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不同菌株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不同属其他三种菌株,即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分别进行4.5S RNA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然后对扩增产物作依赖于序列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细菌4.5S RNA基因的大小和正链构象均无可觉察的差异,仅产气肠杆菌的负链构象有明显不同.由此可见4.5S RNA基因在进化上相当保守,产气肠杆菌4.5S RNA基因的序列虽有改变,仍能维持其有义链的基本构象.  相似文献   

2.
用高敏单光子式超弱光测量仪,测量了大肠埃希氏菌(E.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 Subiilis)和产氨短杆菌(Brc.ammoniagenes)的超弱光光谱分布,超弱发光动力学过程和超弱光强度:并确定超弱光强度与细菌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3.
恶臭假单胞菌NA_1菌株的培养和产酶特性与已报道的产酶菌株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IFO 12648和荧光假单胞菌(Psudomonas fluorescens) TN5有所不同, 主要反映在最适碳源及浓度、最适诱导剂浓度和最适培养温度等方面。最适的转化条件是温度为30℃,pH为7.0, 烟酸的浓度为3%。采用初步优化后的条件和流加底物的方式进行4L上罐生产,恶臭假单胞菌NA_1菌株的6_羟基烟酸产率可达到108.39g/L。  相似文献   

4.
滇重楼寄生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地下茎中分离和鉴定出两种细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以及三种真菌——黑团孢霉(Periconia sp.)、白色厚顶孢霉(Pachnocybe albida)和重楼索霉(Hormomyces paridiphilus)。对蜡状芽孢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和重楼索霉进行了液体培养并测定了胞外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重楼索霉可分泌大量胞外多糖,这可能是导致滇重楼地下茎胶质化和多糖含量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临床化脓性感染中分离到九株革兰氏阴性产生脂溶性红色素的小杆菌。经详细鉴定(20种生化反应,120种底物利用试验及G+C mol%测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中两株能利用3,4-二羟基苯甲酸盐为唯一的碳源而生长,证明此试验适用于本属的种型鉴定。9株菌中有7株细菌属于粘质沙雷氏菌A2型。药敏试验显示青霉素及其它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对这些菌无效而所试验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几乎全有效。红霉紊、链霉素和复方增效磺胺则各株间的敏感性不同;磺胺虽  相似文献   

6.
从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的富集培养物中分离到一株利用巴豆酸的严格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此菌利用氢和二氧化碳或甲酸合成乙酸,发酵巴豆酸产生丁酸和乙酸,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半乳糖产生乙酸、乙醇和氢或甲酸,不利用延胡索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生长.该菌不产生芽孢,不还原硫酸盐,触酶反应阴性,DNA的G+C含量为30.7±1mol%,是泥杆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定名为嗜氢泥杆菌(Ilyobacter hydrogenotrophicus nov.sp.).  相似文献   

7.
Vc二步发酵中伴生菌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细胞培养和膜分离技术研究了Vc两步发酵中伴生菌巨大芽孢杆菌 (Bacillusmegaterium)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Gluconobacteroxydans)产酸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巨大芽孢杆菌培养液中分子量在 30~ 5 0kD及大于 1 0 0kD组分明显促进产酸 :其组分通过凝胶层析分离纯化 ,自动紫外检测仪检测 ( 280nm)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考马斯亮兰G2 5 0特异染色 ,初步证实为蛋白质 ,且至少是两种以上蛋白质 ,它们在低温下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穿刺芽孢杆菌菌剂研制及其对根结线虫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穿刺芽孢杆菌(Bacillus penetrans),国外又称穿刺巴斯德氐柄菌(Pasteuria penetrans),是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等多种植物寄生线虫的专性寄生菌。作者在我国发现穿刺芽孢杆菌,为了开发利用这种细菌,研制出了每克含3.1×10~8个孢子的菌剂,并就该菌剂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光合细菌P4菌株从柠檬酸发酵废水流经的污泥中分离得到。经鉴定P4菌株为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浑球红假单胞菌(R. sphacroides)。P4菌株以乙酸钠为碳源生长良好,50小时进入稳定期(菌液OD660nm=108—2.0)。将经过可溶化的柠檬酸发酵废水用P4菌株的乙酸钠培养液进行处理,作用72小时后废水COD的去除率达85.3%。  相似文献   

