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完善昆虫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我们于2006年至2008年对北京自然博物馆昆虫数字化博物馆的浏览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观众的特点和观众对昆虫数字化博物馆的评价进行了分析。从昆虫数字化博物馆的科普对象、科普手段及功能实现等方面分析了昆虫数字化博物馆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军 《生命世界》2011,(9):20-27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标本馆(以下简称“动物标本馆”)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是集动物系统与进化研究、动物标本收藏和动物科学知识普及三位一体的科研、收藏和科普基地,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动物标本收藏中心。  相似文献   

3.
刘艳艳  史志远  李家美 《广西植物》2022,42(Z1):110-115
高校标本馆作为重要的科普和教学实践基地,是连接大学与社会的桥梁,在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和加快高校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标本馆普遍存在经费少和缺乏管理等问题。如何立足高校现状,有效解决标本采集和标本数字化过程中耗时耗力的难题,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植物标本馆,是高校标本馆建设关注的焦点之一。该文以河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新馆建设为例,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标本馆成立以来,充分发挥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让学生通过实验课或野外实习积极参与新型植物标本馆的建设,基本实现了标本采集、制作、鉴定和数字化的同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效锻炼了学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植物形态的认识,发挥了植物标本馆在教学、科学研究及科学普及中的积极作用,又极大地丰富了标本馆馆藏量,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新型植物标本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植物标本是植物信息的主要保存者。植物标本馆承担着植物标本资源的收藏、植物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责任,并且为标本馆数字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对延边大学农学院长白山植物标本馆发展的历史以及数字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探讨了数字化标本馆建设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改革创新的方式,并对今后标本馆的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药的安全性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相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还不够充分。中药的毒性是中药安全性的关键问题之一,参照国际惯例和西方植物药研究的标准规范,依据中医药理论,应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基础研究的成果,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和研究规范,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可行思路。对近年来课题组按照上述研究思路开展的有关中药毒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中药毒性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指导原则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雷公藤等典型中毒中药的毒性研究提供研究示范,推动中药毒性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上馆藏标本,主要用于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的研究。数字标本的出现将标本的使用拓展到从研究生物多样性时间空间分布到生态学和进化学理论、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和人类健康等广泛领域。截至目前,从互联网上获取的采自中国的植物标本数量已有1 200多万份。该文通过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以了解中国植物标本的数字化精度、采集时间和采集地区规律以及采集空缺等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标本采集形成了4个高峰,即20世纪30年代、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植物标本采集和研究工作主要在20世纪50年代后由中国学者完成。标本采集地区覆盖度在省级较好,县级标本采集则很不平衡; 标本采集类群在科属层面覆盖率高,但近五分之一的物种采集不足; 标本的采集量既与植物分布幅度相关,也与采集地区的知名度、所获科研项目及采集者偏好有关。未来中国植物标本数字化方向应该在继续挖掘馆藏标本的同时,一方面开展对现有数字化标本信息再审核及补充,并加强与欧美大馆的信息共享以获取早期历史标本信息; 另一方面应用数字化标本信息分析结果,指导境内标本的精准采集,包括采集薄弱/空白地区、采集薄弱/空白属种的采集,以进一步增强实体标本馆能力,提高数字化标本质量,为进一步完善植物标本数字化和精准化采集提供依据,更好地服务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天演博物馆于2016年5月23日成立,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崇州市金鸡路上段1306号,是四川省第一家非国有古生物博物馆,馆藏古生物化石、现生动植物标本和岩石矿物标本为主近两万件展品。馆名由我国恐龙泰斗董枝明老师题写,"天演"之意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早期国内把"进化论"翻译为"天演论",于是董老先生的学生彭光照研究员引用"天演"一词,为博物馆赋予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寓意是追寻天地万物演化踪迹,展示自然的独特魅力。为了发展国内古生物科普事业,提高国民  相似文献   

8.
陈立群 《化石》2002,(3):34-36
去年11月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祁国琴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韩康信先生以及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何传坤先生 ,应邀到福建东山岛考察。他们在东山县博物馆一批来自东山海域的哺乳动物化石中 ,发现数件标本上带有人类加工或使用的痕迹 ,这无疑对了解东山陆桥史前文化 ,是一个重要的线索。随后 ,笔者对东山县博物馆所有馆藏的来自东山海域的动物化石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细致地观察 ,又在一些标本上发现了同样的痕迹 ,笔者尝试着对这些痕迹进行解释 ,并力图对“东山陆桥”的史前文化有个初步印象。一标本的来源东山…  相似文献   

9.
<正>《自然博物》是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出版物。《自然博物》立足国内相关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技馆、专业类型博物馆、综合类型博物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报道自然科学领域及其所包含的各分支学科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博物馆建设、科普教育研究、展览设计研究和创新性成果等。  相似文献   

