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线菌的基因型及其与根面龋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面龋的细菌学研究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 ,早期研究集中于革兰阳性丝状杆菌 ,尤其是黏性放线菌 (以下简称“黏放”)和内氏放线菌 (以下简称“内放”)。 80年代中后期 ,变链球菌在根面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目前认为根面龋是以变链球菌 ,放线菌和乳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根面龋细菌学研究表明根面龋的菌群很复杂 ,在不同的病损阶段优势菌的种类呈现多样化[1 ,2 ] 。有学者通过对不同病变发展阶段的根面龋有关的微生物学研究 ,指出早期根面龋中主要是乳杆菌 ,内放菌和链球菌 ;中度根面龋中菌群较复杂 ,其中内放菌比链球菌更为常见 ,但未检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高龋和无龋儿童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表面蛋白V区遗传多态性与其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关系。方法选取课题组前期实验所得的维吾尔族高龋儿童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较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株18株和无龋儿童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较弱临床株12株。提取全菌DNA,经PCR扩增其表面蛋白可变区V区编码基因SrV~+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DdeⅠ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经DdeⅠ酶切后,高产糖组变链菌出现了4种基因型,低产糖组出现了3种基因型。这几种基因型在不同产糖组中的分布不同(P0.05)。结论维吾尔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SrV~+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是其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出现差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增设口腔微生物学实验课,根据口腔医学特色设计系列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综合、创新能力,经过3年的教学结果,对实验课程的建设进行总体评估.教学方式采用学生两两配对模式,采集口腔牙菌斑,选择性MS培养基分离致龋菌,BHI液体培养基纯化培养,革兰染色和生化糖管鉴定致龋菌.对2009~2011年3年度的实验教学结果进行总体分析.经过实验课的系统教学,学生的口腔微生物学科研能力都有所提高,评分“A”的比例从实验一的56.3%提高到实验四的78.2%,评分“C”的比例从实验一的31.1%下降为实验四的4.6%.口腔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提高口腔医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问:为什么会夜间磨牙,如何防治?  答:睡眠中,咀嚼肌的无意识收缩可产生磨牙,这是一种无咀嚼目的的咀嚼运动,是口腔的一种异常功能,多见于幼儿。正常人在进食和讲话时也会有磨牙现象,因为进食时,牙与牙之间有一层食物作“垫子”,同时还有适量的唾液起滑润作用,使牙齿不易磨损。但是在夜间磨牙,口内既无食物,唾液的分泌也显著减少,牙齿间形成“干磨”,若经常出现,则牙冠部分的磨损可能会相当严重,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损坏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敏感症(俗称酸倒牙)。过度的咀嚼还可能导致牙周围的组织破坏,使牙松动移位,甚至引起牙龈萎缩或牙槽骨损…  相似文献   

5.
对10例龋坏引起的慢性牙髓炎、未穿髓的新鲜离体患牙,进行分段定位、半薄切片、革兰氏染色,光镜观察定位后,再行超薄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复染,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1)患牙牙髓组织中有5例观察到多种类型微生物存在,为球杆菌、球菌、杆菌。(2)牙髓组织中的细菌位于细胞内及细胞外,并处于各种状态,有生长繁殖阶段的也有固缩溶解阶段的。(3)深龋引起的长期有症状的慢性牙髓炎牙髓组织中有大量活细菌存在,细菌均存在于冠髓内,接近龋坏部位,周围及深层组织中未见菌体。并观察到组织细胞吞噬大量细菌后,细胞变性,出现核固缩、核仁消失,细胞膜不清楚。细胞周围有大量溶酶体出现。结果提示:深龋引起的长期有症状的慢性牙髓炎,尽管未穿髓,牙髓组织中,仍可有大量活细菌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择5-8岁的无龋齿和有龋齿的儿童各45例,进行牙齿表面的菌群分布与龋齿关系的研究,结果在有龋组中分离到变形链球菌8株,放线菌6株及拟杆菌26株,而在无龋组中未分离到变形链球菌,分离到放线菌1株,拟杆菌14株,两组比较,以上三种菌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5)。说明除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外〔1,2〕,还应考虑放线菌和拟杆菌在龋齿发生上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两组的兼性厌氧菌的分布也有所不同,无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29株,而有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1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7株,两组也有明显差异,故我们认为龋齿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病原菌来说,也可能是多种细菌的混合作用,从两组兼性厌氧菌与无芽胞厌氧菌的分布不同来看,亦应考虑龋齿的发生与口腔内生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龋病与牙周病共同发生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致龋菌与牙周致病菌的相关性。方法 5~6周龄金黄地鼠2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高蔗糖饮食。对照组10只,感染组12只,双侧下颌第一磨牙丝线结扎,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变形链球菌(S.m);种菌结束后8周检查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和牙周组织损害情况。结果感染组产生明显的牙周损害:探诊出血(BOP)、菌斑指数(PLI)以及牙槽骨吸收(ABL)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同时,感染组冠部龋坏率达到90.0%,大于对照组(66.7%),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个组均未产生根龋。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变形链球菌分别作用于牙周和牙体组织发生龋及牙周损害,二者没有显著的相互抑制作用,可在地鼠口腔中同时出现龋和牙周炎病损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广饶县中南世纪城墓地出土的明代人骨进行了多方面的生物考古学研究,包括性别、年龄的分布,身高的复原以及古病理的观察。牙病方面,对龋病、牙釉质发育不全和错(牙合)畸形进行了观察记录,从性别、年龄、龋患程度及好发牙位等方面对该人群的龋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人群牙齿患龋率不具备明显的性别差异,与年龄变化也无显著相关性,好发牙位多为臼齿。此外,还观察到多孔性骨肥厚、骨关节疾病等病理现象以及一处愈合较好的骨折创伤。  相似文献   

9.