10.
降解硫氰酸和丙烯腈的一种新型混合细菌培养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腈纶废水生物粘膜中选育到能降解硫氰酸钠、丙烯腈、异丙醇和丙酮的新型混合细菌培养物。SAT13,其降解硫氰酸钠和丙烯腈的能力分别为1800mg/l和120 mg/l。该培养物由自养菌和异养菌组成,包括排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parus)、中间硫杆菌(Thiobacillus interm-edius)、假单胞杆菌(Ptldomonas sp-)、节杆菌Arthrobacter sp和固氯菌(Az。Tobacter sp.)。这些细菌是净化腈纶废水中污染物的主要微生物,其中降解硫氰酸钠的主要细菌为排硫杆菌、中间硫杆菌和假单胞杆菌。降解丙烯腈的主要细菌是中间硫杆菌和节细菌。固氮菌对这两种污染物无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工业生产上一般都采用物理和化学诱变的方法选育优良菌株,Foder和Schaeffer将种内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成功之后,用原生质融合方法育种的报道较多,所得融合子也逐渐应用于工业生产.本研究用产α-淀粉酶活力高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生产菌株和活力低、耐热性好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进行原生质融合,选育出耐热高产的α-淀粉酶产生菌.1 材料和方法1.1 菌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F 7658,北京房山交道酶制剂厂生产菌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9789,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保藏.  相似文献   

12.
百里香提取物抑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百里香水和酒精提取物及百里香芳香油作为抑菌剂进行抑菌试验 ,结果表明 ,所用抑菌物对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alococcu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可望将其用于食品工业作为防腐和抑菌剂。  相似文献   

13.
细菌超低温冻结保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0属19种19株细菌超低温冻结保藏试验的结果。从细胞存活率看,冻结保藏8个月,10%甘油、10%二甲基亚砜保护剂保藏效果优于蒸馏水作保护剂,少数菌株三种保护剂保藏效果相近。快速冻结与慢速冻结对细咆存活率影响不显著。恶臭醋杆菌混浊变种(Acelobacter rancens var. turbidans) AS 1.41,产氨短杆菌 (Brevibacterium ammoniagenes) AS1.844,细胞悬液浓度大,细胞存活率有增高趋势。电镜观查,超低温冻结细胞死亡率高的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 AS 1.489有胞壁破裂、胞质溢出现象,是细胞死亡原因之一。冻结融化后直接测定,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S 1.557乳酸生成力下降3.4—13.8%,溶壁小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AS 1.634对溶菌酶敏感性下降14—23%。冻结融化后移接2代测定,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tum crenatum) AS 1.998 产 L-异亮氨酸,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AS 1.76产青霉素酰化酶酶活力,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S 1.647产2-酮基-L-古龙酸,植物乳杆菌产乳酸均与冻结前相近。  相似文献   

