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引用本文:熊飞,李文朝,潘继征. 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08, 16(3): 288-297
作者姓名:熊飞  李文朝  潘继征
作者单位:1. 江汉大学,武汉,430056;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摘    要:云南抚仙湖是我国典型的高原深水湖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其水体营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揭示该湖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2005年正7月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在抚仙湖18个断面110个样点中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19属27种,大型底栖动物出现率为97.3%,平均密度为855ind./m^2,平均生物量为58.01g/m^2。在密度组成上软体动物(50.3%)〉摇蚊幼虫(32-3%)〉寡毛类(17.4%),优势种为花纹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长角涵螺(Alocinma tongicornis)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三者共占总密度的51.4%。寡毛类和摇蚊幼虫全湖性分布,而软体动物主要分布在沿岸区,各类群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底栖动物在沿岸区生物量显著大于湖心区(P〈0.01),但两者之间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南区和北区之间的密度(P〉0.05)和生物量(P〉0.05)差异均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底层水体溶解氧是影响底栖动物密度分布的关键理化因子,而底层水体溶解氧是影响底栖动物生物量分布的关键理化因子。抚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改进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4、2.88、0.87、2.40和20.84。沿岸区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高于湖心区,主要是由于沿岸区分布有各种沉水植物,提高了底栖动物生境的异质性。与1980年调查结果相比,抚仙湖底栖动物多样性呈上升趋势,这与水体营养水平不断提高,沉水植物分布面积扩大有关。

关 键 词:软体动物  寡毛类  摇蚊幼虫  群落  抚仙湖
修稿时间:2007-10-08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macrozoobenthos in Fuxian Lake, a deep plateau lake in Yunnan
Fei Xiong,Wenchao Li,Jizheng Pa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macrozoobenthos in Fuxian Lake, a deep plateau lake in Yunnan[J]. Biodiversity Science, 2008, 16(3): 288-297
Authors:Fei Xiong  Wenchao Li  Jizheng P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