正[小剧场]富有糖妹:我最近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有些动物表面上很普通,典买是相当"富有"的。糖兄:是呀!想想看,假如一只天熊猫能把自己租到国外,不出一年半,它就是"千万富翁"了!糖妹:呃,我在说蜗牛!这个小家伙虽然看着不起眼,却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哦!糖兄:牙多也能算富有?糖妹:对蜗牛朱说,牙齿就是宝贝啊!当然,对人来说不是糖兄:要这么看的话,对人来说也是!我前几天只补了四分之一颗牙,就花了好几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机械切割法、非创伤性充填法(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和Carisolv化学法在临床乳牙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我科就诊的5-8岁儿牙患者96名,患牙180颗,随机分为3个不同的治疗组:传统机械去龋组、ART组和Carisolv化学去龋组进行相应牙体充填治疗,通过去龋效果、去龋时间、术中疼痛发生率和术后长期疗效等方面比较不同去龋技术之间的差异。结果:常规机械去龋组和Carisolv组的去龋效果明显优于ART组(P0.05),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种去龋方法的去龋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Carisolv组和ART组去龋治疗中患儿术中疼痛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常规机械去龋组(P0.05),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年后的复诊发现,常规机械去龋组和Carisolv组中患牙继发龋发生率明显低于ART组(P0.05),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方法治疗后患牙充填物折断/脱落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risolv化学去龋法能有效减轻术中疼痛和术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乳牙治疗中推广应用;ART的去龋效果和远期疗效可能限制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柯为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5):110-110
在报道嗜极微生物多样性时涉及到结晶盐的微生物世界,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研究把它们列为古菌域(Arehaea)行列,这个名称曾把它叫古细菌(Arehaebacteria),后认为叫古菌为好;而在某些“微生物学”教科书或论中也有把它称为古生菌,可是在真菌中已有这个“古生菌”  相似文献   

12.
糖多孢菌属的多相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糖多孢菌属的分类学研究中,最初是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等表观分类学指征进行研究。随着“多相分类”方法的广泛应用,化学分类和分子分类在糖多孢菌属的分类学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糖多孢菌是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菌源,某些种能产生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酶类、维生素、藻类促生长因子、纤维素降解促进因子、免疫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13.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有咀嚼食物、发音、讲话、面部表情等重要功能。口腔疾病常给人很大的痛苦,影响全身健康。现就常见的十二种口腔疾病及其防治做简要介绍。牙颌畸形人的牙齿正常时都有一定的位置和排列次序,如果出现排列异常时就叫做牙颌畸形。这种病一般发生在恒牙列,多属先天性。排列异常情况可千变万化,例如下牙可以在上牙齿牙列之外,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包天”,上下牙可以长得里出外进、歪七扭八,参差不齐等。此外,有时牙齿数目也有差异;可以多生或先天缺失,这些异常都会妨碍正常的咀嚼。为了使青少年的牙齿健康发育,如果发现牙颌畸形,则应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脱矿体系在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形成人工龋样损害的情况,确定模拟早期龋实验研究的脱矿系统。方法两种脱矿体系:部分饱和酸缓冲溶液和酸性凝胶溶液,分别在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制备人工早期釉质龋损,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人工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部分饱和的酸缓冲体系制备的人工龋损都具有完整的表层和表层下脱矿,牛牙釉质除了脱矿深度大于人牙釉质外,其它病理学特点都类似于人牙釉质,与早期自然龋损相似。而凝胶液脱矿体系形成的人工龋损不管是人牙还是牛牙都没有明显的表层结构,实验牙表面多出现被腐蚀或溶解。结论部分饱和的酸缓冲液脱矿系统形成的人工龋损病理学变化更接近于自然龋;与人牙具有相似化学组成的牛牙很适合代替人牙来检测脱矿和再矿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氟化物在有关药用植物中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化物在适当浓度时,可普遍降低龋齿的发病率。目前氟化物的溶液、片剂、滴剂、锭剂、牙膏剂遍及全世界,它既安全、有效,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虽然氟化物减少龋齿病的原理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许多的研究表明,氟化物能使牙形成氟磷灰石,更能起到阻止酸溶解,刺激牙的再矿化作用,抑制唾液蛋白质在牙上的吸附,对形成龋齿的细菌亦有抗代谢的作用,从而减小糖转化成酸。