14.
甲烷氧化细菌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沼气发酵装置中,分离出一株H型专性甲烷氧化细菌81Z菌株。它具有甲烷氧化细菌的一般典型性状。根据其极生单鞭毛和过氧化氢酶阴性的特征,该菌株明显地区别于已知的任何一种甲烷氧化细菌,被认为是一个新种并命名为沼气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methanica)。本文还讨论了它在厌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5.
DGGE技术监测生物制氢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生物制氢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 揭示混合菌群的生态学效能. 从连续流生物制氢反应器CSTR运行不同时期取活性污泥,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产氢混合菌群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 研究表明, 反应器从启动到乙醇型发酵稳定的运行, 经历了明显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过程, 28天后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基本恒定, 形成顶级群落. 16S rDNA 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优势种群为低G + C含量革兰氏阳性细菌分支的Clostridium sp.和Ethanologenbacterium sp., b变形菌亚纲的Acidovorax sp., g变形菌亚纲的Kluyvera sp.和一些未被培养的拟杆菌群的细菌和螺旋体. 21天后产氢细菌Ethanologenbacterium sp., Clostridium sp. (Clostridiaceae bacterium 80 Kb)和一些未被培养的螺旋体群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 形成乙醇型发酵群落, 产氢量大幅度提高. 群落经过演替微生物多样性增强后降低,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直存在的Clostridium sp., sp., Kluyvera sp.和未被培养的拟杆菌群等是构成群落结构的基本种群, 混合菌群之间存在着共代谢作用, 共同决定产氢效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脉冲计数器积分碱泵动作时间,并将其输入计算机以计算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有机酸浓度。这种在线估计方法运用于只生成乳酸的乳脂链球菌(Streptococcus cremori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以及能生成丙酸、醋酸和CO2的谢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的培养获得了成功。实验表明它是监控生成有机酸的微生物培养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离到的镰刀菌中,随机抽取335株分别接种到大米培养基上,进行变温培养。用薄层扫描法定量检测培养物在不同温度阶段的玉米赤霉烯酮含 量。检测结果表明,50.7%的受检菌株具有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分布广泛,产量范围为0.3—5143.8mg/kg大米.玉米赤霉烯酮产置与低温无必然相关性。 125株菌株(占产生菌的73.5%)在常温下即可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经低温处理后,它们之中仅有41.6%的菌株显著增加了产量。产生菌分属7个种:禾谷镰刀菌(F.Grammearum)大刀镰刀菌(F.Culm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紧密 镰刀菌(F.Compactum)和克地镰刀菌(F. crookwellense)。其中,禾谷镰刀菌占85.3%。  相似文献   

18.
1972年从棉花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中分离出一株能形成伴孢晶体的芽孢杆菌“7216”。该菌具有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kuriniientis)的典型特征[1]。血清型属Hsasb,但培养特征、生化特性有别于H,中的阿莱变种和戈尔斯德变种,认为是苏芸金杆离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苏芸金杆菌天门变种Bacillua thuriniensit var.Tianmentig(7216)。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C的生产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由产酸菌(Gluconobacter oxydans)与伴生菌(Bacillus megaterium)组成的2980菌系,在2980中G.oxydans单独生长传代困难,其生长和产酸需要B.megaterium参与。以Bacillus subtilis Ki-2-132(pUB110)作为伴生菌与原2980的G.oxydans组合,获得稳定产酸的新菌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我国混菌发酵产酸菌外源基因(Kanr)转移的筛选模型。同时报道了以携带有自杀性载体P1::Tn5的大肠杆菌E.coli W3110为供体菌对G.oxydans进行Tn5诱变的条件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叶围煤污菌(sooty moulds)群落组成及演替进行了探罚,分析了叶面营养物及其变化。 结果表明,叶面真菌的分离物密度随叶片的衰老而增加。对毛白杨叶面真菌分离鉴定,属于煤污菌有8种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芽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球孢枝孢(Co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尖孢枝孢(Cladosporium oxysporum),出芽短梗霉(Aurecobasidium pullulans),棕黑腐质霉(Humtco'a tuscoatra),伏克盾壳霉(Coniothyrixm fuckelii)和直立枝顶孢(Acremoniumstrictum)。不同生长期叶面真菌群落组成及优势种不同,叶面出现黑霉层后,以3种煤污菌为优势种即出芽短梗霉、链格孢和芽枝状枝孢。不同的菌表现一定的演替模式,定殖及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毛白杨叶面含有多种营养物,其含量及组分随生长期不同而异.与叶面真菌分离物密度呈显著性相关。此外,对蚜虫的发生、叶面营养物含量、煤污菌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