10.
<正>《自然博物》是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出版物。《自然博物》立足国内相关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技馆、专业类型博物馆、综合类型博物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报道自然科学领域及其所包含的各分支学科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博物馆建设、科普教育研究、展览设计研究和创新性成果等。一、栏目设置《自然博物》栏目设置有:自然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及考察报告等);展示教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物医学科技前沿与中西医结合交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有关问题,指出中医现代化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应当培养大批临床上过硬的中医人才,在临床上有所突破,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研究;第二方面,将中医理论转换成现代语言;第三方面,中医与包括现代生物医学在内的多学科结合。阐述了现代生物医学科技前沿与中西医结合交叉而产生的新学科一光子中医学。指出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成为多学科研究中医的代表性学科,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人类卫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南丁  李哲  张晓萍  王宗仁 《生物磁学》2013,(36):7157-7159,7185
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工作细胞及向损伤组织迁移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有关传统中医药参与干细胞的研究已见诸多报道,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药参与干细胞研究的诸多报道,总结了得出了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中医药参与干细胞研究多以补肾、益气类中药为主,以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以及中药有效组分的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可以影响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能参与完成干细胞动员、迁移、归巢、增殖、分化等各个环节,传统的中医理论可以拓宽干细胞研究的思路,有望解决干细胞研究中的诸多难题,提示中医药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的潜能,中医药联合干细胞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PBL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法,本文以PBL教学法内涵为理论基础,剖析了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实施PBL教学法的必要性。PBL教学法可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增进和改善师生关系,并总结归纳出PBL教学法的一般模式和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主要问题,主观上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客观上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现有教学体系不科学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发挥教师导向作用;逐步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PBL教学法有助于全面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全面推行切合自身实际的PBL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基本一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真菌在中药成分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怡轩 《菌物研究》2006,4(4):77-81
对真菌在中药成分生物转化中的应用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真菌的生物转化方法和研究现状。利用真菌对中药成分进行转化是中药高效利用的一条新思路,可显著推动我国的中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在短时间内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相似文献   

15.
陈建平  许哲平 《广西植物》2022,42(Z1):52-61
标本数字化建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工作基础,通过标本数据的整合分析,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生物工程、生物保护、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评估、教学教育和人类社会活动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为了了解全球标本数字化建设工作的现状以及数据共享的策略与技术发展趋势,该文分别调查梳理了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标本数字化和平台建设情况,对标本数据共享现状和趋势从数据使用协议、新技术新方法和公众科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为中国国内的标本数字化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议,包括:(1)加强标本数字化建设、管理和动态更新方面的协同机制建设,确保实物资源和数字化资源信息同步;(2)加强数据整理和发布,促进数据质量的提升,充分开放数据使用协议,减少数据使用的阻碍;(3)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引入,特别是开源软件、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标签快速识别、自动鉴定和属性数据提取等方面发挥作用;(4)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推动数据的整合应用;(5)推动公众科学项目发展,促进野外采集、室内整理、在线纠错、数据产品研发等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同病异治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 强调的是中医证候的差异。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代谢和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证候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同一疾病的不同中医证候必然存在不同的肠道菌群特征。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与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从肠道菌群失调与泄泻的关系出发, 理解中医同病异治的理论, 将充分展示中医的守正创新。本文通过论述菌群失调的内涵、菌群失调与泄泻的相关性、泄泻不同病因引起的菌群失调差异和同病异治理论在菌群失调治疗中的应用, 希望能从肠道菌群的视角初步阐明中医同病异治理论的内涵, 进一步促进同病异治理论在菌群失调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In 2015, the Chinese pharmacologist, Tu Youyou,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was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Tu's discovery and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world to know more about TCM as a source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 this article, the value of TCM is evaluated from an ethical perspecti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an, bian, yan, lian’ are explored in the way they promote accessibilit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for TCM. The article also examines how the increased use and prevalence of TCM reflects the scientific, cultural, and ethical values of TCM and their increasing attraction in meeting major challenges to medicine and health systems currently and in the future. The article discusses safety issues within TCM, which is a controversial area, and also comments on some shortcomings and challenges which pose difficulties for more widespread and greater uptake of TCM-derived clinical 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CM is generally safe if it is used according to TCM theory and where such applications are cognizant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CM. TCM has important bioethical values which may inform potential measures for meeting challenges facing global health care systems and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it can have an increasing role in improving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erspectives of Chinatow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actitioners on tuberculosis among New York City’s Chinese laborers. The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neither regulated nor well understood. Some public health providers have expressed their concern that the use of TCM could prevent Chinese tuberculosis patients from receiving proper, biomedical treatment. Contrary to the suspicion of public health provider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actitioners in the context of New York City’s Chinatown provide diverse methods of health care, many being familiar with the biomedical explanation for tuberculosis. All TCM informants in this study stated that biomedicin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tuberculosis. TCM in tuberculosis therapy is said to complement biomedicine and to restore bodily balance and the general health of patient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political–economic context shaping the explanation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am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actitioners and broad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various contexts in which TCM and biomedicine can be integrated. Furtherm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an opportunity exists for tuberculosis control programs to incorporate TCM practitioners in the effort to control the disease within New York City.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药在疾病防治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受到了广泛认可。科学合理地解释中药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提高其利用价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中药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打开我国中医药宝库的一把钥匙。肠道菌群在中药成分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复杂的作用:一方面,人类肠道菌群通过编码多种活性酶,促进了中药组分中的非碳水化合物小分子与碳水化合物在肠道中的代谢过程;另一方面,经肠道菌群代谢转化后产生的中药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在未来中药研究中应更多地考虑肠道微生态因素,这有助于为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奠定新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