甚至有报导氟化物能抑制龋斑的形成而有助于牙的防腐,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根面龋充填后细菌分布变化,以及不同充填材料与主要致龋菌比例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根面龋患者60例,采自身前后对照设计,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及菌落形成单位记数的检测方法,以充填前患牙龈沟菌丛为基线,追踪观察牙体复合体充填和银汞合金充填后即刻、1个月、6个月充填体周围1 mm范围内菌丛变化情况。结果根面龋充填后即刻充填体周围菌斑中的数量与种类显著减少,且放线菌、乳酸杆菌和变形链球菌3种菌落数量降低和占总菌落的百分率下降(P<0.01);根面龋充填后1个月细菌数量仍低于充填前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复合体组3种主要致龋菌落占总菌落的百分率低于银汞合金充填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面龋充填后6个月细菌丛与充填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充填材料组3种菌落占总菌落的百分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论采用何种材料,根面龋充填本身可改善菌斑的微生态环境,复合体充填根面龋后短期内可以有效地抑制充填体龋洞周围菌斑中主要致龋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306名儿童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共检测了306例5~6岁学龄前儿童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在其中208名患龋齿病儿童的牙菌斑中分离出304株变形链球菌,用双向琼脂扩散法进行血清学鉴定,c、e、f血清型有259株,占所分离的变链菌总数的85.19%,其中c型206株占68%,e型37株占12%,f型16株占5%。在有龋组和无龋组牙菌斑中变链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有龋组变链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无龋组(P<0.01)。本试验提示变链菌是武汉地区龋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武汉地区龋齿病的儿童中感染的变形链球菌血清型以c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丝固位修复、粘接固位修复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龈下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牙种植并完成修复体的牙列缺损患者98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螺丝固位修复组和粘接固位修复组,各49例。对比两组患者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2个月牙周健康指标[种植义齿边缘骨吸收量(MBL)、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以及龈下菌群分布的差异。结果修复后3个月和修复后12个月,两组患者MBL、PD、mPLI、mSBI水平及咬合力、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龈下产黑色素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螺丝固位修复组患者龈下厌氧菌、具核梭杆菌数量大于粘接固位修复组患者(均P0.05)。结论螺丝固位修复、粘接固位修复均是牙列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螺丝固位修复可能导致术后龈下厌氧菌繁殖增加,需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9.
答:在现行的高中《生物》必修课本第1册“实验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测定”中,介绍了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还介绍了“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叫做还原糖。”在这里很显然是把果糖当成一种还原糖了,而在高中课本的有机化学内容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揭示健康人咀嚼槟榔前后的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咀嚼槟榔前、咀嚼5 min后和咀嚼30min后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以及多样性特征。方法通过收集8个人咀嚼槟榔前后唾液,用宏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咀嚼槟榔5min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普雷沃菌_7属(Prevotella_7)、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梅毒螺旋体_2(Treponema_2)、普雷沃菌_6属(Prevotella_6)和兼性双球菌属(Gemella)较咀嚼前相对丰度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6.57%、12.94%、9.38%、23.08%、54.55%、52.63%、30.00%、42.86%、30.00%、16.67%和42.86%,纤毛菌属(Leptotrichia)降幅最大。而咀嚼30min后,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梅毒螺旋体_2(Treponema_2)和罗思菌属(Rothia)的相对丰度较咀嚼5 min后均增大。结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作为主要变化的菌属,在咀嚼槟榔的过程中,对口腔产生一定的作用,可能是口腔龋齿等牙周疾病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