测定,证明在测试的9个已知分类群中产生黄曲霉毒素B_1的菌种只限于寄生曲霉和黄曲霉,另外4株种名未定者也能产生此种毒素。在黄曲霉中产毒菌株约占30%(28.3%),其在GAN(葡萄糖硝酸铵)和大米培养基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33,333.3和160,000.0ppb。总的来说,大体上可以反映在我国一般基物上黄曲霉产毒菌株存在的现状。在实验过程中,还对黄曲霉群菌种在GAN和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和产毒菌株数作了比较。发现在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高于GAN,而且测试的黄曲霉产毒菌株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均各有不能产毒的菌株,因此,在测定产毒菌株时,若仅采用其中一种产毒培养基,往往会有漏掉产毒菌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探讨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与其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临床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和伤口分泌物等样本。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菌株鉴定系统分离出非重复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60株;采用刚果红试验定性鉴定产膜菌株和非产膜菌株;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药敏试验系统进行药敏分析;采用96微孔板试验半定量鉴定菌株产膜能力。结果 通过VITEK-2全自动微生物菌株鉴定系统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2例(53.3%),甲氧西林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8例(46.7%)。生物膜阳性菌30株(50.0%),生物膜阴性菌30株(50.0%)。其中,MRSA菌株产膜率53.1%,MSSA菌株产膜率46.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微孔板试验筛选出强产膜菌株7株(23.3%),弱产膜菌株23株(76.7%)。强产膜菌株中,MRSA菌株6株,占85.7%,耐药5种以上占71.4%;弱产膜菌株中,MRSA菌株11株,占47.8%,耐药5种以上占26.1%;30株生物膜阴性菌,耐药5种以上占26.7%。结论 本研究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菌株产膜能力强于MSSA菌株,产膜菌株耐药种类高于非产膜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